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综述(7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英语教学综述(7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英语教学综述(7篇)

第一篇: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混合式学习

[摘要]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基于网络和课堂的混合式学习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本文探讨了混合式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课下学习课上演练的模式,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混合式学习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教学实践;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教育理念产生相应变革。从多媒体辅助教学,到建立提倡自主学习的网络自主学习中心,大学英语的教与学正在逐步发展。但是单纯的自主学习往往由于学生缺乏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为传统教育行业注入新的活力,MOOC、微课、SPOC等多种学习资源不断涌现。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广泛应用,校园内外WiFi覆盖率高,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深入人心,这些都为大学英语教学革新提供了新的契机。如何有效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1混合式学习的内涵

混合式学习(B-Learning)这个教育领域里的新名词,是由网络化或数字化学习(E-Learning)发展而来的。混合式学习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的主导作用,也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何克抗,2004)混合式教学包含学习理论、学习资源、学习环境以及学习方式等多种内容的混合。(黄怀荣,2006)学习理论的混合是指为适应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类型的学习目标的需求,混合多种学习理论(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认知理论等),倡导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探索式的学习。学习资源的混合就是把信息、人员、资料、技术、设备等资源综合到一个平台上,形成强大的知识管理中心。学习环境的混合,既包括进行面对面的学习教室,也包括网络平台、虚拟学习社区、移动学习载体等虚拟环境。学习方式的混合,既包括对教师讲授实时与非实时的吸入式学习,又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由此可见,混合式学习模式就是充分利用课上课下的时间和线上线下的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使学生在泛在英语学习环境中,灵活掌握学习时间地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实现自我监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2混合式学习运用于具体教学实践

(1)采用各种媒介,创建课下学习环境,实现学习自主和课堂翻转

教师在授课前要把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和学习重点通过网络平台给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自己规划可支配时间,提升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这样可以激活他们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原有认知,并提出疑问和初步的思考,有助于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建构新的知识。课前环节最重要的一步是学习材料的选择和投放,不同的学习内容要选择不同的学习资源和与之相适宜的媒介。对于背景介绍和开放性的话题讨论材料都适宜采用MOOC、TED演讲、纪录片、访谈、电影片段等篇幅较长的网络资源,或者推送文字材料,辅之以思考题目,激发学生语言层面之上的认知和思考。对词汇语言类知识最好采用录制微课,上传word或者PPT文件的形式,并配有自测题目以检验学习效果。这样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灵活掌握学习时间,教师可根据学生测试结果选择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方式,实现课堂翻转。课下内容还包括线上互动,不管是开放式的思考题还是语言类认知题都可以在网络学习平台的讨论区进行生生或师生交流,也可以通过微信群即时交流,方便快捷。课下丰富的拓展资源和灵活的学习时间解决了课上时间紧、学生学习程度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环节的内容设置要与课堂活动密切相关,相互参照。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一单元TextALearning,Chinesestyle为例,这是一篇说明文,作者采用类比和对比(comparison&contrast)的写作手法说明了中西方不同的教育学习理念——是着重培养技能(skillsfirst)还是创造力(creativityfirst)。对于语言类知识,教师可以微课形式介绍类比和对比的两种方法(one-side-at-a-timemethod和point-by-pointmethod),然后给出若干运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写作的段落让学生识别,并以小测的形式要求学生自我检验。词汇方面要求学生绘制creativi-ty和skill简单的思维导图,涵盖作者解释这两种观点时辐射到的词汇。对于话题背景类的,教师选取适当的MOOC资源或者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介绍并视频片段和链接如:BBC纪录片AreOurKidsToughEnough——ChineseSchool?讲述中国教师给英国教育体制带来的冲击和反思;视频《杨澜访谈录:虎妈战歌》,介绍一个华裔美国人如何用“中式的”教育方法管教孩子。此外,英美大学面试题目,关于英国学校引入乘法口诀表的新闻链接,《东西儿童教育》这个同时接触中式美式两种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公众微信号里的相关文章,这些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客观全面地审视中西方教育学习方式。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听见到甚至亲身经历的有关于中西方教育学习方式的事例分享在平台上供大家思考和讨论。

(2)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实际操练,建构知识体系

课堂教学是课下教学活动的延续,是混合式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主要处理两部分内容,其一是语言知识类,包括课文的篇章结构、写作技巧、难词难句等。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课下自主学习材料的测试和反馈情况,有选择地利用课堂时间讲授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引导某一方面的学习方法,是“授人以渔”的过程。其二就是开展主题探究类活动。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下,采用任务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等,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避免呆板地使用语法翻译教学法,让课堂落入“教师一言堂”的俗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景,把创设情景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任务型教学也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由学生围绕这一任务制订计划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计划、完成任务,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评估自己的学习。(Ellis,1999)课堂教学就是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在平台上探究、交流、合作、展示,实现“做中学,用中学”。教师通过组织设计难易适度、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与环境和他人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自我探究、分工合作的精神,同时提升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具体情境任务的设计要依据教学内容而定,包括角色扮演、辩论赛、竞赛和游戏、模拟招聘、模拟访谈等等。如上述关于中西方不同学习方式一课,可以设计成辩论赛的形式,也可以设计体现中西方不同教育理念的学校招生的场景,或是指导学生对感兴趣的分主题或者疑惑的方面做调查问卷和访谈,然后进行课堂展示。

