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探究

摘要:为了提高高职师范学生的师德修养,文章分析了高职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现状及原因,从三个方面提出了高职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措施,即完善高职师范院校师德养成教育机制;激励高职师范生自我教育养成师德;创设高职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优良环境。

关键词:高职师范院校;高职师范生;初等教育;师德养成教育

随着新世纪世界格局变革,各国在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领域的竞争越来越倚重人才。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保证人才教育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重中之重,同时教师预备队伍的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也是培养未来合格教师队伍的关键之所在[1]。

一、高职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现状概述

高职师范院校作为专门培养输送学前教育、初等教育教师资源的主要基地,高职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对于提升我国将来教师群体的师德水平尤为重要。高职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从地位上讲,应与以本科和研究生等更高学历层次的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处于同一水平,二者分别构成了我国人才培养的学前、初等和中、高等教育完整体系。高职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也有着区别于本科及研究生等更高学历层次的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特点。例如,从生源构成来看,高职师范生来自初中、中专、职高等多个教育领域,生源的构成相较于本科的单纯性生源高中毕业生要更为复杂;从招录层次来看,高职师范院校是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最后招录批次,生源多数是成绩不理想,在学业上也处于较低水平,转而选择入学高职类院校的学生;而从在校表现情况来看,高职师范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责任意识缺失、集体观念淡薄等问题非常突出,此外还有较为严重的逆反心理,这些不良思想和行为与合格教师接班人的标准相距甚远。近年来,有关教师师德的负面问题时有发生,一些教师自身道德水平低下、体罚甚至虐待幼儿等等事例屡见不鲜。除此之外,部分教师抵制不住物质诱惑,导致奉献精神缺失,师德意识淡漠,做出了诸如向学生强制推销学习资料、教学过程浅尝辄止却在外开设补习班强迫学生缴费学习等行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教师队伍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反映出一些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尽人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教师师德教育工作的缺失。

二、高职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现状探因

追根溯源,学前教育、初等教育教师来源的主体是高职师范生,高职师范生在校时期是一个未来教师成长最重要的阶段。不能绝对地认定学前教育、初等教育教师出现的各种有悖师德的言行都是因为在校期间没有培养好和发展好,但与高职师范学生职前的师德养成和高职师范院校的师德养成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有着密切的关联[2]。高职师范生在校期间的发展状况必定会影响到今后作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教师的素质水平,进而影响社会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针对当前高职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现状开展相应的探究,并拟定符合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人才发展需求和高职师范院校发展要求的高职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措施非常必要[3]。高职师范生的职业特征决定了其职业道德较其他道德更具服务性和示范性。由于高职师范院校师德养成教育机制相对滞后,师德养成规范缺失及各方面环境不良影响等因素的制约,致使高职师范生未形成对师德的明确认知么,那么从产生职业情感到转化成职业行为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师德养成教育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过程,是知、情、意、行有机结合的整体。如何为未来每一位走上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岗位的高职师范生开辟良好的师德养成路径,已经成为当前高职师范院校师德养成教育的首要任务。

三、高职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对应措施

(一)完善高职师范院校师德养成教育机制

高职师范院校作为供给学前教育教师、初等教育教师的主阵地,培育出德才皆备的高素质高职师范生既是国家教育发展的要求,又是高职师范院校自我发展的根本。高职师范院校要转变发展思路,强化高职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理念,建立起长效的高职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机制。要明确高职师范生师德教育学习专职部门,高职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既可以是正式的课堂教学,也可以是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将高职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渗透到高职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从高职师范生招录开始一直到高职师范生的职业规划制定都纳入师德因素[4]。1.完善师德养成教育学习机制。高职师范生是可塑性极强的青年群体,通过形成对高职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专职部门,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持续性等方面提供制度保障。通过优化师德养成教育课程设置结构与内容,引导他们对于师德的正确认知,能够有效地提升他们行为的自觉性,同时通过参与一定时间量的教育实习和针对性的实践锻炼,就能够真正实现师德养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有效促进高职师范生树立良好的师德修养。2.完善师德养成教育考评机制。增添与师德养成教育内容和要求相对应的考评内容,建立透明、公开的高职师范生师德考评机制。将对高职师范生师德考核与评价列入学生综合表现考评中,随着师德考评活动的进行和考评信息的反馈,考评的策略也要随之及时调整。通过相应的考评细则形成对高职师范生行为的约束,同时还应该设定不同程度违规的处罚办法,以做到有效监管,有据可查。促使高职师范生了解自身的不足,使其在压力中寻求进步,是对师德养成效果的检验同时也为落实师德养成效果提供监督保障[5]。用他律去激发自律,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深化对师德规范的认识,产生从教职业理想,更正自身的不良言行,自觉进行教师角色塑造,主动促成自我师德养成的实现。

