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中童话故事的作用及方法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前教育中童话故事的作用及方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学前教育中童话故事的作用及方法

【摘要】在学前教育中结合童话故事展开课堂教学课满足幼儿天性,深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学前儿童的认知水平提高与健康人格形成也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为此本文就重点探讨了学前教育中运用童话故事感染、激发学前儿童的有效作用,并举例说明一些有效教法,希望能为丰富学前教育给出有价值参考。

【关键词】童话故事;学前教育;学前儿童;教育作用;教学方法

一、学前教育中童话教学对学前儿童的能力培养作用分析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由于年龄关系学前儿童在认知水平方面相对较低,但他们对于新事物的兴趣、好奇心和欲望不容小觑,童话这种不同于其它语文文本的特殊体裁能够激发学前儿童童心与好奇心,引领他们进入贴近于现实生活但却又梦幻无比的虚幻世界中,为他们带来无限的学习乐趣,并能够让他们对于儿童童话文学阅读产生兴趣,是人生重要的早期文学教育启蒙。客观来讲,在学前教育阶段实施童话故事教学对学前儿童聆听能力、理解能力和文学能力的培养能够体现两点重要作用。第一,它能够保持学前儿童始终拥有好奇心。对于还在幼儿园受教育阶段的学前儿童来说,好奇心就代表了他们的天性,童话故事正是能够保持学前儿童的这种好奇心,在教师讲故事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因为在童话世界中,许多现实中的社会规则被弱化,许多现实生活中的生活情节片段却被夸张化,这对于学前儿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第二,它能培养学前儿童的阅读兴趣,进而决定他们的认知水平。童话是具有趣味性的诸多内容所共同组成的,它不同于传统阅读内容,可能无法引发学前儿童兴趣,童话在文本趣味性要求方面更高,与学前儿童兴趣爱好的契合程度上也有保证。在童话文本中,它的语言更加言简意赅且富有美感,相对更加符合学前儿童的爱玩好动的天性与认知水平。再一点,童话故事情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能有早早就优化学前儿童的情感体验,使得他们在童话故事聆听和阅读过程中情感感触转化得更加细腻、直接且透彻。教师应该在学前阶段就普及这种基于童话故事所展开的阅读感觉,让更多阅读信息能够在学前教育童话故事文本中传递思想,这有助于提升学前儿童的文学素养,更有利于他们的未来学习能力发展[1]。

二、学前儿童童话故事教学的正确方法

学前阶段童话故事教学中对学前儿童的知识接受能力、文本阅读能力培养应该强调对教学意义的明确、强调学前儿童阅读兴趣的深度激发、同时强调文本教育的现实意义优化,下文将围绕这3点内容展开逐一分析,为学前儿童提供正确的童话故事教学方法。

(一)基于童话故事文本教学明确教学现实意义。童话是学前儿童所最喜爱的文学形式之一,它对培养学前儿童的阅读能力与学习习惯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为此教师需要从思想内涵上强化对他们的教育过程,以达到明确教学现实意义的目标。客观讲,学前阶段童话故事教学并不能形成完整文本,它的结构简单,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教学延展,通过延展来丰富学前儿童对于童话故事的认识,进而优化童话故事教学体系,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向学生展示一些童话故事内容中的有趣部分。例如在经典的《乌鸦喝水》童话故事讲解与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形式来为学前儿童实际展示乌鸦的整个喝水过程,在生动直观的多媒体动画展示过程中来辅导他们理解《乌鸦喝水》故事相关内容,并潜移默化的提升他们对该童话故事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

(二)基于童话文本教学构建教学主题情境。童话故事教学文本中所创设的情境本身就是虚拟的,而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继续延伸这种虚拟情境,构建童话文本所展开的主题情境,更进一步的激发学前儿童的童话故事认知与阅读学习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学前儿童在识字能力与倾听、阅读耐心方面表现偏弱,注意力无法做到长时间集中,实际上这对于童话故事的教学展开与推进是不利的。为此教师必须针对学前儿童的基本特征来设计阅读教学内容,就比如说构建阅读教学主题情境来辅助教学过程,提高他们的课堂教学参与度。还以《乌鸦喝水》为例,教师就可以结合多媒体平台首先进行教学内容的情境再现配合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学前儿童首先理解文本情节内容。具体来讲就是对文本中情境的还原,教师可以让学前儿童参与到对乌鸦喝水过程的模拟过程当中,准备一些石子与半瓶水的瓶子来效仿乌鸦的做法进行试验,最终发现半瓶水的水位真的升到了瓶口位置。在该情境模拟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大家真正了解了乌鸦喝水的全过程,提高了学前儿童在童话故事讲述与试验教学中的参与程度,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于《乌鸦喝水》这一课的文本阅读及学习兴趣,更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基于童话故事教学强调文本教育意义。基于童话故事教学来强调文本教育意义对于鼓励学前儿童拓展想象,深入童话故事阅读教学也很有帮助,它能够帮助学前儿童感受到隐含于童话文本中的真实情感。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一童话故事中,教师就将文本中的各个角色分配给不同儿童,让他们分别来扮演蝌蚪、乌龟、青蛙和鲤鱼,然后教师负责旁白,与表演者们共同演绎这一童话阅读内容,帮助他们渗透文本情感的同时也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在常规教学完成后,教师还会提出在创作要求来巩固学前儿童的童话故事文本阅读学习成果,提高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能力,这样就真正做到了一举两得,一方面锻炼了学前儿童的肢体及语言表达能力,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的阅读思考能力与行为动作能力[2]。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中童话故事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为学前儿童在受教育早期就营造了良好的虚拟化梦想空间,在教师讲解童话故事中就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实现了基于童话故事的情感渗透,多方面体现了学前教育中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精髓内涵。

参考文献:

[1]梁珊.幼儿园童话教学个案研究——以山西省A幼儿园为例[D].西南大学,2010.

[2]王爱萍.童话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作者:吴桂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