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的政策取向,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对学前教育质量的判断应该是既关注自然属性也关注社会属性、既关注合规律性也关注合目的性、既关注事实判断也关注价值判断。学前教育质量应该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有机统一。学前教育质量主要体现在对现实的学前教育物品分配之中。其中包含三个问题:分配什么样的学前教育物品、怎样分配学前教育物品以及这种物品分配是否达到学前教育物品受惠者的目的。第一个问题属于事实判断,称之为学前教育质量的耐用性或自然属性问题,后两个问题属于价值判断,称之为学前教育质量的优劣性或社会属性问题。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公共政策学的政策分析基本框架和政策评估框架,[1]269~271,371~374提出本文三个省的示范幼儿园评估标准的政策评估框架如下:1.学前教育质量的耐用性政策取向评估。基于学前教育质量表现为学前教育物品分配的观念,学前教育质量的耐用性指标有:①师资的充足性,②设施设备的充足性,③经费投入的充足性。2.学前教育质量的优劣性政策取向评估。优劣性指标有:④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⑤课程资源、课程实施与儿童发展水平的匹配性,⑥学前教育价值的体现程度。3.耐用性与优劣性政策取向比较性评估。⑦比较性指标反映政府在评估时更倾向于哪一个方面,可以更加直观地反映政府对学前教育质量评价时的政策取向,如效率主义、管理主义政策取向等。
二、对三个省的示范幼儿园评估标准的政策评估
(一)样本抽样方法
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将我国23个省(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划分为东中西三部分。本研究在东中西三个地区分别随机抽取一个省作为样本。经分类随机抽样,分别选取福建省(东部地区)、江西省(中部地区)、甘肃省(西部地区)。三个省的省级示范幼儿园评估标准均来自该省教育厅网站正式公布的文件。福建、江西、甘肃三省的省级示范幼儿园评估标准在政策文件表述方式(依据教育评估学制定表格化的评估指标体系)、主要一级指标(主要有园舍条件、师资队伍、教育教学、保育与安全、儿童发展等)、指标体系的运用等方面有许多共同性。因而其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二)对样本的政策评估
1.耐用性评估
①师资的充足性。三省都将师资作为重要指标进行规定,包括师幼比(以及保育员、保健员、厨师等其他人员)、学历、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资格证、培训、教师素质等关键指标。从以上关键指标归类分析可以看出,师资充足性方面,三个省在量的6个指标上(师幼比、其他工作人员、班额、学历、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几乎惊人的一致,具有充足性导向。除学历、专业技术职务两项指标外,均执行国家标准或高于国家标准。仔细分析三省对学历、专业技术职务两项指标要求,发现高学历、高职称是示范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即教师学历要达到国家标准,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80%以上(江西省对本科毕业学历要求占20%以上);甘肃省要求在园高级教师占40%以上,一级以上职称教师占80%以上。三个省在质的指标上只有2个(教师素质与培训)存在质的差别。三省在质的指标上的共同性“教师素质”表现为教育观、儿童观以及不得有违法行为。只有福建省提到了幼儿教师的五个教育教学能力。在如何提升教师素质方面,三省都强调了培训的重要性,仅有福建省规定通过课题研究、园本教研等手段提升教师素质。可以看出,在师资充足性方面,三省基本都呈现为量化指标清晰、操作性强(特别是甘肃省教师学历与职称的规定尤其显著),质性指标模糊、操作性不强。这种对师资充足性量化指标的具体要求会导致两个不利后果:一是教师的纵向流动不合理,优质教师向示范幼儿园流动集中,损害了其他幼儿园和儿童发展的利益;二是学历主义与职称主义泛滥,忽视了能力与素质建设。从三省的师资充足性指标分析,除福建省外,另外两省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不够重视。
②设施设备的充足性。根据对文本的指标分析,三省在设施设备充足性方面全部执行教育部的最低标准规定,主要涉及到幼儿园环境(绿化、美化、儿化、教育化、安全化)、户外活动场地、各类教室活动室等构成、教育设备、保教书籍等,全部表现为量化指标。在设施设备充足性方面没有考虑地方的特殊性,如福建、江西两省空调设施、甘肃省的取暖设施等。③经费投入的充足性。三省在经费投入充足性上均采用“稳定增长“”加大投入”等模糊表达方式处理,没有明确的公用经费、基本建设经费、人员经费等规定。如福建省“:有稳定的经费来源,通过主办单位拨款、家长合理缴费、社会及个人捐助等多种渠道,能满足幼儿园教育教学、师资培训、设施设备、环境创设等方面的需要”;江西省“:地方政府和主办单位加大对省级示范幼儿园的经费投入,做到逐年增长,保障公办幼儿园正常的运转;社会力量办园收入的30%须用于幼儿园基本建设”。另外甘肃省仅规定举办者在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期间要投入50万元以上。因此,可以说经费投入充足性的政策导向不明确,弱化了举办者的经费投入责任以及学前教育的公益性。
2.优劣性政策取向评估
④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在三个省的政策文本中,只有福建省专门设立一个一级指标“幼儿发展”,用以评估儿童身心发展水平。江西省仅在一级指标“教育与教学工作”中列有一个二级指标,谈到儿童身心发展,分值仅为12分(该一级指标总分为140分)。甘肃省在二级指标中也没有提到儿童发展问题,仅在办园理念一级指标中散见。福建省按照五大领域以及小、中、大班三个层次分别评估儿童身心发展水平,指标内容清晰,具有可操作性。⑤课程资源、课程实施与儿童发展水平的匹配性。按照课程设置、教育活动目标、教育活动内容、教育活动实施、教育活动评价等五个要素对三省的课程资源、课程实施与儿童发展水平的匹配性进行政策取向分析。福建省基本以儿童发展为本位进行课程设置与实施的评价,江西省与甘肃省两省基本上是从幼儿园管理和政府评价角度进行指标设定。这体现了儿童发展本位主义与管理本位主义两种不同的政策取向。前者具有较好的匹配性,后者缺乏匹配性。⑥学前教育价值的体现程度。发展学前教育的核心价值,必须关注这种价值的源起是3~6岁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福建省的评价指标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兴趣、需要和发展价值,努力回归学前教育的本体价值。江西省和甘肃省的评价指标更多地关注学前教育的管理价值和幼儿园发展价值。
