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实践教学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实践教学,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实践教学

【摘要】学前教育作为教育行业的基础环节,是开发幼儿情感思维、提升想象能力与审美品位的重要教育阶段。为此,幼儿声乐教师应该结合不同年龄段孩子发展的特性,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为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言语互动;创设情境;歌曲范唱

声乐教学作为幼儿学龄阶段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情感认知体系,树立基础的审美观念,同时,在提升幼儿联想能力、自主思维能力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通过与学生之间的言语互动,提升声乐教学的趣味性

在进行幼儿声乐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对乐曲歌词理解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声乐课程的实际效果。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乐曲歌词的合理分析,来提升幼儿演唱歌曲的水平。歌词实际上是一种歌曲情感寓意的具象化,是声乐的重要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由于表现形式的限制,歌词一般较为精简,而作为学习声乐课程的基础环节,幼儿相较于成年人来讲,更多的是通过反复歌唱来逐步深入体会歌词中蕴含的情感。因此,幼儿对歌词、歌曲的了解存在一个过程,需要教师通过相应的引导,才能实现声乐教学培养儿童正确审美品味的教育目标。与此同时,处于学龄前阶段的幼儿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思维体系,无法独立分析、理解乐曲歌词的文字含义与情感表现。针对这种情况,传统教师认为在实践课堂中加强对歌词进行释义分析,可以提升幼儿对声乐的理解,使其更好的进行演唱。然而,单纯的对歌词内容进行叙述、解释,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对音乐鉴赏、表现的学习兴趣,有时甚至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互动的形式,提升歌词讲解的趣味性。教师应该结合音乐创作或歌词的大意,使用讲故事、互相问答等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创造意识,将故事与歌词结合在一起,在增强幼儿联想记忆能力的同时,培养孩子的自主思维意识。

二、开展歌曲范唱,利用肢体语言提升学生的感知力

在日常实践教学中,教师应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习惯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兴趣爱好,通过教学引导,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不同类型的歌曲,蕴含的情感与表现的形式都有所区别,有高亢,有低沉,可以欢快,也可以抒情,针对不同的歌曲风格,教师应该采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歌曲范唱,引导学生感知歌词、曲调中的情感内涵。与此同时,教师进行范唱还可以起到引领学生跟唱的效果,通过标准的发音,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孩子更好的掌握歌唱技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范唱的过程中,适当加入肢体语言,提升歌曲演唱的代表性与感染性,增强学生的模仿兴趣。以《风筝的歌唱》为例,教师可以事先播放准备学习的歌曲,在第一遍播放时,对孩子进行提示“这首歌曲表达的是什么呢?是欢快的还是悲伤的?”,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在教师完成解析后,可以播放第二遍,让学生闭上眼睛体会歌曲中的情感,进行提示“小朋友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脑海中浮现什么样的情景呢?”拓展孩子的想象空间。在播放完后,教师可以通过多次范唱,深化孩子的印象。第一次进行清唱,辅以适当的肢体语言,提升歌曲的感染力,让孩子享受音乐带来的情感;第二次范唱跟着音乐曲调进行歌唱,在范唱前,对学生提出要求“小朋友可以根据歌声,在脑海中描绘不同情景。”在歌曲感知过程中,增强孩子的联想能力与审美意识。

三、创设相关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在进行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的创建歌曲相关的情景,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对孩子的情绪进行合理引导,突出歌曲的感染力。与此同时,通过创设与歌曲相关的情景还可以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在声乐课的初级教学阶段,孩子主要以模仿为主,因此教师除了需要进行优美的范唱外,还应该适当运用教学工具,如多媒体以及视频、图片等,渲染氛围,在提升幼儿探索欲望的同时,使孩子准确理解歌曲的情感特质。如:在演唱幼儿歌曲《我的好妈妈》中,声乐教师可以扮演妈妈的角色,这其中甚至可以穿家庭主妇式的妈妈服装等,通过模拟情景和一些手势、表情等一系列动作来完成表现歌曲的内容并与幼儿进行接触与互动,让幼儿能够及时的想到妈妈工作生活时的情景、妈妈的辛苦、妈妈的疲劳。

四、通过合唱,提升幼儿的情感共鸣

幼儿由于生活经历少,认知能力有限,往往通常单纯的从一首歌曲里获得的情感体验是比较浅显的、单薄的。因此,在歌唱活动中,声乐教师要时刻掌握和观察幼儿的情感体会掌握程度,看其是否真正的体会到了歌曲中的意境,为了让幼儿身临其境地真正的体验歌唱的意境,感受感知到歌曲的情绪情感。在歌唱活动中,教师可做“伴唱”,幼儿做“领唱”的方式或者是与幼儿共同演唱歌曲,使幼儿在领唱或合唱中获得情感共鸣。如幼儿歌曲《好朋友》“你帮我来梳梳头,我帮你来扣纽扣,团结花儿朵朵开,我们都是好朋友”,教师和学生可以采取对唱的形式进行互动表演唱,教师唱“你帮我来梳梳头”,学生唱“我帮你来扣纽扣”,齐唱“团结花儿朵朵开,我们都是好朋友”,采用这种师生对唱的形式,孩子们不但学唱的积极性提高了,还把歌唱活动潜移默化的转变为现实生活中的游戏情境再现,教师与孩子已达至情感间的强烈共鸣。

五、结语

为进一步提升声乐教学的合理性与专业性,教师应该在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语言互动、范唱、情境创设、合唱等教学方法,提升儿童课程参与的积极性,提供更加广阔的联想空间,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夯实教育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慧慧.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小组课教学实践--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J].速读旬刊,2016(4).

[2]张亚.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构——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为例[J].青年时代,2016(8):152-152.

[3]马慧慧.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贵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卓越教师助力工程项目结题报告[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4)

作者:孟庆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