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教育渗透学科建设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职业生涯教育渗透学科建设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职业生涯教育渗透学科建设论文

一、职业意识的培养

(一)用心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兴趣点,培养其兴趣里的职业意识

兴趣爱好对职业生涯选择具有导向作用,往往隐藏着高远的职业理想。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往往有很多并不确定的兴趣点,我们要保护好它们,培养兴趣里的职业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遇到了这样两个很好的例子。必修五“科学之光”里有一篇《足下的文化和野草之美———一个景观设计师的手记》的文章,完整地介绍了岐江公园的设计理念和设计过程。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对建筑设计感兴趣,但也并不排除个别同学对其情有独钟。学习了该文,有同学上交了一份作业———《半月亭的设计与说明》,是一张为学校西南角空地设计一座亭子的设计图及其说明。我们不清楚他的设计图是否符合建造要求,但我们无疑可以从中看出他对建筑设计的喜爱。这就是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位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兴趣,很可能对其未来职业的选择产生重大影响;而设计出最好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作品,极有可能成为他的职业理想。《永不消逝的声音》是必修四“走进语言现场”专题的一篇文章,它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个节目的文字稿。班里有个有“才女”之称的瘦小女生读过这篇文字后,就专门从网上找来当年节目的录音,反复听了多遍。她觉得播音主持这个职业有着其他主持比如电视主持等不具备的独特魅力,于是立志要做一名播音节目主持人。经过努力,她成了学校广播站“歌声嘹亮”节目的播音员。

(二)利用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性格里的职业意识

性格禀赋对职业生涯教育选择具有限制作用。教科书中的课文尤其是文学作品,所涉及的人物往往性格十分鲜明,这些鲜明的性格特点和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有着密切的关联。烛之武、蔺相如巧舌如簧、能言善辩,所以他们成了出色的说客;廉颇骁勇善战、知错必改,所以他成了一代名将;史铁生成为著名作家,跟他沉静善感、敏锐执着不无关系;格斯拉兄弟成为最好的鞋匠,和他们朴实憨厚、坚韧善良密切相关。这类资源在教科书里俯拾即是,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利用起来培养学生性格里的职业意识:自己属于什么性格,大致适合做哪一类职业。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兰德通过对自己和他人职业生涯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人业匹配理论”,把人的性格分为六种:对人敏感的社会型(友好、热情、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对物敏感的实际型(喜欢工具、机械、动植物),对过程敏感的艺术型(创造性、情绪化、非传统),对结果敏感的企业型(善辩、独断、机警、自信乐观),对信息敏感的探索型(为人好奇、喜欢钻研、独立性强),对规矩敏感的常规型(耐心、踏实、责任心强、有依赖性)。不同类型的性格适合从事的职业(人业匹配)不尽相同,甚至大异其趣。如果以这个理论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很显然,烛之武、蔺相如之类说客属于企业型的人,史铁生则是典型的艺术型的人,而格斯拉兄弟肯定属于常规型和实际型兼具的人。因此,以课文中人物性格为比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总结反思自己的性格类型,对其形成稳定的职业倾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职业常识的储备

(一)挖掘教材资源,让学生积累一些职业规范的基本常识

任何职业生涯教育都有其规范,也就是该职业最低限度的要求。人力车夫也是一种职业,在必修三“号角,为你长鸣”专题的《老王》里,有这么一句话:“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都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可能在杨绛先生看来,“老实”就是车夫的基本职业规范,不能讹人,这是底线。既有“最老实”,就有“较老实”或“不老实”。那么,“不老实”也就是估摸着你不熟悉路,时常会拉着你瞎逛游以讹你钱财,这就不符合车夫的基本职业规范。在必修三“号角,为你长鸣”专题高尔斯华绥的《品质》中,格斯拉兄弟是最好的鞋匠,他们坚守自己的制鞋理想:手工制作,合脚耐穿,美观大方。这也许也是他们认为鞋匠理所当然的职业规范;他们为人朴实憨厚,忠诚善良,为了坚守这种规范(其实就是理想),至死不渝。但从事职业有它最基本的目的,那就是求生存,没有生存的保障,理想也将很快随之破灭。因此,从职业规范的角度来说,有些“大公司”做广告,大规模地生产,与同行竞争,只要不做虚假宣传,不偷工减料,不搞假冒伪劣,也就可以算是正常的生产和经营,是符合职业规范的。回到教育上,同样也是这样的。

(二)利用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探究,使学生明白职业道德的基本常识

事实上,在《品质》里,作者不一定有揭露并鞭挞“大公司”的意思,他或许有对现代大工业对传统手工业冲击的担忧,但他对于格斯拉兄弟的高尚人格品质及其高贵的职业操守肯定持赞赏态度。实际上,在格斯拉兄弟的职业道德词典里只有四个字:敬业、乐业。他们敬畏他们的职业,并以此为乐。梁启超先生有篇著名的文章《敬业与乐业》,讲的就是职业和事业的关系问题,敬业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乐业则是较高尚的职业境界。必修二“珍爱生命”专题里师陀在《说书人》中说:“我”在“志愿书”“自己的大名下面,毫不踌躇地写上———说书人,一个世人特许的撒谎家”。“我”不做“英雄”,不做“将军”,不做“学者”,不做“大僚”,只愿做个说书人。“我”对说书人这个职业的喜爱,主要是受了文中那个说书人的影响。是他说的“故事”影响了“我”?是他说故事的“本事”折服了“我”?还是他带病、至死都要坚持说书的执着、坚韧和忠诚感动了“我”?或许是其中的某一种,也或许是兼而有之。但说书人敬业与乐业的职业操守深深地影响了“我”,则是不可否认的。从事任何职业,除遵守最基本的职业规范外,坚守较高的职业道德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整合教科书注释等材料,让学生了解一些职业取向的基本类别

