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策略,包括优化课程结构,注重技能实践锻炼;联系教育实际,选择适宜教学内容;加强师资建设,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等。
关键词: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建设
一、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被动生源较多,男女比例失调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生源问题,易凌云在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在读学前教育专业的男女生比例分别为3.5%和96.5%,约占比1/27。54.4%的学前教育学生都来自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94.9%的学前教育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处于中等偏下,另外4.0%的学生是通过补录和降分的方式调剂到学前教育专业[3]。从该组数据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该专业学生由于外在因素被动选择该专业的倾向较为明显。选择该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家庭经济水平偏低,且通过与学生的私下接触也发现,大多数学生选择该专业是由于就业前景好、家长意愿、被调剂等因素。此外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男女生占比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男女生人数比例失衡严重,男女生专业人数比例极度不平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幼儿园教师队伍结构比例,造成学前教育男幼师稀缺现象。
(二)专业师资不足,教育质量偏低
针对地方高校学前教育师资力量问题,相关研究表明,专业师资较为匮乏,尤其是具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较少,缺少具有硕博等高学历的专业教师,缺少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团队及研究型人才。为弥补专业教师空缺,学校主要只能通过借调相关教育学科教师资源缓解师资压力。同时,专业教师年龄比例失调,资历深的老教师较少,年轻教师偏多但缺乏一线工作岗位经验。另外,从整体来看,教师研究意识较薄弱,研究能力普遍偏低。此外,由于学前教育起步较晚,力量较弱小,发展不充分等原因,虽然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不断深化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但相对比传统学科来说,其师资建设、教育质量、专业水平、教育评价等方面都相对比较薄弱,从而造成教师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习质量不高、学前教育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现象。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实践失衡
课程设置问题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4]。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关乎学前教育专业水平的高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分为三大类: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偏向专业理论,理论课程比技能课程、实践课程在开设的门数、课时和学分上明显偏多。部分学生也表示学校理论课程安排较多、课时较长,长期以来,疲于应对,容易产生学习倦怠现象。而专科院校在课程结构设置方面更偏重于专业技能的教学,忽视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程的掌握,注重学生美术、手工、钢琴、舞蹈等艺术课程的学习,专业技能课的课时远远高于专业理论课。更有学者提出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是重技能类课程,轻基础类课程;重专业课,轻视公共课;重必修课,轻公共选修课;重理论课,轻实践课[5]。
(四)教学内容脱离实际,专业特色不明显
首先,在课程内容选择方面,教学内容与幼儿园教育联系不密切,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使专业知识与现实教学融合,出现教学内容与幼儿园教学脱节现象。在学习过程当中,学生缺乏在幼儿园的真实教学体验,实际教学体验机会较少,以至于到就业岗位上,不能立刻投入工作岗位。其次,课程学科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限,学生不能在知识的整体联系中进行学习,教学内容出现了不必要的重复,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并且有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部分课程所教授的内容对自己专业发展意义不大,在教学内容更新度方面,滞后于现代教育各种先进的思想与理念,也没有与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紧密结合。最后,由于高校培养模式不成熟、缺乏专业教师、科研力量薄弱,在人才专业化培养规划方面只能仿照相关教育学科,专业特色不明显,以至于社会普遍认为幼儿教师是任何人都可以胜任且易被取代的职业,不可替代性不明显,专业认可度较低。
(五)专业认同感较低,就业倾向不稳定
笔者发现多数学生会因为本科专业为学前教育而感到自卑,并且在外人面前不太愿意提起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学者在研究中表明高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就业前景、社会舆论环境是影响学生专业认同感的主要因素。社会舆论环境及其就业薪资预估是造成学生专业感较低的主要社会因素。另外,在择业就业倾向上,大多数学生明确表示,毕业后会优先考虑除幼师之外的其他工作岗位,其次才会考虑幼师这一职位,而且部分学生还表示在幼儿岗位上如若有更好的机会将考虑转行,岗位流动性较大,人才流失较严重。
二、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策略
(一)优化课程结构,注重技能实践锻炼
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以提升高校教学质量,促使每个学生各方面得到最大化发展。首先,针对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偏向专业理论学习,轻视技能掌握,缺乏实践教学锻炼的状况,地方高校应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主体课程地位,兼修相关专业课程,注重实践技能课程,加强人文课程熏陶,优化课程时数占比。其次,地方高校要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及时反馈学生课程评价意见,在课程整体评估的基础上,继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积极探索符合学校具体情况、符合学生学习心理与期望的课程体系。最后,地方高校应结合地方特色,探索研发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一体化,打造极具专业特色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理论、技能、实践的全面发展。
(二)联系教育实际,选择适宜教学内容
教育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从当前教学现实来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局限于各种版本的教材内容,缺乏灵活性、适用性。具体表现为教学内容脱离岗位实际,缺乏岗位针对性,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就业。针对教学内容脱离教育实际现象,高校应根据专业学科特点、岗位实际所需、学生认知水平、国家教育倡导等相关因素,运用现代化教育观念,以新形势学前教育深化改革理念为导向,紧密联系教育岗位实际,增强教学内容实用性,使教学内容更具现代性、适宜性、针对性。
(三)加强师资建设,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培养优秀合格的幼儿园教师,高校师资队伍的培养建设最关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前教育专业高层次人才缺口较大,高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需借助相关教育学科师资力量支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对此,高校应重视高层次专业化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招聘,完善教师评价考核制度,客观评价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建立奖惩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与活力,以此提高专业师资水平,打造专业科研团队,提升学科专业竞争水平,增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力量。
(四)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
幼儿教师地位与工资待遇是影响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感的重要因素,大多数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认同感偏低主要原因是其专业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同时,较低的工资待遇,自身需要得不到满足也是影响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另一重要因素。本研究认为国家应为学前教育立法,给予幼儿教师必要的社会地位,使其获得社会的认同和尊重,这是提升的前提。另外,制定与教师付出相匹配的工资待遇体系,切实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利和利益,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
三、结语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幼儿园教师队伍质量建设是影响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高素质高质量幼儿教师的重要机构,对于提升幼儿教师质量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不仅需要高校单方面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国家甚至于个人给予支持与帮助。本研究主要是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视角针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希望能够对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与建设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8-11-15)[2020-01-20].
[2]张鹏妮,程秀兰,贺琳霞.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的现状分析:以宝鸡地区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11(5):20.
[3]易凌云.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状况的调查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6):116-123.
[4]刘志英.新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下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分析[J].武夷学院学报,2016(5):100.
[5]高闰青.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3(7):124-125.
作者:刘娟芬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