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讲文明、懂礼仪对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期,是进行礼仪教育的黄金时期。礼仪习惯的养成需要循序渐进,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营造幼儿礼仪学习氛围,引导幼儿树立礼仪观念,强化幼儿礼仪行为习惯,丰富幼儿礼仪学习方式,形成幼儿礼仪教育合力等途径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关键词]幼儿;礼仪;养成教育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以“彬彬有礼”的风貌著称于世。然而反观当下,许多人的待人接物、言行举止似乎与礼“渐行渐远”,乱闯红灯、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网上谩骂等情景屡见不鲜。礼仪是融洽人际关系的重要纽带,对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幼儿期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一、幼儿礼仪教育概述
1.礼仪的含义
“礼仪卒度,笑语卒获”(《诗经•小雅》),这是“礼仪”一词出现的最早记载。在古代,“礼”和“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是规则、典章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仪”是“礼”的表现形式,是依据“礼”的具体内容和相关规定所形成的一套固定的程序。在今天,人们习惯将“礼”与“仪”合起来称为“礼仪”,含有礼节、仪式等意思。比如,见到教师要问好,幼儿园每周举行的升旗仪式等,都综合了礼貌、仪式等涵义,都是礼仪的内容,是现代礼仪的新概念。
2.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和含义
不同的学者对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有不同的见解。王敏认为,幼儿礼仪可以分为学习礼仪、生活礼仪和公共场所礼仪三部分[1]。许广玉提出,人际交往中的礼貌、礼节和礼仪等知识的学习和训练是幼儿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2]。邱红艳指出,幼儿的礼仪教育包括礼仪认知、礼仪情感和礼仪行为三个方面的教育[3]。本研究采用邱红艳的观点,认为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包括礼仪认知、礼仪行为和礼仪情感的教育,并将幼儿礼仪教育定义为把幼儿作为教育对象,将礼貌、礼节、习惯、风俗等教育内容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使幼儿的礼仪认知、行为、情感都能够得到内化的教育。
二、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1.健全幼儿人格,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礼是修己立身的根本,良好的礼仪习惯是一种潜在的资本,可以转化为个人内在的情操、性格,为培养和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奠定基础,并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可以帮助幼儿从日常行为中学会以礼待人,在懂得尊重他人的同时赢得自尊,在礼敬他人的同时获得自信,在遵守礼仪规范的同时获得自觉,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2.协调人际关系,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礼仪是个体与群体的协调器,是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之中,都需要与其他人打交道。借助礼仪,可以更好地向交往对象表达自己的友好和尊重,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和了解。礼仪不但能够使相知的人更相亲相爱,还能让陌生人相识乃至相知,进而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相处,提高沟通交往能力,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为培养未来社会懂礼仪、有修养的文明公民奠定基础。
3.弘扬礼仪传统,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代代相守,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弘扬中华文化,学习礼仪规范。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可以让幼儿从小养成好习惯,做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在提升自己的同时,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的途径
1.创设环境,营造幼儿礼仪学习氛围
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和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瑞吉欧教育认为,环境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互动、探索与学习的容器”,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素[4]。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一是创设和谐优美的园所环境。可以在幼儿园宣传栏中设置礼仪专栏,张贴文明礼仪宣传画、宣传语等;也可以在幼儿园的走廊上张贴一些温馨的图片,内容涉及礼貌问好、同伴互助、文明进餐等,营造文明礼让的氛围。二是在班级的主题墙上设置礼仪版块,为幼儿呈现合礼仪的行为举止,也可以对一些节日礼仪进行宣传,还可以每周评比出“礼仪之星”或“礼仪小标兵”,把他们的照片贴出来,作为其他孩子学习的榜样。三是在区域活动的布置上体现文明礼仪。可以利用一些图标和简单的文字提示幼儿需要遵循的礼仪规范,比如每个区角的限制人数、同伴间的合作互助、玩具的摆放方法等,提高幼儿在玩游戏时的礼让意识。
