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措施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措施,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措施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1.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调查发现,幼儿长时间埋头书写,容易导致脊柱弯曲和近视等后果。另外,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会导致其精神高度紧张,大脑容易疲劳,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

2.扭曲孩子心理发展。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幼稚阶段,若过早地进行理性教育,会使幼儿失去本该有的童真、童趣和快乐,不利于其活泼、开朗、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人格的形成。

3.违背了幼儿的天性。幼儿时期本来就应自由自在地玩耍,而在其刚产生学习意识的时候就对他施加学习压力,实质上是泯灭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会使其失去探索、体验的机会。

4.抹杀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过早地进行知识灌输,单一知识的积累,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空间会大大缩减,对其良好思维的形成和创新意识的养成极为不利。

5.剥夺了幼儿的幸福生活。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不但会剥夺幼儿的幸福感,还会影响他们今后对幸福人生的看法。

6.容易使幼儿产生厌学心理。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幼儿,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进行正规地学习,以免产生厌学情绪,阻碍其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二、如何防止与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1.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教师和家长要不断丰富科学育儿知识,掌握科学的校园和家庭教育理念,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家长也要多与教师沟通,以不断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家园有机配合开展纠正“小学化”教学的相关要求。

2.树立科学的儿童观。“让孩子成为孩子,让孩子像个孩子。”教师和家长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天性,遵循幼儿教育规律、身心发展规律,把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激发幼儿的广泛兴趣、形成优秀个性品质作为培养幼儿的主要目标。

3.拥有良好的教育心态。对待幼儿的成长,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不要急于求成,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要有攀比心理,而应采用鼓励和赏识教育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富有个性地成长,让每个幼儿都在“好孩子”的光环下成长。作为教师,更应该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我们所要求的发展状态,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孩子。

4.实施“寓教于乐”的家园教育。校园和家庭都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要精心布置幼儿的活动室,环境创设既要有教育性又要有童趣性,要让活动室的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使之能自然地与活动空间互动;在家里,家长也要模仿幼儿园活动室进行环境创设,还要为幼儿提供各种不同类别的玩具,使之在与玩具的互动中获得锻炼,体验成功,感受快乐,增强能力。要保证幼儿每天在校园不少于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在家里不少于1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此外,每天还应保证有半小时的亲子阅读时间。

5.树立科学的评价观。家长要摒弃用分数衡量幼儿的思想,淡化分数观念,注重其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是只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谈话、作品分析以及与其他工作人员和家长的交流等方式了解他们的发展和需要;要承认并关注幼儿在经验、能力、兴趣、学习特点等方面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进行评价;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最近发展区。

作者: 熊继岚 单位:湖北省荆州市松滋教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