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生职业礼仪养成教育实践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礼仪素养的培养。而礼仪教育本身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领域,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分析开展礼仪教育的必要性,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素养现状,剖析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将礼仪教育纳入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礼仪素养等一系列提升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礼仪素养;现状;提升措施
一、开展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是礼仪大邦,文明古国。孔子在《论语·尧曰篇第二十》中说:“不学礼,无以立。”荀子在《荀子·修身》中说:“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浅,国无礼则不宁。”古人从不同角度把做人、做事、权力甚至国运等与礼仪联系起来,深刻地反映了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1]。礼仪教育实质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的一门学科。人存在于这个社会,就是社会人,要学会与人相处才能在这个社会里生存。而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受到父母及家庭过多的呵护及溺爱,导致他们不会关心人,甚至不会尊重人。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礼仪课程教育可以有效地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适应这个社会,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要通过礼仪教育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形体与内在兼修。形象是当今社会研究核心的问题之一,可以说一个人的形象反映了这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状态。良好的形象能给人带来较好的发展,直接决定能带来多少效益,甚至是决定财富的多少。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前夕初遇招聘单位,其形象直接关系到是否能被招聘单位聘用。所以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而良好的形象取决于良好的礼仪教育。各高等职业院校应尽快将礼仪教育纳入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规范的言谈举止,培养优雅的气质,促进师生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社会风气。
二、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素养现状
(一)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素养较低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文明素养程度较低,不文明现象频发。主要表现在:行为举止方面,言语粗俗,动作粗鲁,脏话脱口而出。有些学生甚至正面遇到教师,连招呼都不打,形同陌路;上课迟到早退、睡觉、吃东西、玩手机、聊天,下课在楼道里大呼小叫,在教学楼内吸烟;衣着上,喜好穿奇装异服,穿衣不分场合,校园内甚至可见穿睡衣出行的学生。女生浓妆艳抹,男生头发染成各种颜色;食堂用餐不排队,花钱大手大脚,互相攀比,铺张浪费,每天食堂倾倒的剩菜剩饭看着就让人心疼;卫生上,寝室环境一塌糊涂,女生寝室到处都是散乱堆放的衣物和各种化妆品,男生寝室鞋子、袜子随处扔,吃过的食物残渣到处都是,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现象频发;对于学校公共设施,任意毁坏、涂抹,不懂珍惜和爱护。教室墙面上有涂鸦的痕迹、有脚印。有些学生甚至考试前一天去考场把作弊用的内容刻在课桌上或是墙面上。某高等职业院校在一次考试巡查过程中,发现此现象严重,临时决定上下两个相近楼层互换,但桌面和墙面的损伤却只能靠后期学校重新修葺来补救。还有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的人际交往,不懂得理解别人,不能和其他同学和谐相处。辅导员每学期都要处理很多学生换寝室申请,理由多为与室友相处不融洽。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大学生行为规范守则,也影响了校园的文明环境。
(二)高职院校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钱颖一教授在《中国教育的首要问题:培养不了真正的“人”,“杰出人才”又从何而来》一文中认为,教育对人的素质培养和人的价值塑造以及对文明社会的建设更为重要,而人的素养的“均值”低却“方差”大,是中国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掣肘”。高职院校是培养高质量工匠的摇篮,承担着未来工匠培养的重任,优秀人才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能,还需要具备完善的综合素养[2]。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只重视培养技能型人才,忽视了学生的礼仪素质培养。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也主要以专业技能的培养和专业知识为主,礼仪方面的课程设置较少或是根本未纳入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即使是一些旅游类高等职业院校,也是简单开设一门礼仪课程,而且多为先修课或公选课,安排的学时也较少。因此,导致学生对礼仪课程重视程度也不高,学习礼仪知识缺乏积极性。这不仅对高职课程教育的有效性产生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对学生后期在社会中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高职院校忽略了企业、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是高级应用型人才,他们不仅要有熟练的理论与操作技能,而且还需要具有良好的礼仪素养。
(三)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何为师?答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为师者,要言传身教、率先垂范。然而相关调查显示,教授礼仪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一些高职礼仪教师多为兼职教师,他们并非科班出身,既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礼仪培训,也缺乏实战经验,自身也缺乏儒雅脱俗的气质,由此造成一些高职学生尽管了解和掌握了比较丰富的专业知识,也获得了一定的荣誉或奖励,但在理解生命的美好、对审美的欣赏、对人的包容等人文情怀方面的能力却表现匮乏[3]。由于一部分高职院校教师没有参加过专业的礼仪教育或培训,只以书本或是网络教学资源为教学依据,他们缺乏礼仪专业知识的储备,从而导致讲授的内容过于理论化且过于肤浅。教学方法传统而单一,不能与时俱进。内容枯燥无味,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据调查,一名教师,一名受学生喜欢爱戴的教师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就是,该教师能很好地将知识以不同有趣的形式讲授出来,而不是照本宣科。一个只会讲理论的教师,决不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不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升高职学生礼仪素养的措施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教育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立足社会发展和高职生的实际特点,积极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礼仪教育,提高学生个人修养,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4]。高职院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礼仪教育。
