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学科建设新模式探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应用型大学学科建设新模式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应用型大学学科建设新模式探索

摘要:鄂尔多斯市是我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更是我国4个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作为鄂尔多斯市目前唯一一所本科院校,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经过近4年的转型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深化教学改革,凝练办学特色,成功实现地方“应用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等方面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因此,以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为例,分别从培养方案制定、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产教融合、转变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阐述地方应用大学学科建设新模式探索

关键词:鄂尔多斯;应用型大学;学科建设;化学工程与工艺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高等教育界逐渐掀起一股新思潮,“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部分高校人才培养风向标。我国适应国际发展潮流,在2014年3月基本明确这一方向,并规划现有的1200多所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将有约50%将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应用型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广泛,在社会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过程中,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占据了较大的比例,正是这种巨大的需求,为应用型技术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背景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是在原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7年本科教学基础上,于2015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的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自治区和鄂尔多斯市的大力扶持下,形成以煤炭高效利用为突出特色的学科专业。2015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被列为“鄂尔多斯市重点建设专业”。2018年,化学化工实验实训平台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评为“自治区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鄂尔多斯市是我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更是我国4个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作为鄂尔多斯市目前唯一一所本科院校,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形成以煤炭高效利用为突出特色的学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发展定位是:结合国家化工产业发展政策、鄂尔多斯及周边资源产业优势,培养立足当地、辐射周边、面向全国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突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指导思想,按照人才培养规律和行业发展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目标设置课程体系,体现工学结合、产学深入合作的办学特色。规范教学行为,深化教学改革,实施质量工程,凝练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建成学科特色鲜明、综合实力雄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单位。经过近4年的转型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深化教学改革,凝练办学特色,成功实现地方“应用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等方面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

二、制定具有鲜明“应用型”本科特色的培养方案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方案设置与建设紧紧围绕鄂尔多斯煤化工产业发展需求。但仍存在专业内涵不够清晰,专业“应用”特色不够明显等问题。专业课程之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层次与联系未充分体现,形成单兵作战模式。专业特色鲜明的系列化课程体系建立是学科建设的方向之一。应充分发挥各教研室作用,对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充分研讨。重点突出“模块课程”或“系列课程”的整体优化,通过自治区级、校级学科建设规划推进学科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科体系,打造学科专业核心竞争力。在专业特色课教学中,逐步实现“每位教师至少能够上两门课程,每门课程至少有两位任课教师”的格局,促进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课程内容方面,不断充实科研前沿知识;授课方式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提倡师生互动教学方法及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在教学手段上积极开展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使用;力争每门课程具备网络教学资源;力争在专业特色课群中增加1~2门双语课。增加专业课程实验,继续完善大学化学实验—专业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践—毕业论文的多层次课内实践教学体系,同时积极支持低年级的开放实验和高年级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等课外科研创新活动。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传统本科院校生师比要求,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师数量充足,具有一定数量高级职称及博士学位教师。但构建高水平人才团队将是下一步的目标。按照“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人才组织模式,引进一批科研基础好、发展后劲足的青年学者和教学科研骨干,以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为核心,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研究方向稳定、梯队结构合理、发展态势良好的创新团队和学术群体。另一方面,与企业建立良好的互通互访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及引进政策,建立灵活高效的人才培养及引进快速反应机制。着力引进在本学科方向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引领本学科方向发展;建立教学、教研团队,积极有效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注重在职教师培养,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出国深造或到企业挂职锻炼;建设一支专职、专业化的学生工作队伍及教学管理队伍。以学科带头人为中心建设新的科研群体,提高整体科研水平;加强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形成教学和科研双丰收。鼓励教授给高年级学生开设研讨课,使学生接受一流教育。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使更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有出国进修的机会,提高外语水平和业务能力。强化培训、监督和互相学习的制度,促使教师提高授课水平。加强学科交叉,鼓励学生选修大飞机学院、土木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机械与交通系、数学与计算机工程系、医学系等专业课程,提高化学化工应用领域。

四、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与研究型本科院校相比,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而与职业院校相比,应用型本科院校又需要加深理论教学水平。如何探索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实践环节内容、深度的设定有待进一步探索。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是应用型大学发展的方向之一。应用技术型大学与研究型大学重基础科学研究是有一定区别的。应用技术型大学的科学研究应更贴近生产实际,以解决生产实际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瓶颈为主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以目标,需要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鼓励教师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及企业技术瓶颈。与企业联合攻关技术难题,让学生参与应用技术探索过程,既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理论知识也得到提升。平台建设至关重要。“协同创新平台”是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推进学科建设的五大工程之一,根据上海企业发展需求,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目前建有:上海市香精香料工程技术中心、上海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智库、军民融合中心等协同创新平台。协同创新平台是促进产教融合,提升教师及学生理论及实践能力的舞台。平台的建立需深入研究“政、企、校”三方的实际需求,做到“平台共建,合作共赢”。

五、转变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而且是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教学均以讲授为主。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断增加,教师教学思路是否可以从常规的“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引导式”,重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价值观引导以及教学方法的传授。因此,应用型教学应彻底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注重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要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提高学生的参与感,要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手脚解放出来,这将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应用型本科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教学规律和方法还需要在探索中不断前行。

六、注重过程控制及质量监控

将“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始终贯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想教育,加大教学成果在绩效考核中的占比,积极有效引导教师投身本科教学工作。完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学生评教及同行评议作用,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加强学生管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总之,提高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科实力,为鄂尔多斯煤化工产业发展培养人才,我们一直在路上。

七、结束语

技术应用型大学是我国大部分高校特别是像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这样的新建高校转型发展的方向。方向和目标已然明了,然而,应用型大学建设思路及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目前还均在探索过程中。借鉴国内外应用型大学办学成功经验,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当地企业紧密结合,联合开发和探索有益于学生和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和靠近产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是值得高校各层次行政管理人员及一线教师队伍共同研究和探索的话题。目前为止尚没有既定路线可供选择,开拓思路,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在创新实践中努力前行,不断完善是地方应用型大学发展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段辉琴,沈晓平.地方应用型大学跨界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9

[2]张现峰,李宗群.地方应用型大学学科专业建设:现实与发展对策[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房宏君,郭秀晶.科教融合与应用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关系研究[J].经济师,2019.03

[4]王晓刚.思辨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下的应用型大学产教融合体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

[5]陈东辉,曲嘉.全领域构建协同创新平台,推进产教融合——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J].学理论,2017.11

[6]陈德义,李军红,张磊,许锡雁.校企会协同创新工程造价育人新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9.12

[7]张颖.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与路径探析[J].文山学院学报,2019

[8]杨积堂.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之探索与实践——以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服务北京实践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9

[9]姬广永,艾长胜,张蕊.应用型大学“3+X”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01

[10]丁良喜,白书华,曹莉.应用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创新[J].中国高校科技,2018.12

作者:吴珍 张弦 郭乐 王云飞 梁建华 单位: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