英语教育人文素养培养措施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英语教育人文素养培养措施,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英语教育人文素养培养措施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而“素养”是指人们后天形成的知识、能力、习惯和思想修养的总和。人文素养指人们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核心就是“学会做人”。美国圣母大学校长赫斯伯主张,完整的教育应同时包括“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两大部分,他认为“学会做事”必须接受科学教育,养成科学精神;“学会做人”必须接受人文教育,养成人文精神。人文素质对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通过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通过语言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帮助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使他们身心得以和谐发展,成为具有高尚情操、高尚人格的社会之人。英语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融德育、智育、美育和能力培育为一体的多功能的教书育人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理想、道德、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具有人文素养的教师才能担当起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教师人文素养包括雄厚的人文知识、关于历史、艺术、语文和创造的知识,真诚的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以及对学生的爱。一种知识、态度和精神的完美融合,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根本[2]。高等师范教育不但肩负着培养专业人才的“专业教育”使命,而且还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人文教育"使命,既要教给大学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其开放的胸襟、钻研的热情和思辨的能力,使之不断调整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对新知识、新观念有较高领悟、分辨和接受的能力,从而,成为各自领域的带头人。大多数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都将成为中学英语教师,他们的人文素养影响着中小学英语教育的质量,也关乎他们自己的后续发展。有一流的英语教师,才有一流的英语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层次人文素养的学生。培养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即是培养未来从事基础英语教育教师的人文素养。通过英语教师的教学培养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他们学会做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他们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缺乏社会责任心和团结合作精神、受挫能力差。相对于其他文科专业毕业生,外语专业毕业生被认为普遍知识面窄、思想缺乏深度、缺乏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接受的是缺乏人文精神的应试教育,造成人文素养的先天不足。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大多是以老师讲解语法和词汇等语言知识为主,以听说读写语言技能训练为辅,然后是大量的做题巩固。重认知教育、轻情感教育和性格养成;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提升,唯考独尊。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中考、高考这些无形的指挥棒遥控着老师的教学行为。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每天陷在题海中,成了做题的机器。他们虽然生活在共同的空间里,他们的心灵却被畸形竞争隔开而变得孤独。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孩子们少有快乐的童年,没有美好的梦想,缺乏自信,缺少追求理想的冲动,少有成功的情怀和感恩之心。每年的中考、高考结束后,教育部门和学校把升学率作为评判教师教学成果大小的标准,评价学校优劣的重要指标。评价学生的优劣,只看考试分数。各个学校,尤其是受到学生和家长追捧的重点中学,非常热衷于排名次,强调自己的优势。比如:A学校重本率最高,B学校本科率最高,C学校上线人数最多,以此吸引优秀学生填报本校。就连非毕业年级也会排出在同类学校统考中的名次,每次月考也要排出每个学生在年级和班级的名次。分数、名次,成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一所学校,如果校长和教师的思想被“升学率”充填了,就不可能存在什么精神高地,它培养的学生也就不可能具备人文品格[3]。可见,我们的学校教育是多么的苍白。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说:“一个学校如果没有人文精神,是没有品位的……是被人瞧不起的,最终是没有生命力的。”[4]同样,一个人如果没有人文素养,也是没有品位的,也是被人瞧不起的。二是家庭教育的功利倾向突出。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培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家长变得很功利,他们更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高分数、好成绩常常与好孩子可直接画等号,忽视人文素养的培育。三是我们的大学教育也很功利,重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的教育,而忽视人文科学的教育。即使是现代人文教育,也往往注重实用性和功利性,忽视对人的性情、修养和气质的培育。如英语教育专业,开设的大多为旨在提高英语水平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课程,缺乏提高人文素质的课程,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严重失衡;在教学方法上,重背诵、记忆、模仿、复述等机械脑力劳动,轻视或忽略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鼓励独立思考的讨论和争辩。市场经济带来的急功近利思想以及考证考级等就业实用主义的现实需要,使得大学生自身也忽视对人文课程的学习。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文知识面窄,文学修养低,历史、哲学等人文科学知识缺乏,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毕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后,为提高学生的升学率而努力地工作,在这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中逐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成为庞大的考试机器上的一个零部件、应试教育流水线上的一个操作工。由此可见,完整的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一代青年已经走上讲台,和他们当年的老师一道在为深入人心的应试教育做着贡献。

