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族民间舞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价值,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提要】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正在迅速发展,为了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课已经被列入我国各大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于民族民间舞的教学投入,真正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的民族民间舞教学。本文最后,也简要提出了一些民族民间舞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有效教育措施及方向,希望对民族民间舞教学促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学前教育;高职院校
一、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发展趋势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与综合素养的提高,已然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学前教育专业作为教育领域的第一道门,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来看,学习的课程广泛涉猎,在课程安排上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不仅包含常见的幼儿卫生与保健、家庭教育、幼儿游戏理论、幼儿园管理这一类的常规课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度提高,还逐渐衍生出了一系列以培养幼儿兴趣爱好为目的的相关课程,其中主要以美术、舞蹈、声乐与钢琴教学等为代表,民族民间舞在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往往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从高职院校学生的总体就业情况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往往从事幼儿教师或研究人员等职业,其中幼儿教师更为常见,主要供职于各类学前教育机构,例如亲子园、托儿所、幼儿园等单位,这些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大多在这类学前教育机构中担任幼儿教学工作,鉴于学前教育专业工作性质的需要,他们往往需要同时具备幼儿英语辅导、幼儿舞蹈或美术等技能培训的相关知识。另外一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则选择担任研究人员,主要是在学前教育研究机构或者是卫生保健部门等地方从事幼儿教育研究。除了这两大类主干就业方向之外,还有一部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最终从事学前教育相关的产品研发、图书编辑与出版,或者是家庭咨询服务等工作。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十分光明,这得益于我国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随着幼儿教育的宣传,更多的家长意识到拥有一个良好的早期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得到良好早期教育的幼儿在儿童智力发展等方面具备显著的优势,这将会为孩子今后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发展趋势,也必定是跟随时代大潮流的,具有重视民族文化传承、与国际接轨的两大特点,不仅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对我国传统文化加以改造,使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从而符合当今的发展需要,还会紧跟国际化的步伐,重视早期对幼儿兴趣爱好的挖掘与培养,幼儿教育呈现出“总体上多样化”“个体上个性化”的倾向。
二、民族民间舞与学前教育的联系
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对于学前教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不仅是培养了学前儿童的一项兴趣爱好,更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应当鼓励作为学前儿童的一门兴趣课程加以推行。根据民族民间舞教学对于学前教育起到的具体作用,我们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在编排舞蹈过程中,民族民间舞能够激发学前儿童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第二,作为一项强度适宜的体育锻炼方式,民族民间舞能够锻炼学前儿童的肢体协调能力;第三,民族民间舞往往会是多个艺术元素融合的载体,以民族音乐为背景的民族民间舞能够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第四,学前教育是针对于众多适龄儿童的,他们年龄相仿,集体参与的民族民间舞能够培养孩子的团结协作能力;第五,兴趣爱好对于避免心灵健康问题的出现有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舞蹈元素可以作为缓解治疗抑郁症的方式方法,民族民间舞教学能够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一)民族民间舞能够激发学前儿童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事物的权利,学会欣赏美则是一种能力。民族民间舞能够激发学前儿童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通过组织学前儿童学习民族民间舞,他们将会对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幼龄儿童也往往倾向于主动编排一些舞蹈,在玩耍与娱乐的过程中,不经意的就培养了学前儿童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学前儿童由于年龄总体较小,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民族民间舞,他们会做出自己的选择与判断,一部分在舞蹈方面有天赋的孩子可能在学习过程中还会出现舞蹈编排的灵感。学前教育中的民族民间舞教学,主要目的自然不是培养舞蹈家,而是锻炼每个儿童的审美能力与自我编排的创造能力。学前儿童有着与大人世界不尽相同的眼光,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如果能够尊重这一点,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编排创造属于自己风格的舞蹈。作为教师,则需要在适当的时机加以指点,引导学前儿童在审美方面有一个更好的把握,增强学习民族民间舞的自信心。审美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只体现在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上的,当完成了一段时间的民族民间舞教学任务,我们往往会发现在其他的领域中,这些孩子的审美能力也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引导意义。
(二)民族民间舞能够锻炼学前儿童的肢体协调能力
民族民间舞,不仅是民俗文化的象征,还是一种强度较为合理的体育锻炼方式。对于学前儿童而言,选择民族民间舞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非常有利于他们的肢体协调能力提升。在舞蹈的过程中,保持平衡性对于肢体平衡的要求,能够促进学前儿童的小脑发育,让学前儿童的肢体更加协调,为之后的体育锻炼培训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不同于篮球、足球等对抗性激烈的体育运动,民族民间舞往往会伴随着节奏恰当的音乐,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节拍,使得学习民族民间舞的学前儿童运动受伤几率大大减小,又能够更好地起到肢体协调能力促进的效果。有研究表明,学习舞蹈是促进儿童肢体协调能力提升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民族民间舞的学习对于学前儿童肢体协调能力的锻炼是很有好处的,这也成为了民族民间舞教学对于学前教育环节的一个重要意义。
(三)以民族音乐为背景的民族民间舞能够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
