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的价值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动作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的价值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动作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的价值探析

摘要:动作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健康体魄、良好情感和社会适应力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当前我国动作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评价及形式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亟待对其改进和完善。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动作教育内涵进行系统研究,并对我国学前教育阶段实施动作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动作教育在学教育阶段价值及意义,为今后我国动作教育的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学前教育;动作教育;价值

21世纪的全面发展教育,除了传授渊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顽强的意志,更需要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适应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当前我国学前教育阶段幼儿严重肥胖、感统失调、体质下滑等诸多问题屡见报端,实施动作教育可以干预幼儿健康成长已成为学界的共识。幼儿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基本动作技能及行为动作发展的黄金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乐观的性格,能为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适逢我国加快“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建设步伐之际,大力推进全面素质教育,加强幼儿动作教育,普及全面健康意识的重要性更加突显。深入研究学前教育阶段动作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更具有时代紧迫性和历史责任性。

1动作教育的内涵

据文献查阅可知,动作教育研究最早起源于英国,起初只是将动作教育应用于特殊人群知觉的专门训练和动作康复治疗。近年来,随着现代神经科学、运动学及心理学较叉研究的不断发展,使动作教育的内涵变得更加广泛和深厚。国内外研究显示,幼儿通过科学的动作教育,不仅可以提升脑干和大脑皮质的机能,还可以促进个体协调动作能力的发展,同时促进个体情绪情感的发展,培养自信心和坚持性等心理素质。目前,世界各国都已开始注重动作经验对儿童各种机能发展的影响,通过身体活动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并将动作教育纳入特殊教育、幼儿教育范畴体系。虽然相关研究成果丰硕,但学界对动作教育内涵仍未达成共识,影响动作教育在各国的有效实施。笔者认为,对于动作教育内涵的理解要立于客观的角度去认识,不能只流于形式、停留表面,需要深入、综合、提升,走出常规的思维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对动作教育的本义理解存在误区。动作教育研究早期,大部分学者将动作理解为肌肉的外显活动模式,即身体活动技能的发展,故将动作教育简单理解为单纯的身体机能促进和运动技能学习的教育过程。他们认为,动作教育就是在学习生活创设一种学习环境,对其进行动作技能学习与训练,从而获得基本活动能力和提升个体身体素质等。动作教育其实是一种带有人文化、生活化、社会化性质的教育理念,它是一种动作技能的教育,更是一种经动作活动实施的认知、情感、社会性、健康等方面“教、育、学、做”的全面教育。近年来,幼儿身体素质下滑、问题儿童日益见多,对其进行动作教育备受关注。另外,国内幼儿体育培训班市场火爆,部分家长愿意让自己孩子参与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和掌握一项运动技能,锻炼孩子的顽强意志和社交能力,但仍有部分家长盲目的参加“超纲”项目学习,不仅对孩子产生身体伤害,甚者产生心理折磨。其实,动作教育就是一种过程:一种身体活动学习过程,一种身体活动体验过程,一种身体活动坚持过程。

1.2对动作教育的价值认识存在误区。一般认为,动作教育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和体育活动的开展,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却忽略了动作教育对其时空认知、身体意识和自尊、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的感化。其实,提高动作技能是动作教育最初始、最基本的价值追求,身体意识和自尊、积极情绪、心理健康及社会性的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过去,一味地局限注重动作发展的领域,而忽视动作对身心综合的作用和反作用,造成价值偏离的局面。当前,部分幼儿教育工作者效仿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模式和目标,盲目追求幼儿体质的提升和动作技能的完善,加之家长“重智轻体”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动作教育的本质价值追求偏离初衷。动作教育应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与个体的真实生活情境融为一体,全方位的促进个体的动作、认知、情感、自信、交往等能力发展的综合统一模式。

1.3对动作教育的实施途径认识存在误区。传统观点认为,幼儿动作教育就是通过学校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对其进行身心全面的教育过程,尤其体育课程是实施动作教育的重要路径,这看似正确实则片面。实际上体育教育与动作教育有着实质性的区别,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体系中一门正式课程,而动作教育的内涵更加宽泛,不仅可以通过游戏活动、体育活动、康复训练等形式渗透生活,还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身体机能促进、增强体质的过程。实际动作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个体的身体和心理差异,根据个体的不同需求来制定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动作教育目标,安排合适的运动负荷和强度,创造安全性和趣味性的游戏情境,对幼儿健身和个体身心发展采取时效性和针对性的方案,改进“游戏化、韵律操化”常规活动的弊端,营造“家庭、幼儿园、社会”三者联动的教育模式,而不是局限于体育课堂的单一教学活动。

2我国学前教育阶段动作教育现状分析

2.1学校管理缺乏“理”的客观认识。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身体素质、动作技能发展的关键期,需要做到正确、规范、科学的教育。据调查得知,现在很多教育管理人员、教育工作者及受教育者,对动作教育是什么、动作教育理念等知之甚少。目前,部分幼儿园缺乏先进的幼儿体育教育理念,盲目追求“小学化、竞技化”的动作教育,使“揠苗助长”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社会盛行“重智轻体”的教育观念,使学校、社会、家长的教育观念造成扭曲,使幼儿动作教育的开展举步维艰。3-6岁幼儿的动作模仿能力强、身心机能发展迅速、可塑性较大、易受外界干扰、感知觉发育还未完善,学校应该重视幼儿全面发展教育。学前教育阶段追求幼儿个体的全面发展,不仅传授知识、讲授动作技能,更要重视幼儿感知觉和社会性的融合发展,这才是动作教育追求的真谛。

