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管理科学工程学科建设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在武警院校深化转型发展的情况下,加快推进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必须深刻理解学科建设的基本内涵,认清存在的主要问题,科学构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努力推进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健康发展。
关键词
武警院校;管理;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院校建设的龙头工程和基础工作,是一所院校办学实力和层次水平的集中体现。实践证明,只有一流的学科才能支撑起一流的院校。当前,武警“合训”院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自然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正确审视,认真研究加以解决,以满足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需求。
1对武警“合训”院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建设基本内涵的理解
学科建设是指学科主体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规律,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一切必要可行的措施手段,促进学科发展和提高学科水平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高等院校的一项根本性建设[1]。学科建设具有创新知识、构建学术组织、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四项基本职能。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武警部队重点建设的学科,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严格遵循武警初级指挥生长干部学历教育合训人才培养方案,按照通识必修、专业必修、通识选修、专业选修四个类别安排课程,突出管理科学、部队管理、信息管理、工程管理和装备管理五个重点研究方向,着重培养学员运用先进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对部队管理中的领导、组织、行为等问题进行分析、决策和组织实施的能力,力求通过课程设置达到培养具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背景的现代武警警官要求。
2武警“合训”院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
由于起步较晚,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建设基础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需要认真研究、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一是教育理念还不够先进。
部分教员对现代军事教育发展趋势把握不准,对武警部队建设和遂行任务的现实情况不明,“两个靠拢”培养人才的理念还没有确立起来,教育理念相对滞后,专业课程教学的针对性还不够强。主要表现在:课程标准在专业课程建设上的指导作用发挥不够明显,教学设计偏重满足培养对象的知识积累,忽视了素质能力的提高。
二是课程体系结构设置还需要优化。
管理理论基础课程所占比重偏大,专业核心课程、个性化课程所占比重偏小。课程教材不够系统配套,一些课程的定位主要从本课程要求出发,对处理好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考虑不够,部分课程内容重叠,教学内容的特色、针对性不够突出。就一门课而言,实践教学部分比重偏低,重理论、轻实践应用的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
三是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机制还不够健全。
由于与部队交流机制不够健全,还没有完全建立顺畅的武警总部、院校、部队资源共享体系,不能有效跟踪部队建设的最新动态,致使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更新缓慢,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部队管理新实践新发展,教学内容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不强。“在院校学的到部队用不上、部队需要的又学不到”的矛盾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
四是教学实施方法手段还需改革。
教学方法和手段服从并服务于课程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利于学员掌握课程内容,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专业课教员“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育思想体现不够,仍过于注重学科的完整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向能力转变的实践性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概念式、章节式”讲授,“说教式、填鸭式”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有很大比例;课堂教学缺乏高质量的研讨、互动,“重形式、轻效果”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教学效果还不够明显;想定式、案例式、研讨式教学方法没有得到充分运用。
五是教学条件建设有待提高。
学科教学条件建设包括实验室建设、专修室建设、图书资料建设、教学基地和专业学科网站建设等,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优良的教学条件保障势必影响学科的健康发展。目前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条件建设已初具雏形,但由于实验室功能复杂,还处于建设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有关提高学员管理能力教学内容的教学质量。另外,学科网站已经建成,但存在网络课程教学内容不规范、网络教学应用较少、信息化教学设施利用率不够理想等问题。
3深化武警“合训”院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建设的具体举措
加强武警院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建设,必须按照分清主次、抓住重点、突出特色、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持续全面推进。
一是要深化学科理论研究。
这是学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本质行为,是学科建设的原动力,也是加强学科建设和推进以内容为核心的教学改革的突破口[2]。重点是加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前沿理论研究[3]。通过深化学科理论研究,使学科理论体系更加完善,更加紧密地贴近部队建设和遂行任务实际,并且走在理论最前沿。