3混合式学习的优势和特点

混合式学习有助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英语学习需要真实的语言环境。由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的网络资源、便捷的移动终端为学生提供了泛在的语言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阅读到原汁原味的英语文章,收听地道的英语广播,观看鲜活的视频和数字课程,使自己浸入真正的语言环境中,为更有趣味性的课堂交流活动留出了宝贵的时间。此外,利用网络平台学习资源的人机互动以及通过线上答疑讨论区等进行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保证了教学活动中有意义的互动交流。这比简单意义上的传统课堂更丰富多彩,学生能够获得比单一教学形式参与度更高的学习体验。混合式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混合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有选择地学习网络平台内容和其它线上资源;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多种形式的人机、生生和师生互动;采取自定步调的学习,更利于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学生在与老师的课上课下互动中摸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混合式学习中教师是主导。首先,教师对于在线学习是否重视以及其参与程度直接影响混合式学习的整体效果。Launer(2011)则对混合式学习模式下教师职责作了进一步阐述。她认为,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下,教师除了扮演传统课堂教学的角色外,还应该承担以下职能:(1)调节学习过程,提供学习时间框架,与学习者讨论学习目标,提供与学习目标相匹配、大量的学习资料及学习方法,支持合作学习;(2)为学习者提供如何学的学习策略指导;(3)为学习者提供技术支持;(4)协调学习者之间的交流;(5)激发学习者动机。同时,混合式教学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课堂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意义。课堂不再是教师灌输知识的一言堂,而应该成为学生期待的实战演练场所;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和权威发言人,而应该是资源设计者、学习指导者和群体协作者。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空间,综合采用集体授课形式和基于合作学习和任务式学习理念组织更多的面对面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4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接触英语的渠道和机会是多种多样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当顺应社会发展现状,对此加以利用。笔者认为,采用混合式学习,将信息技术合理巧妙地融入课下学习和课堂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主性,又有利于学生实际操练,构建知识体系。同时,混合式学习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孙晓霞 李朝霞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第二篇:大学英语教学中二语习得语境论的应用

1二语习得语境论概念

二语习得是掌握语言的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发生在相对自然的情况下或是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二语习得语境论认为语言是一种行为习惯,大学英语教学就是培养新语言习惯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中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克服旧语言习惯的干扰。构成二语习得语境论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和心理变化,从宏观上说是文化转变的一个方面。二语习得语境论在语言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因为能够帮助学习者掌握更全面的语言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在语言学习中具备良好的心态并将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融入到语言学习中。另外二语习得语境论还与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目标语言接触、适应和接受程度有关。

2二语习得语境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作用

2.1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二语习得语境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为大学生提供轻松的学习氛围。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学生无法体验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所以大学生学习语言主要是在课堂中完成,而二语习得语境论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对大学生学习语言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在二语习得语境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说英语,从而为学生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对英语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和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2.2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对二语习得语境论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二语习得语境论指导下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在长期的锻炼过程中奠定英语学习基础。通过对学生各项能力的训练可以刺激学生的语言感官,加深对英语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掌握更多有用的英语知识,并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除此之外,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能力的重视,一旦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根据对学生学习特点的分析,并在二语习得语境论指导下,实现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科学设置,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2.3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二语习得语境论的应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课堂参与性。在二语习得语境论的指导下教师对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进行优化,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要想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英语的意识。大学英语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将二语习得语境论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应用英语。

3大学英语教学中二语习得语境论的应用

3.1加强英语语感训练

对大学生群体进行英语语感训练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在对语感的训练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锻炼,更好地刺激大学生群体的英语反应状态,强化大学生英语学习基本能力。当然对大学群体英语语感训练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急于求成,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对不同阶段的训练实现教学效果。在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为保证教学质量,应尽量为大学生群体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营造与英语母语教学相适应的学习环境,并扩展到整个大学校园中,在学校范围内营造英语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另外在大学英语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英语语感的培训力度。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已经形成固有的语言表达形式和习惯,并且他们的行为习惯也与英语语言形成密切关系,所以在交流时英语单词很自然地脱口而出,已经成为一种自然的反应和一种本能。我国大学生群体母语是汉语,所以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需要将原有表达模式忘掉,学习一种新的语言表达方式,这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将语感教学与直觉塑造加以联系,锻炼学生形成自身的英语直觉,能够在无意识状态下实现无障碍沟通和交流。在对大学生语感的训练中,加强英语阅读和英语听力训练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大学生语言感官的刺激,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

