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开展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医德是医生的基本道德,开展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是新医改实施的现实诉求,减少医患纠纷的现实诉求,是医学教育题目中应有之义,开展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具有必然性。
关键词: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必要性
医德是医生的职业道德[1],是医生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医德伴随着医学的出现而产生。相关论述,在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的第一部医学《黄帝内经》,其中的《疏五过》、《征四失》就是论述医德的专著。唐代医圣孙思邈也曾在他的巨著《千金要方》中有一章专门阐述医德,并系统地提出了医生的道德准则[2]。他们认知的一个共识点就是都认为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在西方,伴随着现代医学的兴起,其奠基人廉•奥斯勒也曾指出“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这项使命要求于你们的服务,是用心要如同用脑”[3]。这里的“用心”就是指对患者的关爱之心,“艺术”就是指人与人沟通的艺术,即医患相互沟通的技艺。故作为一名医生,如果缺乏医德素养,缺失仁爱之心、心无敬畏生命之念,即使拥有渊博的学识,掌握精湛的技能,也终将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者。医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医务人才,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未来的生力军,承担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更是实施推进新医改深化的主要力量。据此,对医学生开展医德养成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题目中应有之义和应然诉求,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4]。
一、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的内涵
养成教育就是通过教育这个载体,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注重在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并使之成为其日常生活工作的习惯[5]。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就是指帮助医学生树立其真善美的道德理念、培育优秀的道德品质并使之转化为良好道德行为的过程。也就是说,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与训练,激活医学生的知、情、意、行等要素,促使其实现相互统一、相互转化、相互促进,最终实现外化与内化的相统一[4]。医学生高尚的道德理念则主要包括:生命意识、服务意识、仁爱精神、奉献精神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开展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开展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是推行新医改实施的应然要求
医疗卫生事业工作关系到全民生命安全和最基本的健康权。2009年,新一轮医疗改革在我国正式实施。本次医疗改革秉持的基本准则就是坚守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认同为公共产品[6],把确保人人都能够享有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作为价值的终极诉求[7]。这就意味着新医改的实施对医者的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进一步强化对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才能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让他们本着更浓厚的仁爱之心服务于人民的健康,进而积极推动新医改的贯彻与落实。医学生是我国医务人员的后备力量,也是贯彻执行新医改方案的强大后备军,其自身的职业道德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开展对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是新医改能够得以实施的现实诉求。
(二)开展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是弱化医患矛盾、减少医患纠纷的现实诉求
1994年,中国全面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各级医院作为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逐渐从公益性机构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实体,即与企业一样,管理上实行自主经营、收益上执行自负盈亏。实现利益最大化成为医院追求的终极目标。绝大多数医院的管理者不再将救死扶伤、服务于国民的健康安全放在首位,而是注重经济效益的获取,并且将经济收益的多少最为考核各科室和医务人员工作业绩的一个硬性指标。这种追求经济效益至上的管理理念,严重弱化了医疗卫生人员的职业道德理念,也忘记了作为医者的“初心”,引导他们的执业行为逐渐偏离了救死扶伤的初衷。一方面对患者的服务态度越来越差,个别医者甚至可以说服务态度恶劣,另一方面,则是服务质量日益滑坡。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自发调节下,我国的医疗费用不断上涨,加之公费医疗与劳保医疗制度为医疗保险所取代,致使社会中低收入的患者不堪重负[8],无法承载巨额的医疗费用,看病难、就医难、看不起病等现象日益凸显,医患之间的利益冲突越来越大,矛盾日益尖锐,导致医患纠纷事情呈逐年递增的发展态势,甚至引发了患者围攻医院、打杀医务人员等暴力事件和惨案的发生。这些无疑对目前仍在校就读的医学生产生了诸多的消极影响。比如对学校开展的医德医风教育内容和行为产生了严重的质疑。在他们的认知中,医患之间就是一场纯粹的利益博弈,所谓的应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就是喊喊口号、做做样子而已,唯有对利益的追逐才是最现实的,也是最真实的,对医德教育行为也就日益抵触和厌倦,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和从业行为的养成亦无法保证。故开展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并使之形成良好的执业行为习惯,是助其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进而减少医患纠纷的现实诉求。
(三)开展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是医学教育题目中应有之义
1.医德养成教育是培育医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了全面腾飞。与此同时,不可避免地为国民带来了功利主义理念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受其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医学生之所以选择攻读医学专业,就是因为他们及其家长都认为医生的职业能够在未来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而且人吃五谷杂粮,都会生病,医生的职业也就会“旱涝保收”,永远都不会有“下岗”和“失业”的问题。在他们的意识形态中,认为只要做了医生,就会持续地有患者来“请大餐”、“送红包”,亦能有“回扣”可捞,有“丰厚的答谢礼”可收等等。然而医者救死扶伤、奉行人道主义精神的职业使命,要求他们应有生命至上的理念,有敬畏生命的意识,有博爱、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敬畏生命则是医者的第一品格,医生对病患的同情亦应是发自内心的关爱。由此清朝许延祚言道“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行医不可”。医学教育的使命之一,就是培育和帮助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道德理念,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医学的本质,明晰医务工作者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能够把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与追求职业精神的提升相结合[9],用崇高的医德修养感召同事,共同关爱病患,服务病患;同时又能够凭借高超的医疗技能,为患者去除病痛,还患者以健康的体魄,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2.医德养成教育是帮助医学生强化自觉学习动因的教育
医学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者,必须具备两个要件:一是要具有优秀的职业道德素养;二是要掌握高超的诊疗技术。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做到刻苦学习且能够持之以恒。即在课堂上能够专心听讲,掌握和积淀丰富的理论知识;在实验室能够勤学苦练,掌握实践技能;在临床见习中,能够不怕吃辛苦,不嫌患者“藏”,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不耻下问。这就需要他们必须具备强大的学习驱动力。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曾经说过“人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和动机,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故医学教育的一个重大价值指向就是引导医学生将对自己未来从事职业的认知与自己内心的价值诉求统一起来,通过强化其发展的内在动因,使之不断提升追求的目标,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我道德品质的培育和养成,希望自己从业后能够对患者持有一颗仁爱之心,并能够用高超的医疗技术去为患者去除病患、病痛,践行“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并把这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的终极价值目标。激发他们不畏艰难、拼搏奋进的精神,进而把自己锻造成为一名优秀的医者。
3.医德养成教育是培育医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
医学的本质具有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决定了从医学诞生开始,无论医学怎样演变,医学技术如何日益进步发达,人文与技术都始终是其两翼,缺一不可,且人文社会属性亦始终居于核心地位。故医学的本质属性是人文社会性。基于这一点,古今中外的许多医学家都将医学称之为人学,即为爱人之学、人道之学。这就赋予了医学教育本身涵盖了自然、伦理、哲学、美学、法律等诸多文明因子,培育医学生的人文精神也就成为了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周燕,冯丽萍.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与文化建设[J].医院管理论坛,2014(5):22.
[2]黄云剑,王军平,张静波.人文素质教育在诊断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现代医生,2009(2):101.
[3]裴新刚.新医改视域下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研究[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6.
[4]刘辉,于美军,谢欣.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刍议[J].大庆社会科学,2011(10):141-142.
[5]刘祎男.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策略[J].林区教学,2019(2):8-9.
[6]周宏菊,何振.新医改视阈下医学生医德教育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85-186.
[7]江欢,李骥,马小龙,等.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纪要[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10):660-661.
[8]方燕君,郑晓.加强医学生职前诚信道德教育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8-9.
[9]叶云.论新形势下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紧迫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0(1):8.
作者:贾淑斌 刘辉 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