(二)激励高职师范生自我教育养成师德

针对教师而言,其主要工作就是育人,这是一项刚性任务,同时也属于柔性要求。作为一名优秀的高职师范生,必须要实现自我发展,进而寻求师德追求的更高境界,这比规范化教育的效果要更为显著。换而言之,在高职师范生的师德养成过程中,良好的师德养成教育制度为高职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提供导向,而通过高职师范生自觉自发的自我约束与自我提升,才真正有利于促进师德养成教育制度的达成与执行。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在高职师范生师德养成的教育过程中,学生才是主体,从本质上讲,高职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是一种他律内化为自律的行为,关键在于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高职师范生师德修养的塑造和完善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养成过程,只有充分尊重高职师范生师德养成的主体地位,才能激发其自觉参与的热情和信心。从被动地接受教育到主动地自觉自律,使得高职师范生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社会作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体味和感悟师德,在课堂教学和各类实习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师德情感,在经历中不断克服困难磨砺师德意志,最后将思想转化成为规范的师德言行。

(三)创设高职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优良环境

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三者虽然功能不一,分工不同,但是却相互联系彼此交融形成合力,共同构成高职师范生师德养成的有机整体。1.创设优良的家庭环境。首先家长应从思想上转变,认识到家庭教育对高职师范生影响的重要性和深远性。要与高职师范生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时常沟通,关注其心理需求,重视其思想变化,及时纠正高职师范生不当的言行习惯。其次,家长应积极表率,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在待人接物时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价值导向为高职师范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标杆,通过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家风,引导高职师范生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促成师德养成。2.创设优良的校园环境。首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高职师范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塑造人格、规范言行,引导高职师范生明确师德规范的具体要求。其次,要充分发挥各科教师与校内管理人员言传身教的影响,保持良好的师德品质和处事风格,潜移默化地为在校高职师范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为高职师范生创设优良的师德养成教育校园环境。3.创设优良的社会环境。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不断强化高职师范生群体的师德意识。通过各种途径牢固树立高职师范生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坚持“教育为本,诲人不倦”的宗旨,自觉抵御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不断强化信念与未来教育教学岗位之间的联系。充实高职师范生的精神生活,丰富高职师范生的师德情感,增强高职师范生师德意识,全社会帮助高职师范生培养起明辨是非、甘于奉献、出苦耐劳的良好品质,有助于进一步加强高职师范生的师德修养,进一步提升未来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从而将整个国家教育质量导入到一个良性的发展循环中。

四、结语

党的报告中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针对教师而言,其不仅是一种社会职能,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职责,教师工作的意义就是“教书育人”,而这也奠定了其在教学环节中的核心价值。对教师的师德养成教育是一个漫长且反复的过程,是一个师德逐渐渗透的过程。师德渗透的渠道有很多,不仅仅是课堂教育中渗透,每一处环境、每一项活动、每一个家庭、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同学都可以起到隐性的师德教育的功能,师德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师德养成教育想要取得实效必须真抓实干,高职师范院校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科学、可持续性落实的师德养成教育长效机制,在师德教育课程设置与内容上不断优化、在师德养成教育方式上锐意创新、在师德考评办法上严格监督。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环境、家庭环境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隐形熏陶产生积极影响,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师德修养、实现职业理想创造丰厚的外在条件。在充分掌握师德相关理论并积极投身师德养成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高职师范生必须充分发挥师德养成教育的主体作用,自觉将师德规范与更高目标的师德追求转化为师德养成的内在动力。让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促使高职师范生实现个人价值,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以满腔赤忱的热情投身到为祖国教育事业献身的服务中去。

参考文献:

[1]孙永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师范学生思想教育[J].科教导刊(下旬),2016(7):53-54.

[2]吴?超,李鼎立,王富.学生视角下师德规范建设内容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5):24-25.

[3]牛晓琴.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研究:以山西省新升本科院校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13):46-49.

[4]吴吟秋.师德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J].亚太教育,2015(7):226.

[5]梁倩倩.高职师范学生师德认知现状及改进途径:以新疆职业大学初等教育专业为例[J].新校园(上旬),2015(10):86-87.

作者:王健 单位: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