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学科教学研究生队伍建设问题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思政学科教学研究生队伍建设问题,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思政学科教学研究生队伍建设问题

摘要:思政学科教学培养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在思政学科教学中,仍然存在探索研究生队伍管理、探索教学方法、拓宽实践路径、训练学生学习潜质的很多具体问题。本文客观分析思政学科教学中研究生队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阐述研究生教育阶段加强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对于促进思政学科教学研究生队伍建设的发展,加快思政研究生教育的步伐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学科教学;对策分析;实践意义;学习潜质

众所周知,在研究生报考人数逐年增加的态势下,国家已经制定公布继续扩招研究生的政策。这对高校和考生无疑是大利好消息。各高校都在借用这一契机,加强研究生队伍建设工作,探索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研究生培养之路。

1思政学科教学研究生队伍管理的意义

2019年,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特别强调,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的关键作用。不难悟出我们追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效性的前提,就是要不断提升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成国家对思政教师的要求和任务,为了解决思政课教师供需矛盾,同时也为了提升思政教师队伍的质量,要培养一批能够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胜任中小学生思政课程教育教学的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同时要求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运用雄厚的基础理论,熟练的地开展教育实践能力,能够融合国内外时政发展态势,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的灌输作用,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开展与时俱进的有活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能用新的视角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考改革,善于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教法学法一体化研究与实践。努力打造有血有肉有灵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在全社会树立大思政观,捍卫意识形态主阵地,保卫国家安全的重大意义。

2思政学科教学研究生队伍状况概述

近年来,由于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不断扩大,而且,教育大类调剂政策的出台,使得专业硕士研究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第一,思政学科教学研究生队伍本科专业参差不齐,思政学科专业素养低。自2016年开始招收思政学科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以来,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学科教学共有学生31人,其中属于高校统招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共有11人,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员就有20人,占比例高达64%,理工科和人文社科类混合在一起。有的是体育社会工作专业,还有产品设计专业、文化管理专业、新闻学专业。思政学科的专业素养普遍较低。甚至理工科类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思政学科专业的基本认知和专业的基本技能,起码的思政学科思政专业的本科基础知识的积累几乎是零。这样就给起主导作用的授课教师拟定培养方案、落实教学实践活动,带来极大的困难,也严重制约着受教育者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对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出一个新的课题。当然也给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带来挑战。第二,学业规划不科学,缺少整体均衡发展的理念。对于这一特殊的群体,首先要让学生给自己定位。划分出专业和非专业两类人员。对于本专业的学生,要高标准拟定适应自己的学业学术科研计划。那些非专业的研究生十分清楚自己思政本科专业知识的空白,有的学生不能理性地思考自己人生夹角,不能从现实出发灵活切实地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带有前瞻性的职业规划。每天的生活忙碌且显得浮躁,想要补充短板却不能弯下腰来脚踏实地,结果知识的学习弄成了碎片化,没有整体系统的计划,不能统筹协调各门课程的研习。结果,一个学期下来,对于专业的感觉还是懵懂一头雾水。知识的学习显得零碎无系统,缺少整体权衡协调发展的管理理念,没有系统观念指导下制定的专业学习规划。第三,专业基础理论欠缺,没有本科阶段专业知识的储备。非思政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缺少系统专业的本科阶段知识的灌输和训练学习。无论是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基础课都没有系统地研究和学习,缺少基本理论的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理论灌输不足,理论的思辨能力和质疑性思维训练不够,内化专业知识和形成性知识的构成过程均缺乏,没有专业性的联系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感悟专业知识的前沿和热点节奏慢,各种专业的课题立项等学术科研活动也没有参与和系统训练,没有参与过“互联网+”背景下的本专业的创新创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当然外化专业知识的敏感性和灵性就弱,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就更谈不上了。知识有断层,不是系统的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对专业知识的感悟不能做到收放自如,无法胜任未来实际工作的需要。第四,学业积累的韧劲不足,畏难情绪急于求成的侥幸心理较浓。无论是本专业的研究生,还是非本专业的研究生,学习中普遍表现出韧劲不足,遇到困难往往表现的应付,甚至是逃避。缺少持之以恒的韧劲,有的人存在侥幸心理,以为反正都是自己的老师,不能难为自己的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格。还有的非本专业的研究生,面对自己应该补充的专业知识,明显表现出畏难情绪,有急躁的心理,觉得太枯燥乏味,有理想目标但就是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缺少执行力和耐力训练。