人文性是高等教育和各级职业技术教育的区别之一。如果高等教育忽视人文性这个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忽视人文性是学生持续发展、终生学习的动力,那么,高等教育就会沦为一种职业教育。正如《高等教育何以为“高”?》一书的主编大卫•帕尔菲曼所说,如果各高等教育机构一味追求狭隘的职业化教育故而只是传授“技能”,或仅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那些分发的讲义,然后通过各类形式的考试再现出记忆的内容,那么,高等教育已无可辩驳地成为中等教育的延伸[5]。在这样的情形下,高等教育又“高”在何处呢?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专业知识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人文素养则是其灵魂。大学培育的人才不只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打工者,而应是具有人格健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完整意义的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99年6月13日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普遍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6]。这意味着政府部门对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高度重视。

三、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在讨论如何培养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之前,让我们弄明白两个概念的差别:外语教育和外语教学。外语教育重视外语学习者心智的发展,人文素质的培育;外语教学更多地关注语言技能的掌握。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外语教育,寓人文教育于外语教学中,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有内涵、有思想、符合时代要求的外语人才。从英语教师职前培养阶段着手,对从事教师培养工作的高师院校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进行改革,以保证在英语教师职业成长的准备期就能为形成未来教师的人文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优化课程设置,重视人文教育

人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科学,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是和美学、文学、艺术、史学、哲学等课程密切相关的。如果缺少足够的文史哲教育基础,胸无造福世界的人文理想,人便与机器无异,终究难成大器。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价值观念、道德情操是建筑在较高的文化素养之上的,特别是文史哲素养。因为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才能深刻理解人类的悲欢与痛苦;只有掌握了丰富的历史事实,才能反思和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只有打下一定的哲学功底,才能拥有生活智慧。因此,在大学中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还有讲授人文知识[7]。所有的课程都承担着学校教育的教书育人的共同责任。高校在设置课程中,不仅要考虑基于生存、发展的专业技能课程,还要重视提升人文素养的人文课程的作用。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人文课程的比重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南京大学王守仁教授指出:英语是人文学科的一支,英语学科的基本要素是英语语言、文学和文化[8]。而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专业技能型课程和文学文化类知识课程比例严重失衡。体现英语作为一门技能培训的课程(如:听力、口语、泛读)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如:语法),占到了英语专业本科阶段总课程的82%,且课程跨度长、课时多、人文思想内涵较差[9]。而作为典型的人文知识课程的英美文学、文化类课程,却被作为选修课而边缘化。这对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极为不利。因此,英语专业应该加强文学性和文化性等知识课程建设,将一些重要的人文课程设置成必修课,将其提升到与计算机等级课程相同地位,通过学校教育、制度化管理来保证人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开设用英语讲授的中外文学、文化、历史、哲学等课程,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接受东西方文学、文化、美学、哲学等方面的熏陶,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丰富其文化知识、完善其知识结构、培育其人文素养。

(二)改变教育理念,倡导学生主体

老师要树立学生主体的教育观念,对学生要有爱心,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师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协调合作、积极向上的融洽关系和氛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表率作用影响学生。这样,在他们将来成为教师后,也会懂得去尊重他们的学生。在人格上,师生应完全平等,老师要以耐心、真诚、平等的姿态组织教学,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开放、平等、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减少对学生思维的限制,让他们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在讨论、分析、争论中获得更多的感悟,理解语言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途径,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体验参与,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勇于表达、树立自信心,对不同观点要有包容之心,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交际意识、组织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等人文素养。让英语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自我、悦纳他人、张扬个性、健全人格的过程,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成为完整的人。

