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学前教育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首先,我国城市中,公办园的数量并不多,以合肥市为例,合肥市1040所幼儿园中,仅有12%属于公办幼儿园,并且大部分的公办园公开表示只收取本地儿童。其次,集体幼儿园优先考虑本地儿童,农民工随迁子女机会较少。集体幼儿园的办园目的主要是满足本区域常住居民以及本机关单位职工子女的入园需求,一般情况下只接收本区域或本单位儿童,对于本区域或本单位以外的儿童实行有限度的开放,并收取较高的费用。此外,幼儿园收费出现“贵族化”现象,一是对于农民工子女的收费标准大大超出了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二是幼儿园对于农民工子女入园的收费项目多。入园质量低,办园隐患多。合肥市民办园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民办幼儿园质量优越,甚至超过部分重点公办幼儿园,但由于极为高昂的收费水平使得广大农民工望而却步,另外一些质量较为低劣的民办幼儿园由于收费较少、门槛较低成为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首选,这些幼儿园多数处于无证的状态,并建立在合肥市各大城中村或者城郊区等区域。
调查表明,首先,大量民办幼儿园以及农民工子弟幼儿园办园起点低,多是租用普通民房所建。其次,院内条件简陋,硬件设施较为缺乏。再次,园内管理缺失,幼儿园的收费水平、人才平庸、课程开发与实施、教学评估等没有合理的规范,并缺乏长远的规划。另外,与公办幼儿园、优质幼儿园相比,这些幼儿园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质量低。大多是由学历偏低、无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最后,幼儿园外部环境恶劣。家庭流动性强,幼儿适应困难。农民工家庭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因为工作的原因来到流入地城市,又可能因为工作的原因离开。首先,幼儿入园时间较短,入园年龄大。“根据有关学者的调查研究,进城务工家庭子女普遍集中在5~6岁,占调查总人数的74%,与此相应,幼儿所在的幼儿园年龄班级也集中在中大班。但是,儿童的实际年龄与所在班级占的比例并不一致,存在一定偏差,分散到了中班或者小班。”其次,幼儿入园适应困难,发展状况不佳。陌生的环境造成幼儿心理造成了负面影响,使幼儿过度紧张,他们和周围的环境和人不能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缺乏安全感。
二、社会资本的缺乏和社会资本的培育
人是社会性的,个人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或者说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取得成功必须掌握一定的“资本”。布迪厄这样定义“社会资本”,即“社会资本是指当一个人拥有某种持久性的关系网络时,这个由相互熟悉的人组成的关系网络就意味着他实际或潜在所拥有的资源。”普特南认为社会资本是“由一系列的信任、网络和规范构成的,这种具有组织性质的网络可以促进机体合作意愿的达成”。布朗对社会资本的起源和性质提出了更具精确性的定义阐述:“社会资本指处于网络或更广泛的社会结构中的个人动员稀有资源的能力。”“这三位社会学家从不同角度对社会资本进行了定义,代表了最主要的三种观点,即社会资源观、社会规范观、攫取能力观。总之,社会资本理论超越了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在内的一般资本范畴,强调了社会资源、社会规范和攫取能力的重要性,提出了社会关系中嵌入资源的观点。”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探究农民工随迁子女学前教育问题,要分析作为随迁子女父母的农民工自身的社会资本存量,这是研究的关键,衡量和增加其社会资本存量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着手,即社会规范、公共组织、人际关系。
(一)宏观层面的分析
1.社会规范维度上社会资本不足
首先是法律法规方面的缺位和失衡。具体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户籍制度的限制。我国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在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登记条例》颁布之日起正式形成,长期以来,我国的各种资源,包括教育资源都紧紧围绕户籍设置,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2)教育经费的限制。据《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在园幼儿园总数为3685万人,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为1852万人,占总数的五成,然而公共财政经费的投向并不合理,目前我国有限的公共财政大部分都投给了公办幼儿园,而已占我国学前教育的半壁江山的民办教育机构却不在公共财政辐射的范围,在公共财政经费使用上,不能很好地侧重于弱势群体。其次,社会中的互惠、信任氛围不强。农民工作为城市中的外来者与城市的融合有一个过程,这样一个过程是艰辛的。没有本地人与农民工的相互信任与合作,农民工及其子女就无法在城市生活中有“家”的感觉。
