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统战学学科建设问题,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建立统战学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具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统战学按学科属性可归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或政治学,其知识体系应包括基础理论、基本原理、统战史、统一战线政策和策略等,其课程体系可包括学科基础课程、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前沿讲座、专题培训班课程等。
关键词:
统战学;学科性质;知识体系;课程体系
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统战学说,有效指导着中国的统一战线实践。在关于“统一战线是一门专门的科学”[1]415论断提出了70多年,统战理论早已成熟的今天,有必要将统战学学科建立起来。这对统战人才培养、提升统战工作科学化,以及巩固发展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设立统战学学科是否必要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三大法宝”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大法宝”中的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都已分别建立了相应独立的学科———即军事学和党建学,同样,统一战线亦应建立相应独立的统战学科。如同军事学学科设立对于国防现代化建设、党建学学科设立对于执政党科学化建设的重要性一样,统战学学科设立对推进新时期统战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第一,设立统战学学科有助于培养统一战线工作专门人才。我国统战工作复杂繁重,需处理涉及政党、宗教、社会阶层、民族、海内外同胞等众多事务,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中的许多部门都不同程度地需要大量统战工作专门人才,例如党委中的统战部,政府机关中的民委、宗教局、台办、港澳办、侨办等,人大、政协中的有关事务机构,以及群团组织中的工商联、侨联等。同时,统一战线工作的众多对象,如派、民族、宗教、工商界、侨界以及无党派等的一些代表人士,也需了解学习党的有关统战理论和政策。即是说统战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大批接受统战学专业教育和统战知识培训的专门人才。因而,通过设立统战学学科,建立起相应的教学研究机构和专业的统战学科教学和科研队伍,才能更好地促进统战工作专门人才的培养。第二,设立统战学学科有助于提升统一战线理论科学化水平。中国共产党的统战理论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并经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既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又有理论的研究价值。党的统战理论自成体系、结构完整、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多个研究领域,与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历史学等学科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有其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和特点。但由于目前统战理论还没有规划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所以对其有关内容的研究都被机械地分散到相关的其他学科,如科社、党史党建、政治、历史、民族、宗教等不同学科中,这样就容易割裂统战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使对统战理论的研究变成零敲碎打,难以有效整合学术资源及形成研究合力,无法进行重大项目攻关,使统战理论研究亦难以取得重大突破和成果。如果能在国家学科规划中设立独立的统战学科,必将能更好地整合资源,有效促进统战理论研究,推动统战理论研究水平的提升。第三,设立统战学学科有助于推动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开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级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①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历史阶段,还有许多涉及统战的工作需要推进,如需要有效巩固统战工作的政治基础,正确处理好政党、社会阶层、民族、宗教、海内外同胞等各方面的复杂关系,需维护目前良好的社会稳定大局,有效促进各民族间的平等团结与共同繁荣,引导宗教界和信教群众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社会各界的和谐相处与共同发展,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建设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因而,设立统战学学科,能切实有助于推进新时期党的统战工作开展。
二、统战学能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建设统战学学科,是党的统战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从1945年同志提出统一战线是一门专门的科学,到1979年李维汉同志重申统一战线是一门科学②,再到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中强调统一战线是一门科学③,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立足于中国社会实际,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统战理论,并且使其成功地指导了党的统战工作。实践已经证明统一战线理论的科学性。统一战线是一门科学,这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在于:统战学能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许多学者对统战学能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持肯定的意见。刘新庚等认为“统战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反映人类社会统一战线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2]罗振建等认为“统一战线学是由统一战线的一些基本范畴和原理按照一定的基本原则而组成的学科体系。”[3]丁三青等认为“对统一战线的理论研究并使之形成知识体系和学术体系,以此指导统一战线实践,这就是统战学学科建设的核心任务。因此,统战学应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4]尽管大家对统一战线是一门学科的具体论述上有所差异,但学界在统一战线是一门学科的问题上逐渐形成一定共识。那么,统战学能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呢?先看关于学科的有关界定,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学科释义为按学问的性质划分的门类。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于2009年联合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指出:一门学科须相应具有确定的研究对象,形成了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理论、知识基础和研究方法等,并且社会对该学科人才有一定规模的需求。④概而言之,构成一门独立学科需包括:具有独特且不可替代的学科研究对象;拥有内在逻辑严密的知识系统和独特的学科研究方法论等;具备培养社会所需专业人才的相应功能等。按此要求,统战学符合构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本标准:第一,统战学具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即研究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组成政治联盟的现象和规律的科学,或专指研究无产阶级及其同盟者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组成政治联盟的现象和规律的科学。第二,统战学具有独特的概念、原理、问题、规律等共同构成内在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第三,统战学有其独特的方法论,即拥有统战理论指导统一战线实践所运用的一系列政策、方针和原则以及具体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第四,统战学具有对统一战线工作人才的教育与培养的功能,就目前而言,不仅在各级社会主义学院设置大量的专业课程,而且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也都设有相应的课程,为统一战线工作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和学科支撑。因此,综合上述要求,可以说统战学符合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规范与条件。
三、统战学的学科归属问题