(三)挖掘教材内容,力求教书育人

英语教材内容蕴含中外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风俗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和价值观念等,老师应该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发掘教材中能体现人文精神的素材,使人文素质教育与课堂教育内容有机结合。以杨立民教授主编的综合英语教材《现代大学英语》为例,这套教材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因素,而且取材广泛,涉及面宽,内容丰富,思想性与趣味性兼顾,文化内涵与人文价值高。老师可以从文章的背景出发,让学生深入品味、感悟、思考文章内涵,并能从文章中体会到作者的心境,充分挖掘出其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人文教育思想,使英语知识的传授和各国的精神文化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内外兼修的人文气质。如:《现代大学英语》第一册的“TheKindnessofStrangers”“ChristmasDayintheMorning”,第二册的”WisdomofBearWood”“After20Years”,“AFundamentalTechniqueinHandlingPeople”,“TheOysterandthePearl”,第三册的“InMyDay”都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管是家人之间、朋友之间,还是陌生人之间,都需要关爱、信任和理解,只有爱才能唤醒爱,帮助别人既温暖了对方,也快乐了自己。可以让学生联系现实讨论:如何对待父母?如何消除代沟?如何对待老年人?如何帮助弱者又让他不失尊严?陌生人需要帮助时你会漠然视之吗?第一册的“MaheegunMyBrother”探讨了人与动物的关系:我们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应该和平相处。第三册的“SilentSpring”讨论的是人与环境的关系: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让人担忧,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人类的存在是生物在自然环境中长期进化的结果,人类与其他物种在地球上存在的理由是一致的,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相处。第一册的“TheMonstersAreDueinMapleStreet”,第三册的“Button,Button”和“TheManintheWater”是对人性的探讨:人的贪婪、相互的猜忌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人的善良、无私,在危险时刻舍己救人闪现出了人性的光辉。对第一册“TheGreenBanana”,第二册“SayYes”的学习讨论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世界上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种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彼此之间不应该有歧视,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培养对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包容心,树立得当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备良好的人格修养和文化素养。第三册的“YourCollegeYears”让学生意识到大学是人生的转折点,要好好地把握这个转折期;“HowReadingChangedMyLife”告诉了学生读书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HowHistoriansDisagree”分析为什么历史学家对同一个历史事件会有不一样的观点,让我们懂得对过去有多少了解决定着对现在有多深的理解,还决定着对未来能看到多远,看得多清楚。像这样充满人文精神的文章在这套教材中比比皆是,不仅让学生学到了丰富的语言知识,还学会了沟通、合作、理解、博爱、进取;学会了善待他人、换位思考、热爱生命、关爱地球,从而健全了人格,提高了对社会、对人的认识;学会了站在更高的层面看待人和事物。当然,人文素养的培养不能局限于课内,还需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鉴赏和研究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阅读英语文学作品,能提高英语运用能力,还能培养英语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英语民族的文化精髓。如:学完MaheegunMyBrother后,可推荐学生阅读讨论杰克•伦敦的“TheCalloftheWild”(《野性的呼呼》),使他们更加理解生命和生存的意义:永不言弃。学完“InMyDay”,可让学生观看国产电影《我们俩》和获奥斯克金像奖的美国电影《金色池塘》,他们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老年人的处境和心理,学会如何对待老年人、如何与老年人相处,也能更加理解父母,学会怎样与父母相处。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的有意识的任务型教学方式不仅把枯燥的语言学习变成学生自主的交际活动,还能陶冶情操、提升人文素养。

(四)转变评价方式,坚持以人为本

高校普遍存在评价机制单一和机械的问题,过分强调学生的知识体系;重结果、重成绩,忽略英语的人文性特点,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考查。一般学期末考试以书本内容的死记硬背为主,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也是一种标准化的语言技能考试,无法测出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不能反映出学生德行高低、美学欣赏水平高低、心理健康程度等。学生也只是为了考试而努力,在语言素养提高的同时,人文素养却日渐缺失。因此,改变教学的评价机制显得十分必要。由对语言的单一评价,转向以人文素养培养为主导的多元评价,意识到评价不等于考试,考试只是评价的手段之一。注重对学生的阶段成绩和发展状态的评价,特别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突出自评和互评的作用,激励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结语

在教师职前培养阶段,英语教育专业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不断积累与沉淀的过程。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学人员要有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责任和意识,采取可行的措施,创新教学及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将人文教育渗透于教学和教学管理之中,努力营造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氛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知识结构完善、思辨力强、具有人格魅力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朱海英 单位:成都师范学院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