2.社会规范维度上社会资本的培育
(1)提高社会容忍度,建立信任和互惠机制首先,流入地政府要在政策制定上重视和接纳农民工。“在教育问题上不搞歧视,让社会公共资源为城市的所有常住居民所共享,无论其是否拥有所在城市的户籍。”其次,支持社会志愿者开展针对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服务活动,社会志愿者的服务可以让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找到归属感,促进农民工群体与城市中其它群体的互动交流。最后,通过社区或公共组织开展一些本地居民与农民工之间、农民工与农民工之间的互动活动,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加入进来,增强相互的交流。(2)推动宏观政策转变,保证幼儿园规范运营。首先,“政府要创办更多的公办幼儿园,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的人,”要鼓励民办园的发展,将其纳入到财政支持和监管的范围,加大“无证”幼儿园的整治力度,但不可采取简单的取缔措施,要对其区别对待,对于确无资质对于周围社区并非不可缺少的幼儿园要坚决取缔,对在园幼儿实行引流,对于没有资质,但对周围社区属于不可缺少的要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其转变为合格的幼儿园。其次,要加大对幼儿园的监管,规范幼儿园的收费行为,减轻农民工父母的经济压力。
(二)中观层面的分析
1.公共组织维度上社会资本不足
首先,良好的社区环境使农民工有一种“家”的归属感,良好的社区建设也为社区的农民工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和纠纷解决的渠道,这有利于农民工在城市的融入,进而有利于农民工子女的身心发展。其次,不能忽视社区在幼儿学前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社区可以通过与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交流和亲近自然等来丰富幼儿体验的场所。然而,农民工多聚集在城市中的城中村或城郊区,这些地区的社区建设虽已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但总体来说,仍然相对滞后,人才缺乏、资金不足等问题比较严重。
2.公共组织维度上社会资本的培育
为幼儿的学前教育创建良好的社区环境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社区,二是农民工组织。(1)完善社区教育服务机制。社区要创新管理体制,加强宣传教育,构建和谐社区,要从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完善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组织社区内部幼儿的集体活动,为家长养育幼儿提供咨询服务,加强和社会志愿者的联系和合作,定期开展幼儿的益智健身游戏。(2)加强农民工组织建设。动员农民工组织起来,改变最初的相互陌生和不信任的关系,“通过农民工组织,更好地了解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需求,建立互帮机制,打通相互之间的沟通渠道,更好地为农民工随迁子女创建良好的社区环境。”
(三)微观层面的分析
1.人际关系维度上社会资本不足农民工从农村迁往城市,基于血缘和地缘的先赋性关系的价值减弱,在新的环境下,农民工需要重新建立起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由于农民工本身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因此这样的社会关系网也具有一定的暂时性,此外,正如费孝通对中国社会关系的研究,中国的社会关系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像涟漪一般向外辐射的,因此,农民工所建立的社会关系网的资本存量取决于农民工自身相对于他人所体现的资本存量,由于农民工自身知识、经济能力等方面的局限,农民工所建立的社会关系网的社会资本存量并不充足。
2.人际关系维度上社会资本的培育提升农民工知识技能水平,改变其随迁子女的被动地位。自身的资源攫取能力也是一个人重要的社会资本,提高农民工自身的知识技能水平有利于其在新的城市环境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进而保障其随迁子女的接受学前教育的权益。首先,农民工要关注涉及自身利益的政策,通过社区和依靠一定的组织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其次,农民工要认识到城市环境与原已习惯农村环境的不同,调整自己与现有环境不相适应的观点。最后,农民工要利用各种机会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作者:董奇 许涯邻 谢珊珊 单位: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