统战学符合设置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条件,那么,统战学该归属为何种学科呢?学科属性,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性问题。要弄清统战学的学科性质,需要对统战学的特殊属性进行研究分析。学界对统战学的学科属性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统战学属于政治学的学科范畴,如牛旭光认为“统一战线科学之所以属于政治科学,或者说,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是由其自身的内容和特点决定的。”[5]罗振建等认为“统一战线学是统一战线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政治学的一门新兴学科。”[6]1另一种观点认为统战学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范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如刘新庚等认为“统战学与这六个二级学科一样,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党的意识形态学科,都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运用的学科,都是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代魅力的学科体系,所以,它完全应该隶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下辖的学科。”[2]丁三青等认为“统战学应归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之中。这是因为,中国的统一战线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展开的,统战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有各自的理由,统战学按学科属性可归属于政治学或马克思主义理论,因为,不论是归属于政治学或马克思主义理论都能在一定程度反映其学科特性。将统战学归属于政治学,则契合于其研究内容和规律特点。一方面,政治学是专门研究政治现象发展规律的科学,而统一战线就是一种独特的政治现象,所反映的是不同社会政治力量联盟的政治关系,尤其是无产阶级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联盟的政治关系,因而,研究统一战线这一政治现象的统战学归属于政治学的范畴,能更好地涵盖统战学的研究内容。另一方面,统战学并不是一门仅仅致力于阐述理论原理的学科,而是着力于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建立联盟提供实际指导的学科,其对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更确切地说,统战学在组织革命、建设队伍和促进改革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因而它应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政治性学科,将统战学归属于政治学能更好地协调不同政治群体的关系,建立起不同社会阶层的政治联盟,发挥其政治实践性的作用,凸显其应用性的规律特点。将统战学归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样有其理由。首先,统战学是马克思主义统战学。虽然,针对统战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统一战线”视角强调其是揭示古今中外一切政治联盟规律和现象的科学;“狭义统一战线学”视角强调其是研究无产阶级联合其同盟者的现象和规律的科学。但是,可以看到,无论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与实践,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与实践,或者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7]39,到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统一战线是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法宝”[8]606,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所强调的统一战线是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胜利的法宝,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我们所要构建的统战学说,不是一般语义上的统战学,而是要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统战学。其次,统战学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理论学说。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为代表的经典作家提出了关于世界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理论,具体而言包括: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指导思想、基本概念、自身团结、同盟军以及领导权问题等。而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将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教条化,而是在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升,提出了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这一科学论断,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和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统战学说。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努力践行伟大“中国梦”的重要时期,各项工作依然离不开一个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共同组成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要推进新时期的统战工作,仍需要符合中国国情和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统战学说的科学指导。再次,统战学主要用于培训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工作者以及同盟者。从统一战线学的培训对象来看,主要是用于对各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以及在各涉及统一战线工作单位中的干部培训,这些群体是我们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力量。因此,设立隶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统战学科,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和有关高校开设相应的统战专业和课程,将有助于党政机关和人大、政协中涉及统战工作的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的路线、原理、方针、政策等,还能够针对性地培训派、无党派代表人士、民族宗教界人士等,以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战工作的开展。同时,还能够有助于相关群体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出发,提升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和解决统一战线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统战学不论是归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是政治学,都能在一定程度反映其学科属性特点,并具有相应合理性。
四、统战学学科的知识体系
学科知识体系即学科的构成,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和价值等,统战学亦是如此,同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统战学还应有其完整的知识体系。具体如下:第一,统战学的基础理论。统一战线学的基础理论“主要揭示的是统一战线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主要解决的是构建统一战线学科体系‘是否可能’的问题,对统一战线学科体系中的其他部分理论具有指导意义,它是构成统一战线学科体系的基础内容。”[9]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殖民地民族问题理论,无产阶级革命与专政理论,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等;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学说,民族学说,宗教学说,社会阶级阶层学说等,这些理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统战学的基础理论。第二,统战学的基本原理。作为一门学科,一般都要凝练出属于本学科特有的一整套的基本概念、范畴、原理和规律。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统战学,亦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基本概念、范畴、原理和规律。马克思主义统战学科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基本概念。