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养成教育的创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我国加速调整产业结构,对专业技能人才需求增多,高职院校作为专业技能人才的主要培养阵地,需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通过创新教学提高专业技能人才的综合素养。基于此,本文先是分析了在汽修岗位上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其次简单提出了高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养成工匠精神的可行性建议。通过展开工匠精神教育,从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汽修专业;教学策略
引言
我国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职责,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加专注培养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在人才培养中承担着引导作用。高职院校需要在工匠精神的引导下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将工匠精神作为主要培养内容,提高人才的综合素养。因此,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展开工匠精神的培养,以汽修专业为例提出了创新培养对策,对于提高人才职业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一、汽修岗位工匠精神的体现
近年来,我国汽车总量不断增加,社会上汽修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各大高职院校虽然不断向社会输送汽修人才,但是并不能满足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对于企业而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学生的综合素质仍然需要得到提升,从学校到岗位需要更加连贯。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困扰企业的重大问题。工匠精神是指拥有专业技能的人,将精力放在事业、手艺和职业上,让人生和职业融为一体,是做人和从业的双馨。在汽修岗位上,工匠精神首先体现在爱岗敬业精神,汽修员工需要具备认真踏实的职业态度,抱有敬畏之心脚踏实地的投入工作。其次工匠精神体现在精益求精的态度上,要在工作中坚守操作规范性,重视细节工作,坚持继续学习。最后工匠精神体现在汽修人员将汽修工作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可以坚守初心,不断创新。
二、高职院校汽修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现状
在汽车维修领域中,产生了很多汽车维修的新技术和新产品,高职院校作为汽修人才的培养平台,存在很多问题,影响着人才的培养。随着社会高校的扩招,高职院校招生受到影响,导致学校生源产生滑坡问题。很多高职院校接收的学生是学困生,学校招生的标准从择优录取朝向无门槛录取转变,使得学生质量低,教学质量很难提高的情况。另外汽修市场的蓬勃发展,汽修行业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有专业理论基础,更需要具备专业技术能力。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和机电技术,更需要了解汽车结构,会使用现代化检测仪器进行检修。因此汽修人才要具备一定实践经验,可以以最快速度发现汽车问题,使用对应的修理措施进行解决。但是我国很多高职院校中过于重视招生数量,使得投入教学质量的精力十分有限,学校只将教学目标放置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很少有学校将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教育付诸实践,使得学生的工匠精神十分匮乏。
三、以“汽修”专业为例分析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策略
(一)创新教学理念
在高职院校中,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学生进入到工作岗位后,如果缺少工匠精神,个人职业发展必然受到限制,无法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在汽修专业教学中,要转变教学理念,专业技能培养的过程中积极渗透团队意识、道德品质以及敬业精神等,将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合起来。高职院校需要将工匠精神作为教学理念的核心,将爱岗敬业精神、精益求精意识、坚持不懈决心和坚持创新的动力穿插于教学中,要求教师更加专注于教学工作,用自己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应用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导学生。同时社会和企业需要加大工匠精神的宣传和鼓励,社会和企业需要给予初入岗位的学生一定包容,让学生逐渐建立自信心,这样学生才可以主动追求精益求精,可以不断突破自己。在企业内部需要重视工匠精神和企业文化的结合,在企业文化中大力宣传工匠精神,在企业走廊中张贴优秀员工事迹,建立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
(二)建设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设置的课程体系是对学校教学理念的落实,在课程体系中融入工匠精神是养成工匠精神的关键。高职院校要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建设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教学、德育教学以及顶岗实习中结合工匠精神展开教育。以汽修专业德育教育为例,在汽修专业新生入学时,教师围绕工匠精神展开第一堂课教育。德育教育以《工匠精神读本》作为教材,通过德育课堂,学生了解国家工匠事迹,建立职业信念。在德育教育中紧密结合工匠精神,激发出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感。在汽修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包括专业课程、通识课程以及专业拓展三个模块。其中专业课程针对人才专业技能展开培养,通识课程针对人才基本素质进行培养,职业拓展针对学生创新能力展开培养。在课程体系中需要让课程设计项目化处理,让课程和岗位实现连接,建立培养工匠精神一体化培养胚胎。例如:将企业7S融合日常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汽修维修标准。教师针对学生完成过程做出评价,从而有助于学生掌握工作标准,可以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展开工作,得到工匠精神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三)搭建工匠精神培养实践平台
在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是职业素养的体现,要经过实践才能深入学生心中。高职院校建设实训基地要严格按照职业场景进行建设,只有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学生才能感受到岗位责任,才能产生工匠精神的情感体验。高职院校经过和企业建立合作,让产教实现融合发展,让高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可以获得良好的实践平台。加强校企合作需要让学生到企业岗位上进行锻炼,让学生充分感受企业文化熏陶,了解企业对于生产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如高职院校同上海通用、北京现代、比亚迪等汽车企业建立合作,构建订单式培养机制,汽修专业学生经过学习后,进入到企业中接受实践训练。在高职院校和企业建设的实践平台上,学生可以按照企业岗位要求规范自身,在岗位上向具有匠人精神的师傅学习实践经验,在企业匠人身边受到熏陶,从而可以逐渐形成职业素养。
(四)组建落实工匠精神教育的教师队伍
在高职院校中对学生展开工匠精神的教育,还需要教师队伍来落实。目前高职院校中教师队伍普遍缺少实践经验,缺少工匠精神的体验,在工匠精神教育中自然无法做到亲身示范。高职院校需要组建一支可以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用教学活动践行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要着手建立名师引领,学校骨干教师作为队伍主体,企业工匠联合教育的教学梯队,从而满足培养工匠人才的需要。在高职院校中,年轻骨干教师将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力量,企业选拔汽修部门优秀员工作为工匠教师,这样教师队伍兼具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能力,成为工匠精神培养的基础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接触到专业知识、敬业精神以及创新精神。
(五)建设工匠精神校园文化
在高职院校中,校园文化决定着校园氛围,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效率,建设工匠精神文化是将校园文化转变为工匠精神培养的载体,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需要学校积极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凝练传统文化,构建职业素养的教育氛围。例如:高职院校先对校园公共设施进行完善,在校园内设置厚德精艺、匠心等校训石,重新命名教学楼,如将汽修实训基地重新命名为“精艺楼”等。在汽修实训基地走廊内设置道德模范事迹、汽修专业优秀毕业生等。高职院校也需要重视校史馆的建设,校园主干道设置多媒体设备,播放宣传工匠精神的广告。通过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以工匠精神校园文化感染学生,使学生时刻接受工匠精神的培养。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经过对汽修岗位上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的分析,了解高职院校汽修专业中对于工匠精神的培养现状,提出了养成教育策略。高职院校汽修专业必须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通过建设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搭建工匠精神培养实践平台。重视组建落实工匠精神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工匠精神校园文化,从而对汽修专业学生展开系统的专业教育,让学生在得到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可以得到工匠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刚,朱理鸿.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共育工匠精神策略研究———基于SWOT分析视角[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18(1):29-34.
[2]任春晖,黄珊珊.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以汽车机电维修订单班人才培养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19(1):52-54.
[3]刘志刚,陈季云.工匠精神视野下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以南通科院汽修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9):311-312,321.
[4]陈建林.运用现代学徒制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汽修人才———以浙江交通技师学院为例[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7(6):74-75.
作者:于瑞 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