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经济学学科建设实践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当前,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高校的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地位越来越依赖于学科发展水平,因此,学科建设逐渐成为高校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本文基于《国际贸易实务》实践环节探索和思考,对如何加强应用经济学科中的课程实践环节改革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思路。
关键词:
应用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实践环节
《国际贸易实务》是我校应用经济学学科下属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核心课程。按照《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项目建设任务的规划要求,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指导思想,结合实践、实验环节教学改革的思路,淮阴工学院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着手进行第五轮实验教学环节改革。课题组对2015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六个班级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工作,调查目的是对当前的课程设计环节,课程教学模式,实验课程实验教学软件等三个方面做了细致的考察与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收集,目的是为了后续教学过程中给予改进和完善,同时,对过去的好方法和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以便在其它课程实践中进行有步骤地宣传和推广。问卷采用问卷星网站提供的平台进行发放,问卷平台开放时间为一周,收回21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10份。总体上本次课程调查报告共分为四大部分。这四部分分别是被调查学生的已有专业背景、课程设计和课时安排情况、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实验认知情况等四方面。
一、专业背景情况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要求是:学生要能够系统地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及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的系统理论,认知国际贸易领域的基本知识,对通行的国际贸易惯例和规则要熟悉,加强对毕业生的国际市场分析能力、国际商务的沟通能力、国际贸易运作外贸专业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由于专转本、单招、转专业等招生来的学生,过去专业背景存在着差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知识水平上存在差异,实践环节之前的知识背景与实践环节开展过程中会存在差异。被调研的学生大多数人的专科专业是外语专业、国际商务专业或者国际贸易相关专业,其中“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三个专业占据了所用调查问卷的60%。“海关管理”、“商务英语”、“物流管理”等同国际经济与贸易联系比较紧密的专业大约为19.7%。“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社会工作”、“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各专业所占据的约为均为14.4%,其它专业如“商务文秘”专业占据比例约为5.9%。对学生过去有没有使用过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软件的调查情况是,高达32.5%的学生过去没有学习使用过或者操作过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软件,学习并使用过该软件的学生比例为67.5%,有过使用经历的学生为他们掌握并学好这门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过去学习使用过的学生,很大一部分的专业背景是来自国际商务专业,另外有部分来自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与贸易。
二、课程安排和学时规定
根据教学培养方案,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实务课程,初步安排总学时为48学时。课程安排每周3学时,一学期上16周课程,其中实验室操作24学时,理论课讲解24学时。对这样的安排及课时分配,学生反应是怎样的呢?首先,对于在学时安排上保持目前的总课时不变,课堂讲课理论学时和实验室操作课时的搭配是否科学合理呢?这一问题,收回的问卷结果显示,共计有73%的学生回答对现在的课时搭配比例认为比较合理,剩余27%的同学回答实验室操作课时太多,可以适当考虑增加理论课时数。认为在实验室操作课时偏多的学生中,他们分别来自电子商务、文秘、旅游管理、自国际贸易、社会工作等专业的学生各2人,来自国际商务的学生有5人。收回的样本中回答合理的实验室操作课时应该为9次、10次的分别为45%、22%,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其次,对于当前这门课程的实验课程设置为一学期16周,每周3学时,学时可以增减,该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多少呢?这一问题,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对当前课时设置安排感到满意的占比为54.3%;感觉课时偏多的学生有3.5%;认为课时安排不足的学生占比为41.2%。同上一个问题的回答相似,要求增加这门课程总课时数的学生占据相当大一部分人数。
三、实践过程的困难和主要问题
1、普遍存在的问题
实践环节的首要问题是必须从总体上摸清楚学生在理论课程学习以及在实验室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是什么。在调查问卷中设置的问题为“进行实验室操作过程中你遇到的问题有哪些?”备选项目是缺少实验老师的现场指导;实验前缺乏演示性操作;缺少实验教材;其它(请注明)。根据问卷回答结果看,回答缺少实验教材会对完成实验操作有影响的学生占比为19.5%。这里需要做出说明的是,因为是在教学改革中,这门课程尚未给学生订购实验操作教程,实验课程是由实验指导教师根据软件操作说明书(手册)和相关的辅导材料自主讲授的。其中认为缺少实验老师在实验室现场指导的学生比例为11.3%。缺少实验前进行演示性操作问题是学生反映最大的问题,占比将近69%,鉴于此,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该突出实验之前的演示性操作及指导。这个统计结果同前面实验课时和理论课时分配比例不协调互相得到验证,即假如有些学生感觉实验前的指导性实验室操作不足的话,他就可能认为这门课程需要增加理论课时数或减少实验室操作课时数量。
2、实验软件情况
通过公开招标,该门课程的实验软件采购的是德国一家专业软件公司开发的,软件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外贸实习平台和单证练习系统。大二第一学期要求学生进行外贸实习平台业务操作,大二第二学期学生进行单证练习系统训练。学生通过实验室训练完成后,使用评价通过问卷统计如下:认为系统设计不够科学合理的有40.8%,综合而言,部分原因是计算机硬件稳定性不好、软件实验系统的有效性容量不足,具体表现为,当同时进行实验操作的学生数量多到一定数量后,软件系统便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登陆缓慢、单据或者信息不能及时保存等问题频繁出现。认为系统设计的单据填写要求太复杂的学生约有21.2%。为了增强学生对单据操作的熟练掌握程度,我们把系统设定的单据正确率在95%,这样的设置,当一张单据的填写错误率在5%以内时,软件系统认定通过。设置保持较高的单据填写通过率要求,目的是有助于提升学生填制技能,同时考虑不影响学生掌握整体实验流程,总的前提是顺利完成所有实验环节。认为实验环节脱离实务,与实际关联性不大的学生约有24.9%。以上调查发现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将来的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得到解决和完善。
