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美术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培养的主要渠道,对学前教育师范生人文艺术素养培养起着关键性作用。文章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整体情况与具体内容的现状分析,指出其面临着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学方法少创新、评价方式较单一等问题,并提出完善课程安排、创新教学方法、进行多元化评价等对策,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艺术教育因其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备受关注。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陶冶儿童的情操。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领域是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之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显而易见,要想达到上述目标,幼儿园教师就需要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儿童教育师资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学前美术教育则是培养儿童教育师资人才美术素养的重要阵地。分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培养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有效对策,对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培养现状
1.整体情况分析
教学大纲能够直观地反映课程安排情况,对教学大纲的编写、内容及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对课程整体情况有较好的把握。
(1)从美术类课程大纲编写情况来看,我国规定凡是教学计划内的课程均应编写相应的教学大纲,而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学校网站信息检索、师生访谈等方式搜集各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情况,发现部分院校没有编写美术类课程大纲。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可概括为以下三种:院校对美术课程的教学大纲没有严格要求;美术课程开展较为灵活,没有固定的专业教师进行长期授课;美术师资力量有限,大纲制定存在困难。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存在对美术教育重视不足、美术课程设置及教学过程存在漏洞等问题。
(2)从美术类课程大纲内容情况来看,有以下几方面特点。首先,各院校所编写的教学大纲字数相差较大,有的院校用一万多字进行详细说明,有的院校则仅用数百字进行简单概括。其次,多数院校将美术类课程设置为两个学期及以上,对课程大纲文档数量的设置各院校存在差异。比如对于开设三个学期的“美术基础”课程,有的院校根据学期分别编制三个文档,有的院校将大纲合并为一个文档,还有个别院校按照其他划分标准编写两个文档。此外,在内容编写上,各院校或将理论与实践分开编写,或将两者合并编写。可见,各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的认知和定位存在差异。
(3)从美术类课程大纲结构要素来看,教学大纲应涵盖“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性质”“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考核方式”“教学内容与要求”等结构要素,并对学科知识、学习目标、课程任务与学习深度等做出相关要求。但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多数院校对美术类课程核心要素虽已做出相应规定,但课程教学的侧重点并不相同,因此教学大纲的结构要素尚未形成统一,部分院校尚缺乏系统的教学大纲。
2.具体内容分析
(1)教学目标设置分析。人才培养目标通常由国家、学校、专业三个目标层次构成。国家层面的人才培养目标分为学术研究型和应用实践型两类。学校在国家层面目标基础上,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往往倾向于培养复合型人才。而学前教育专业则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并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师范生。美术类课程是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支撑,其教学目标尤为重要。教学目标一般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置。笔者通过调研发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目标中关于“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最多,其次是关于“过程与方法”的,而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述最少。调查还发现,很多院校在“知识与技能”目标设定上,仅是笼统地定位为理论知识基础上的美术技能掌握,很少考虑儿童美术教育的特殊性,也很少提及儿童绘画心理、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内容。由此看出,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目标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重视学生技能培养,强调“美术知识”而非“美术素养”,弱化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体验感,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分析。美术技能娴熟并形成美术素养需要一定的时间,分析美术类课程教学内容,统计课程的学期时长、学时学分安排,可以看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对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视程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养成情况。调查和分析发现,美术素养培养内容主要包括美术基础、环境创设、美术鉴赏、儿童手工这四个方面。其中“美术基础”的内容较多、学时较长,而“环境创设”等能够发挥师生创造力的内容与学时较少。根据部分师生反馈可知,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基本技能基础差,无法支撑起美术素养培养,另一方面是因为课程内容范围广、难度大,授课教师不固定,难以妥善安排课程教学。由此可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呈现出重技能、轻素养的特点。