3.耐用性与优劣性政策取向比较性评估
⑦比较性指标。比较性指标直接反映政府在评价学前教育质量时的政策取向,即耐用性政策取向,或优劣性政策取向,还是二者取得某种程度的平衡。因为三个省均采用赋分法进行评价,只需要计算这两类指标的权重比值就可得出政策取向。既关注省级示范幼儿园评估中的耐用性指标(权重占全部指标的0.3),更关注优劣性指标或者说儿童发展(权重占全部指标的0.41),二者的权重比为0.73:1。江西省和甘肃省两省关注耐用性指标甚于优劣性指标。特别是甘肃省,其耐用性指标的权重与优劣性指标权重之比是2:1。三省在学前教育质量的政策取向差异性一目了然。三省的学前教育质量的政策取向自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呈现为由关注优劣性为主向关注耐用性为主发展。这种现象可能与三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教育观念等有关。
三、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的政策取向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政策取向?毫无疑问,学前教育质量即学前儿童的发展质量!这个观点必须予以明确。现代学前教育的两大使命是“发现儿童”和“发展儿童”,而学前教育就是从“发现儿童”出发,唯有“发现儿童”才能“认识儿童”,缺少了对学前儿童的发现、研究和认识,就无法称其为学前教育,也便无从谈及学前教育的质量、质量评估及政策取向。
(一)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的政策取向必须尊重学前教育的本质
3~6岁儿童的天性是“玩”,是游戏,其本质是主体参与的自主的模拟活动,具有自主性和假想性的属性,其目的是获得生理和心理的快感。游戏对于3~6岁儿童来说,是他们快乐和幸福的存在方式,作为人的本质在他们的游戏活动中生成,并完成此阶段的社会化和个性化过程;同时游戏也是他们进行交往与表达的重要形式和方式。幼儿园游戏活动是根据3~6岁儿童身心与年龄发展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设计,具有连续性、阶段性、递进性、全面性的特点,是在教师指导下3~6岁儿童主体参与的过程。学前教育本质上是在教师指导下3~6岁儿童主体参与的游戏活动过程。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的政策取向应该在了解和认可3~6岁儿童的学习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呈现,应依据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为3~6岁儿童自发的活动提供适合的、适当的指导,以促进3~6岁儿童的行为、情感和认知的全面发展。
(二)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的政策取向必须体现学前教育的价值
学前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3~6岁儿童发展的价值,且这种价值的源起是3~6岁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对此,庞丽娟等人总结最新脑生理、心理研究成果对学前教育的核心价值进行了科学证明。7~10、3~6岁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以游戏活动为载体和表现方式。因此,在提高和评价学前教育中忽视以自主性和假想性为本质属性的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而以课程、教学、识字、算术等代而替之,以耐用性指标代替优劣性指标,必然导致学前教育本真价值的迷失,必然导致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成为办园质量评估、教师质量评估而不是儿童发展质量评估,必然导致管理主义和效率主义至上以及工具理性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政策取向而不是儿童发展为本和价值理性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政策取向。
(三)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的政策取向必须转向儿童发展
在一定意义上,学前教育质量是学前教育物品(园舍、经费、师资、课程、环境、机会、对弱势儿童的关爱、营养、卫生、安全、健康、学前教育过程、保教方法、评价等都属于学前教育物品)分配的结果,包括分配什么样的物品、怎样分配学前教育物品、分配的效果如何,即由资源配置、实施过程、终极关怀构成的统一体。分配什么样的学前教育物品由现实的社会发展水平决定,分配的效果如何属于未来的期待,由现实的分配什么样的物品和怎样分配学前教育物品决定。当一个社会能够分配什么样的学前教育物品一定时,怎样分配学前教育物品就成为分配的效果如何的决定性因素。怎样分配学前教育物品由社会、幼儿园、家长的学前教育观念以及政府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政策取向等多种因素决定。其中政府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政策取向对于是否合理分配学前教育质量起主导性作用。
四、总结
以儿童为本,面向儿童发展分配学前教育物品,就是尊重学前教育物品的分配正义,就是尊重儿童的未来的发展,就是儿童发展为本的学前教育质量。工具理性的学前教育物品分配关注的是幼儿园发展、教师发展和政府的政绩需要。以这种政策取向去评价和建设省级示范幼儿园、去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就是没有儿童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及政策取向。工具理性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与示范幼儿园评估的政策取向必须转身价值理性和儿童发展为本的政策取向。
作者:何善平 范铭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