(一)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礼仪修养。高职院校可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传播活动,如通过校园广播宣传、在学生经常出入的地方做展板宣传、班级乃至全校形象大使选举,也可以通过开展辩论会、演讲会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高职院校可定期开展礼仪相关的讲座,努力做到礼仪普及到“全民”。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对礼仪的重视程度,不断扩大礼仪的影响力,让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氛感染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启迪和熏陶,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言谈举止,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二)礼仪教育要纳入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纳入礼仪课程。把礼仪课程与专业课都纳入高职学生的必修课的范畴,并加入礼仪相关的课程作为学生的选修课程,培养高职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与人文素养。礼仪教育是门大学问,礼仪教育要深入开学第一课及就业前最后一课。教会高职院校学生“如何做人”是第一步。首要问题解决后,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要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会尊重人、诚实守信,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当更加积极地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在针对学生专业技能进行培训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礼仪教育。而对于礼仪教育来说,作为高职院校当中极为重要的课程教学形式,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需要将礼仪方面的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5]。最后一课以求职礼仪中的职业礼仪为主,如社交礼仪、接待礼仪、宴请礼仪、涉外礼仪等,使即将毕业的学生尽快进入求职状态,迎接他们职业生涯的开始。高职院校要为提高礼仪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物质保障,比如建立形体室、建立礼仪模拟实训室等,并配套相关的礼仪训练设备设施。其次,高职院校要对不同专业开设有针对性的礼仪课程,比如酒店管理专业,应开设酒店管理礼仪课程;社区管理专业开设家政礼仪课程;航空乘务专业开设空乘礼仪课程等。高职院校除了在各个专业中开设礼仪课程,还要保证礼仪课程的课时量,让教师和学生感受到学校对礼仪课程的重视程度。并且不同的专业要选取适用的教材,教材可以是部编教材,也可以是组织教师编写的校本教材。总之,选取教材要以学生愿意学、容易接受为基本原则,还要符合专业特点,并且以实践性较强的教材为主。除此之外,还要完善和改革礼仪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要将日常礼仪实践部分与礼仪知识笔试部分集合考查,给出礼仪课程的最终成绩。实践考核包括场景礼仪模拟、案例分析及课堂、课外日常行为考查等。笔试考核主要测试学生对礼仪文化、常识、注意事项等知识的识记[6]。
(三)礼仪教育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等职业礼仪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和礼仪合并后的产物。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而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是操作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两者的结合必然重点强调的是实践性和操作性。礼仪作为行为规范与人们的日常息息相关,单纯理论上进行讲解,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很容易理解。但让学生在实际中能应用自如,展现所学的礼仪修养却很难。因此,礼仪教育要坚持理论知识讲授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实践进课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防止课堂教学的纯理论化。应将实践融入课堂,并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课实践形式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积极开展探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力求营造一种愉快的教学气氛,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礼仪水平。2.课内活动向课外延伸成立礼仪社团,可以将课上与课下礼仪教学有效的衔接起来,有助于进一步增强礼仪的实践性,将礼仪真正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活中。社团由指导教师指导,选出社长、副社长负责社团日常运行。社团定期举办各种礼仪相关活动,如举办“礼仪形象大使大赛”,通过初试、复试等形式选举礼仪形象大使。指导教师要对每位选手进行礼仪形象指导,提醒、指正问题,促使学生通过参赛获得较好的礼仪习惯。社团可以开展例如“文明礼仪周”“礼仪知识问答大赛”等活动。社团还可以承办学校内的各种接待活动,统一着装,并负责各项活动的礼仪接待,如每年学校的毕业设计展都会需要大量的礼仪接待人员,此时就是社团发挥作用的最好时机。社团还要参加社会实践,让高职院校的学生早点接触社会,检验其学习礼仪的成果。例如,江苏某高职院校每年都会选派礼仪社团的学生参加当地大觉寺的素食节,为该活动做剪彩、客人引领、讲解等礼仪服务工作。普及礼仪知识到班级,举行礼仪主题班会或晚会,学生可以以相声、小品、歌舞、表演等形式展现礼仪内容。这种形式能容易让学生理解礼仪的含义,使学生将礼仪知识转换为一种习惯成自然的潜意识行为。
(四)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礼仪素养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人,应重视培养自身的道德素养、人文素养,为学生起正面表率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例如,男教师不得在学校范围内吸烟,要深信行动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为学生起表率作用。努力做到妆容得体、发型得体、衣着得体、举止得体,应从内而外地散发自信、高雅的礼仪气质,进而熏陶并促进学生改掉自己失范的礼仪行为。针对师资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应根据在校学生数量,招聘一定数量优秀的礼仪教师,同时对这些教师进行一定的培训,进行培训的人员应该是知名的专家。同时,与专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平时多举办礼仪课程相关的讲座。在师资方面,除了确保有充足的优秀礼仪教师之外,还要对礼仪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改善,以此增强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和灵活性,这样才能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对礼仪的兴趣[7]。教师可以通过亲身示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礼仪教学视频、礼仪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礼仪知识。还可以借助各种在线实用技能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腾讯课堂、云课堂等。将礼仪课程录入平台,让学生随时观看、讨论教师分享的各种教学资源。另外,学生也可以将自己拍摄的礼仪训练内容上传到平台,教师可以点评打分,同学间也可以互相点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总之,高职院校应提高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教学者应不断提升自己的礼仪职业素养,积极参与学校的礼仪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规范,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实现企业和学生的无缝对接,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礼仪素质,不仅是时展所需,高职教育本身发展所需,更是培养大国工匠的迫切需要。
作者:王志方 孔德忠 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