二是要明确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应以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以强军目标为统领,以武警院校教学法规文件为依据,坚持部队任务和建设需求为牵引,以培养具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背景的高素质军事指挥人才为导向,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为依托,以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为重点,以加强课程教学条件建设和课程教学组织管理为保障,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系统建设,注重效益、突出特色。
三是要以课程内容建设为核心。
课程内容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是决定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关键要素。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课程内容建设必须围绕学员适应任职岗位需要,大力开展内容建设。一要精心完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应随着教学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完善,在完善过程中,要力求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确定课程目标,发挥好课程标准对教材、教学以及评价的指导作用[4]。二要加强教材建设。应加强教材建设,规范教材选用机制,坚持优先选用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针对部分课程选用的教材与部队结合不紧密的现实,要组织教材攻关组编写贴近部队的配套辅助教材。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也可与相关部队、高校共同开发教材。在教材建设中,既要加大各课程教学内容整合、融合的力度,又要加大专业课程教材综合化和集约化改革的力度,适当增大专题类、综合类、案例类、实践类比重,着重体现理论讲授、案例分析、问题研讨和现地教学等环节,形成一种形式灵活、内容丰富、讲求实效的全新专业教材体系。三要建立有效的课程设置更新机制。在保持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模块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要始终保持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前瞻性、可塑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四是要加强教员队伍建设。
只有具有一支学术水平和思想水平较高的教员队伍,才有可能建设高水平的学科。教员队伍建设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注重培养高水平的课程建设负责人。要围绕教学需求,加大课程负责人的选拔培养力度,让具有先进教学理念、清晰教改思路、丰富教学经验、深厚学术造诣和高水平科研能力的专家、教授牵头进行学科建设;同时也要注重加大中青年学科学术带头人选拔培养力度,让具有发展潜力的教员担当学科建设重任。二是要注重课程团队建设。学科建设涉及面广,必须依靠团队进行集体建设。学科团队建设要注重年龄和知识结构,力争形成学科首席、学科骨干成员和学科后备成员的完整梯队。三要注重部队实践锻炼。要依据学科建设方向,着力增加教员队伍的部队实践经验,采取到部队代职、调研、参加部队演习(训练)、参与军事学术交流等办法提高教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
五是要加强学科条件建设。
条件建设是学科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开展学科建设的基本平台。主要包括教学基本设施、学科实验室、文献资料、学科信息资源等条件建设。当前,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条件建设,应围绕学员能力素质培养需要以及部队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军事训练要求,注重以学员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能力为目标、以实践为基点,大力加强实践教学需要的专业教室、想定作业教室、案例教学教室、实验室及教学基地建设。要深入挖掘信息化教学潜力,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着重建设与该学科紧密相关的学科专业网站和网络课程,进一步丰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条件和手段。
六是要开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利于学员掌握课程内容,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应改变以教员、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不断完善已在实践中运用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加强案例式、想定式、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创新,发挥教员主导、学员主体的作用,形成师生双方的良性互动。运用理论大课、课堂研讨、问题解答和现地教学等教学模式,切实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有机结合,强化学员问题研讨意识和创新思维[5]。完善、合理的教学考核体系,是检验、促进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为配合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应改变传统的“一卷定乾坤”的考核模式,本着着眼学员未来任职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的原则,开展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将课题研讨、课堂提问、完成作业等平时学习成绩与结课考试成绩结合起来,打破以往重结果、轻过程,重成绩、轻能力的传统考核模式。
七是强化学科管理。
主要是依据相关教育法规和上级文件,制订加强学科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学科建设有章可循、依法推进;加强学术人才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以及对学科经费和学科基本设施的管理;对学科建设水平进行科学评价等。
作者:李崇东 单位:武警警官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参考文献
[1]孙国强,王莉“.管理科学与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3).
[2]刘雪松.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4(2).
[3]陈培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本科专业协调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0(10).
[4]张凤,李爱华.面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课课程群建设与优化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
[5]刘建华,韩亮亮.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