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合作学习在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的实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声乐课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目前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声乐课大多以集体课的教学形式开展。在此情况下,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它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相互学习和交流中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下,本文从培养符合新时代社会需求的幼儿教师出发,对声乐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进行实践探索。
音乐活动作为幼儿园五大领域之一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声乐是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课程之一。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教师的教学任务日益繁重,教学效果却不明显。在声乐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探索的能力,同时能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合作学习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合作学习”发源于美国,它讲求人与人交往的互动性,逐渐演进为世界范围内的比较主流的学习模式。①20世纪合作学习模式从美国兴起后,便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被美国、德国、日本、中国、荷兰等国家积极应用在本国的教学实践探索中。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研究者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发现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高效率的学习模式,逐渐被运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声乐是实践性很强的艺术门类,并且由于发声器官大多在身体的内部,每个人的发声器官又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声乐课大多是个别课的授课形式,以便因材施教,更为直接、准确的对不同个体进行指导。但是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班级人数过多,声乐课大多以集体课的形式开展,这样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避免教师重复讲解同一教学内容,其不足之处是不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实践反馈,学习进度和教学效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兼顾。在此情况下,合作学习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式。班级分组合作,组内成员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共同为团队的成绩而努力,实现全员提高的目标。合作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把讲台和舞台都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合作中能更充分自如的进行艺术实践和创作。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主要来自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大多数没有任何声乐基础,音乐基础也非常薄弱,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比较陌生、困难,学生对没有接触过的学科会产生一种恐惧甚至不知所措的排斥心理,缺乏学习的兴趣。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在互动和交流中获得乐趣,在合作表现中体验快乐,从而激发其学习声乐的兴趣。例如:学习舒伯特创作的歌曲《摇篮曲》时,通过小组合作表演歌曲的创作背景故事,让学生在了解歌曲创作背景的同时体验分饰角色、合作表演的乐趣;在对歌曲的节奏进行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创编不同的声势完成歌曲的节奏练习,学生在创造与合作中增强节奏感,更为准确的完成歌曲的演唱,并且在相互观摩和交流中体验乐趣,增强学习兴趣。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幼儿教师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国家对学前教育专业越来越重视,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由于班级人数较多,不可能实现一对一的声乐教学,因此,合作学习在集体课的优势得到凸显。发声技巧的训练和作品分析等内容通过合作学习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在讲授完发声呼吸的训练方法后,为了避免花大量的时间进行一对一检测,可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吸气与呼气的训练,相互帮助,相互检测,提高学习效率。声乐作品的演唱与表现建立在充分掌握歌曲信息的基础之上。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音乐基础薄弱,对作品的分析能力也较弱,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收集、讨论、交流等加强对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学习加拿大民歌《红河谷》时,通过分工收集歌曲信息、音响、文献等并进行合作整理、分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通过讨论,学生能够更迅速有效的掌握歌曲的结构、特点、情感等歌曲信息。
(三)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声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学科,需要大量的实践来得到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演唱曲目类型多样,包括艺术歌曲、民歌、儿歌和多声部歌曲等。学生在多类型的歌曲演唱和表现中巩固发声技巧,提高艺术审美力和鉴赏力,也能够充分体现专业性,为今后从事幼儿工作打下基础。学生在合作完成歌曲演唱和表演的过程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深刻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团队的一员,需要为这个团队的表现作出努力。团队成员相互交流,每个人将对声乐知识、技能以及作品的理解展现在大家面前,同伴之间取长补短,为提高团队合作成绩齐心协力,积极合作。例如:在双声部歌曲的演唱中,团队成员要进行声部演唱的合作,声部与声部之间在相互倾听、相互融合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在进行儿歌表演唱的排练过程中,小组之间成员通过集体排练和表演动作、队形等增强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
(一)组建合理的小组学习团队
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小组学习团队的合理组建。首先小组的人数要合理,人数过多不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对每个学生学习成果的检测,人数过少不利于分工,不能发挥团队合作的作用,不能很好的展现团队合作的成果。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6人左右的小组较为合理,既能让小组内每个成员都参与其中,又能较好的体现合作学习的成果。其次小组成员的组成要合理,要尽可能的避免随意分组和完全按照学生的喜好分组。教师要在综合评估每个学生的声乐基础、年龄、性格特征和学习态度、能力等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并且要调配组内成员中的动态平衡,小组成员进步较快,小组整体水平上升较快时就需要重新打乱分组,保证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让组员之间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形成合理的学习梯队,共同合作进步。
(二)正确处理好教师引导和学生合作学习的关系
合作学习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可以无组织的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应该在精心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基础上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自由学习,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究的声乐学习能力,解决声乐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让各小组在讨论、探索、展示和交流的过程中进步。例如:在学习发声技巧时,教师在讲解发声要领和亲自示范后给各小组布置任务,小组内成员相互交流、学习,互相检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幼儿歌曲表演唱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歌曲探索合作表演的形式,包括动作、队形的设计,道具、乐器等的加入,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和建议合作探索完成歌曲表演唱;小组在展示成果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观摩,组织学生进行面对面讨论、交流、评价。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引导和学生合作学习的关系,做到“统而有法,放而有序”。
(三)建立科学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
在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持续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师提醒学生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和组内之间的竞争,每个人都是团队的一员,个人的表现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成绩,因此都要为团队的成绩而努力,也避免了个人英雄主义。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小组合作成果的展示代表某课堂教学完成某一教学任务的情况。因此,平时成绩要把团队成绩作为个人平时考核成绩,将团队的整体表现和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相结合,作为该生的平时成绩列入考核,激励学生在团队中积极主动学习,相互帮助,不落下任何一位小组成员,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除此之外,声乐学习最终是以个人学习成果的展示作为某一教学阶段的结束,因此,期末考试教师应该对每位学生一对一进行成绩测评。学生最终的期末成绩是团队日常成绩和期末一对一测评成绩的比例和,这样既能体现学生团队合作的成果,又能体现团队中每个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最终个人学习成果。总之,要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优势。学生在聆听、观摩、合作和交流中不断提高演唱和表演水平,在合作中体验互动、交流的乐趣,提高合作的能力。并且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教师组建合理的小组团队,精心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建立团队考核和个人考核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声乐教学效率,为幼儿园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幼儿教师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郑金州.合作学习[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02).
作者:黄新超 单位:钦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