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学科建设协同发展解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高职院校学科建设协同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科建设水平,也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因此,实现学科建设协同发展无疑是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路径。对此,在宏观层面需要明确目标与规划,树立协同发展理念,优化政策机制,设立专门部门,健全评估和激励机制。在微观层面,需要加强科研人员交流,实现优质师资共享;深化科研合作,定期召开学术论坛;加强技术援助,实现硬件资源共享;加强信息互通,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科建设;学科协同发展
当前,学科建设协同发展已然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受到了国内众多高校的普遍欢迎。但高职院校在学科建设协同发展过程中起步较晚,尚未取得一些有代表性的成果。而相对于普通本科高校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资源相对匮乏,实现学科建设协同发展无疑是突破资源束缚、提升学科建设质量的重要途径。各高职院校还需基于优势互补、互帮扶持的原则,推进学科建设协同发展,促进学科建设水平的加快提升。
一、高职院校学科建设协同发展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科建设水平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重要主体,其数量众多,广泛分布在我国各个地区,但是就单个高职院校而言,其学科建设能力还相对薄弱,物质资源以及经济基础较差。而推进学科建设协同发展,能够加强各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以及资源的优势互补,最终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各学科之间的联合不仅促进了各高职院校的共同发展,而且促进了单个高职院校内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使得高职院校中的各项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促进资源优势互补。同时,由于集合更多的资源,能够使得弱势学科得到弥补,强势学科更加突出,从而带动高职院校整体学科水平的发展[1]。
(二)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
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从全局来说,高职院校之间存在着各方面的竞争,例如人才的竞争、生源的竞争、资金的竞争、科研水平的竞争等。这些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学科建设水平的竞争。学科建设水平的提升能够推动高职院校在各方面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但高职院校享有的教育资源以及科研资源相对较少,这就需要推进学科建设协同发展,通过实现各高职院校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取各家所长,共筑学科的体系长城,形成一体化教学理念。这可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增益,促进知识体系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实现学术资源向学术成果的转化,这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
二、高职院校学科建设协同发展困境
(一)宏观层面
第一,目标与规划不明确。明确的目标能够为学科建设协同发展添砖加瓦,推动其进程,使其更好更快地发展,而目前高职院校普遍缺乏明确且具有前瞻性的目标,定位不明、方向不清,无法给予学科建设协同发展更好的引导。这是很多高职院校所面临的一大困境。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导向,导致路线规划错误也在所难免。第二,发展理念陈旧。高职院校缺乏协同发展理念的指导,无法凝聚各方参与者的信念与力量,对于学科建设协同发展工作的推动缺乏精神指导。第三,缺乏相应的针对性政策机制。高职院校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管理者,制定的政策机制应该能够全面推广协同发展理念的实施。但缺少相应的保障制度以及政策环境,将使得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缺乏一定的公信力,同时无法取得更多的资源,进而导致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缓慢。第四,缺乏相应的机构处理专门事务。专事专管是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必然要求,但在高职院校学科建设协同发展中还缺乏相应的机构对于协同发展中的各项事务进行处理。这必然会造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以及工作效率的降低,无法高效地推动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第五,缺乏相应的评估和激励机制。在高职院校学科建设协同发展中,评估和激励机制的缺乏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没有一套科学成熟的评估激励机制,无法对进行学科建设协同发展工作的人员进行评估,对于其工作进度以及工作质量的影响极其不利。并且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无法发挥广大参与者的劳动积极性,降低了工作的效率[3]。
(二)微观层面