3、实验指导教师情况
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模拟实验室目前还没有专门配置专职实验员,实验课程的指导教师主要由理论课程教师兼任。通过问卷统计显示,认为教师应该增加现场指导的学生有25.7%的人,认为教师缺少与学生的沟通有27.9%,认为教师缺少对课堂纪律的严格要求的有12.5%,除此之外,还有21%的学生认为实验室操作的内容安排不够合理。另外还有近13%的学生认为还存在其他问题,例如“对实验操作分组过程中的合作伙伴最好能做到不同的组合搭配”、“有些操作流程教师无法回答”、“操作前缺乏演示过程”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和现有的学校安排的专职实验教师人数不足有关,由于大多数任课教师既需要讲授理论课程教学又要指导实验课程,鉴于时间精力有限,从而导致教师缺少与学生的沟通,实验课程中对实验教学现场的指导不够等问题。
四、实验完成后学生的认知情况
问卷设置这个问题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实验课程完成后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知情况,还考察学生对业务流程及操作过程的掌握状况与课程学习的总体掌握情况,该部分问卷调查属于实验课程完成后的主观感受认知。问卷设置的备选项目是:没有;有,但很少;有,对国际经济与贸易实务有了更多的认识;很多;不知道,说不清楚。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认为有收获,但很少的学生约为8%,认为有较大收获的学生约为77%,对国际经济与贸易实务有了更多的认识;认为收获比较大,掌握了较多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实务知识的学生占比为15%。综合条件结果来看,这门课程实验操作课程的开设帮助掌握国际贸易流程,增加学生国际贸易知识,熟悉掌握单据填写方法等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肯定和赞同,基本上可以断言本次实验教学课程改革初步取得了成功。为了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掌握信用证、电汇等结算处理方式,托收、CFR、FOB、CIF等重要国际贸易术语环境下的国际贸易流程,我们在课程教学计划中安排设置的实验环节主要是以下几个部分:FOB+T/T,L/C+CIF,CFR+D/P等实验环节。根据问卷的条件结果显示,尽管很多贸易业务流程已经被学生掌握,还有相当多学生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够强,尚需要寻找更好的实验教学方法和传授知识模式。从整体能力来观察,这个班级整体表现一般,该项指标是四项评价指标中结果最差的指标。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熟悉掌握进、出口业务中发生的成本、费用、利润和汇率等一系列相关指标的计算和核算,这部分内容是该实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然而,从考察的结果发现,被调查学生对其中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不是很令人满意。
五、结论及建议
1、结论
建设国际经济与贸易实验室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第一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实验室建筑物及场所,实验室硬件设备和软件设施的配置均需要资金的支持。第二需要合格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强的专业教师。人才培养过程中,师资队伍是关键因素,如果没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没有相关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没有具备专业岗位的技能教师,那么就很难把专业领域知识的教学和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程进行很好的结合和对接。鉴于上述条件可知,单独设置国际贸易实务实验课程以后,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明显的促进,实验室操作学时数比过去宽裕了很多,学生的总体实验课程得分,信用单证等票据的填写正确率也有明显提高,掌握的熟练程度也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2、建议
(1)根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知识的业务流程顺序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结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涉及的内容核心部分包括3个方面:合同条款、合同的商订和履行、国际贸易方式,很多已有的教材基本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安排的。但是,在实务操作过程中,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的流程是:贸易交易前的准备→交易磋商阶段→合同的签订过程→合同的履行阶段。鉴于此实际发生的过程,应该改革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使得教学内容的顺序同贸易流程实际发生的顺序保持一致,可以安排如下:按照合同的商订→交易前的准备→交易磋商及合同签订→合同条款→合同的履行。
(2)编写或者征订高质量的实验教程。当前市场上流行的实验教程(教材)存在质量良莠不齐现状,与理论课程相配套的软件资料也不多见,勉强有几本教材大多数也不是以具体的业务流程为基础,甚至不是以Sim-trade软件为对象编写的。尽管Sim-trade软件也配有自己的实验手册,但是其编写内容也比较抽象,可操作性和阅读性也不够强,未来的课程改革需要考虑组织师资人员编写一套应用型本科该专业的实验指导用书。
(3)选择实用性课程实验软件。淮阴工学院属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我校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验属于文科类验证型实验教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熟悉信用等单证的填写方法。在未来的改革中思考选择那些有益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新性思维的实验内容或者添加已有的实验课程某些创新性的环节。在未来的实践教学环节要适度降低信用单证、票据填写的正确率要求。由于实验系统的稳定性同实验室的硬件条件高度相关,所以还要加强实验室硬件设备的更新及购置。
(4)通过培养和引进,提升实验室专业指导教师的实践业务水平。通过调查,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来看,在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使用的教师及指导次数均不充足。我校当前本课程实验环境几乎是理论课教师一人全面负责指导工作,教师既要负责理论课程讲解,又要充当实验指导教师指导实验环节,时间、精力均有限的情况下,教师不可能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要,许多问题在实验课堂当场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建议校方考虑增加国际贸易实验室专业实验指导教师力量的配置,通过逐步提高待遇,以充分调动实验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石卫星 单位:淮阴工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忠福.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
[2]全锐.高校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建设探讨[J].学理论,2012(9).
[3]刘满成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实践及思考——基于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建设经验的探析[J].当代经济,2014(23).
[4]徐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对外经贸,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