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舞蹈专业基本功养成教育浅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前教育舞蹈专业基本功养成教育浅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学前教育舞蹈专业基本功养成教育浅析

摘要:基本功的练习与养成教育是舞蹈专业教学的重要部分,包括肢体柔韧性、协调性、肌肉力量的训练,以及舞蹈动作的练习等等。在学前教育领域,确立舞蹈基本功教学目标,完善舞蹈基本功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对于培养幼师舞蹈表演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专业基本功养成教育

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加强学科课程建设,优化学科教学过程与职业岗位的有效对接,对于学前教育舞蹈专业而言,主要是培养适应儿童舞蹈教学的幼师岗位,基本功训练与养成教育是基础,更是重点之一。通常,在学前教育舞蹈专业教学实践中,现有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与评测等内容,多侧重于舞蹈理论知识与舞蹈动作的规范性,而忽视学生自身舞蹈基本功的养成,使得学生舞蹈综合素养偏低,学生对舞蹈基本功训练兴趣不高,反而制约了学前教育舞蹈专业学生综合素能的提升。重视舞蹈基本功学习、训练与养成教育,开展多样化舞蹈基本功教学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对基本功的学习积极性,为胜任幼儿舞蹈教学,提升学生舞蹈创编能力奠定基础。

一、学前教育舞蹈专业基本功教学现状

对于舞蹈教育,基本功训练是基础,也是贯穿学科教育始终的重要内容。在学前教育舞蹈专业基本功训练与养成教育实践中,教师多重视舞蹈理论和动作模仿,忽视舞蹈基本功训练与养成,使得舞蹈专业学生综合素养达不到预期目标。在生源构成上,一些院校为扩大招生人数,对舞蹈专业相关基本功考核要求偏低,一些生源没有经过专业、规范的舞蹈基本功训练,即便是参与一些舞蹈培训机构的短期课程,但在身体柔韧性、舞蹈基本功条件方面还有较大差距,给舞蹈教学带来难题。在舞蹈基本功教学模式上,很多院校并未建立完善的教学、练习、日常养成体系,多借鉴舞蹈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忽视学前教育领域舞蹈教学学科特点,导致教学教法老套,丧失学科自身特色。事实上,学前教育舞蹈专业与专业舞蹈教学两者具有较大差异性,学前教育领域舞蹈教育,并非会跳几支舞,会做几个舞蹈技巧动作就能胜任,而是要侧重于幼儿舞蹈意识的启发、幼儿舞蹈能力的培养,促进对幼儿舞蹈美育的发展。在学前教育舞蹈专业学生基本功训练方法上,缺乏训练分层、忽视基本功训练的反复性、周期性,导致学生在基本功训练中出现体力不支、肌肉拉伤、关节错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舞蹈积极性和信心。基本功训练,对于成人与儿童应该有所差别。对于成人,不宜反复、高强度训练,而是要强调站姿、坐姿、柔韧性的练习,多鼓励、少打击,给予学生营造良好的基本功训练氛围,让学生渐进参与到舞蹈基本功训练实践中,慢慢养成舞蹈训练习惯。

二、学前教育舞蹈专业基本功养成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基本功训练与养成教育,要贴近幼儿教育实际

围绕学前教育舞蹈专业基本功养成教育,在基本功训练课程内容上,要贴近幼儿教育实际。根据幼儿园舞蹈教育目标,细化幼师的舞蹈素养,制定符合幼儿园舞蹈实际的教育、训练体系。如幼儿舞蹈教学要强调优美、挺拔的体态。站姿方面,要学会挺胸、收腹、抬头等肢体协调,避免驼背、端肩等错误形体。面对不同幼儿,在舞蹈基本功训练上也有融入阶段性划分方法,让幼师能够根据幼儿实际来构建基本功训练内容。如对于体型稍胖的幼儿,要以静力平衡为主,增强孩子的稳定性。另外,强调幼儿吃苦精神锻炼,培养幼儿坚强的毅力。

(二)基本功训练与养成教育,要贴近幼师生实际

教育要强调“以生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学前教育舞蹈专业学生基本功训练与养成教育中,教师要结合幼师生身体条件实际,制定相应的基本功训练教学计划,兼顾幼师生个性化发展。考虑到舞蹈专业幼师生入学条件的差异性,在基本功训练课程上,要从训练内容、训练方式、训练模式等方面进行分层、分段调整,以贴近不同幼师生身体素质实际状况。如把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原则,先从最基础的基本功动作训练入手,让幼师生了解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增强基本功训练积极性。在地面练习中,先进行坐压前腿、旁开腿压腿、勾绷脚练习,再逐渐增加难度,开展把上压前、旁、后腿及踢腿训练。教师在对幼师生进行基本功指导时,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避免训练强度过大,导致训练损伤,给幼师生造成基本功训练心理影响。

