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问题,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牢固树立学科定位意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发展进程
所谓学科定位,就是指在一定学科体系中,对某一学科的所处地位、发展历程、现实意义、科学属性和基本特点等进行系统把握。30年的理论论证和实践检验,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学科或科学已达成广泛共识,这就为准确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奠定了前提条件。张耀灿教授曾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理论成果,在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性、政治性、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应用学科。”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文化的深刻变革,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和形式、目标和任务、环境与对象等方面均不同于以往,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重新定位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从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发展的历史回顾中对其科学定位,有助于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发展进程,进而增强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设立,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一大创举。回顾其历史演进脉络,以十年为一时间段,可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进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初步创立和发展阶段(1984-1994年)。
以1984年和1987年为时间节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得以设立并获得初步发展。1984年教育部相继颁布《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和《关于在六所高等院校开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班的意见》两份文件,对部分高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和开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班作出了具体部署;1987年国家教委又颁布《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实施意见》,该文件决定自1988年秋起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经过最初十年的学科发展,我国初步建构了包括学士学位(内含第二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位层次。
二是全面建设和发展阶段(1994-2004年)。
为了有效整合教育资源、科学规范学科建设,199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学科专业合二为一,统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点;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再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名称进行整合,将之确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并将其学科属性定义为隶属法学门类政治学。2002年经国务院学术委员会评审,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三是深入发展和完善阶段(2004年至今)。为了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004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首次提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中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具体路径进行了有益探索;2005年国务院学术委员会、教育部颁布《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决定增设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取消原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将之调整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新增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二级学科。至此,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真正独立的二级学科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二、牢固树立目标导向意识,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价值诉求
独有的价值目标是一门学科得以设立、存在、发展和完善的内在依据,也是区别于其他学科本质属性的重要标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设立之日起,就有明确的价值目标。具体来说,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培养目标包含着七个方面,既有宏观层面上对坚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信仰信念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定位,也有微观层面上对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和进行本学科学术交流的目标要求。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而当前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目标具体内容所面临的最大客观需要,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立足于这一客观需要,并以此为目标导向,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视为最终价值诉求,不断引领自身建设迈向更高水平。近代以来,实现以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梦”是全体华夏儿女共同的夙愿。所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理应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从上述对其学科定位可知,在一定时期的阶级社会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有着极强的意识形态性。也正是这一鲜明的政治属性,内在地规制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阶级立场。而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目标的设定都应围绕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正是在此认识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逐渐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成为自身建设的一个优良传统,并将之提升到关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前途命运的高度来加以认识。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论断的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对“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命题的界定,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对“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地位的肯定,都一再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设定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价值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精神动力。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价值目标的设定明确了方向,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建设价值目标的内容作了有益补充。这是因为,以马克思主义为学科之魂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价值目标的实质内核也必然是反映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三个层次而言,国家层面上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上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个人层面上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分别规制和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未来建设对实现国家现代化、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格素养的使命担当。为此,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价值目标的一个重要着眼点,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学科属性的同时,积极搭建并形成两者之间互联互动的平台机制,进而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为根本目标的价值诉求。
三、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意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智力支撑
培养专业人才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学科的建设发展有利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专业人才的培养又会促进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可以说,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过程中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意识,其归旨就在于建成一支立场坚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道德高尚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队伍。自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以来,我国党和政府就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并相继制定和颁布了关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这些文件既有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培训进修、职称评定等学习晋升的涉及,也有对他们工作环境、政治待遇等教学条件改善的关注。尤其是教育部2007年《关于组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的意见》和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两份文件的颁布,更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朝着专业化、年轻化、职业化方向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在此情形下,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业性和层次性的有机结合,从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智力支撑,已成为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重要着力点。培养专业性较强、层次性分明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方面,专业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业务精湛,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素养。为此,要继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优化教书育人环境,组织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教育实践活动,为培养本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层次性是指思想政治队伍结构合理,基本形成本学科老中青三代无缝对接的育人局面。需要特别澄清的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还须储蓄一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后备力量。为此,要进一步革新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不同学位层次的培养体系和目标,按照该专业领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相应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活动。在储蓄的后备力量中,广大青年教师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还要依赖于大量学术精品的涌现。毋庸置疑,一支年富力强、业务精湛的青年人才队伍必将会创造出该专业领域划时代的精品力作,并以此来引领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四、牢固树立协同创新意识,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路径选择“协同创新主要是指在一个系统中各子系统或各要素,基于共同目标,通过形成共享的观念,构建沟通机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形成新的整体系统,产生新的协同效应的过程。”它是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必然的路径选择。无论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还是增强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认同,都需要牢固树立协同创新意识。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创新而言,就是要在把握其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强化协同创新理念、建设协同创新队伍和完善协同创新机制,进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路径选择。
首先,理念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先导。
受传统学科观念的影响,有些人将思想政治教育学与伦理学、教育学、政治学等学科混为一谈,对其的学科定位缺乏科学性;有些人曲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属性,过分强调其学科属性的意识形态性;有些人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目标,致使其学科目标的设定未能与时俱进;等等。不言而喻,这些由传统学科观念滋生的问题是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此,树立学科协同创新的理念,用开放发展的视野认知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定位、学科属性和学科目标,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前提。
其次,人才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关键。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智力支撑,人才队伍的培养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其关键环节就在于培养一支具有协同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人才队伍的协同创新能力,一方面要求参与本学科建设的主体自身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求外界为参与主体提供学习实践的机遇和平台。通过内外兼修,为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型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再次,机制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保障。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体制机制,就是要在构建学科育人机制和完善学科评价机制上下功夫。就创新学科育人机制而言,其核心是如何建构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凝聚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强大合力;就创新学科评价机制而言,其标准是营造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预期目标提供舆论引导。
作者:倪娟 单位: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