3.2加强对语法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教学二语习得语境论的应用过程中,对语法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大学生对英语语法知识的掌握,保证大学生对英语基本结构实现全面学习和掌握,从而实现高效学习。为有效提升大学生英语语法掌握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能力,并对英语语法建立有效的认知结构。在二语习得语境论中,加强对语法教学的重视,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接触英语本质的机会,并在有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对英语语法的应用。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实际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设置有效的英语语法交流环境,让大学生参与到教学中,通过不断交流和谈论,形成自己的认知。为及时掌握大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试听教学或者类比教学等方法实现试探性教学,同时还可以通过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实现对英语语法结构的思考,不断提高自身语言应用能力。

3.3尊重大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时刻关注课堂氛围,只有保持在整体参与的学习环境下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身英语学习能力。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掌握,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学生的英语交流课题,使大学生实现自主交流,有助于彼此学习、取长补短,完全符合二语习得语境论中的基本思想,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有积极推动作用。

4结语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交流语言,加强对英语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大学生英语学习效果并不明显,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改变当前现状,二语习得语境论逐渐得到应用,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而且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学生学习英语的教学环境,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也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重视,学语习得基础理论,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郝倩.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6):134-136.

[2]孙玲.大学英语教学中二语习得环境论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7):103-104.

[3]王珊.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探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4):275-276,283.

作者:许晓晴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第三篇: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

[摘要]随着现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已由传统的知识型教学转向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认知能力培养,即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方面所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思辨能力;误区;认知能力

1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在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和改革以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模式已被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取代,教学评价也变得更加系统化,包括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但事实上,无论大学英语教学如何变革,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首先,在大学英语这个阶段让学生学会如何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如何从宏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进而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度的、多维的思索极为重要。其次,思辨能力与语言之间既存在相对独立性,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思辨能力有助于人们利用分析、评价等认知技能来进行充分恰当的交流和思想表达,从而直接影响其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再者,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学生人文思辨能力方面的表现(我国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存在不加思考、死记硬背的问题,缺乏归纳概括能力和逻辑性,思辨能力亟待提高),我们应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加入思辨能力的培养,改变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状况以和生无法学以致用的局面。最后,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促使学生跨专业、跨学科、跨文化式研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视野与综合能力。因此,不难看出,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已经成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2思辨能力培养过程中的误区

笔者认为,教师要想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首要任务便是认识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概念误区与实践误区。

(1)概念误区

正确理解思辨思维的概念是有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对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剖析。在宏观方面,所谓思辨指的是思考辨析的能力,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鉴于此概念,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微观认识:首先思辨能力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清本质的能力,是超越个人经验主义之上的思考辨析能力,绝不只是在表面或表象的浅层次上去质疑其主旨思想,也不是在“正反合”的维度上去质疑他者的观点;其次,思辨能力是一种“层级式”的思考辨析过程,是一种递进式的、综合式的思考模式,即:思辨过程不是一种单项式的简单质疑,而是一种深度模式化的整体综合,是具有整体向度式的“过程式”思维;最后,思辨思维是一种超越正常理性思辨维度的一种深度化思考,更是一种穿透事物表层拓宽认知空间的一种“超验”(trancendentalism)之思。为便于读者更为清晰全面地理解此概念,笔者将通过文秋芳教授对思辨思维提出的层级理论图示来进行辅助性的分析。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文秋芳教授将思辨思维的标准划分为五个层级,鉴于此划分,我们可以理清思辨思维的一条清晰的逻辑思路,即认识问题(clarity明晰性;relevance相关性)——理性思考(logic逻辑性)——深度思考(depth深度模式;flexibility拓宽认知)。由此可见思辨思维的最终归宿是对事物的深度思辨,是超越普通理性思维的一种超验之思。此种理念应深刻贯穿于思辨能力的培养方案之中。

(2)实践误区

实践误区主要是指教师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过程中,未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针对性输入与引导,从而导致学生认知固化、思想肤浅,固有的思维定势难于清除、思辨能力发展滞后等问题。为切实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对这些实践误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①理念僵化,思想滞后

造成学生思辨能力发展滞后的首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僵化、思想滞后。传统教学中的以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为主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以教师为主导的整体教学模式普遍存在,以通过四六级考试为最终目的的教学理念难以撼动,也正是由于这种整体教学态势与理念的长期瘀滞,造成了教师对学生输入的偏差,最终导致其认知空间的单一与狭隘,英语学科便彻底沦落成了机械性的工具学科。

②墨守成规,拘泥课本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手中的第一素材便是所学课本,以课本中的课文为参照物,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但传授什么、如何传授、怎样传授是教师一方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教师由于受到具体的教学计划、成绩的硬性指标等因素的制约,在教学过程中便不可避免地拘泥于课本的固定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以致课本成了字词句段的组合体,学生应试的练习场,忽略了文本的真正价值与意义;学生便在此单一的空间内周而复始地操练着那些所谓的应试技巧,长此以往,学生的认知空间便单一而封闭。因此,发掘所学文本的真正含义,亦或是以课本为参照,拓宽学生的认知空间便是其思辨能力发展的重中之重。

3解决方案

在全面地认识这些误区之后,为切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笔者提出以下具体的解决方案:

(1)转变理念,深度挖掘

首先,为发展学生的思辨思维,教师需迅速转变其理念,摒弃“唯考试论”“唯成绩论”的旧式思想,应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其最终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建立一种更为深刻的思辨思维模式,即:现象——本质模式、微观——宏观模式亦或是认识论——本体论模式,以此逻辑为依托,鼓励学生超越自身的经验主义与理性的认识局限来进行深度模式的思考。其次,在对文本内容进行表层认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追根溯源式的思考,通过这种形式的思考,使学生能够从普通认识论的层面过渡到深刻本体论的模式,从而拓宽认知空间。最后,不难看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实质是为学生建立一种深度思考模式,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对其固有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向。

(2)合作共赢,跨越学科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认知能力范围有限,而所学文本内容多样、涉猎广泛,教师无法囊括其全部内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为致力于全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一方面要全面整合教学资源,建立教师共同体机制,使各学科教师充分合作、取长补短,充分发掘其所学文本的内涵与价值,拓宽其学生的认知空间,发展其思辨思维;另一方面,应鼓励学生用英语去进行专业化的搜索、研究,用英语对感兴趣的学术领域进行跨学科泛读,用英语捕捉各个学科领域的第一手资料。这样一来,英语不再是单词表上的词条批注,而是活生生的知识与信息;学生在不断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发展着自身的思辨能力与认知空间。

(3)更新资源,丰富手段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除了要充分发掘所学文本的价值与内涵外(即文本文字背后的价值与观念),也要对其教学资源进行不断更新,同时要不断丰富自身具体的教学手段。首先,要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思辨能力最核心的一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思辨能力形成的基础。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应用现代化技术,搭建自主学习网络平台,提供在线学习和课后复习资源,使学生能够运用音频视频、各类教学软件来进行个性化学习。其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自身的教学环境、教学目标等不断调整与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即教师应采用一种“混合”式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具体的教学实践,以输入为基础、输出为驱动的理论为基础,以资源最大化为原则,不断调整其输入手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期培养其自身的思辨思维,从而改变大学英语课堂低效费时、无思想、无深度的状况。

4结语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从理念的转变到过程的实施,再到目标的实现需要广大师生共同的努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今后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与方向。

参考文献

[1]丁宁.从意识哲学到思辨哲学——黑格尔对认识论哲学的克服[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3).

[2]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1.

[3]刘晓民.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建构[J].外语界,2013(158):59-66.

[4]任华,梁瑞春.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特点及发展方向[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11).

[5]文秋芳.中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现状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作者:李林哲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

第四篇:大学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摘要]随着大学英语的发展,大多数高校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都将大学英语教学与网络多媒体结合起来,这已然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然而,在这种多媒体模式教育之下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低下等。本文主要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网络多媒体;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方法探究

在当今社会发展历程当中,网络多媒体已经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当中,它以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特点,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黑板为媒介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信息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一个生动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所以基于网络多媒体教学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1基于网络多媒体自主学习模式的必要性

基于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具有以下优势。

(1)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

网络多媒体以其自身的优势,为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教学信息,并且其信息容量大,更新速度较快,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网络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演示,进行模拟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大学英语课堂不再枯燥和乏味,而是能够在此过程中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的英语教学网站也是其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的体现,同样能够实现学生的自主性探究学习。

(2)信息符合时展潮流

我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素材内容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并且一些网络的英语教学素材较为全面、系统,能够促进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能够在结合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基础之上与时展相适应、相连接;能够提供给大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结合信息分析、思考社会问题,提高自我学习能力。网络多媒体学习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它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时间、地点和章节的各项选择上拥有更大的灵活选择性,学生不仅可以从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进行自主式的学习活动,而且还可以从网络上寻找更多更标准化的英语教学视频、更高效的英语学习方法。

2有效构建网络多媒体自主学习的方法

(1)师生共同确立目标

作为大学,更多地讲究学生自身情况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将教学目标告知学生,学生才不会对教学内容感到盲目,从而不会在课堂上出现盲从状态。目标的确立起的是导航作用,引导学生从老师需要的角度去进行单元自主学习;再则,教学目标的共同确立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探讨能力,不同意见、想法的交汇也更有利于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也方便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活跃程度的了解。当然,这些主要目标都是在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而服务的。

(2)引导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动机

毋庸置疑的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占主导作用的依旧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务必在学习目标共同确立的基础之上再加大力度去挖掘每一个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的培养与提升离不开外界的挖掘与工具的辅助,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寻找一些具有极强趣味性的外语在线教育资源以及与教材课本配套的专题练习,比如英语音频、视频以及一些同类型的软件,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在外语学习上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以此来带动他们的学习动机。

(3)完善多媒体网络环境,强调自主学习

俗话得好:“一切来源于生活”,英语教学也不例外,新型的网络多媒体英语教学更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广泛的接近生活的渠道及途径。无论是对于英文歌曲还是外语电影,老师都可以从有趣的视频带动中植入英语知识学习,况且歌曲、电影的带动更能使学生接触地道、贴切、实用的英语,大大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效率。相对于外语电影视频的趣味教学,还有一种更为专业的英语教学引导媒介,即欧美国家中极具专业性质的新闻播报,例如BBC和CNN,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流利程度以及语言表达专业程度得到质的提升。这样的学习事半功倍、极具成效,不仅能够让我们获取专业性的知识,更能拓展我们的知识广泛度,也有利于之后长时间的自主学习。