2.领域渗透,引导幼儿树立礼仪观念
虽然课程模式有很多种,但领域教学目前仍是我国幼儿园使用的最普遍的课程形式[5]。因此,将礼仪教育渗透到教师的领域教学中,有利于幼儿更全面地学习礼仪知识,树立正确的礼仪观念。在健康领域中,教师可以利用“爱刷牙”“洗小手”等活动,让幼儿了解基本的安全保健知识,帮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艺术领域中,教师可以把相关的礼仪知识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幼儿的好习惯在学唱儿歌的过程中得到强化;在社会领域中,教师可以向幼儿出示社会上一些违反礼仪文明的图片,例如插队、乱扔垃圾等现象,让幼儿对这些行为进行评析,教师再加以引导,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礼仪认知观念。
3.借力游戏,强化幼儿礼仪行为习惯
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可以借助游戏,让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强化。一是在游戏开展前,教师可以通过谈话的形式和幼儿讨论游戏情节,并注意渗透礼仪元素。比如,和幼儿一起讨论“你想玩别人的玩具时应该怎么做”,引导幼儿意识到在和别人交往时,要有礼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征求同伴的意见。二是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少地介入到幼儿的游戏中,让幼儿在自由自在的游戏中了解文明礼仪和行为规范。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模仿不同角色待人处事的方式,逐渐理解各个角色的职责,并从中学会与不同的人交往时的礼仪规范。三是要注意观察,选择适当的时机介入到游戏中,引导幼儿明晰礼仪规范。特别是当幼儿产生了一些无法调和的冲突时,教师要及时介入,恰当引导。四是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促使幼儿内化良好的礼仪习惯。对举止文明、说话礼貌的幼儿进行表扬,可以口头表扬,也可以奖励贴纸,以激励他们继续保持文明的礼仪习惯,同时也为其他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对于在游戏中出现争吵等问题的小朋友,教师可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剖析,反思自己的做法,让他们认识到友好礼貌的协商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4.开展活动,丰富幼儿礼仪学习方式
幼儿学习礼仪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抓住教育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文明礼仪的重要性,感受礼仪带给生活的美好。一是寓礼仪教育于故事。每个幼儿都喜欢听故事,把一些道理通过故事讲述的方式传达给幼儿,更易于让幼儿接受。特别是节日礼仪,故事法更容易让幼儿理解节日的起源、精神以及内涵。二是开展礼仪知识竞赛。中大班的幼儿已经开始喜欢竞争类游戏,教师可以借助幼儿的这一特点开展礼仪知识竞赛,帮助幼儿巩固礼仪知识。三是运用示范演示法。教师可以向幼儿展示一些标准的礼仪行为,让幼儿学习正确的礼仪规范。比如升旗仪式时敬礼的动作、规范的站姿等。四是开展文明礼仪绘画展示活动。让幼儿运用绘画的方式把各种场景中应该遵循的礼仪规范表现出来,在彼此欣赏和讨论中加深对礼仪知识的认识,并提高自己对礼仪知识的兴趣。五是让班上幼儿每天轮流当礼仪模范,第二天早上在班级门口迎接班上其他幼儿和家长,以便幼儿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实践礼仪知识,提升礼仪修养。
5.家园携手,形成幼儿礼仪教育合力
虽然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在对幼儿的期望、要求以及教育方式和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但总的来说,双方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对象是一致的[6]。因此,家园合作能充分发挥两方面教育的优势,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共同为幼儿礼仪养成教育提供支持力量。一方面,幼儿园可以通过班级群、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途径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把礼仪教育的意义、内容及时告知家长,请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的礼仪教育。另一方面,家长要多给幼儿提供实操礼仪的机会。家中有客来访时,可以让幼儿用“待客礼仪”进行接待;去别人家做客时,提醒幼儿遵循“做客礼仪”;见到兄长或长辈时,让幼儿主动问好、礼让长辈;在需要保持安静或有序的公共场所,要求幼儿遵循公共生活礼仪,不打闹嬉戏。总之,家长要注意将幼儿的礼仪教育内化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通过不断实践,引导幼儿自觉形成文明礼仪习惯。
参考文献
[1]王敏.礼仪教育: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原则和途径[J].幼教园地,2009(1):60-62.
[2]许广玉.礼仪教育: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必要环节[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4(3):38-40.
[3]邱红燕.基于游戏的幼儿礼仪教育实践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0(5):93-94.
[4]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25.
[5]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37.
[6]黄河清.家校合作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
作者:张雅倩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