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发展研究(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前教育发展研究(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学前教育发展研究(3篇)

第一篇: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监测预警研究

[摘要]

学前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有较为突出的公益性特点,对幼儿成长发挥奠基作用,其教育程度好坏将直接影响幼儿未来的健康成长。就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而言,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较突出的成效,但仍存在区域发展均衡的问题制约着学前教育的发展。从学前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监测预警角度出发,结合我国东部、西部以及中部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实际情况,提出学前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监测预警应对措施,以求从整体上对我国学前教育区域均衡发展进行规划,做好相应监测和预警工作,推动教育事业公平、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监测预警

学前教育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学前教育需求,全方面的进行建设,对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和调控,以此来实现学前教育的公平和持续发展。学前教育的公平性不仅能保证不同区域间学前教育受教育的机会平等,而且在区域间还能够结合自身发展水平统一进行规划和调配,促使学前教育能够实现均衡发展,促使我国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由此看来,加强对学前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监测与预警是十分有必要的[1]。

一、学前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概述

教育水平好坏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高低的重要保证,尤其是在当前国际之间竞争愈加激烈的形势下,促进教育公平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能够为社会输送更多人才来建设国家[2]。作为义务教育的起始奠基阶段,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区域不均衡的背景下,受到其影响较为明显,教育事业发展存在严重的区域性特点,不同区域之间教育水平高低存在明显的差异,严重制约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据相关权威资料显示,通过对不同地区教育公平指标的调查和计算,能够发现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同教育公平水平好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区域对应的教育水平高,该现象在沿海开放城市和西部地区等经济发展差异化明显的区域最为突出。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所在区域教育水平,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同样反作用于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间接体现教育发展区域不均衡现状。当前我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阶段,向社会上输送了大量不同行业优秀人才,所以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两者在教育领域中都应得到充分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3]。学前教育,属于公共产品,在其发展过程中应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重视,针对我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教育发展差异现象,需要将这种区域教育水平差异现象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最大程度规避教育区域差异造成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因此,学前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主要是缩小不同区域间教育发展差异化水平,合理配置有限的教学资源,提升区域内教育资源利用率,促进教育事业整体性发展。

二、学前教育区域均衡监测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逐渐增加,幼儿人均教育经费作为衡量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指标,间接反映学前教育区域间的差异,依据幼儿人均教育经费数据,可以间接体现区域间教育经费投入的差异[4]。现阶段东部、西部和中部幼儿人均教育经费投入力度逐年递增,东部地区2012年较之2011年幼儿人均教育经费投入增长较为明显,西部地区同样呈现逐级递增现象,但是增长速度较之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幅度较小。现阶段东部、西部和中部幼儿人均教育经费差异较为明显,若比较省市间的数据,则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与幼儿人均教育经费差异则非常明显,学前教育的区域经费投入不均衡现象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5]。究其本质,是我国经济政治改革活动的推进和实施,使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另外的原因是由于我国教育经费中构成比例不均衡,多数是由当地政府承担学前教育经费支出,而中央政府财政投入力度较小。学前教育在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师生比例方面,不同区域间的差异性仍然较为显著,存在显著的不均衡现象。学前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监测目标不一致。学前教育区域均衡发展过程中,监测目标存在显著差异。一是为了追求全国范围内普及学前教育为目标;二是为了追求学前教育质量为目标。这两种观点的分歧导致当前学前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愈加明显。发生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低于东部地区,相应地地方政府难以保证足够的教育财政支出,幼儿教师的生存保障不足,容易导致幼儿教师流失率上升;社会整体对学前教育重视力度偏低,民众普遍缺乏对学前教育学科的基本认知。正是这种差异性,导致我国中西部区域学前教育水平难以得到显著提升,教师由于人数较少,所以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去支持幼儿自身的个性化发展,丧失对该职业的就业兴趣,教学质量降低[6]。监测标准不齐。学前教育监测标准是发展的核心问题,直接影响到学前教育发展质量,学前教育监测标准若存在良莠不齐将直接影响儿童健康成长,制约学前教育发展。部分区域对于幼儿园办学标准的评价标准较低,致使一些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儿童切身利益,不利于儿童个性化培养和未来发展。

三、我国学前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预警

针对上述学前教育发展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应结合实际情况,清醒地认识到学前教育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做出预警,是为了促使社会各界以及教育领域人士能够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在义务教育阶段中不可或缺的奠基作用。

