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失语现象及应对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失语现象及应对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失语现象及应对策略

1研究背景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愈加密切。然而,许多年轻人了解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却对我国的七夕节、元宵节等不甚了解;在与外国人交流时知道hamburger和pizza,却不知道如何用英语向他们介绍我国的八大菜系及南米北面等中国饮食文化。不可否认,我国在开设英语课程以来,大批的英语人才在全球化过程中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但是在当今的大学英语课堂中不会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大有人在,对中国母语文化的忽略等原因导致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出现。这一现象将致使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面临“走不出去”的困境。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迫在眉睫,如何维护我们的语言文化安全值得思考。本文观察当前英语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对中国文化失语症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改善这一现象提出看法。

2中国文化失语症及其形成原因

医学术语失语症(Aphasia),是一种获得性语言障碍,指与语言功能有关的脑组织的器质性损害造成患者对人类进行交际的符号系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受损。20世纪90年代,文学评论家们开始批判西方文学思想的入侵及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流失,因此出现了“中国文学失语症”。外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由南京大学的从丛(2000)教授提出,是指在文化认知范畴上的狭隘和不足,或者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不能用外语恰当地表达母语文化的现象,原因分析如下:

2.1英语教程厚此薄彼,过分强调目的语文化而忽略了本土文化

母语文化在双语学习的过程中常发挥着重要作用,过分强调西方文化忽略本土文化,与外语学习的初衷相悖。我们要重视教材中西方文化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程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非英语专业教材,在《大学英语》(第2版)中涉及中国文化相关内容的文章只占3.75%;视听说教材中涉及中国文化的文章仅占15%,且无一单元是完全讲述中国文化相关内容,即使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内容也非出现在课文重要部分;在《大学英语》(第3版)的精读教程中,涉及中国文化的文章仅2.5%(殷海红,2018)。西方文化在教材中占比如此之重,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只能学习以欧美为主的西方文化,这非常不利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与继承。殷海红(2018)基于该教材分别对学生在学习前和学习教材两年后做了西方文化精神调查统计,其中一个问题的赞同率由开始的42.36%上升到89.43%,且其他问题的赞同率皆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由此可见西方文化的精神对学生的思想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与作用。

2.2教师忽视了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或本身没有太高的母语文化素养

丛从(2000)指出,当下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自英语学习进入课堂后,我国英语教学开始逐步由单层次英语教学向多层次英语教学转变,目前英语教学经过多重改革已取得良好成就,然而在引入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却过于片面化,即“仅仅加强了对英语世界的物质文化、制度习俗文化和各层面精神文化内容的介绍,而对于作为交际主体一方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基本上仍处于忽视状态”(丛从,2000)。英语教材以西方文化为主,教师的教学也以西方文化为主,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或许是没有意识到要教授学生中国文化的外语表达方式,或者意识到了但是却没有比较权威的资料,这也就进一步导致了外语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面对中国文化“哑口无言”,而面对西方文化时“侃侃而谈”。周新平(2015)相关研究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对中华社会文化知识的了解以及其英语表达能力不尽人意。面对中国文化,课堂不讲、老师不教、学生不会,是当下许多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重要原因。周新平(2015)基于对高校教师有关中国文化知识的问卷调查可知:只有约1%的教师认为自己了解中国文化知识并可以用英语准确表达,其他教师均存在中国文化知识不足,外语水平不够或无法表达涉及中国文化的的词汇等诸多问题。

3应对策略

当下,过于关注目的语教学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促进学生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培养真正的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为目标,不断弘扬与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从“源头”缓冲中国文化失语症。根据以上原因分析,在此提出以下建议:

3.1教程编写平衡好目的语与母语文化的比例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内容繁多,短时间内我们无法系统的培训出大批用英文授课的中国文化教师,但我们可能在短期内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材(肖龙福、肖笛、李岚,2010),好的教材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不论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采用的大都是是国外原版或者在原版基础上略作改动的资料,这是导致教程中中西方文化占比失衡的首要原因。母语文化往往会对一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审美能力等产生重要影响,在英语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要结合我们的实际生活,让母语文化以多种形式(譬如课前导入、正文等)融入教材。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文化繁杂多样,在进行内容的选择时我们无法面面俱到,但一定要选择具有经典、突出有内涵的内容。

3.2提升外语教师的文化素养与文化能力

英语教师要对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认同感,这样他们才会思考作为培养英语人才的中坚力量,其自身应该具备怎样的文化素养。英语教师可以先通过讲座或进修的方式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学习和指导,互相促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表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适量地向学生传授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现象的语言技巧,为学生提供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知识的机会,还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3.3英语教师提升文化敏感度和文化意识以及文化分析对比能力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之路的领路人,其文化意识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教学方案设计和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进一步明确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官方”位置(查明建,2018)。外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树立平等的跨文化交流意识,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自身具有了一定的跨文化敏感度和文化分析对比能力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力量。此外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教学等形式,建设多样化开放式课堂,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鼓励自主学习,不断加强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互动,恢复学生心中的母语文化地位,树立平等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3.4树立文化自信,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对母语文化的兴趣

文化自信是对文化的一种信心、信念,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念和信心是发自内心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当下这个互联网盛行的时代,高校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具有渐进性与教育性(曲明慧、慕静,2017),比如我们可以将手机APP作为传播文化的载体,让文化深入学生的生活和娱乐之中。

4结语

随着中国不断强大,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如何让中国文化响彻世界的舞台,这当中少不了英语学习者的作用。因此,培养既了解本土文化又知晓目的语文化、具有跨文化敏感度人才是我们在英语教学中的首要目的。只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完善教材的编写,提高教师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等多管齐下,我们才能真正在跨文化交流中解决中国文化的失语症问题。

参考文献

[1]丛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2]曲明慧,慕静.高校青年学生如何树立文化自信[J].人民论坛,2017(12):124-125.

[3]肖龙福,肖笛,李岚等.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39-47.

[4]殷海红.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中的西方文化精神及影响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8,31(3):81-86.

[5]查明建:人文性应成为我国英语专业改革的着眼点[J/OL].英语教育周刊,2018-09-01:292.

[6]周新平.外语专业研究生的中国社会文化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语言学,2015(3):79-87.

作者:蒋苗 彭雨晴 习睿玉 袁艳玲 单位:南华大学语言文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