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分层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隐性分层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隐性分层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摘要: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是当今社会培养幼儿教师的重要渠道。文章分析了传统显性分层教学的不足,论述了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采用隐形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并对实验班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隐性分层教学。结果表明,隐性分层教学能在保护受教育者自尊心的前提下,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主动性,促进个体和集体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五年制学前教育;隐性分层;分层教学

20世纪初,美国涌入大量移民儿童,教育官员认为有必要对生活、教育背景差异较大的儿童进行分类教育,这便是分层教学的雏形。传统的显性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师根据明确的划分标准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重组适宜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被划分到低层次班、组的学生产生自卑、厌学、挫败的消极情绪,不利于班级的有效管理与发展。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对隐性分层教学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一、隐性分层教学模式概述

隐性分层教学除继承显性分层教学的优点外,还消除了低层次班、组学生的消极情绪。隐性分层教学即在不改变原有班级建制的情况下,综合考虑学生学习基础、态度、潜力等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将学生暗中划分为不同层次,然后分层设定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考核方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显性分层与隐性分层教学的比较如表1所示通常,显性分层教学仅根据一次摸底考试成绩决定学生所处层次,且各层次间的流动性较差,是一种半封闭式的静态分层。而隐性分层教学的划分标准是通过各个学科教师对整个班集学生的全面考察,包括学习态度、综合能力、考试成绩等多方面,并且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现阶段情况及时进行各层次间的流动,是一种开放式的动态分层,打破了以一次考试成绩评定结果的局限性,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开展隐性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是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层次之一,招收初中起点的毕业生,开展五年制教育。考虑到该专业生源结构多元、学生学习过程中轻理论重实践以及修业年限长等情况,实施“集体教育”和“因材施教”的隐性分层教学法成为该专业一种可行的教学方法。

(一)隐性分层教学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性

传统的教学法一味追求学生的知识目标达成,教师预设好统一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隐性分层教学在保护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前提下,将教学目标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师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并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尊重受教育者个体差异性的同时,促进了学生的最优化发展。

(二)隐性分层教学可促进教育的公平性

隐性分层教学法要求教师客观分析每个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制定具有差异性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积极调动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隐性分层教学为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把目光从少数学生投向全体学生,最终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隐性分层教学能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公平性。

(三)隐性分层教学可增强学科间的融合性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一个个体的智能各具特点,受遗传、环境、教育等多因素影响,教育者应从多个维度看待受教育者的智能。例如,一名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课的成绩不突出,但该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控、动作的表达具有较高水平,技能考核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多维度地看待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在节奏智能、动觉智能方面的表现也应该受到各学科教师的鼓励与肯定。隐性分层教学要求教师采取多元化、综合化的评价方式,需要各学科教师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以及分层教学,最终促进学科间的融合。

三、隐性分层教学在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科教学中的实施

本研究以四川某高专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同年级的一个行政班共4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隐性分层教学对学生学业成绩、学习态度的影响。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一)学生分层,导师督促

根据学生的中考成绩、期末成绩及任课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了解,各学科教师共同讨论将实验班学生分为A(ad-vanced,优秀)、M(medium,良好)、E(elementary,初级)三个层次,再从M层和E层中各选2名学生与A层的1名学生组成5人小组,并配备一名专职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导师对实验班九个小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为自己制订的年度学习计划进行监督、检查。

(二)目标分层,因材施教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及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最近发展区”,从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出发,为每一层次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各学科制定分层教学目标时需符合表2中的原则。

(三)备课分层,有的放矢

如何处理好“集体教学”和“分层教学”之间的关系是教师备课时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教师选择有差异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备课过程中,以分层教学目标为指导原则,既要准备面向全体学生的相应的教学内容,同时也需准备面向各层学生且高于教材内容的拓展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多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促进各组各层学生互动交流且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分层,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水平、分层的目标和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对A层次的学生多启发,对M层次的学生多引导,对E层次的学生多鼓励。对于较难的学习任务,可以请A层次的学生先完成,让M层和E层的学生有更多的思考时间,A层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对其他层次的学生也有着启发和示范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结合分层制定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进行授课,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五)评价分层,共同进步

多数高职类院校依旧采用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较少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态度。隐性分层教学选择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要考核标准,并且注重各小组导师的评价考核及同组学生的评价考核。由于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舞蹈和音乐技能、玩教具制作、试讲、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实践考核内容是每个学生单独进行的,教师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考核内容及目标,做到教学实践内容考核隐性分层。笔试考核中,教师在评分标准上要注意平衡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当各层次的学生在考核中达到自己的分层目标时,教师都应给予积极评价,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考核的目的应以激励和导向为主,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反馈信息,使学生能根据任课教师、小组导师、同组成员给出的评价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四、效果分析与结论

本研究从2016年4月起至2017年4月结束,历时两个学期,对实验班的前、后测期末考试各科平均成绩以及导师、同组成员的量化评价结论的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实验统计结果见表3)。实验班的期末考试及导师、同组成员评价的后测数据显示,等级优秀和良好的人数比例均有明显提升,等级为不及格的人数比例有明显下降。实验班的前测期末考试各科总评价分为74.324,后测期末考试各科总评价分为80.162。对实验班前后测成绩进行T检验,P=0.000<0.05,实验班学生前后测两次末期考试成绩各科平均分之间呈现显著差异,而对照班在前后测期末考试各科总均分分别为75.364和74.922,未出现显著差异。由于实验班和对照班均由相同的教师授课,可排除授课、阅卷等方面的影响。从以上分析可得,为期一年的隐性分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较大,在促进学生成绩提升的同时,提升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水平。此教学法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等方面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了“因材施教”和“认同多元智能”的教育原则,并且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使学生积极地向下一个目标靠近。隐性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科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分层并非最终目的,而是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综合发展。但隐性分层教学法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工作量,并且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学校在对承担隐性分层教学的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时将此内容纳入考核指标。

参考文献:

[1]宗四元.隐性分层教学模式在高职商务英语民汉合班教学中的应用:以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1):109-111.

[2]袁喆婧.隐性分层教学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5.

[3]王彤.生物学中“隐性分层:小组合作”教学的实践研究[J].2014(2):49-51.

[4]王枫.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5]李长勤.新课程背景下分层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6]王海燕.高职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4(3):61-63.

[7]周雪梅,郜颖.对高职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的理性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32):101-103.

作者:刘聪 单位: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二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