(4)加大趣味性教学,提高课堂互动性

知识源于生活,最终也将运用于生活。极具活跃性的互动式教学便成了重中之重,所谓的互动性教学以学生群体为主体,讲究的是学生课堂的主动以及活跃程度,没有特定的规则限制,重要的是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其中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就是一个不错的互动形式。在学生对文章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之上,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用全英式对话进行引导,将学生自然带入思想交流的情境,也使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敢于发言、愿意发言。除此之外,分组式讨论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通过一定的分组规则将学生群体以组为别分成不同的组,要求学生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之上对文章感想进行组内讨论,组内讨论的方式提高了各个学生主体的参与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简单的师生互动间的弊端,照顾到了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发挥。

(5)教师进行教学评价及反馈

在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就要及时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明白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及时改正。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促进大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提高。教师在讲授完知识之后,学生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样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有效的教学反馈,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除此以外,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能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搭建正确的知识体系。

(6)任务型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之下,学生能更好地发挥自主学习意识进行学习、思考和探究;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师能够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学习的正常运行。教师可以布置教学任务,学生则查阅英语网站、读英语报纸、欣赏英语戏剧和电影,并且能够积极参与英语相关的课后实践活动,为学生实践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在布置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加强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好地促进高效学习课堂的建立。总而言之,基于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之下的高校大学英语应该时刻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究。教师要积极准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寻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素材,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崔岭.多媒体投影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学生角色探究[J].外语界,2004.

[2]傅玲芳,杨坚定.基于网络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

[3]张殿玉.英语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J].外语教学,2005(1).

作者:黄英 单位:海南广播电视大学

第五篇:大学英语教学交际教学法应用问题

[摘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英语语言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有效应用,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对学生口语应用的培养,教师要通过改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应用能力。教师可以使用交际教学法,通过反复的口语练习,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本文就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如下论述。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大学英语教学;应用

交际教学法针对的是英语口语学习,通过教授学生使用语言完成语言交流的目的。在我国教育中,学生通过初高中的学习,掌握英语的语言基础,已为大学英语的应用打下了基础。大学英语教师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应用能力,通过交际教学法,使学生能够提升英语的综合能力。

1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交际教学法的合理应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应用能力,但交际教学法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交际教学法通过学生使用英语进行问题讨论、沟通对话,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但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存在学习差距以及性格差异,学生的学习差距,导致在进行交际教学时,倾向于与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沟通;而性格差异导致内向的学生不会积极参与交际教学。教师长时间使用交际教学法,忽略学生存在的问题,会导致学生两级分化明显,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差距巨大。第二,在课堂进行交际教学时,对学生人数的要求有一定的限制。交际教学法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学习,在西方实行交际教学法时,班级学生人数在20人以内。但在我国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人数一般在40人左右,难以满足教学要求;学生人数众多,导致教师在进行交际教学时,无法对班级进行有效组织,从而影响教学效率。第三,在我国大学教育中,实行全国统一的四、六级考试,其注重英语书写能力,而忽略了英语口语。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以考试内容为教学重点,忽略了交际教学法的严格性,使学生的口语能力每况愈下,难以提高个人的口语应用能力。第四,教师在使用交际教学法时,需要学生掌握语言运用的能力与技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语言文化背景的了解和语言环境的营造,在进行语言沟通时,语言使用失误可以谅解,但文化背景造成的沟通问题则难以解决。学生使用交际教学法进行学习,缺乏文化了解,导致学生在进行语言交流时存在英语使用问题,从而造成沟通的失误。

2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1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交际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课堂知识,学生学习地位被动。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使用交际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进行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口语应用能力。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以及实施时,都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要参与者,通过在交际中进行学习,获得交际能力以及技巧。例如:教师以“时尚”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学生要根据教师的题目进行沟通交流。学生可以选取一个与时尚相关的内容进行沟通,如时装表演Fashionshow。学生在沟通中要明确,对于时尚的见解每个人都有所不同,学生在进行对话时,可以通过表述个人的见解进行对话。学生可以通过一些特定语句表示看法的不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习的主体地位,以话题进行沟通,对话题内容发表不同的看法,经过教师的引导与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沟通能力。

2.2多媒体辅助开展交际教学

教师在使用交际教学法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并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通过生动的内容开展交际教学。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对学生进行感官刺激,使学生能够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片段,以片段内容为主进行交际教学。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电影《简•爱》的经典对白:如果上帝赋予我美貌和财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如同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但是上帝没有这么做,但我的灵魂能同你的灵魂进行对话,仿佛我们都经过了坟墓,在上帝面前我们都是平等的。教师通过经典对白,引导学生开展英语交际练习;学生要根据视频内容了解对话的重点内容,依照重点内容进行交际教学。因此,英语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效率。