包括阶级、社会阶层、政党、利益集团、民族、国家等,此外,还包括具体的统战对象,如派、无党派人士、港澳同胞、海外侨胞、非公经济人士、民族界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信教群众等,这些都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政治联盟的基本特点,属统一战线基本概念。二是基本范畴。即反映统战学基本性质和基本规律的特点,主要包括领导者和同盟军、同与异、合作与斗争、原则性与灵活性、战略与策略等,通过这些相对应的范畴系统,能充分反映出统战学的特色和性质。三是基本问题。如统一战线的科学定义,统一战线的性质、特点、对象、类型、价值、意义、作用、政治基础、组织形式、结构层次,统战学的研究对象等,这些问题是对统战学深入系统的展开,以充分把握该学科各方面的基本特性,能从总体上区别于其他学科。四是基本规律。如工人阶级如何掌握革命领导权,如何既保持自身独立性又团结其他社会阶层,如何实现在工农联盟的基础上保持与其他阶级和阶层的联盟,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推进完善统战理论,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灵活运用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尊重和维护同盟者的利益等。以上这些反映统战学科特性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基本问题、基本规律,共同构成统战学的基本原理。第三,统一战线发展史。学科历史是每一门学科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战线是一个历史范畴,统一战线史主要梳理和总结统一战线发展脉络和历史经验,揭示其历史规律,以充分发挥和展示出统一战线的政治优势。统一战线史主要包括国际共运统战理论与实践,世界无产阶级统战思想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统战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统战史,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以来统战史等。此外,还包括一些统战专门史,如国共合作史、派史、多党合作史、港澳台和华侨华人统战史、区域统战史(如湖南统战史、广东统战史、延安统战史等)、民族统战史、宗教统战史等。可以说,通过对统战史进行深入研究能够促进统战理论的经验总结和回顾。第四,统一战线政策和策略。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是统战学科体系的实践和应用部分,主要解决统一战线在实际工作中“怎么做”的问题。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统战实践中如何保持独立自主,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统战实践中如何取得和运用革命领导权,统一战线中对不同性质和阶层的同盟者实行相区别的政策,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坚持求同存异和又联合又斗争的原则与策略,以及分化策略、中立策略、妥协策略;社会主义时期实现祖国统一的“一国两制”方针,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关系方针问题;民主协商与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以及关于团结民族、宗教、新社会阶层人士、港澳台民众以及海外华人华侨的统一战线政策和策略。此外,还包括如何推进不同统战对象之间关系和谐的政策和策略问题等。
五、统战学学科的课程体系
与统一战线学科知识体系紧密相关的是统一战线学科课程设置问题,统战学科课程设置有助于统战理论知识体系的规范化和系统化。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编写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简介》的一般规范,一门学科应在其研究的业务范围内,根据其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和培训对象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相互联系,科学设置相应的学科课程体系,以有助于推进本学科发展建设和进行专业人才培养。从马克思主义统战学科的实际来看,可从学科基础课程、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前沿讲座课程、专题培训班课程的角度来设置和建设统战学课程体系。第一,统战学学科基础课程。主要涉及统战学学科基础性理论课程,具体可开设如统战学概论、政治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公共关系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课程。第二,统战学学科核心课程。主要是介绍统战学学科的主要理论,可开设马克思主义统战学基本原理、政党学说研究、三代领导人统战思想研究、新时期党的统战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统战思想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统战思想研究、中国共产党统战理论与实践、新时期党的统战政策应用、比较统战学等课程。第三,统战学学科选修课程。根据各个专业方向设置相关选修课程。如统战工作方法论专题、国共关系史、区域统战史(如广东统战史、山东统战史等)、中国派史、多党合作史、港澳台统战史、华侨华人统战史、民族统战学、宗教统战学等。第四,统战学学科前沿讲座。根据统战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难点设立相关专题课程,以研讨的形式讲授。如当前国际形势与统一战线政策研究、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研究、非公经济人士统战工作研究、基层统战理论与实践研究等。同时,针对当前学科不断融合和交叉的发展趋势,吸收其他学科的有益成分,形成统一战线学科体系新的学术生长点,丰富和完善统战学的课程体系,开设一些实用性强的专题讲座课程,如统战心理学专题、统战领导学专题、统战人才学专题、统战经济学专题、统战管理学专题、统战社会学专题、统战军事学专题等。第五,统战学学科专题培训班课程。统战学学科建设的承接单位是中央及各地的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和普通高等院校。统战学科与党建学科一样,承担着较多的培训任务,很多课程是根据培训对象的特殊性设置的,因此,还需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设置一些针对性强的课程。如对“派及党外干部培训班”可开设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中国派历史、参政党建设研究、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统一战线与派、多党合作及其政治协商理论、派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党外领导干部作用等课程。对“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可开设党的民族理论、当代中国民族制度与政策、中国民族概况、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统战工作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等课程。对“宗教界工作培训班”可开设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党的宗教政策与实践、中国宗教概况、中国宗教文化与社会发展等课程。对“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培训班”可开设新的社会阶层问题及党的政策、统一战线与新的社会阶层等。对“港澳台与海外华人华侨统战工作培训班”可开设当前台海局势与对台政策研究、“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研究、港澳台问题专题研究、海外华人华侨问题专题研究等。
综上所述,统战学有设立为独立学科的必要性,又符合设立为独立学科的要求和条件,还具备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同时,统一战线在新时期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和具有重要意义。因而,统战学具有如军事学和党建学一样设立为独立学科的现实必要性,以利于推进我国统一战线的进一步巩固壮大。
作者:莫岳云 李岁科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刘新庚,傅建平,李佳晁.关于统战学学科界定的理论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13(1):168-172.
[3]罗振建.论统一战线学的学科体系[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3):4-7.
[4]丁三青.关于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再思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17-19.
[5]牛旭光.把统一战线科学的研究推向前进[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3):16-19.
[6]罗振建,吴文华.统一战线学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7]陈占安,侯学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导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8].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莫岳云,刘国普.统一战线学科体系建设若干问题初探[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4):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