(一)构建学前教育立法体系,加强政府监管

我国在2010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条例,这种关注度的提升,以及由于学前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整体中问题较为突出的阶段。针对此类现象,应明晰当前的发展形势。当前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改革需要。对于其中存在的立法体系不完善、监督力度不足、执行力不够等等问题,应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措施,加强立法体系和监测体系的构建,加强政府对学前教育发展的监管,借助政府的宏观调控,降低区域教育水平发展差异,并尽快制定相应的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借助立法手段最大程度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创新多种区域学前教育监测方法,推动我国学前教育区域均衡发展[7]。

(二)推行区域政策倾斜,增加教育经费投入

学前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最初的奠基阶段,对于儿童心性养成、价值观培养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发展,国家应实行政策倾斜,为中部和西部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给予特殊的关照和政策补贴,减少对东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教育资金投入,以此来减少不同区域之间的学前教育水平差异[8]。教育事业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投资过程,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综合实力的水平高低。所以国家和地方政府应清醒认识到,学前教育投资将为区域教育事业带来更为显著的积极作用。缩小区域学前教育水平差异,须采取政策倾斜制度,完善相应的教育投资机制,并做好教育财政预算,将教育经费朝着学前教育经费方向倾斜。此外,区域政府可以通过融资和社会募捐的形式,来吸纳更多的教育资金,用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促使学前教育机会公平

我国教育事业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前教育始终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以致于徘徊在义务教育体系外,加之监督措施的不到位,导致学前教育水平偏低,区域之间教育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公办幼儿园数量较少,难以满足人们对于学前教育的需求,而私立幼儿园由于是一种盈利性的教育机构,所以进入门槛较低,使幼儿园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再者,对于学前教育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了多数幼儿园原有的公益性特点褪去,开始追逐利益,使学前教育原有的本质特征逐渐丧失。所以,我国学前教育应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加强公办幼儿园的建设,结合区域发展特征,制定相应的监测标准,将更多的教育资源向中部和西部地区倾斜,缩小区域之间的差异。

四、结论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愈加突出。针对此问题,应提升政府和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健全和完善相应的立法体系,推行资源倾斜制度;从各个层面和多种渠道加强学前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监测与预警,通过构建学前教育等相关方面的立法,加强政府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扶持;结合本区域现有学前教育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制定对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标准,推行区域政策倾斜;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使学前教育机会公平,促使我国学前教育能够缩小差异,实现公平教育。

作者:朱永永 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贾少玲,刘家瑛.学前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财政投入政策选择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4).

[2]朱家存,阮成武,刘宝根.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安徽省义务教育政策实践[J].教育研究,2010,(11).

[3]王彦峰.区域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概念释义、问题归因与实现路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6).

[4]何佩芳.教育均衡发展与学前教育资源的区域共享———思明区学前教育片区管理的实践与反思[J].学前教育研究,2014,(10).

[5]翟青阁.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不均衡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6]田兴江,曹成刚,何华敏.学前教育均衡发展视野下区域内园际间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以重庆市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1).

[7]杨利.理顺街道办幼儿园管理体制致力于区域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一个区级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案例研究[J].浙江教育科学,2012,(4).

[8]岳梦雅.透过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审视学前教育公平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5

第二篇:城乡一体化学前教育发展评述

【摘要】

学前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省学前教育的发展规模、政策激励等体系,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未来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

学前教育;问题;概况评述

一、问题的提出

学前教育是基础,对儿童身心发展,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城乡一体化格局日渐成型,新格局下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我省一直民办园主导江山,公立园发展寥寥无几,三年行动计划的推出,是为了进一步缩短城乡间差距,推动城乡学前教育走向一体,本研究在城乡一体化格局下展开对我省学前教育的探讨,以其对我省城乡幼教师资有效配置提供参考。

二、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现状概述

学前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江西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制订了系列有效的政策激励,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发展规模

自2006-2010年,我省学前教育稳步发展,规模逐步扩大,2010年,全省共有幼儿园8518所,比上年增加192所,增幅2.31%,在园幼儿123.51万人,比上年增加11.21万(见下表)。尤其是民办园发展迅速,2009年,全省有338所教育部民办幼儿园,占总数的4.06%;200所集体办幼儿园,占总数的92.72%。可以看出,我省幼儿园基本处于民办幼儿园主导江山的状态。