2.3运用分层模式实施交际教学

大学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运用分层模式实施交际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分层后教师再依照学生的水平进行交际教学,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与后进生。教师在使用交际教学法时,根据学生的分层进行不同的交际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给优等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给学生安排较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进行较为专业的英语口语交际练习;对中等生,教师要安排难度适宜,能够提高学生口语应用能力的交际教学内容,学生在进行交际教学练习后,可以取得相应的进步;针对后进生,教师要降低教学难度,教授学生英语口语基础知识,通过反复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安排学生运用分层模式进行交际教学时,除了安排同等水平的学生之间进行交际学习,还可以使用帮扶的方式进行交际教学。教师可以安排优等生与中等生、中等生与后进生,进行交际教学,通过英语口语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助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按照分层模式管理,继而实施交际教学课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4使用文化内容进行交际教学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既要教授学生掌握语言,还要教授学生学习语言背后的文化。英语教师在使用交际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语言文化加强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教师在课堂授课时,要教授学生在进行交流时避免由于文化差异造成语言交流的误会。例如:在与他人进行交流时,我们会根据对象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而在西方国家,打招呼的方式则较为简单。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导致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有所不同,打招呼的方式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人们在交流时不会因为打招呼方式而产生问题,但会因为对对方文化的不了解,而在沟通中造成失误,导致人们的不满。在中国文化中,关于“狗”的成语大多含贬义,如“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词语表示人们行为的恶劣;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会用luckydog表示“幸运儿”。人们在使用英语沟通时,要结合语言文化的特点,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沟通问题,进行谦逊有礼的交流,从而展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3结语

综上所述,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教师通过使用交际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应用能力。教师在使用交际教学法时,应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辅助多媒体技术,采用分层模式进行教学,将语言文化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教师在课堂中运用交际教学法,要合理规避交际教学法存在的问题,科学运用交际教学法,使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英语知识,提高英语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普昆.关于英语交际教学法实施中的若干问题[J].平原大学学报,2005(2).

[2]王建华.大学英语教学中“三人”问题的探究[J].英语广场,2017(11).

作者:聂宏艺 范丽娜 单位:湖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第六篇:跨文化传播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析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对跨文化交际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承担着跨文化人才培养的重任。高等教育历经无数次的调整,经历了规范与发展、改革与调整以及提高深化三个阶段,以满足社会和时展的需求。然而,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仍然面临着人才培养的困境,尤其是跨文化人才的培养,在目前的教育过程当中,对于跨文化传播对策的研究以及英语教学的研究都比较浅显,缺少深入的领域研究,并且很少有二者结合的研究。本文主要分析了跨文化传播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发展。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析

信息化时代,人际交往不断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增强,各国之间的往来日益密切,而交往层面也更加宽泛,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地位的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当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加,因此要培养出更符合国际社会交往的人才,掌握专业的交往技能,才能更好地提升我国对外交往的能力。而英语作为全球性的语言,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当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面对不同的文化环境,培养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专业人才是适应全球化的必经之路。

1跨文化传播的定义

由于研究领域的不同,学界对于跨文化传播有多种定义,侧重的角度也不相同,主要划分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往;信息编码、译码和来自不同语境的个体的传播,在这其中文化是以象征符号的形式进行展现。由于参与传播的双方在交流信息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传播过程变成了传播符号交换的过程,强调了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文化的差异。综合来讲,文化传播是指不同文化之间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成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涉及到发生信息传播的人际交往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对各种文化要素进行流通共享和渗透。国际上对于跨文化传播的定义也各不相同,大到国际之间,小到人与人之间都有不同的含义,所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都可以视为跨文化交际。笔者所探讨的是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之间的跨文化交流。跨文化传播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文化是世代相传的,而文化传播可以使文化发展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文化是传播的语境,一方面文化需要传播,文化传播产生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人类历史遗存的主要记录方式之一;另一方面,文化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化的发展,具有对外传播和扩张的本质特征,导致文化传播成为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导致文化传播的因素有多种,国际间日益频繁的交往导致跨文化交际不可避免,在跨文化语境交流当中,能与外国人进行无障碍交流的人才少之又少,这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包括语言因素、非语言因素、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等,所以,进行跨文化交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

2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从语言知识教学到语言技能教学,再到综合性技能教学。这些教学模式的发展,都是为顺应时代的需求而不断进行的调整,在人才的培养上经历了从“哑巴式”英语到“敞开式”英语的学习变化,学生在听说读写能力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大纲不断修订和完善,大学英语在教学目标上进行了重新的设定,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能够更好地运用英语,同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文化综合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与国际交流的需求。经过一系列的专家调研发现,目前除了教学目标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还有问题仍然存在。调查结果显示,很多高校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当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很多高校都将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但是,一些高校只重视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而缺乏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虽然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仍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较差,虽然很多学生通过了四六级考试,但与大纲规定的硬性要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学生适应了高中的应试教育,认为做对题得到分便是学习英语的真正意义,而忽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只将词汇语法作为教学的重点,缺少语言训练实景,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以及语言的敏感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升。学生缺乏对国外文化的敏感性,缺少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意识。在日常的教学实践当中,很多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也会存在障碍,缺乏对文化差异的认识,这是教学过程中跨文化教育缺失的结果。

