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经费绩效评价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科建设经费绩效评价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学科建设经费绩效评价探析

[摘要]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如何合理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成为“双一流”高校自身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开展绩效评价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质量的基础和必要途径,也是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探索和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法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成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正在探索和开展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从学科建设目标出发,结合H大学学科建设经费管理使用情况和建设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探讨绩效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学科建设;绩效评价

一、引言

从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到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均强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坚持以绩效为杠杆”、“更加突出绩效导向”、“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办法,开展期中和期末评价、动态调整”等要求。“双一流”绩效评价的关键在于学科建设绩效评价[1],这是推动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调控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杠杆。国家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但世界一流大学必须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基础。所以,“双一流”建设具体方案还是要体现在具体的一流学科建设。本文结合H大学学科建设经费管理使用情况和建设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符合学校实际的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二、学科建设经费绩效评价的重要意义

(一)绩效评价是国家财政管理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提供决策依据,优化资源配置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国家把高等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位置,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如何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保证投入建设成效,实现效益最优,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科建设绩效评价通过定量、定性的比较分析,对学科的建设发展水平、资源使用效率和建设成效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价,为使决策者把握学科状况,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决策依据。

(三)通过绩效评价,促进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

通过学科建设经费绩效评价,可以使被评价的学科带头人充分了解自身情况、在国内外高校中的所属层次,检验建设目标的完成情况,明确学科建设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同时借助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调动学科建设积极性,进而达到以评促建的效果[2]。

三、学科建设经费指标体系建立

(一)绩效评价指标设置原则

在明晰学科建设内涵的基础上,要分层、分类结合学科建设的各个方面综合设计学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的选取不应是简单的罗列,而是科学、合理、层次分明的一系列指标有机的组合,因此,学科建设引导经费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3]:1.可操作性原则。指标的获得应简单、便捷、具有可操作性,指标应界定清晰,同时相关计算公式、评价方法也应简明易懂[4]。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评价指标的设计与选择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而且绩效评价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要系统科学。在进行绩效评价时要调节好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间的关系,绩效评价的指标设置应该针对不同学院学科不同的特点和发展方向,更加具有针对性,在实际操作中,还应及时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正,避免评价结果出现偏差。3.可比性原则。有学科之间差异性很大,就像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异,不能完全用经费投入的指标来衡量。例如,2018年清华大学的预算总经费269.45亿元,北京大学2018年的预算总经费125.54亿元,二者相差一倍多。在大学排名的中,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排名机构,对这两所高校历年的排名大都是第一和第二相互交替,可以说是平分秋色。这就要求我们经费绩效评价选择的指标必须有可比性,避免用狭义的经费支出来评价。4.激励与考核相结合原则。绩效评级工作的结束并不是考核结果的得出,而是考核结果对于项目参与者或部门的约束与激励,对新一轮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4]。要依据绩效考核结果进行适当的奖惩,并作为下一期的经费拨付的依据,以激发学科团队的创造力,进而促进学科的发展。

(二)构建绩效评价体系

“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一流学科建设[5],包括学科方向凝练、人才聚集与成长、学科平台优化、科研能力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服务提升等诸多领域,建立开放有序的学科融通机制,形成互相支撑的一流学科群[6]。一流学科评价指标体系多种多样,其中,教育部学位点合格评估评价的要素、学位中心学科评估的指标体系以及学科建设管理办法是对一级学科建设评价的重要标志[7],同时结合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任务进行指标分解,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包括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科学研究能力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交流、社会服务服务能力与社会声誉(见表1所示)。

