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目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目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目的

摘要:幼儿美术活动教育指导对于幼儿能力的训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该文从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培养目标、幼儿教师与艺术家身份的异同、美术技法与观察能力的教学侧重、艺术创作体验的重要性四个方面,对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学目的进行探讨。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教育;高宽教育

美术课程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基础课程,其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美术的学习具备从事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①社会发展对培养幼儿的终身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必须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目的进行细化与探讨。

一、不以技能培养为最终目的

在幼儿发展阶段,美术教育成为培养幼儿语言、交流、社会性、身体发展、学习兴趣的重要载体。培养绘画造型能力不是在学龄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能力、联想能力、创造力才是关键。从幼儿美术能力的培养目标来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美术的目标同样不是为了以技术为核心、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若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按照固有的教学模式以技能训练为主,则难以实现培养幼儿创造性艺术思维的教育目标。

二、明确美术教师与艺术家的区别

幼儿园美术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幼儿在接触美术材料时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要创建一个艺术媒材与幼儿相遇的契机。在幼儿熟悉艺术媒材后,教师要引导幼儿进行创作探索。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作出回应,如提供需要的材料、配合角色扮演等。在以幼儿为创作主体的艺术活动中,良好的支持会让幼儿的艺术探索变得顺畅且深入。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学习美术的目的并不是成为专业的艺术家,而是成为具备专业素养的美术教师。美术教师要做好聆听者与引导者,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倾听幼儿的想法,以自身专业性引导幼儿的艺术创作实践。幼儿的艺术创作需要教师的回应,为他们的艺术探索提供帮助与支持。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应该让学生明确美术教师与艺术家的区别。

三、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常规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过程中(即针对成人的教学活动中),常会依赖于经验主义开展美术活动而忽视了细致观察的重要性。在以往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没有绘画基础的学生缺少观察能力的训练,以至于许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凭借视觉经验去绘画而不是基于观察得到的感受。对于幼儿美术教育来说,观察是第一步,幼儿通过观察感知物体的外形、颜色、肌理等,对事物建立完整的认识,这是在绘画之初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学前教育美术专业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体验在绘画之前

“艺术创作给人们提供一种表达观念与情绪、展示个人体验的方式。”②教师要让学生有意识地寻找生活中的点、线、面构成,学生对课程的体验会延伸为在生活中发现美的习惯。绘画元素和媒材体验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同样重要。只有学生体验在先,才能在将来对幼儿实施体验式教学。学前教育美术课程设计需要重视学生的体验交流过程,要在课程中加入欣赏环节,让学生回顾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个人感觉满意的部分,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并与同学交流,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避免了完全依赖美术教师授课的模式,从而达到在美术课程中“挖掘自身潜能与欣赏他人技能”③的目的。

五、结语

幼儿的美术活动需要教师的支持而不是指挥。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由于学生往往并不具备良好的绘画造型功底,教学目标必然与针对美术专业学生的目标大为不同。在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中,教师要让非美术专业出身的学生重拾对美的体验与探索。教师在授课前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美术的目的。教师要在课程教学中重视艺术创作与体验,引导学生反思与回顾。经过这样的训练才能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教育中真正关注幼儿的艺术创作过程与行为,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全面发展。

作者:晋张心筑 单位: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