第一,教育人才资源稀缺,科研交流较少。高职院校中,教育人才稀少,科研交流闭锁是出现比较多的问题。教育和科研资源是一所高职院校发展的根本。未能对人才进行充分培养,无法激发科学研究思想的充分碰撞,势必难以有效推动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第二,科研能力薄弱,学术水平较低。缺乏相应的资源支持是导致科研水平低的主要原因,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推动学术水平的发展是高职院校建设协同发展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第三,技术设备以及科研资源稀缺。技术设备和科研资源是学科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技术设备短缺的条件下,即使是专业的优秀人才也无法完成科研成果的研发,进而制约了学科建设进程,而科研资源的稀缺同样导致学科建设缓慢。第四,信息闭塞。信息闭塞,无法得到有用以及最新的研究热点,将会严重影响发展规划的制定,进而最终影响整个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的进程。
三、高职院校学科建设协同发展出路
(一)宏观层面
1.明确目标与规划。目标对于协同发展有着关键性作用,一个良好的发展目标能够凝聚各个组织部门的人员,发挥最大力量。同时,目标的实现又依赖于各个组织部门的共同协作。为了能够使得各组织部门协同高效,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制度作为指引,制定协同建设发展的目标、操作规程以及操作流程。其一,在制定发展蓝图时,对于学科协同发展中占据关键性位置的信息应列在优先位置,制定高职院校战略性规划,把发展规划分为长期、中期以及近期规划,建立对应的发展政策方针、学科计划的审核制度等,保障各部门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的工作效率。另外,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选择战略目标,资源合理利用;发挥地方的特色,结合地方政策,促进高职院校的协同发展。其二,在学科建设协同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结合社会效益,还需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科建设的特色、优势学科,特别是要结合其地域优势产生的地区优势、特色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提高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水平,推动特色学科的开展,促进高职院校向社会需求型高职院校转变,从而获取更多的资源以及社会声望。其三,从高职院校优势特色学科着手,结合相关类型学科,制定科学的学科协同建设发展方案,集合各方面的人才资源,加大优势特色学科的发展力度,通过内部与外部组织的合理结构优化,加强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学习各方优点和工作决策,形成整个的特色学科群体,以点带面,从而带动整个高职院校的发展[4]。2.树立协同发展理念。树立协同发展理念,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力,促进各方信心的建立,从而激发工作热情,推动学科建设的政策理念有序运行。唯有促使协同发展理念被人们广泛接受,才能够保障学科建设协同发展得到重视。因此,各高职院校还需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促进各学科建设参与主体转变传统理念,树立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理念,从而奠定学科建设协同发展工作推进的思想基础[5]。3.优化政策机制。对于政府来说,制定针对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的政策机制,为各高职院校提供纲领性的指导文件,能够为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协同发展指明道路。因此,针对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相关部门需要制定适当的政策进行引领,对其给予一定的鼓励和保障,以此推动政策的发展;建立相应的资金政策,协助高职院校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制定科学严格的资金使用规范,避免资源利用不当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针对高职院校中能够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学科以及研究方向,要给予一定的项目资金援助;构建规范的检察机制,约束各机构部门依照规章制度办事,确保不违反法律法规;健全激励机制,使得学术工作者能够通过其科研成果获得一定的物质奖励。而高职院校也要结合自身情况,遵循党制定的方针政策,制定切实可操作的发展规划,同时对规章制度进行科学的制定,预防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并对实际出现的问题进行妥善处理[6]。4.设立专门部门。设立专门机构,例如学科建设办公室,负责协调日常事务管理,并进行有效监管。由于其对学科建设的一系列相关事务具有很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能够在学科建设协同发展中起到协调各方日常工作决策的作用,同时担负相应的职责。关于其在协同发展中的实际工作事务,主要在于制定日常事务的行为规范,协调相关部门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决策制定,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照;与高职院校内部的各部门机构有效协调,切实执行相关工作事务;对在协同治理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及预防措施;此外,还需保障各部门机构院系的正常稳定运行。5.健全评估和激励机制。协同发展不仅需要理念的建立,也需要适当的反馈作为促进协同发展的实际支撑,因此还需健全评估和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教学评估的有效验证,建立一套适合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的、科学高效的评价系统,促进各个机构院系中学科与外界的沟通交流,通过每学期中定期对于学科、教授、教育、科研等情况进行非主观评估,使得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学科发展进程以及每个方面的不足之处,取长补短,不断改善各学科的不足;不断完善各项规定指标,并持续健全奖惩机制,做到有功者必奖,有过者必罚,从而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最终促进协同发展。因此,应该与高职院校共同构建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以协同发展为最终目的,推动学科建设的稳定持续进行,同时充分协调各相关部门工作管理人员,调动积极性,加强部门内部与各部门之间的团结。