四、学科建设经费使用情况和建设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一)经费安排情况

1.在学科建设资源分配方面,“高原建高峰”、“择优扶植”是各高校学科建设一贯的原则,H高校也不例外,每年将“双一流”建设经费的40%左右(1亿元左右),重点对优势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进行投入。2.一流的师资队伍就是一流的学科的保障[8]。引进领军人物,强化师资队伍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点,所以将“双一流”建设经费的40%左右(1亿元左右),由学校统一掌握用于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的引进和培育。3.学科建设的目的和内容根据学科的主体不同而有所不同[9],虽然高水平大学是部分学科是由一流或超一流的学科所支撑,其他学科可能在一流与二流之间的水平上徘徊,但也不能让其掉入三流水平[10]。为了推动各个学科形成互相支撑的一流学科群,并扩大学院的自主权,H高校每年将“双一流”建设经费的20%左右,用于相关学院自主支配学科建设经费,称为学科建设引导经费,该经费在“双一流”建设总经费所占比例虽然不大,但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进行了针对性的投入,即保持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又带动和优化了学科布局,弥补了“木桶的短板”,对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学科建设经费使用情况

1.H高校分配给22个学院学科建设经费的预算执行率平均为89%,其中,有3个学院的预算执行率达到100%,有5个学院的预算执行率在90-96%之间,总体预算执行较好,但有3个学院经费使用率低于70%。2.通过对经费支出进行分析,学科建设引导经费主要用于设备费、差旅费、维护费、实验材料、专利出版等方面,其中设备费占比最高,占经费总支出的69.5%;测试费、会议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和办公费支出比例相对较低,分别占经费总支出1.5%、1.3%、1.3%和0.9%,显示了学科经费真正用到了“刀刃上”。3.目标完成情况分析。基于各学院提交项目任务书中建设目标和建设成效总结为评价样本进行分析,从指标完成数和目标完成率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既考量学院指标任务的完成数量,也考量学院完成指标任务的质量。从指标完成数量来看,22个学院共设立了459个指标,共完成392个指标,总体指标完成率为85%。从目标完成率来看,目标完成率超过85%的学院共有15个,但有6个学院目标完成率低于80%。从指标完成质量来看,大部分学院的一级指标完成较好,以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为引领,打造若干学科高峰,率先将材料、化学、轻工、农学、工程学等优势学科建成世界一流学科,2016年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整体进入300强,工科领域排名跃升至全球第22名;2017年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排名第201-300位,同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在2019泰晤士高等教育第七届亚洲大学排名中位居在中国大陆高校第15位,学校现已稳居中国一流大学、世界知名高校的行列。同时,也存在个别学院目标完成质量不高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在2017年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一级学科评估或获得国家科技奖项方面未达到预期的目标等。

五、存在问题与思考

(一)存在问题

各学院建设的目标大都是学院自行提出,导致目标设置的数量和质量参差不齐,例如X19学院设置了43个指标,实际完成30个指标,完成率为69.77%,而X11学院设置4个目标,实际完成3个,完成率为75%。有些学院目标设置过低,虽然完成率较高,但学科实际发展较为缓慢;有些学院在学科建设取得一定的进展,但由于设定目标过高难以完成。因此,各学院学科建设目标缺乏科学总体规划,需要探索建立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共性和个性有机结合的考评目标。

(二)对策和建议

1.多部门联动、总体规划。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制高点,要形成学校与学院上下沟通、互相配合的机制,统一制定学科建设目标及总体规划,同时要发挥科技处、社科处、成果办、人事处、教务处、国际处、研究生院、财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相互协调、彼此配合,共同推进学科建设工作。2.发挥绩效评价的导向性作用,将评价结果与拨款挂钩。绩效评价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科学建设绩效的评价结果,引导学科的健康发展和教学、科研团队的良性发展。但在实践中,评价结果出来之后,缺少“真金白银”的激励或者“实实在在”问责,评价不能引起各学院的足够重视。建议将学科建设引导经费绩效评价结果要与拨款和奖励挂钩[11]。3.建立公开透明的评价机制。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立科学公正、公开、透明的评审机制。各申报单位负责人就申报项目的建设目标、预期成效、建设内容、成果等进行陈述,分管校领导、各部处领导及学术委员会对预算的合理性、整体方案的先进性、可行性及综合评价等方面进行严格审议,从而提出建设性意见,保证项目顺利实施。4.建立完善的信息数据库。运用经费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是解决评价数据收集和统计存在困难的有效办法,并且有助于数据的规范化存储管理,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为高效、便捷的开展学科建设引导经费绩效评价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苏菡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