(3)教学手段与方法分析。美术教育具有激发学生想象力、锻炼学生思维方式的作用,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课程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过程单调的问题。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与学生之间缺少交流互动,课堂缺少活力,难以迸发出创新性观点。美术教育本该形式多样,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一些经典美术作品及动画短片等学生喜欢的教学素材,以丰富美术教育的内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一些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很少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这和教师授课观念传统、课时总量少有一定的关系。
(4)考核方式与教材使用分析。当前,很多院校的美术类课程考核采用“考查”的方式。在考核中,各院校对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设定的权重比例存在差异,如3:7、4:6或5:5。期末考核形式多以论文、大作业、模型为主,这种单一的评价机制制约了学生美术素养的发展。另外,在教材使用上,教师通常是在遵循本校教材选用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自主选择。教师对所使用教材的认可度并不高,因为美术教学内容较灵活,教师经常需要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授课内容。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安排不合理
(1)美术课程受重视程度不高。部分高校虽已意识到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开设了美术类课程,安排了美术素养培养内容,但并未生成美术类课程教学大纲的正式文本文件,也没有成立专门的学前美术教育研究小组。这说明高校对美术课程重视程度不高。在这种情况下,美术师资人才引进也被搁置。学前美术教育教师应该既具备美术知识,又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但该类师资人才缺乏,自然使得美术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和人文性。
(2)美术课程教学目标重技能训练、轻人文培养。高校在这一目标下培养出来的学前教育师范生,大多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只能完成简单的手工制作或临摹他人作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师在艺术教育中要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如果不具备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就很难在未来的幼教工作中实现上述教育目标。
(3)美术课程内容结构失衡。首先,美术课程内容多以素描、色彩、简笔画等基础课程为主,环境创设活动内容很少,这无法让学生认识到美术与幼儿生活之间的密切相关性。其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虽然不被要求成为艺术家,但是作为儿童的美术启蒙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美术鉴赏能力,而美术课程中涉及美术鉴赏的内容占比较小,这导致学生得不到足够的美术鉴赏训练,难以提升审美能力。
2.教学方法少创新
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大多采用教师先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再进行练习的授课方式,这样虽然能解决学生在美术技能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但只能使学生根据教师指示完成各项任务,难以理解美术知识的深层含义。同时,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方法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和个性化发展受到限制。
3.评价方式较单一
部分高校对学生美术素养的评价考核方式单一,主要以作业、成果评价为中心,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很多学生将这种评价方式称为“压力式评价”,感觉自己受到了束缚,有时会为达到某一特定目标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影响在美术课程中的自我优势发挥。学生更喜欢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更愿意与同学进行学习经验的分享,共同对美术技能、美术鉴赏等进行交流探讨,并主动反思和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技能、创造能力、人文素养等。
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培养策略
1.完善课程安排
高校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完善课程安排。一是提高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优化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师资队伍,不断提高美术教师的美术素养。二是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艺术素养”的教育目标,将美术理论知识、技能训练与素养提升结合起来。三是优化课程结构,适当增加美术实践课程,加大美术鉴赏课程的比重。
2.创新教学方法
在大数据时代,美术作为以视觉艺术为特征的学科,其教学过程应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使学生通过联想、探究、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为此,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增强教学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美术基础水平,采用多层次、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考虑整体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分层,让基础较强的学生和基础较弱的学生都能保持对美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嵌入式互动教学法,将评价性学习、见习与实践课程嵌入到单一的、专门的专业课程中进行教学。
3.进行多元化评价
传统的以作业、成果评价为中心的单一评价方式,已满足不了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发展的需求。科学有效的评价应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并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认真观察并客观记录,避免仅以最终成果作业为评价内容。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多维度评价。既要评价学生的美术技能,又要评价学生的美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既要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之间互评的评价方式,又要重视实践活动中幼儿园领导的评价;既要进行结果性评价,又要重视学习全过程的评价。比如完成阶段性教学后可以鼓励学生选出自己最满意的美术作品,建立属于自己的个人美术素养档案,以逐步提高学生美术素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作者:翟炜玲 单位:长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