(二)微观层面
1.加强科研人员交流,实现优质师资共享。教育人员是一所高职院校发展至关重要的资源,高职院校学科建设协同发展需要深入发挥各高职院校院系专业教育人才的才能,通过交叉学科,相关院系优秀教师人才的相互共享,相互任用,开展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促进人才资源的优势共享,以及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共享。教育专业人才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了优质的人才资源互补,进而有利于提升其学术和教育水平。各院系之间的教师互聘能够充分发挥其能力,高水平研究学者带动相对较弱者,从而提高后者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升学科整体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还可以建立网上交互系统,通过对各个院系的教师资源数据库的建立以及教师互聘系统的建立,使得其他院系能够进行选择和预约。在此基础上,要指明该机制的一些规范操作,对于教师的奖励机制,承诺责任,履行义务以及享有的权利要有明确说明,从而促进学科协调发展、稳固向前。2.深化科研合作,定期召开学术论坛。随着高职院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对于学术水平的要求也逐渐增加,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科研能力以及学术水平却普遍较为薄弱,所以推进高职院校之间、院系之间的科研合作至关重要。科研合作能够建立优势团队,并对于重大科研项目进行集体申报,获取更多的教育以及科研资源。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可以在各高职院校中以及本校相关学科领域中建立共同的研发中心,结合社会需要与研究热点,对重点课题项目进行申报。在单独或者多方协作的运转模式之下,集合各个高职院校部门的力量,获得更多的资金以及技术支持,有助于项目的研究和课题的尽快开展。同时,对于相同或者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可以开展更多的合作项目,例如课程开发、书籍编写等。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知名度以及社会的认可度是至关重要的,共同举办学术论坛是提高高职院校知名度、认可度的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召开学术论坛,可以促进相关科研人员交流,在交流中促进思想的碰撞并产生新的想法,从而促进研究成果的出现[8]。3.加强技术援助,实现硬件资源共享。高职院校相对来说缺少较多的专业设备、科研人才以及教育资源。因此,可以通过多方联合开展资源共享政策,不断推动学科建设的发展。各高职院校需要加强教育资源以及科研资源共享体系的构建,创建协同发展中心,进行互相之间的技术援助和资源共享。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需构建科学健全的管理监督共享平台体系,对于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记录,并采取第三方协助监管的模式,确保矛盾的最小化,保障协同发展的有序进行。4.加强信息互通,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针对高职院校资源不足的情况,需要向各方学习优秀知识和能力,通过建立各方之间的信息沟通网络进行优势互补。信息资源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它可以带来前沿咨询和研究热点,进而影响高职院校发展目标的制定。信息互通,不仅能加强高职院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创造亮点,还能够发挥各方优势资源。主要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国内外最新科研、教育动态和文献。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需要加强对外合作和交流,与其他地区高职院校甚至国际高职院校建立沟通交流的渠道,学习外界先进知识,以扩大对外开放作为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的手段,最终促进学科建设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巨为.探索“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新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9-14.
[2]李凤玮,周川.江苏高校一流学科的优势累积效应及存在问题———基于四轮学科评估数据的初步分析[J].江苏高教,2018,(06).
[3]任志华,孙晓颖.高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多维视角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8,(22).
[4]刘松林.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职院校专业调整的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7,(04).
[5]刘小强,孙桂珍.“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机制创新———基于江西师范大学学科建设“六定”工作的反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11).
[6]范涛,宋英华,梁传杰.高校学科交叉的探索与实践———以武汉理工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科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09).
[7]罗贵榕.学术共同体视野下的高校学科建设研究———兼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2).
[8]王明明,唐文秀.地方应用型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研究———基于对山东省12所高校调研数据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8,(14).
作者:夏侯? 单位: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