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师范生养成教育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提升师范生养成教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提升师范生养成教育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对专业的认识有所偏差,认为掌握专业技能是最重要的,同样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为例,学生往往下课后就直接走入琴房、画室,花费大量时间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另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经济的潮流也涌进了校园,一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人生观、价值观也逐渐出现了偏差。有的学生出现了不思进取、贪图享受、人生目标混乱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师范生的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与对他们的专业知识教育应该同等对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高质量的“教师后备军”。

一、加强师范生的养成教育是适应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的重要趋势

未来我国的教育发展方向,是素质教育与能力教育的结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到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加强师范生自身的养成教育,也是将素质教育融入到师资培养方面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当前的社会早已变得日新月异,社会对于人的能力要求逐渐变得多元化。从幼儿师资教育的角度,搞好养成教育工作,正是顺应这种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二、高校师范生养成教育实施的内容

高校师范生因专业不同,其培养的特点是既要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又要锻炼培养专业技能,因此根据这一特点,对他们实施“养成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当前国家、社会都在关注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的发展,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培养对象,更要强化责任认知,切实体会到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树立远大理想,勤于学习,乐于实践,掌握扎实的学前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

(二)加强奉献精神的培养

当前我国教育的发展相对不均衡,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教育的文件和政策,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教育发展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最明显的就是教育公平问题,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西部及农村偏远地区教师缺口较大。师范生的就业期望往往是城镇的公办学校,但实际情况是偏远地区更需要专业的高素质教师,因此,强化师范生的奉献意识,服务偏远地区教育发展的意识就更为实际。加强师范生的养成教育,要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逐渐培养起具有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的优良情操。学生奉献精神的培养,绝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让这些未来的教师,从内心深入,热爱将来的职业,愿意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要使他们在读书期间,就明白教育的重要使命,愿意到西部基层地区从事此项工作。

(三)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教育

对师范生加强品德修养教育,较之其他专业的学生更为重要。对师范生要加强良好的行为规范教育、诚信教育、礼仪修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教育他们从思想上认识文明修身的重要性,从行动上增强文明修身的自觉性,文明诚信、尊敬师长、谦恭礼让。同时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贯穿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爱和责任去灌溉祖国的花朵。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将来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通过多种途径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受益的将不仅仅是他们自己,对于我国未来的幼儿教育事业,以及儿童的未来发展来说,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学校在加强该专业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也要从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意识到其重要性,从多元化角度,采取多种教育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对师范生的养成教育进行培养,从而使他们从读大学期间就具有良好的情操,高尚的师德,为将来更好地从事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高校师范生养成教育实施的方法和途径

(一)明确目标,积极引导,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

思想决定行动,态度决定一切。学生只有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才能真正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才能在实际的教育管理中践行养成教育。这样一来,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给学生传授全面的专业知识,使他们掌握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这仅仅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方面。对于学生思想道德以及人生价值观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讲应该更为重要。对此,学校相关部门以及有关教师要形成一股力量,在学校内部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氛围去积极完善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对于师范生师德素质的培养,绝对不是单纯的说教,而应该通过老师的讲授与示范,让该专业学生身体力行。学校应该尽量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走出去,多参加教育实践,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此外,学校应该将一些优秀的教师请到学校来,让他们讲授自己的教学经历以及优秀事迹,从而对师范生形成一种鼓舞,使他们逐渐培养出一种热爱教师岗位、献身教学的优良品质。

(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用优秀的民族精神引领学生的养成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理性认识、理论阐述和实践规范。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具备人文知识、遵循人文精神、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强化他们的人文关怀,是搞好养成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养成教育工作中融入优秀的精神文化资源,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于他们人格的完善也将起到重要作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大量灿烂夺目的精神文化,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有机融入这些精神文化产品,既是搞好学生人文关怀的需要,也是全面提升他们人文素养、完善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专业技能,但更要具备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还要大。”由此可见,人格道德对于社会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意义。目前,我们一些学校的养成教育工作,还处在一些简单的层面。很多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主要以传授技能为主,往往忽略了对学生人格道德素养的教育。由此,使得一些学校在具体教育环节中往往存在某些误区,影响了养成教育的深入。事实上,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大量优秀的民族文化,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既是我们的财富,同样也是我们对于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最佳素材。通过民族文化的教育,积极引导学生的养成教育,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艰苦朴素、团结协作、积极进取,以民族振兴为己任。如果能做好这些工作,学生的养成教育一定会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一定能够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

(三)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完善相关制度在搞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养成教育工作逐渐规范化、制度化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所谓习惯,是指因不断重复以至于形成固定化行为方式、也就是现在心理学所说的动力定型。”由此看来,一些以培养师资为重任的师范院校,从上到下都应该明确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学校相关部门,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尤其要在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日常交往习惯等方面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此外,有关规章制度的实施、执行,绝对不能仅仅当做一种口号,或者留于表面,一定要在教师、学生的考核、监督等层面形成一种有利的局面,发挥出规章制度的重要作用。对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制度的制定,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的先进经验。各类师范院校应该多走出去看看,到国内兄弟院校,甚至国外的一些学校去学习先进经验,从而为相关制度的完善,做好准备工作。还有一点,就是任何制度的制定,都应该顺应当前的教育规律,从师范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对于他们的人格情操进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素质教育贯彻到实处,从而真正巩固师范生养成教育的效果。

作者:马伟宁 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