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高职德育和职业素养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养成教育高职德育和职业素养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养成教育高职德育和职业素养研究

[摘要]

随着近年来学生就业压力的日趋增大,对学生综合素养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从现行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看,仍表现出个人素质过于单一现状,很难与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适应。本文对养成教育的相关概述、养成教育视阈下高职德育职业素养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具体的融合路径进行探析。

[关键词]

养成教育;德育教育;职业素养;融合

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在思维方式与习性养成方面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假若学生在多元文化环境下,更倾向于接受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的洗礼,将会养成较多恶习,对其终身发展都会带来不利影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工作开展中,除保证学生在职业技能方面得到强化外,也需将德育教育内容融入,通过二者的有效结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可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从养成教育视阈角度出发,对高职德育与职业素养融合的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养成教育的相关概述

关于养成教育,其实质为对学生良好思维习惯、语言习惯与行为习惯进行培养的教育。从该教育理论看,强调将人体结构作为基本模型,整个模型内融入情感、行为、契约、时间、知行、道德等,这些内容便是学生养成习惯的具体体现。在养成教育理论中,其要求学生培养工作不能单纯局限于某一层面,需将学生各方面素质进行融合。如在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活动中,应注意将德育内容引入其中,或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融入职业素养部分知识,其既可改变以往学生接受单一知识中兴趣缺失的现状,也能达到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目标。在养成教育视阈下,高职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时,应保证将其自身政治性、导向性、时代性、文化性与普遍性凸显出来。如其中的时代性特点,强调在教育内容中使党与国家教育方针体现出的基础上,能充分结合当前时展内容。再如导向性,主要指为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价值引导。而对于职业教育,其特点应以个体性、差异性与实践性为主,如在差异性方面,侧重于描述不同岗位职责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应根据该要求完成职业素养教育工作。

二、养成教育视阈下高职德育与职业素养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德育教育与职业素养融合必要性

高职德育与职业素养的结合,不仅与养成教育理论相吻合,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从德育、职业素养融合的必要性看,首先表现在学生全面发展层面。养成教育理论要求学生能够在接受教育中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语言习惯以及行为习惯等,此时在职业技能培养中,融入德育教育,有利于将学生培养为真正的“职业人”。其次,德育与职业素养的融合是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以高职教育中的实践锻炼、主题教育活动项目以及具体课程培训为例,本身将课内与课外的资源引入其中,有效解决传统德育教育过于枯燥、乏味的现状,可利用这种教育合力使德育教育有效性得到提高。最后,德育与职业素养的融合是打造高职教育特色的有效方法。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更注重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以学生就业作为导向,完成人才培养过程。若能将职业素养、德育教育有效结合,更能使职业教育不断创新,打造高职教育特色。

(二)德育教育与职业素养融合可行性

从养成教育理论中可发现,德育教育、职业素养在内涵与特征上都有一定差异存在,完全属于两个学科领域范畴。然而二者之间的共性特征也不容忽视,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目标以及教育途径等,这些都为德育、职业素养的融合提供可能。其中的教育主体,主要表现为由辅导员、理论教师作为职业素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对于教育对象,都为高职院校学生,且强调在教育中以学生行为、认知特征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进行教育模式的设计;而教育内容方面,职业素养涉及的内容为职业能力、职业习惯、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等,德育教育内容以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为主,二者在道德与价值观教育层面上可进行互通。除此之外,功能互补也为德育、职业素养的融合创造可能,如职业素养教育中,德育教育在功能上集中表现为价值导向性,而德育教育中,职业素养可作为重要的途径与载体。

三、养成教育视阈下高职德育与职业素养融合的具体路径

(一)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职业教育目标确定

养成教育视阈下,对学生“行知”给予极大的重视,而这种“行知”要求有正确的思想作为引导,通过职业素养教育的这一载体实现。因此,对于德育、职业素养的融合,应注意将德育内容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保证职业素养教育目标既满足具体行业的职业能力外,也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其更好地为社会、企业服务。以某高职院校为例,其在专业主体上以商务贸易为主,覆盖较多专业群如语言文化、旅游管理、艺术设计、信息技术、工商管理、会计税务以及金融等。对于商务贸易行业,其强调人员从业过程中能够将高效便捷的服务提供给大众,要求自身职业素养较高。对此,在职业素养教育目标上,院校将其界定在“财贸素养”层面,其中的核心要素包括诚信、创新、严谨、责任与爱心。这一目标的设定与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完全吻合,职业针对性极为明显,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可起到关键性作用。由此可见,职业素养教育目标设定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引入,能够达到德育、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的目标。

(二)德育与职业素养融合中隐性与显性课程的互通

养成教育理论中,将情、意、知与行等作为学生内在素养的构成要素,要求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从这些构成要素着手。但如何使该目标得以实现,关键在于课程体系是否合理。仍以财贸职业教育为例,课程体系构建中主要将德育、职业素养进行融合,其中处于教育主阵地的为思想政治教育,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课程化模式的创新。如在财贸素养课程方面,可考虑以5个学期计划开展,不同学期分别以创新、严谨、诚心、责任与爱心作为主题。且在课程开展中将每学期课程细化为理性认识、行动实践以及总结评价等三个阶段。对于理性认识阶段,教育中可将商业文化专题内容作为重点,如中华老字号或古代商业等,使学生对财贸素养职业相关文化内涵、历史渊源等充分掌握。而在实践行动阶段,院校可将教育内容贯穿于节庆活动、社团活动、班级建设以及宿舍建设等活动中,有利于学生职业品格、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注意的是这些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以显性课程为主,院校也可考虑将隐性课程引入其中,如讲座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这些课程中完成职业伦理、职业精神的学习。在专业知识和技能课、实训课的教学中,也有意识地将职业精神、职业伦理等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使学生确立“做人先于做事、正确的价值观重于娴熟的职业技能”的职业素养意识。

(三)基于企业文化的德育与职业素养教育

由于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上主要以就业作为导向,所以在德育、职业素养教育融合中应注意以企业文化素材。事实上,许多行业中先进的企业文化本身具有明显的育人功能,将其引入课堂教育活动中,对职业素养、德育教育的融合可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如在教学活动中,直接对相关行业的企业文化理念进行剖析,引导学生对其中涵盖的职业素养与德育知识挖掘,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也能快速接收知识内容。除此之外,在职业素养、德育教育融合的环境下,对教学评价机制也提出较高的要求,可考虑增设证书的方式,若学生在学习表现与学习成效上都较为明显,可将相关的职业素养证书颁发给学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且为企业人才录用提供参考。职业素养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是提升高职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研究中主要从养成教育视阈出发,分析发现德育、职业素养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立足于当前职业教育、德育教育现状,在职业教育目标设定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作为指导,并采取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的互通方式,同时在教育工作开展中将企业文化引入,以此使职业素养、德育教育真正融合,推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作者:陈杰 郑永青 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

参考文献:

[1]周娟.对生命化德育视野下高职德育教学模式的探究[J].职教论坛,2012(2):38-39,42.

[2]魏启晋.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J].职业教育研究,2012(7):19-20.

[3]刘华.以职业素养培育为核心构建高职生德育新模式[J].价值工程,2015(2):254-255.

[4]张秀霞.职业素养培养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德育工作[J].教育与职业,2015(20):45-46.

[5]邵东波.职业素养培养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德育工作探析[J].亚太教育,20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