3跨文化交流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分析

(1)教学模式比较分析

传统的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基本为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上具有主观倾向,认为教学是将外在学习的客观知识教授给学习者,而非关注知识内容本身的应用以及实际意义。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被动的学习接受者,接受知识的灌输,师生关系缺乏一种平等的互动对话和交流。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缺乏学习思维的养成,对于学生的发展十分不利。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专家和学者认识到这种阻碍式的学习,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十分不利,缺乏知识的建构性、情境性和社会文化性,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能应用能力较低。

(2)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模式构建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全面的改革,以跨文化教育为重点。近20年来,跨文化外语教学在西欧以及美洲等国家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教育经验,从理论层面和实际层面两方面着手,着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首先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内容必须围绕学生展开,在跨文化外语教学过程当中,必须对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进行培养,对文化学习的体验态度和能力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独立作出判断和选择,为自己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机会;要更好地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互动性,包括中西文化的互动性和教学之间的互动性,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跨文化交流。其次,采用听说法、直接法和交际法进行跨文化传播教学。如今最为广泛应用的是认知教学法,能够鼓励学生形成独特的思维模式,及时掌握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掌握语言规则。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觉的情况下进行知识信息的构建;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依赖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适应教学的需要与社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4结语

总之,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进行大学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采用机动灵活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更好地帮助我国进行对外交流建设。

参考文献

[1]鞠丽.跨文化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探究——评《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传播》[J].大学教育科学,2016(6):142.

[2]刘艳艳.跨文化传播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析——评《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建构研究》[J].新闻与写作,2016(9):124.

[3]吕炯.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刍议[J].新闻世界,2013(7):354-355.

[4]王璐.跨文化传播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15):69.

作者:刘沛 单位:郑州工商学院

第七篇:大学英语教学ESP理论研究

[摘要]我国新课程改革要求我国教育逐渐与国际接轨,不断优化,以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由于全球一体化,社会更需求具有外语才能的人才,英语学习对大学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而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因此,ESP理论作为新的理论被引进大学课堂,其核心是使英语具有工具性、服务性和专业性。本文阐述了ESP理论的概念和角色定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一些影响ESP理论在我国实施的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将ESP理论合理运用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教育领域建立起完备的英语教育体系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大学英语;碎片化学习;大数据背景;可行性;大学英语教学;ESP理论;专题研究

1引言

我国自2006年在天津师范大学启动的《改革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及教学管理体系的新方案》开始,便推出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并逐步推广到全国,兴起大学英语改革之风。而这次改革也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方式、模式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但是由于我国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各高校的教育改革并没有触动本质上的教学理念,仅仅是在表面修修补补。针对这一问题,教育部又确立了以ESP理论为指导,将大学英语教学与ESP相融合,并将此研究立项,推进我国大学英语改革顺利进行,从而为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更多具有较强专业英语能力的人才。

2ESP理论的概念和角色定位

ESP理论最早被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主要指的是与某项学科或者专业有关的英语,是根据英语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目的性较强。ESP理论应该被视为学习英语的措施,而不是学习英语的产品。一位著名的英语教育者认为ESP首先是以学习者的学习要求为基础被启用,进而通过与其自身所学的专业或者是职业相关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设置教学课程,从而适合自身所处的学习环境和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ESP理论的出现一般被认为有三点原因:(1)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迅速崛起,经济、政治、文化不断发展,遥遥领先于其他各国,促使英语逐渐成为了国际通用语言;(2)语言逐渐由解释事物特征转向实际运用能力;(3)语言学教育不断融入语言心理学。而ESP理论本质上是在应用语言学的基础之上,将语言领域、语篇、目标情境和学习技能分析等融合形成的综合英语教学理论,其中又包括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两个方面,前者的学习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对英语教学或者研究的需求,而后者是为了学生的专业和职业特点而开设的英语学习。职业英语又分为医学英语、商务英语、法律英语等,虽然其实质上仍旧是英语,但职业英语的学习是与学科紧密相连的。ESP既有核心,也有边界,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引用ESP理论应该明确其中的关系。实质上,ESP理论与我国大学英语学习存在着对立的关系,ESP的专业化英语学习并不适用我国的大众化英语学习,但部分不能代表全部整体,某些关键性学科是需要ESP理论的。ESP在美国的语言教育部中是教学体系的核心,是创造复合型人才的理论依据,因此ESP理论既是促进本国通往国际的教育,又能让学生在当今社会反思自身所有的文化理念和国家观念,是通过一种语言理论教育从而达到人才文明和国家文明的素质培养。

