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大一新生养成教育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在大学一年级新生中开展养成教育,是一项根本性、策略性、保障性的工作,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需要。新时期大学生的特殊教育背景和成长经历,使其形成了独特的群体特征,步入大学后,大一新生会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感到不适应、在思想上产生困惑。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探讨如何在大学新生入学初期,通过一系列的养成教育手段,帮助和引导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关键词:
大学新生;养成教育;途径
一、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大学生养成教育是指教育工作者依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长期培养和训练,引导和帮助他们进行自我陶冶和完善,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备社会所需要的多种能力的教育。大学生养成教育侧重于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养成,激发学生在教育实践中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自我养成要靠其自身的长期积累和实践得以实现。大学新生养成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专业人才、创新科学文化、弘扬核心价值、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大学阶段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将是走向社会的关键期、成长期和过渡期,如果在该阶段学生无法形成较为完备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大学新生的养成教育,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和素质教育实施的载体,对个体大学期间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成功的大学新生养成教育,可以使大学一年级学生具备在较短时间里适应大学生活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对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大一新生养成教育必须建立在深入了解新生特点的基础上,只有确切把握新生的情况和特点,才能因材施教,确保新生养成教育的顺利进行。新时代的大学生成长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和多元文化日益深入的环境下,一方面,大学生自主意识强、知识面宽、视野广,拥有与社会发展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点,他们乐观向上、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独生子女特殊的成长背景和经历,形成了独特的群体特征,步入大学后,他们会在学习生活方面感到不适应、在思想上产生困惑,这些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到新生的健康成长。
1.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性差
进入大学校园后,多数学生在学习上勤奋努力、积极进取,这是大学生中的主流现象。然而,也有一些大学生在结束了高考前的奋力拼搏、争分夺秒后,高考的目标已经实现了,因而产生松懈的思想,享受无压力的自由时光。目标的弱化使他们缺少了继续前进的动力,造成了大学新生在精神上的茫然和空虚。长此以往,学习热情与拼搏精神慢慢消退,部分大学生将60分及格线定为自己的学习目标,对课程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纪律涣散,严重影响了高校学风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还有些学生学习能力弱,缺乏自我规划和管理能力,面对学习困难时,不能多途径、多角度地主动解决问题,而是被动接受或不解决,在大学前的学习阶段中就已养成了依赖父母及教师的习惯,使他们在进入大学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后不能适应,不善于及时、适度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习惯,表现出自我规划和控制能力较低的特点。
2.自我意识较强,团队意识淡薄
对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他们的人生目标、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能够合理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自我意识增强。然而,受社会上一些消极价值观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一些学生在学校和社会交往中强调个人得失,把精力过多地放在自身利益的实现上,侧重个人奋斗,不注重团队协作,集体观念淡漠,缺乏奉献精神。有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过度强调自我价值,将个人利益凌驾于他人和集体利益之上,缺乏个人同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合作。具体表现为班集体和宿舍的凝聚力不强、同学之间拉帮结伙、同学及师生之间沟通交往淡漠、大学新生的参与意识不强。
3.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远大目标
伴随全球化、价值多元化时代的到来,新时期大学生的理性修养和进取精神也在不断增强,这对提高大学生的智能水平起到了促进、激励作用。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中功利色彩明显;有些大学生过分注重个人理想实现与名利得失,却忽视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其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远弱于他们所宣扬的服务于人、贡献社会的口号。部分大学生常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个人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远大抱负,很少或不去思考自身对于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理想追求淡化,大学的奋斗目标并不明确,部分学生拼搏奋斗的意识消退,好逸恶劳,热衷享受,进取心弱化,对自己的未来缺乏系统规划。
三、高校大一新生养成教育的实现途径
1.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养成
大学新生养成教育要以管理为手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通过规章制度的贯彻和监督,保障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规范学生行为,通过外部约束来教育人。高校的规章制度建设需要具体化,其涉及到大学新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考虑大学新生的个性特征、思想行为、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使大学生通过提升意识、规范行为就能做到,如学生操行评定制度、宿舍管理制度、教室管理制度等。同时,通过举办校园规章制度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并掌握制度内容,教师定期检查督促落实,使其由强制养成转变为自觉养成。学校要求大学生达到的行为素养和思想品德,一定要在日常教育的内容和制度上有所体现,并在管理中有措施。依靠一定的外力保证学生的行为合乎规范,对部分大学生的不道德和不文明行为给予批评和处分,严格管理。完善校园舆论机制,建立网络监督机制,充分利用制度法规的约束和导向功能对大学生品行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实现从他律向自律的转换。
2.把握教育契机,适时养成
大学新生养成教育应当充分利用一切教育契机,以新生的军训和入学教育为开端,适时开展养成教育。高度重视新生军事训练,有效培养学生基本素质,通过军训不但能增强新生的组织纪律性、民族荣誉感,还能培养他们在一个团体中无私奉献、友爱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力。同时,也能增强个人身体素质,有益于身心健康。积极开展大一新生入学教育,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诚信感恩教育、学习目标引导、专业学习方法指导等多方面教育。组织高年级模范生及先进个人为新生开展团体辅导,帮助新生较快适应大学生活,融入大学生集体,树立新的奋斗目标。此外,学校每年可以利用五一劳动节、七一建党节等纪念日,不失时机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养成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还可以结合当前国内外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适时引导开展养成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倡导团结、友善、奉献精神。
3.渗透教育场所,融入养成
教室、食堂、宿舍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场所,这三个场所也可以作为加强大学新生的养成教育基地,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感染和熏陶。高雅的教室文化在为学生创设一种文明、和谐学习氛围的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在教室里采用格言、警句、板报等形式加强高校班级的文化建设,形成养成教育良好的育人环境。在食堂,除了使用告示牌外,还要在就餐时间安排学生轮流执勤,督促学生自觉排队,维持良好的用餐秩序,珍惜粮食、不浪费,饭后自觉将餐具带到回收处,使个体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宿舍是大学生的另一个家,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各种思想意识相互沟通与心灵碰撞的场所,是大学生生活、娱乐及学习的地方,是一个小的社会团体。在这个团体中,室友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的寝室气氛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微妙的导向作用。因此,要以学生宿舍为载体,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他们独立自强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加强寝室文化建设,通过开展文明寝室评比等活动促进养成教育,把大学生宿舍建成“至善至美、文明和睦、明亮清雅、安全有序”的温馨之家。
4.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养成
自我养成是大学生根据养成教育的目标和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和行为调控,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方法和途径。大学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逐渐成熟,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实施自我教育具有可行性。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学生可以通过个体的自我教育和群体的自我教育完善自我、准确地定位自己,赋予自己新的意义和价值。个人品格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群体的督促和帮助,当个体以高尚的自我修养去感化另一个人,而另一个人又以同样的方式去教育身边的人,最终实现整个群体的自我教育。一个人在帮助、教育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受到启迪和教育,并且是一种深刻的自我教育。通过群体间的相互帮助和学习,不断地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树立正确的观念。大学新生群体可以通过各种自我教育形式,如集体讨论、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竞赛活动以及树立学生中的榜样模范等,在实践活动中完善自我。
作者:郭姝雯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简福平,陈旭.试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5).
[2]周燕北,闵庆祝,王春雨.浅谈大学新生入学教育[J].消费导刊,2008,(2).
[3]李昌国.关于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