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有效开展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有效开展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有效开展策略

【摘要】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学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为学生普及美学知识,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同时又能给学生增加学习乐趣,减轻学习压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还应注重正确的价值观念的传授,使学生既能学到丰富的音乐知识,又能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优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效果,从根本上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本文就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有效开展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策略探究音乐教育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人生问题,体会学习的乐趣。高校音乐教学有效开展,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的展开主要是通过聆听、感受、体验等独特的方式,融入审美教育及情感表达教育,熏陶学生情感、启迪学生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养。另外,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生音乐知识及音乐技巧外,还应该促进学生理解音乐内涵,实现音乐育人的效果,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价值观。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由于受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应试教育”,忽视学生素质发展,导致在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学生素质教育难以真正实现。其实质是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注意学生的成绩,而忽视素质教育的作用。特别是在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不能真正理解音乐教学的意义,素质教育意识不高,在实施具体教学方案时,往往拘泥于形式主义,不能将素质教育的内涵通过音乐教学体现出来,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德育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以致在今后的工作中难以将素质教育意识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使音乐的载体功能得以发挥,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音乐教学价值低下。

(二)学生学习意识不高

高校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对未来职业发展认识不足,多数学生普遍认为完成了基础教学即可,并不真正理解学前专业音乐教育的开展意义,学习意识不强,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较为懵懂,兴趣不高。比如,很多学前专业学生对音乐具有浓厚兴趣,于是选择音乐专业,但在音乐教育中,他们往往表现出与音乐教育的冲突,如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兴趣等,对音乐课堂学习热情较低。另外,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许多高校仍采用旧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被动地学习,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是音乐教学活动难以有效开展的真正原因。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开展原则

(一)遵循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把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而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脱离学生的具体认知特点和心理承受能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高校学前专业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理论教学的单调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且从实际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素质教育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学前专业音乐教学中,老师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观察学生心理为出发点,以发展的眼光去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紧扣新课改的要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找出学生各方面的不足之处,以此作为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促进音乐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二)教师以身作则,发挥模范作用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教师想要有效开展音乐教学,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素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从内心角度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促使学生自觉遵守纪律,自觉学习知识。一方面是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积极观察学生、关心学生、关注学生,从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进行引导,激励学生进行学习。一是教师对学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情绪等进行了观察。二是教师要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用自己的经验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励和启发,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融入社会。另一方面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自己为模板带动学生,与学生达成契合,在思想、行为上形成默契,促使学生自觉遵守行为规范、自觉进行知识学习。老师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参与者,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自己带动学生,从学生的内心角度对学生进行感染,使学生和教师在思想上达成共识,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有效性。

(三)做好学生职业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意识

一是全面培养,促进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实施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教师要事先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并通过不断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通过对当前就业市场和社会各类就业岗位的全面剖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前社会的需求。实施职业规划时,教师应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使学生与职业相匹配。比如,有的学生很有耐心,喜欢按部就班的生活,那么他们可能更适合做一些幼师的工作,而有的学生则有创造力和坚持不懈,所以他们可以尝试开一个幼教园,把理念从理论变成现实。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会对如何面对和选择事业更加清楚,并学会考虑个人的能力和爱好倾向,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以此来不断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培养,提高未来职业竞争力。二是综合培养,强化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学前专业学生在成为教师之前,其综合职业道德的培养是重要的。在未来的工作中,面对一群可塑性较强的幼儿,学前教师在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学前教师在工作中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综合性发展,这就要求学前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爱心,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学前专业学生在成为教师之前的教育,影响着学前专业学生的发展,需要学前专业教师对学生展开综合培养,促进学生良好职业素养形成,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为以后的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比如,在学前专业教学中展开音乐实践教学,让学生走进幼儿课堂,展开实践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教育理念、教育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形成。

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有效开展策略

(一)扩展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情感体验

优秀的音乐作品中暗含着大量的社会现实及先进的人生价值观。大学阶段,正是学生知识积累、能力养成的黄金时期,在音乐教材中挖掘和寻求具有共同理想、时代教育意义等内涵的音乐作品,促进学生去学习和领悟,在教学实践中发展学生思想觉悟及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共同理想。教师在以《红星歌》为教学内容展开教学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故事片《闪闪红星》。通过观看故事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怀,促进学生对歌词进行理解,更好地感悟歌曲内涵。当学生观看结束,教师可以展开提问:《闪闪红星》中的少年英雄潘冬子体现出来怎样的精神,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潘冬子体现出通过坚持不懈,艰苦奋斗去实现和平中国的共同理想。

(二)扩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放松身心

高校学前专业音乐教学中,教师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切身地进行音乐感悟,提高学生的音乐思想品质,同时,适当地扩展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放松身心。比如,教师组织展开文娱晚会、音乐电影晚会、聆听音乐电台等课外活动,让学生的音乐学习不局限于音乐课本,促进学生音乐视野的扩展,让学生从丰富的音乐文化中进行音乐素养培养,促进学生多元化审美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师在音乐鉴赏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观影活动,每一部电影都配有多首音乐作品,如,片头曲、片尾曲、背景音乐等,在日常的观影活动中大部分学生都关注在电影情节,忽视了对电影中出现的音乐作品的欣赏。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观影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在观影活动过程中根据电影情节、电影人物性格、习惯等对影片中的音乐进行鉴赏,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相互作用中对音乐美进行感受,实现审美教育。

(三)借助信息技术,创新音乐课堂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很多教师借助网络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把互联网作为学习平台,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时代不断发展的产物,不仅打破了现有的教学管理理念与模式,同时也将引导教育教学向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发展。高校学前专业音乐教学中,教师引入网络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行网上学习,促进了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优化音乐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从现有教学模式向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完成相关知识的内容,方便学生在线学习和问题反馈。其次,教师要制作教学微视频、PPT等数字化资源,使知识点和重点清晰,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因此,高校音乐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通过在线观看视频,查阅课件资料等方式进行自学,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反馈,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对于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四、总结语

高校学前专业音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化的,在不同音乐风格和主题的选择上,可以有不同的渗透作用。音乐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良好的演唱技巧,通过声乐、器乐等方面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优美的曲调也有助于学生减轻学习压力,陶冶情操,感受音乐艺术所赋予的魅力。高校学前专业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以课程教学为平台,积极组织音乐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使其更适应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

作者:魏萌 单位:洛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