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对策

[摘要]近年来,国际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学前教育质量,我国也加大了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教育大计,重在教师,要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就必须保证“准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因此,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培育时既要重视其专业素养,也要重视其人文素养。然而,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存在着学校培养目标不合理、课程设置重知识理论轻人文素养、专业教师没有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转变教学观念和培养模式、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人文素养以及把人文素养的培育融入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中都对幼儿园教师教育作出了明确规定。由此可见,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学前教师教育。党的以来,我国学前教育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和程度都得到了改善,随着学前教育的迅速发展,幼儿教师需求量激增,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迎来了较好的就业市场。但在当前的幼教队伍中,很多教师人文素养欠缺,无法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帮助,严重影响到学前教育质量,因此,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概述

人文素养指以人文知识、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为其构成要素的人的素养[1]。人文素养以人为中心和对象,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的探讨和人生价值的关怀,即我们所说的人文精神。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指人文类的素养,包括学生的思想意识、知识涵养、人文知识和精神等内容,人文素养是围绕着人为中心,主要就是对学生文化、艺术、道德、思想价值观等内容进行强化[2]561。一个教师如果做不到用爱去关怀孩子,做不到在尊重孩子的天性下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品质,那就不能称之为合格的幼儿教师。真正的教育影响,可能并不在于学习者在毕业的时候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存留在内心深处的东西。世界在变化,教育也应该发生改变,幼儿教师作为人生开端教育的关键,更应该关心超越知识、技能的生命状态与生命质量,关心生命的价值观、品德、情感等具有深远影响的内质性的生命材料的呵护与滋养[3]。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提出“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明确要求幼儿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4],但对教师人文素养的培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幼儿教师来源的主力军,其人文素养的培育显得十分必要。首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准幼儿教师”,他们的人文素养水平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学前教育的质量;其次,时代的进步要求教师不仅有高尚师德更要具备丰厚人文内涵,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孩子,挖掘孩子的潜能,进一步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最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有利于其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抽象逻辑的确定性,它具有发散性和多元性,可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促进学前教育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现状及问题

人文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一部分,是21世纪的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5]。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未来幼儿教育的重要师资,更需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需要多方面协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然而,当前培育情况并不乐观,从社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自身几个方面分析学前教育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1.社会的价值取向出现误导。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大多走向了幼教行业,用人单位的选拔标准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学生的价值取向。目前,很大一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选拔时还是以显性的可以衡量的学生各项技能为主,过分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对毕业生人文素养的重视度不高。这些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学校的努力和学习方向也是以知识技能为主,而忽视了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2.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不合理。学校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是作为师范高校即“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专科)阶段都是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即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幼儿园教师为目标”[6]。学校为了追求就业率,坚持传统的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课程设置以专业知识理论为主,对于培养学生良好师德师风以及教育情怀的人文素养课程设置较少,因此,走上岗位的毕业生人文素养相对较低。3.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没有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在“立德树人”的教育总方针引领下,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核心储备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要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人文情怀[7]。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其言行举止、德行品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三观”的树立。在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中,大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方面,还没有充足的知识与理念储备,导致人文素养培养活动迟迟没有得到有效的展开[2]562。教师没有把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和课程相结合,导致专业课程与人文素养脱节,学生专业知识学到了,但是职业道德、人文精神并没有真正领会。4.学生自身人文基础薄弱,内在修养不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人文素养培育的对象,学生自身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欠缺也影响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关专家通过调查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缺乏人文精神,功利思想较重,知识面狭窄,心理素质较差,容易产生自卑等心理,而且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意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8]。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人文素养很难得到有效地提升,当学生毕业走上岗位也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对策

教育的最终意义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心灵的充实和健全。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主体,其职业本质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9]。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多次强调“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10]。1.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古语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校园是培养学生的载体,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提供肥沃的土壤。因此,学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有助于培养其人文素养的环境。可以开展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如,阅读经典、舞蹈、书法比赛等,通过参加这些健康向上的活动,学生可以了解更多的文史哲知识,开阔眼界,也可以增强自己与人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2.转变教学观念和评价机制。要培养出社会真正所需要的人才,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观念一定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在呼唤高素质智慧型教师的今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育更要重视人文素质的提高。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其中指出教育评价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11]。学校在对学前教育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把人文素养的培育纳入评价内容中,保证人文素养培育的质量。3.科学设置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属高校要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作为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主要依据,调整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的内涵发展和人文素养要求,把人文素养的培育落实到培养目标中。此外,优化课程结构,保证人文素养的课程量,如,多开设一些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必修课等,通过课程的学习,丰富学生的人文修养,培养其人文精神。4.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育人就是要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品德和素质。想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知识如此,素养也是如此。只有教师具备了丰厚的人文底蕴,其人文思想和精神才能在教学和生活中深深感染学生。学前专业教师要给学生做好榜样,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能够始终保持着严谨认真的求学态度和认真负责的教学精神,以优良的教学作风感染学生,促进学生能够懂得尊重,学会尊重[12]。5.把人文素养的培育融入到学前教育课程中。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一般分为专业课和公共课,教师可以将人文素养的内容渗入到课程当中,在无形中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不仅可以体现到教学内容上,还可以体现在教学方式上。在内容方面,学前专业教师可以适当延伸扩展儿童文学等教学内容,以促使学前教育学生的气质和修养得到提高;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创新上课方式,采用合作学习和课堂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和团结协作,提高其与人交往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看到学生的差异性,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人文素养。

作者:张晓梅 李慧娟 刘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