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建设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之间应该是互相依赖、彼此促进、双向受益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理论基础,前者则是后者在教学中的展开与运用,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重要的学科支撑,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则是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有效平台。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学科支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居主导地位,厘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关系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功能性作用的关键。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性
科学认识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是研究高校思政课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之间关系的逻辑前提。中共中央于2004年8月26日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首次正式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概念,确定高校思政课应有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对高校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思政课为主要途径和载体。高校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课程组成。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旨在让大学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整体把握来正确认识和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旨在让大学生通过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实际运用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以此树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旨在通过让大学生对近代国情、国史的了解来明白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旨在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德育与法制教育来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与法制观。总之,高校思政课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既具有学术性,也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承担着高校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对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地认识世界与人类社会、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
正确认识高校思政课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在二者关系的问题上,学界至今尚无统一定论,存在许多看法,主要有“重合论”“主从论”“渗透论”三种观点。[1]“重合论”认为学科建设对高校思政课建设起到服务作用,思政课建设的需要恰好是学科建设的动力与方向,二者在内涵与外延上一致;“主从论”认为高校思政课建设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诸多任务之一,甚至只是其六个二级学科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渗透论”认为学科建设应当为高校思政课建设提供学科理论支撑,同时思政课各门课程的建构也应渗透到学科建设和发展中。以上三种观点中,笔者更倾向于“渗透论”,因其在阐释二者内涵的同时也指出二者在逻辑上存在内在统一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主要是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而高校思政课则侧重于帮助大学生如何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和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2]高校思政课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之间是相互依存、彼此促进、双向受益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理论基础,前者则是后者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展开和运用。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高校思政课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学科支撑,而高校思政课建设则是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有效平台。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高校思政课建设提供重要的学科支撑
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为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是国家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初衷,也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于2015年颁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也明确表示,要着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规范化建设,构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引领、相关学科为补充、有效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学科体系。由此可见,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所属的二级学科的直接原因不仅仅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要使其为高校思政课服务,更是要为高校思政课建设提供坚实的学科支撑,这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巩固其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中指导地位的大局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内涵要比高校思政课的内涵更加丰富和宽泛。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高校思政课建设起到整体支撑作用。其次,在其目前共设立的六个二级学科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其他五个学科的理论基础,在六个二级学科中处于核心地位,其重点支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建设。“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则具体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过程与发展轨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与进程、基本经验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产生的成果,其重点支撑《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建设。“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主要研究当代国外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理论与思潮及其演进与发展过程,其中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国外社会主义思想流派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则是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研究人们思想品德与政治素养形成、发展和教育的规律,从而促使人们培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其重点支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建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和基本规律的学科,重点支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建设。总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学科支撑,是思政理论课得以加强和改进的基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成果充实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将为高校思政课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科学性的有力保证。
(二)高校思政课建设是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有效平台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门基础理论研究学科,比其他学科更侧重于理论的研究与创新,而高校思政课以承担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为主要目的,更侧重于应用性。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创新成果既要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接受检验,也要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接受检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服务实践的同时也必然依靠实践推动自身的发展,这就决定了高校思政课建设能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供丰富的素材,是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有效平台。不断改进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根本目的之一。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是检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否富有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深入发展提供教育教学的实践基础与依据。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不断为高校思政课在教育教学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具有亲和力与渗透性的思维方式和教育教学内容,这是衡量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高校思政课建设服务宗旨实现度的重要指标之一,[3]也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成就与水平,这一目标必然会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不断寻求发展创新。其次,在当前信息化和社会价值多元化的时代,高校思政课在教育教学中会遇到一系列具有挑战性而无现成答案的时代新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只有在紧扣时代脉搏、有针对性地在理论上科学回答和解决社会普遍关注的现实与前沿问题中,才能不失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其三,在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实践中,高校教师在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来培养和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及时认清各种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更清晰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面临的各种棘手的新问题,并在理论研究与教学科研中积极回应,从而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内容,对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起着推进作用。
作者:程静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顾海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关系笔谈———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提供坚实支撑[J].思想政治教育,2007,(12).
[2]张雷声.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关系———兼析认识与实践中的几种偏误[J].教学与研究,2006,(10).
[3]张澍军,齐晓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关系[J].高校理论战线,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