民族民间舞往往具有多种艺术元素,并不是单一的肢体动作,在民族民间舞的表演过程中,也往往具有节奏或欢快、或和缓的背景音乐。孩子们参与到舞蹈的整个过程,也是身体各个器官同时参与进来的过程。伴随着动人的背景音乐,孩子们的四肢投入进舞蹈的过程,也是一个陶冶情操的过程。这就相当于在孩子们运动的同时,为他们播放了相关的背景音乐,这种做法同时兼具了舞蹈与音乐这两种艺术元素的作用,能够大大提升学前儿童对于艺术的学习兴趣,在学前儿童的气质培养方面也具有卓越的成效。经过民族民间舞培训的学前儿童,不仅具备更好的审美能力与肢体协调能力,还会在个人整体气质的塑造上更胜一筹,起到陶冶情操的良好效果,这对于学前儿童今后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四)集体参与的民族民间舞能够培养孩子的团结协作能力
学前教育的一项主要目标,就是让学前儿童能够更好地适应集体环境,摆脱开在家庭中唯我独尊的“小皇帝”与“小公主”的观念。民族民间舞,作为一项集体参与的舞蹈运动,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团结协作能力。学前儿童将会在集体舞蹈的过程中,学会在节奏控制上,跟随大家的步伐,在要求做到协调统一的调整环节中,也会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部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密不可分、相互统一的,应当更多的考虑团队的需求与他人的需要,而不是一味的满足自身需要。此外,在学习民族民间舞的过程中,不少学前儿童可以交到自己的知心朋友,培养起深厚的友谊,锻炼与同龄人交谈与玩耍的能力,这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五)民族民间舞教学能够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相关研究表示,积极的体育运动与舞蹈运动,对于抑郁症与抑郁情绪的治疗,有着比药物治疗更为显著的效果。对于一些自闭症儿童,民族民间舞教学,也能够促使他们放心的打开心扉,加入到与人交往的大家庭中。临床上的治疗效果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民族民间舞教学对于孩子们心理健康成长的辅助作用。教师引导下的民族民间舞教学,不仅是艺术的陶冶,又是一项适合学前儿童的体育运动,在学前儿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过程中,具备非常好的效果。学前教育方面如果能引进民族民间舞,也将会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有新的思路上的启发,对于健康儿童而言,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也能够极大地减少他们的心理问题出现概率。
三、民族民间舞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有效教育措施及方向
高职院校做好民族民间舞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措施和方向:第一,在教学环节中尤其是教学后期,需要融入民族民间舞的舞蹈情感,让舞蹈具体可感;第二,要以人为本,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高职学院的民族民间舞教学内容;第三,要与时俱进、因时制宜,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第四,做好民族民间舞的“会跳”“会教”“会编”三个环节的教学,融会贯通,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所学用于实践的能力。
(一)民族民间舞的后期教学可以融入部分舞蹈情感
要想实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于民族民间舞有更好的把握的要求,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环节中刻意的插入部分舞蹈元素情感。对于舞蹈情感的把握,同样也是民族民间舞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增进学生对于民族民间舞的理解。只有理解了一种舞蹈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才能够在动作的表现中更有针对性,体现出不同的民族民间舞所具备的特色。对于这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作为老师需要引导他们形成相应的民族文化情感,让他们在民族民间舞的编排环节中有更多自己的想法,体现出更加个性化的创意。
(二)秉承以人为本原则,丰富民族民间舞教学内容
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学生在学习民族民间舞的过程中,需要对民族民间舞的内容有更高要求的把握,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内容。我们所需要做到的,是将民族民间舞传承下去,针对民族民间舞的具体内涵加以挖掘,在具体教学环节上,尽最大可能的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引入不同民族的舞蹈元素,再如引导学生们自主分组编排舞蹈,用这样的方式体现民族民间舞课堂的丰富性,让这门专业必修课不再是枯燥的代名词。以人为本,丰富民族民间舞教学内容,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方式方法,也是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的一项有效教育措施。
(三)因时制宜的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教学方法创新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不应当停留于过去,而是要与时俱进、因时制宜的进行发展和完善。在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很多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创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地将这些创新元素引入舞蹈编排环节中,让学生感受到舞蹈的与时俱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也是适应新课改的具体要求、进一步丰富课堂内容、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策略。作为教师,我们应当重视教学方式创新,在民族民间舞的教学环节中,教师不妨从单纯的演示到尝试让学生自主编排。也可以在教学环节中,引入其他艺术形式的有关元素,例如在民族服饰方面多加考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还可以在教学方法上,融合各家之长,学习各个民族的民族民间舞,每节课程之间又不失连贯性,在课前的准备环节中可以对上节课的内容加以回顾。教学观念的改变与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新课改对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开展的新要求。
(四)抓好舞蹈技能教育,实现“会跳”“会教”“会编”
在舞蹈技能教学方面,民族民间舞的教学需要首先实现“会跳”,让学生把握民族民间舞的基本动作规范,学会跟着音乐节奏,完成民族民间舞的表演,这也是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基础环节。教师在民族民间舞的教学环节中,需要把握动作要领,及时的规范和纠正舞蹈动作,引导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最终学会跳民族民间舞。然而,仅仅学会如何跳民族民间舞还是不够的,由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其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毕业后从事幼儿教师职业,针对这样一种特征,我们高职院校在教学环节中就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保证学生学会如何跳民族民间舞的同时,还要指点他们如何教民族民间舞,为后续毕业生进入相关机构工作打下基础,让学生学习到学前教育专业应当具备的教学能力。最后,在实现“会跳”与“会教”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舞蹈编排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的提升,让他们在编排民族民间舞的过程中体会到舞蹈学习的乐趣,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一套完整的民族民间舞编排。抓好舞蹈技能教育,需要的就是从“会跳”到“会教”,再从“会教”到“会编”,这三个环节在我们的民族民间舞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融入社会、进入职场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作者:徐建堂 单位: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