3影响ESP理论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的影响因素

(1)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一位英语教育家总结出具有专业英语教授能力的教师应该具备的10项能力,其中包括分析专门英语用途的能力、评估教材和资料的能力、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能力、明确学习目标的能力、设计教学工作计划的能力、设置学习策略的能力、规划个人工作的能力,以及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而我国的ESP教师很多仍旧达不到这个程度,她们大多是由普通英语教师转型,对于ESP理论的了解匮乏;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陈旧,难以适应ESP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也难以融入其中。

(2)缺乏对大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分析

ESP理论的核心就是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目的进行的专业学习,而我国大多数的高校都采取教师拟定课程的方式,没有了解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这必然会导致安排学生的学习课程时出现一定的差错、分布不均或课程混乱等问题。

(3)大学课程长期设置唯一性

目前,我国英语教学课程的设置过于单一,主要包括英语基础、语法结构、词汇积累、听说练习还有翻译这5项基本技能。而我国的四六级考试也是在这5项基本技能之上所设立的,导致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英语的人才匮乏,大学英语教育与社会严重脱节,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更是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4)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首先,我国目前大学英语的评价形式主要采取期末考试评价,这就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教师过于看重学生分数,只看重学习结果、忽视了学习过程,进而忽视了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次,对学生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教师,这种唯一的评价方式过于主观化,与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理念不相符,这在更大程度上使学生在学习中失去了评价自主权和主体地位,在这种评价方式中失去自我,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导致学习效率得不到提升。

(5)ESP理论的负面影响

英语并非我国官方语言,如果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一味采取ESP理论进行英语教学,就很可能会影响母语在我国的地位,进而造成文化的失衡。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语言文化传播速度快的同时也伴随一定的负面影响。英语的专业学习可以促进我国在国际上的发展,而如若泛滥过度就必然会带来一些弊端,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4大学英语教学ESP理论合理运用的措施

(1)对ESP理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进行科学论证和科学管理

学校引进ESP理论时要明确几点:①ESP是具有很强工具性的学习理论,并非每个专业的学生都需要这种理论方式进行学习;②学校要具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如师范性、理工性、专业性、研究性、综合性等。因此,学校应该根据教育层次、教学资源、专业需求开设ESP英语教学;同时,根据ESP的开设情况,在教研部的协商探讨下,制定相关ESP英语教学的内容、目标、课程、评价等教学方案和管理体系,让教师据此开展自己的教学计划和相应管理,学生据此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

(2)逐步深化ESP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定位

目前我国有很多大学已经引入了ESP理论,但仍处于考级阶段,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和实现目标。在将ESP理论引进大学英语教学之前应该明确ESP在英语教学体系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然后才能实现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更好地把握ESP理论在大学英语中的合理教学,不断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3)提升ESP理论英语教师的整体质量

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力量,教师在ESP理论教学中至关重要,而提升ESP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需要学校和教师双方共同努力。学校可以定期出资让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有关ESP理论的专业知识;教师自身也要积极进取,通过查询书籍期刊、留学,开办一些ESP交流会,与其他一些专业人士共同探讨ESP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不断提升自己,以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

(4)选择适合学生的ESP理论的英语教材和设置课程

每个学校自身的侧重点不同,专业教育理念也不尽相同,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出适合自己学校所在专业的ESP教材。教师可以通过借鉴已有的教材资料,根据实际情况,在其基础之上改编教材,以真实性为准则,理论性与实践性共存。而课程的设置可以采用民主的形式,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商讨,设置的课程丰富合理,同时又能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5)完善ESP理论在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由于英语并非母语,大学生从小使用的发音形式以及说话习惯都已经具有一定的惯性,而英语的表达方式与汉语具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课程应该在ESP理论的指导下专门开设口语教学。主要是在ESP理论基础之上,通过不同专业的学生将来的职业需求,采取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英语口语教学,再通过“PICP”的发音、模仿、搜集和练习的四步练习法进行学习。发音是英语口语最基础的练习,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了发音方法,才能听得清、说得准;让学生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口语资料,在进行长期的模仿中练就准确发音;鼓励学生在具有夯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之上,搜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实用型语句,进行理解并且熟练掌握;帮助学生克服羞涩心理,改变学生的中式思维,努力练习,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结语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逐步深入,我国逐渐认识到熟练掌握英语技能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语言上的交流,更成为了各个国家、各个领域之间沟通交流的主要途径。我国传统的英语学习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将ESP理论引进大学英语教学中,让其为培养学生较强的英语技能发挥重要作用,从而提升我国英语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外语实用性人才,为我国在国际上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

参考文献

[1]金丽珍.关于研究生ESP理论类课程的课程评估——以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课程“专门用途英语理论与研究方法”为例[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6):53-55.

[2]肖桂兰.专门用途英语(ESP)与高职英语教学的融合——从姜大源“学习领域”理论看ESP与高职英语教学[J].科技信息,2008(32):45-47.

[3]肖鹏.基于ESP需求分析的高校法律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以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为视角[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9):63-65.

[4]湛军.适应21世纪新形势要求的财经类院校大学英语改革——基于ESBP框架的CBI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4(3):24-26.

作者:杨娟 单位: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