3思政学科教学研究生队伍建设实践的反思

第一,思政学科教学中培养研究生的专业核心素养,增强学科教学研究生队伍的战斗力。思政学科教学研究生大多是来自不同的本科专业,理工类、经管类、教育类。这样队伍整体专业的素养就不是很高且不均衡。因此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专业的核心素养,以角色定位为切入点,以责任担当为原则,以培养政治认同为第一要务,以训练理性意识、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为目标内容。在课前的新闻播报中,在关注国内外时事政治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点拨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训练,侧重专业心性和执业理念的熏陶,让学生真切地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一专业,进而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能走脑入心做一个强有力的铺垫。第二,思政学科教学中拟定综合协调的“双案”,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拟定了思政学科教学研究生培养实践中的“双案”计划,其中一手抓课上教学授课方案,另一手抓课下学习导学案。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双案”不可顾此失彼,一定要互相映衬协调并进。课上的教学授课方案是依据现有的研究生培养计划制定的课程培养方案。课下的导学案,按照本专业学生和非本专业学生两大类。对于本专业的学生鼓励他们梳理本科阶段的知识脉络后,强化学术科研能力的培养,撰写各类学术科研文章。对于非专业学生,有计划地补充专业本科阶段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适度引导学术科研。这样,就能引导学生两条腿走路,保持协调和平衡,既有现阶段的研究生课程培养学习要求的进度,又有补足短板的学习计划,齐头并进,力争因材施教,分层培养,个性打造协调并进的“双案”培养计划,用专业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去重塑每个人的本领。第三,思政学科教学中夯实研究生本硕阶段专业理论知识,成为能担当未来职业需求的队伍。在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基础上,让学生学会两条腿走路,夯实学业的基本功,才能弥补专业知识的缺失和缺位,才能达到本专业对研究生的起码标准,在某种程度上说,三年的积累相当于本硕连读。本科阶段的理论知识的量也是相当的大,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原著,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研修本科阶段的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在读研阶段非本专业的学生,一定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原理,把这些主干课程都要自修达标,不但要了解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是什么,还要进一步挖掘专业理论知识的开放体系什么样,否则,不能应对未来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岗位要求,进而不能胜任和完成国家对思政教师的任务和要求,也就不能理直气壮地融会贯通地接好和传递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接力棒。第四,思政学科教学中训练研究生学习潜力,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必须是有学习潜力的队伍。其中最为紧要的就是恒心意志力和思辨质疑的能力。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整体素质比本科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提高,不管是否属于本专业,理解能力思考能力都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相对于研究生的学业要求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因耐力和学习的定力还是有不足的情况,比如说对待双案的态度,有的学生重视不够,有的学生自以为本科阶段就是本专业,根本不需要导学案,还有的学生学习缺少耐力,坚持一段时间就有动摇的心理,畏难情绪和侥幸心理较多,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毕业论文外审盲评的形势认识不足,所以平日里的学习劲头不足,虽然制定了学习计划也有导学案但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踏实落到日常的学习工作中,缺少恒心意志。理想未来很圆满,现实很骨感。学习潜质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就是思辨质疑的能力,由于思政学科教学中学生的队伍参差不齐,非专业人所占比例较大,所以思辨质疑的能力明显弱些,思考力不足,分析和评估信息的能力较弱,质疑的切入点找不到,思辨的方法和技能不具备,不会分析时政热点,更不会辨析社会疑难,本专业的学术科研能力明显滞后,对一事物的认识和看法,不知从何处入手,对问题的分析和阐述缺少专业理论的支撑,对理论的感悟灵性不敏捷,对真理的认知能力不够。因此,对学习过程的感悟不深刻,认识不到它是意志品质和恒心耐力的坚持,更是生活中的一种享受过程,是与生命同在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王志国.中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9(12):175-178.

[2]刘燕莉,李浩野,陆涛.思政融通”——思政教育新模式研究与实践[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4):57-63.

[3]蔡小春,刘英翠,顾希?等.工科研究生培养中“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10):7-13.

作者:陆通 单位: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