2.政策激励

2010年,我省颁发了《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强化政府职能、提升保教质量。2011年,我省启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着手启动“幼儿园建设工程”。重点支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乡镇和人口较多的大村独立建园,人口较少,生源不足的村可选择邻村条件好的幼儿园,进行联合办园,实行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偏远、贫困地区要因地制宜地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提供学前教育服务,满足农村广大适龄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落实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同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幼儿园权责,以及教师在业务培训、职称评聘、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幼儿园同等权利。探索建立城乡幼儿园教师“结对子”和城乡幼儿园园长、教师交流制度;开展“送教下乡”,实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共享。启动农村幼儿园提升建设工程、师资队伍培训工程和民办幼儿园规范管理工程,入园难、质量低问题得到初步缓解。

3.学前教育发展失衡

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是当前教改的“热点”和“难点”,幼教资源的配置不均是当前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因素。城乡一体化进程下,教育起着决定性影响。如何消除城乡幼儿教师配置问题,成为推进当前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实现区域内学前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最需要迫切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于江西位于中西部地区,学前教育处在发展阶段。自2011年推行学前教育三年计划以来,师资配备补充还在摸索当中。

4.小结

回顾我省学前教育的历程,总体上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但与国内其他省份比较,尤其是东部省份,我省学前教育发展还存在较薄弱的环节,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仅占全国教育经费的1.2%-1.3%,许多问题仍chen待解决。如解决财政投入、园所改善等硬件需求外,还需要提高学前教育机构数量与质量、制订从业人员职前培养标准、拓宽职后素质提升渠道、普及儿童养育知识,提升幼儿教师的团队意识与奉献精神等等。

5.存在的问题

(1)学前教育的城市规模化发展与落后的农村学前教育反差较大。农村幼儿园所和结构有所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仍然较为短缺。但是存在保教质量不高、无序竞争、监管不力的问题突出;农村师资仍然匮乏。(2)学前教育的监管力度不足。对幼儿园所的设施、标准、教育教学缺乏有力的监管,无法适应民办幼儿园教育发展迅猛的时代要求。(3)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有待提高。我国对学前教育的投资长期处于1.2%-1.3%,我省总体水平还未达到1.3%。由此带来的系列园所硬件与软件水平无法达标,也是教师流动困难的缘由之一。(4)政策法规的制定更多的倾向于优质园所。自2011年实施三年计划以来,基本着重于重点园所的建设与发展,中型小型园建设处于自负盈亏状态,处境艰难。

三、江西城乡一体化格局下学前教育研究发展展望

1.打造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对我省未来幼教师资合理配置。

2.实施城市与农村一体化园所规制研究。

3.城市与农村园政策支持力度与标准研究.

4.幼教师资合理配置的薪资、职称、学历等全省统筹规划。

作者:彭小英 单位: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郭建敏,熊灿灿,谢坤,江西省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大江周刊:论坛,2012;

[2]彭绪铭,罗银生,江西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对策探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

基金项目: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度规划基金项目,批准号:JY1472

第三篇:学前教育英语口语教学发展探析

摘要: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幼儿教师的生力军。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进行适度的双语教学,对幼儿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本文尝试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现状及教育评价方式现状的分析中探索出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口语教学评价方式的发展对策,从而促进未来幼儿英语教师的培养。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口语;教学评价;发展对策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幼儿教师的后备军,其英语能力直接关系到日后幼儿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进行适度的双语教学对幼儿英语教师提出数量上的需求,而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学习英语语言的一般规律则对幼儿英语教师提出质量上的需求,只有具备相应数量和质量的幼儿英语教师,才可能形成适合于幼儿英语学习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外部学习条件,从而才有可能保证幼儿英语教育的顺利实施。面对幼儿英语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如何改善、培养合格幼儿英语教师已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尤其是注重高职院校学前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使得学生掌握基本的幼儿英语教学技能,以满足幼儿教师职业的需要。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1.生源方面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校前在语音词汇、语法的等方面没有打好基础,英语口语能力发展极不平衡,口语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主要是目前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只是把英语当做一门学科,学习的目的是通过英语考试,因此只会纸上谈兵,通常遇到实际情境,就变得哑口无语,没有对口语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英语语音是学习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础,英语口语是语言教与学的出发点。因此,英语语音和口语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的基础,也是英语学习的首要关口。英语教师必须立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评价方式,自始至终搞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教学,帮助学生准确地说英语用英语,帮助他们打开英语交际之门,为今后从事幼儿双语教学工作做好铺垫。