除了课文中相关内容可以用来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外,课文下的注释也是十分宝贵的资源。比如在注释里,我们可以发现名目繁多的职业身份:诗人、作家、作曲家、音乐家、家庭教师、画家、学者、生态学家、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雕塑家、建筑师、政治家、雄辩家、记者、数理逻辑学家、小说家、教育家、建筑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科学家、社会学家、演说家、剧作家、词人、节目主持人、博物学家、地质学家、植物分类学家、经济学家、遗传学家、科普作家、散文家、戏曲作家、书法家,等等,不一而足。我们这里是按教科书的顺序罗列的,类属比较复杂,种种身份存在交叉现象,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中窥见职业种类的繁多。在课堂内外,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作适当的介绍,或者引导学生自己去查询相关知识,对于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职业类别,形成初步的职业倾向,应该是大有裨益的。当然,在此过程中,学生肯定还会咨询一些注释里未曾提及,而自己又很想了解的各种职业,我们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指导与引导,让学生充分了解各种职业取向及其特征,为其未来可能的职业选择储备职业类别方面的基本常识。

三、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

(一)加强听、说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职业沟通交往能力

必修四有一个“走进语言现场”的专题,从演讲(说)、倾听(听)、讨论(听、说、辩)等角度全面地展示了语言活动与语言运用的过程。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口语里,听与说在交际中的工具作用体现得尤为突出。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只影响日常生活,而职场里的言语交往则影响职业化的程度,也就是取得职业成就的程度。根据教材的安排,我们可以以职业沟通能力为导向,训练学生命题演讲与即兴演讲的能力;以听录音或现场听朗读并复述其内容等方法,训练学生听话的能力;可以组织讨论会或辩论赛,训练学生陈述、论证、辩驳等语言组织与应变能力。比如建立课前三分钟演讲制度,通过这个固定的语言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演说者。我们可以设置一个职场情景,像产品推销、景点介绍、模拟课堂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职业角色的同时,也训练了职业语言能力。还可以组织校园新闻会、时政要闻辩论会等比较大型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训练自己的听、说、辩等语言和思维能力。

(二)通过实用类文本的阅读和训练,培养学生职业阅读分析能力

职业阅读有别于审美阅读,审美阅读的对象主要是文学作品,阅读者主要是喜欢文学或研究文学的人。职业阅读的价值取向一般都在信息的获取及其分析判断上,这与我们阅读教学里的实用类文章十分接近,实用类文章阅读的基本要求就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必修五“科学之光”专题集中安排了6篇实用类文章,包括侧重整体介绍的《物种起源绪论》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带有文学味的《南州六月荔枝丹》和《斑纹》,侧重过程描述的《景泰蓝的制作》和《足下的文化和野草之美》。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提取关键词、概括主要信息、对文中观点初步判断归纳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在职场上阅读调查报告、审阅协议合同等文件时所需要的。除了这些实用类文本,像新闻报道类、图片图表类文本也是我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文本类型。必修二“和平的祈祷”专题里朱启平的新闻通讯《落日》及关于战争与和平的“两组图片”,就是很好的阅读范本。都说现代社会已进入了读图时代,各种图像,包括电影电视、照片漫画、广告图标等,五彩缤纷。因此,学会读懂这些“图”里的信息,获取并分析判断它们,也就显得特别重要且任务繁重。从“两组图片”里,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地读“图”,我们可以训练学生一些基本的读图技巧,提高他们的读图能力。

(三)重视应用型文章写作训练,培养学生职业写作表达能力

教科书没有专门设计应用型文章写作专题,但在“写作观”“写作指导”“写作实践”等栏目里有多处体现其重视应用型文章写作的设计。比如,在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里要求学生“编一期小报”,“像山那样思考”专题里要求学生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进行“讨论”;必修二“珍爱生命”专题要求学生写“采访实录”;等等。这些设计,其实就是要求学生重视应用型文章的写作,以让写作变得更有用,更有效。在职业生涯教育实践中,“小报”也好,“讨论”也罢,都是十分有用的实用文体。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把一些常用的应用性文体放在日常教学中随文、随课进行相应的训练。上完《雷雨》,我们创设了情景:我校“后《雷雨》话剧社”即将成立,假如你是该社社员代表,请你写一份在成立大会上的发言稿;假如你是该社宣传员,请你拟写一份剧社成立大会的通知;假如你是该社社长,剧社成立和运作需要一定的经费,请你向学校写一份申请经费的请示;假如你是校长,请你写一篇在剧社成立大会上的讲话稿;假如你是教育局领导,请你为成立大会写一封贺信。通过情景的创设和写作的实践,学生既在一定程度上体验了职业化的角色,又培养了职业实用写作的能力,同时还促成了《雷雨》课文的拓展与运用,可谓一石三鸟。

作者:董华翱 单位: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