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文章从三个方面探析了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包括就业能称职———以德育为首位的幼儿教师职业品格的提升;创业有能力———从“教书匠”走向“教育家”的角色转型;深造有基础———以三大改革为原理,注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三大改革;人才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为教育目的,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要建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繁荣发展服务。
一、就业能称职———以德育为首位的幼儿教师职业品格的提升
高校进行技能型人才培养时需要始终以就业为方向,重点以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为标准进行人才培养的方向改革[1]。首先,需要从教师观念入手,教师是学前儿童人生的指路明灯。因此,教师的引导方式是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当转变保教观念,从儿童、教师的不同角度出发,重视综合性的教学观念。其次,教师应充分重视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利用相辅相成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科学安排每节教学内容。再次,教师需要重视自身的职业道德与伦理道德建设,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良好的思想品德,构建专业的伦理教学模式,在幼儿学前阶段,利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儿童构建正确的伦理认知结构。同时,利用专业化课程的设置,使教师向专业化、时代化、伦理化职业性教师过渡。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性与伦理性,有利于提升教学的专业品质,有利于教师实现教学的自主专业性。创设幼儿教师专业伦理有利于学前技能型人才培养,帮助其朝专业化方向发展。为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性,不论是在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还是在幼儿教学的前线,教师都应利用伦理道德的约束价值推进教学向专业化发展。最后,学前专业教学要做到如下几点:强调专业化教学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化的深层含义,将其内化;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进行心态调整不断完善自己,弥补专业知识与伦理构建中的不足;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完善专业化教学知识体系的构建,综合知识、能力、理想、自我认识等内容,提升学生的专业化、职业性、伦理性;强化学生的幸福感,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等。
二、创业有能力———从“教书匠”走向“教育家”的角色转型
进行教师培训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引导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进行角色转化。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进行技能型人才培养时,要不断地将现代化的教育研究成果融入课程教学中。如在高校课程中融入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研究成果等,并及时进行课程改革。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强化学生对学科思想的感知,合理利用教学案例增加教学的实践性,利用情景式、现场式、模拟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专业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通过上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断引导学生对于将来的职业定位由“教书匠”角色向“教育家”转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并进行反思。有关统计结果显示,教师为提升教育的水平与能力需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反思。养成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职业习惯,在此循环过程中提升学前教育从业人员的能力。因此,在进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时应重视对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专业化培养,设置相关课程,如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引导课程等,对高校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指引,并结合见习、实习等实践性内容,提升学生反思自我的能力。
三、深造有基础———以三大改革为原理,注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坚持教学过程中幼儿的重要性。教师是幼儿成长的引导者,并且教师工作的核心就是对幼儿的教育,因此,其工作应当以幼儿教学为出发及归宿点,在以人为本的前提充分发现幼儿的优点与潜质,理解幼儿的想法与认知,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幼儿。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利用师友共同成长的方法加强两者间的互动[2]。第二,强化教学过程中对职业的反思,建立以实践为主的培养方式。在对技能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重视教学个案的应用,以现实的角度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引导学生树立实践的意识,重视在实践中的反思,强化实践与理论的融合,强调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利用实践基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意识,设置合理的教学课程,重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注意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与论文撰写能力。总之,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并充分应用“三大改革”培养技能型人才,在实践中反思,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步入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丽娥.“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7(21):129-131.
[2]胡秋云.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3.
作者:马思卓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