2.教师方面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自身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幼儿英语教育缺乏了解,无法胜任适合幼儿英语口语课堂交际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同时,教师授课任务繁重,只是用考试成绩的好坏衡量学生的英语水平高低,忽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考核。教师要很好地把握和抓住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各教学环节增强趣味性,在教学中重视师生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教学方面

目前非英语专业的英语基础教学不得不采用“大班制”的授课方式,如此规模的英语课堂,势必会影响整个课堂秩序和效果,教师无可奈何地只能多注重知识的传授而非能力的培养,要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重视和指导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班级容量大,教师要组织有效的口语训练活动难度增加,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实践的机会更是很难满足。丰富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和其他设备及真实的语言材料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重在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和教学技能,为今后胜任自己的工作做好准备。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教学评价方式现状

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采用的学业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师在教学结束时进行的教学评价。它的目的是对整个教学教程进行更全面的评价,因而它是一种评定分数划分等级的评价。其主要用于评定学生对这一学期、这一学年或某个学习课题的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整体判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并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种考试评价制度下,考试成绩分数的高低决定着老师对学生、家长对孩子学习好坏的主要评判。一个经常考试分数高的学生在老师和家长心目中就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一个能够给老师教育教学成绩和家长社会位置带来荣耀的学生,而一个考试分数低的学生在老师和家长心目中就是一个不怎么有出息的、一个不能给教师教育教学成绩和家长社会地位带来荣耀的学生。于是学生在这种氛围下“被”变得越来越没自信,更多的是相信自己就是一个学习的失败者。以考试做判断、下结论的只看结果的评价无法发挥评价应有的激励和改进的功能。如果继续用相同的评价方式评价他们的英语学习,只会使他们越发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且,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只是他们一门必修的文化基础课,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等课。英语学习的评价只是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而这种考试主要考查的是学生词汇、语法、阅读、翻译、写作等方面的知识,根本就没有涉及对他们口语交际能力进行检测。这种评价方式无疑忽视口语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大部分的学生听不懂也说不出,更别说从事幼儿园英语口语教学工作。

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教学评价方式发展对策

1.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口语教学中要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教学评价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给学生分等级、看结果、做鉴定,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重视的是学生最后的英语笔试成绩。而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潜能,增强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同时能促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个体的英语口语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从而促使教师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切不可落入传统评价模式的怪圈,更要注意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成长发展的机会。在英语口语教学中使用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自觉地掌握自己的英语学习情况、发展方向和取得的进步,帮助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开发和利用自己的学习潜能。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应合理使用形成性评价,既要避免过多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又要避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造成评价流于形成,而且同种评价方法不宜在短时间内重复使用,应当在学前专业英语口语教学中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2.注重评价手段的灵活多样。

传统的教育评价方法单一,主要是以任课老师的评定为主,采取期末考核的方法,手段比较单一。而形成性评价则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工具。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和需求,任课老师可以把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小组评价、老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运用到英语口语教学中,而评价工具则可以使用评价量表、课堂活动记录、课外活动记录、学习周记、学习档案等工具。通过这些多样的评价手段和工具,可以从多角度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及英语口语水平的发展情况。

3.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进行英语口语训练之后,口语能力达到何种程度最终还需一定的评价反馈。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要给学生的口语水平下个结论,而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富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反馈信息和进一步的建议,对自己的口语交际水平有一个真实的认识,并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有利于下一阶段的进行。积极的评价应密切配合幼儿学前英语课堂的需要,进行英语口语教学内容、过程与形式的改革,激发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热情。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色、心理特点等情况确定不同的评价方法,充分体现评价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评价来反馈各种教学信息,如评价是否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口语学习的自信心,是否促进他们的学习自主性,是否反映教学的成败,是否反映学生的学习问题等。根据这些反馈,教师就可对症下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或改进评价方法等。

综上所述,将形成性评价有效地运用于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口语教学中,不仅有助于改善学前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状态,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以更自信的心态投入下一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因此,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探索如何将形成性评价更好地运用于高职院校学前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中,更注重评价教学活动的质量,让学生感受到教学评价是一种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作者:刘泽群 单位: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参考文献:

[1]白景永.高职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与实践[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7):96-100.

[2]陈美华,徐小燕.大学英语口语能力形成性评价实证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08(3):119-123.

[3]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5.

[4]李静纯.英语形成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35.

[5]刘慧.形成性评价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0.

[6]刘伟丽.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2.

[7]肖江蓠.形成性评价在幼师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的实证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2011.

此文是2014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形成性评价在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课题编号:JXJG-14-44-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