(三)基本功训练与养成教育,要突出日常性

舞蹈基本功训练与养成,并非一日之功。结合幼师生舞蹈教学课程规划,要做好基本功训练日常性安排。俗话说“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一周不练老师知道;一月不练所有人都知道”。基本功训练在于长期的坚持练习,合理安排训练时间,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日常训练计划。如青蛙卧动作,该动作主要是对大腿内侧韧带柔韧性的训练,具有较高的训练难度。通常零基础幼师生,需要经过长期的柔韧性训练才能完成该动作。这就需要幼师生能够长期地进行自觉训练,逐渐抬升小腹离地距离,分时段训练,检查自我动作完成程度,逐渐达标。幼师生要结合舞蹈基本功训练内容,设定每日训练课时、训练量,包括横叉、竖叉、下腰、踢腿、跳跃、平转等基本功内容,逐渐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

三、学前教育舞蹈专业基本功养成教育的有效建议

(一)开展幼师生舞蹈基本功能力测量,制定科学合理训练计划

在学前教育舞蹈专业基本功养成教育中,结合学生开展全面的基本功能力测试,了解幼师生舞蹈基本功状况,为制定个性化基本功训练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基本功训练与养成,要从长期的训练入手。对于不同幼师生,其舞蹈基本功条件也有所不同。以压腿训练为例,从第一学期开始,逐渐提高学生压腿训练的动作标准。最初压腿时,学生韧带紧张,一些学生感到疼痛而出现动作不规范。这时,要根据学生情况,制定早晚各30分钟压腿练习量。一段时间后,对压腿动作进行规范化训练。如上半身要直立,下压时上半身与大腿间尽量避免空隙,小腹贴近大腿。基本功训练要因人而异,教师要结合测评数据,开展分组、分层基本功训练活动。对于基本功条件差的学生,要适度增加训练时间,延长训练间隔,制定合理的训练量,增强学生对舞蹈基本功训练的良好体验,促进训练习惯的养成。

(二)转变舞蹈基本功训练理念,从“强化型”走向“过程型”

舞蹈基本功训练相对而言枯燥,如压腿、踢腿训练,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舞蹈基本功养成教育,要走出单一训练模式,可以融入趣味性练习、游戏性练习、音乐组合练习等方式,增强基本功训练的多样性。同时,在训练目标上,要走出所谓的“强化型”要求,避免训练量过大,影响学生训练热情。要确立“过程型”训练方法,关注幼师生骨骼生长、肌肉发育、个体差异性,制定针对性训练方案。在基本功训练指导时,要以“情”疏导,以“形”规范相结合,消除学生因做不好动作而心生焦虑、负面情绪。学前教育舞蹈基本功训练,要关注“儿童性”舞蹈组合训练,以儿童化心理来开展形象化舞蹈动作的模仿与训练。如生活中的扫地、梳小辫、扣纽扣等动作;模仿动物的动作,如蝴蝶飞、小鱼游、兔子蹦、鸭子走等,让幼师生能够感受到基本功训练的“儿童化”情境,增强舞蹈训练浸入感。

(三)变革舞蹈基本功训练模式,增进幼师生基本功训练习惯的养成

从舞蹈基本功训练内容来看,有柔韧性训练、技巧性训练等,但对于平时基本功训练,都要注重力量、协调性的把控。对于零基础幼师生,教师要做好心理疏导,让学生体会基本功训练与肌肉酸痛、韧带疼痛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自身条件,逐渐增加训练量、训练频度,科学训练,渐进提升肢体训练水平。在基本功训练前,要做好热身,避免过度、过激训练。在平时的舞蹈课上,可以融入压腿、踢腿、下腰等基本功练习,既有助于热身又提升肢体柔韧性。注重小组合作训练,结合学生基本功条件,开展多样化分组,让学生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相互合作训练。注重音乐与基本功训练的融合,可以利用节奏感音乐来营造训练氛围;注重舞蹈编排与基本功动作的融合,可以编排一些舞蹈训练节目,让学生在舞蹈中增进基本功能力。另外,结合学生基本功训练体测数据,定期进行基本功测评,对照幼师生的日常训练,让幼师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训练信心。

四、结语

在学前教育领域,舞蹈专业幼师基本功的训练与养成,有其自身的专业特色。面对幼儿舞蹈,其舞蹈形式相对基础,对幼儿而言,舞蹈教育要倾向于幼儿肢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在提升幼儿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增强幼儿舞蹈审美教育。因此,对于学前教育舞蹈专业学生而言,在舞蹈基本功学习中,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基本功训练内容,注重幼师舞蹈学生基本功训练,夯实幼师生舞蹈基本功素养。

作者:朱永康 单位: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