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职业院校优良学风建设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专业和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促使这一层次的学生全面就业。从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来看,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水平已经有了大幅提高,但在满足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将课堂知识转换为有用技能、职业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还有所欠缺。为此,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通过为学生提供平台、营造氛围等方式,打通学校课堂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的育人通道,把学生培养成为毕业后就能上岗,企业真正需要的高技能人才。2014年学院以信息管理系为示范院系,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厂,搭建了学风建设育人载体,建立了符合高职学生特点并与课堂教学相适应的学风建设“工厂模式”。通过发挥学院校企合作资源优势,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工厂与行业企业在专业课程与职业岗位上的初步对接,从而使学生在创新创业工厂里,能够参与真实的企业项目,经过企业工程师现场指导,学校指导教师全程管理,在生产实践中了解企业岗位标准,补充课外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形成若干个创业团队,完成职业岗位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工厂模式”的提出主要是基于三点考虑:一是强调人多力量大,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实现以创新创业工厂为依托开展学风建设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的辐射。二是项目简单,容易上手,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从基础做起,由易到难,一步一步实现岗位技能的转化。三是强调生产实践,目标驱动,要通过同学们动手实践,团队协作,在保证时间和质量的前提下,完成目标任务。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发现学生的学习风气在悄然发生改变,并影响和带动班集体中的每一位同学。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的热情被点燃,增强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就业创业的信心和对自我的认识与了解,使大多数学生在“工厂”中逐渐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专长,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少部分学生能够实现自主创业准备。事实证明,大学生创新创业工厂已经成为学风建设工作的有效载体,是适应新形势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工作的需要。
二、学风建设“工厂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时期教育的对象在不断发生变化,对学风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学风建设“工厂模式”是新时期学风建设工作的有益补充,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风建设平台,突出以学生个体为单位的参与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通过对创新创业工厂组织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沟通、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使每个学生将创新创业工厂的集体目标转化为个人的追求,把个人发展与工厂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达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的目的。摆脱了高职院校学生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对辅导员、班主任产生依赖心理,学生个人的能力逐渐被弱化的班级管理模式。通过实施学风建设“工厂模式”,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化。一是学生向准员工身份的转化。二是课程向职业能力的转化。三是个人素质向职业素养的转化。进入工厂的每一名学生将去掉“天之骄子”的光环,脱掉一身娇气的外衣,全身心投入到生产实践中,接受创新创业工厂的锤炼。在此过程中,实行职业学分制,通过把企业的工作岗位标准量化成为德、能、勤、绩具体的职业素质和工作任务,对每个人加以考核,加快推进了上述三个方面的转化。最终通过学风建设“工厂模式”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行为养成、职业生涯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职业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了忠于职守,献身事业的乐业和敬业精神,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劳动态度,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以及在职业活动中团结协作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些素质与能力的形成,是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和课堂教学工作中难以实现的,为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与本科生、研究生同台竞技提供了基本保证。
三、完善校企深度合作
学风建设“工厂模式”提出的根本目的是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工厂的校企合作资源优势,强化新时期育人功能,是希望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引导全体大学生自觉培养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近几年来,一些学校先后成立了工作室,建立兴趣小组,协调了场地,配备了指导教师,个别班级还实施了模拟企业化管理,以此来推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学风建设,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发现收效甚微,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总结过去的经验,根本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缺少真实项目,大多数处在模拟阶段,个别项目难度大,学生不易上手,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师生角色转换的难度大,没有实际效益。二是缺少必要的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学生个体没有被充分激发,造成人员流动比较大,管理较为松散;为此完善校企深度合作,创新合作机制是采用学风建设“工厂模式”的前提,是推动学风建设工作的重要保证。事实上,有很多企业在基础业务等方面需要大量的人力,高职院校在这方面有优势,所以要通过为企业服务,为师生带来实际收益来组织师生参与项目是学风建设“工厂模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与此同时,还要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良性循环,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更多的、更高层次的项目,实现技术引进和成果转化,最终通过创新创业工厂孵化出有特色的并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公司,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从而达到以点带面推动学风建设工作上水平,保持学风建设“工厂模式”的可持续性。学风建设“工厂模式”的提出与以往不同,加入了企业的参与。其有效开展需要学生、学校、企业之间良性互动。这种模式的提出使学生能够提前了解社会、认识企业、适应岗位能力要求,发挥学生角色转变、课堂教学与岗位技能转化的重要作用。对于增强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推动与指导现代职业教育特色优良学风建设与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付天举 许昱苹 单位: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