2.2动作教育缺乏“纲”的具体指导。动作教育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国家、地方及学校发展规划和课程纲要的政策支持。回顾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从宏观层面对我国学前教育工作已进行全面指导,但缺少能够将动作教育理念和要求落地、落实的具体纲要。目前,我国动作教育处于三无状态:无专门的动作教育管理和培养机构、无专业的动作教育人才、无系统的动作教育理论等,更没有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目前,幼儿园教师大多是全科型教师,动作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当匮乏,使基本动作训练、身体素质提高、情感认知培养等方面都有所忽视,导致偏离动作教育本质越走越远,出台动作教育课程纲要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2.3动作教育缺乏“标”的全面要求。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指南,也是编制教材、测量和评价学科教育质量的基本标准,它从整体上规定学科性质、学科地位、教学内容选择依据及安排顺序等。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各学科相继出台对应的课程指导标准,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反观,我国学前教育仍未出台具体课程指导标准,只是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个别专家形成的幼儿体育活动大纲,总体表现出缺少实际操作性、动作教育体系不完整,使动作教育实施中感到“无纲可循、费时费力”。幼儿动作学习具有准备性、连贯性、储备性,幼儿的动作教育内容不是随意的、主观的,而是要符合人的动作发展理论,把握幼儿动作发展的敏感期特征,逐步形成系统、科学的课程标准,使动作教育对标执行。

2.4动作教育缺乏“尺”的精准评判。幼儿动作教育评价标准的准确性、有效性对其身心发展状况的分析与评价起着决定性作用,科学选择指标、统一评价尺度显得格外重要。目前,幼儿动作教育的评价测试指标仅对身体形态和基本素质进行简单定量评价,评价单一、不够综合全面,且部分测试指标呈“成人化”倾向,与动作教育的真正价值相差甚远。我国幼儿接受的动作教育主要来自公立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及体育培训机构,但目前对动作教育的评价标准未形成统一尺度、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学前教育阶段的动作教育质量。幼儿动作教育的评价标尺可以参考基础教育阶段的全国学生体质测试模式,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各地区的客观差异性,研制能够评价身体素质、动作技能、认知能力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做到测试项目多样化、科学化,真正推动学前教育阶段动作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动作教育对学前教育发展的价值与意义

3.1完善———教育理念多元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因材施教、个性培养是动作教育的主流理念,动作教育作为全面教育的一个子因素,对我国学前教育理念的整体推进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动作教育的主体对象是尚未成熟、不断成长的幼儿,培养强壮体魄、健康心理、良好认知是动作教育的真正价值追求。目前,动作教育只注重动作技能的学习与积累,忽视动作学习过程中时空认知、社会性发展及健康心理;只注重动作教育外显、量化的最终结果,忽视教育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意识培养;将动作教育的目标与手段价值错位,教育本质意义被功利化、手段化,使动作教育的自身价值逐步异化,使教育追求的“发展全面健康的人”终极理想有所动摇。动作教育的实施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将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摆在首要位置,对学生充满关爱、理解、希望的人性教育,促进动作教育的和谐发展。

3.2推动———学校全面和谐发展。学校是知识传授、技能学习、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环境、师资质量等方面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动作教育理念已融入学前教育体系,渐渐走进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视野。为了发展学生健康体魄、健康心理等素质,学校已不断做出努力,诸如幼儿园体育课程中引入体智能课程、开展亲子活动、户外营地活动等,对动作教育课程不断进行加强和完善。动作教育的有效实施,不仅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积极作用外,而且对教育的其他要素都会有所影响,不断促进自身对动作教育理念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提升。另外,学校、社会、家长对动作教育的不断深入理解,彼此之间形成一种理解、包容、配合的教育工作默契。一个全面和谐校园的形成,离不开教育要素之间的和谐共处、共同融合。

3.3建构———学生健康体魄与健康心理。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点是现实的人,一种富有情感、认知、态度、需要的个性化个体。教育育人就是尊重与承认学生独特潜质和个性的存在事实和意义,创造一切条件尽量满足学生智力、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应有的人生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动作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依靠通过身体活动或创造性运动经验的增进,使个体的身心获得“最适发展”的教育历程,不仅局限动作技能的掌握,还有个体对“自我身体”的认知和灵活运用,使个体最终获得健康与身心和谐发展,为未来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学前教育阶段,学生身体发展迅速、模仿能力强、认知能力不足、主体意识差等,不能够自主学习和体验动作教育的价值。随着动作教育的全面开展,学校、家庭及社会应遵循教育发展客观规律,真正意义上全方位去构建学生的健康体魄和健康心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4启发———家庭教育方式转变。家庭教育是孩子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父母的教育观念、行为方式很容易影响孩子的未来身心发展。目前,我国学前教育阶段存在过度学习、放任自由两种做法:第一种家长认为知识学习比动作学习重要,把孩子的课外时间基本投入到语、数、外等学习,增加孩子的学习和心理负担;另外一种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依托幼儿园就够了,感觉家庭教育的作用不是很大,常常误解动作教育就是耽误时间,让孩子失去自由成长。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快速期,若是教育方式不当,很容易造成幼儿身体、心理及行为不可逆转的伤害。就此,教育界专家呼吁从小就要加强动作教育,培养孩子全面的身心素质。现代家庭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教育、终身教育的理念,及时转变家庭教育角色及方式,深知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孩子平等交往、深切呵护,做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和掌舵者,为孩子的全面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4结束语

幼儿阶段是知识学习、身心发展、行为养成的窗口期,动作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阶段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幼儿健康体魄的养成、和谐校园的构建起到显著效果。目前世界各国对动作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已引起高度重视,但对动作教育内涵理解仍有误区,其中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效果评价等滞后,需要更新观念、改变方式,才能更好适应新时代教育转型和社会发展。

作者:刘敦晓 单位: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