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学风建设论文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我们从咿咿学语开始,就接受着来自学校的正规教育,可以说老师在我们成长成才过程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所以,加强对教师德行的建设,以优良的教风带动学风,是实现良好学风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增强教师责任心。教师要将个人发展与育人工作结合在一起,要将教书作为头等大事,要将育人放在首要位置,要精心备课,耐心讲课。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牢记自己的使命与职责。另一方面,完善知识结构。如今的知识更新速度超乎我们的想像,作为老师来讲,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密切关注最前沿的科技新闻。教师要不断丰富知识结构,勇于探索学术难题,寻找更加为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通过和其他院校的老师进行交流和研究,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以期更好地完善自己,增长学问。
二、完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学风建设是一项需要各部门通力配合的系统工程,是需要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才能收到成效的。因此,高校各部门必须承担责任,明确义务,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学生处作为学风建设的主管部门,要与宣传部、网络中心、各分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团委、保卫处、后勤部门做好部署和沟通,形成教育合力,让学生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优良学风的沐浴。学校党委宣传部要针对校园学风建设制定出总体方案,要做好学风建设的舆论号角,将学风宣传语灌输到每一位同学的头脑中去。
学校网络中心要利用新媒体技术定期播放与学风建设相关的活动和要求,比如,在学校主页上设立学风建设专题栏,通过校园广播站进行宣扬,在校报上进行专栏的设定,制作学风建设微信公共平台,尽最大程度让学生接受和了解本校的学风建设目标与手段。团委与学院的学生工作办公室要具体落实学风建设的诸项事宜,要策划喜闻乐见的活动,要满足大多数学生的精神需要,要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后勤处与保卫处要制定出违反学风建设的行为预案,加强制度管理,对于破坏学风的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打击和制裁,让学生意识到,学风建设并不是口头说说而已,是要落实与贯彻的。
三、强化学生学习意识
学习乃学生的天职,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也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但是仍有少部分同学不能够努力学习,甚至不爱学习,厌恶学习,将学习看做是负担,将上课比作“精神虐待”。学风建设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所以,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是高校学风建设的关键。首先,教师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纠正自身扭曲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要让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与就业之间的必然联系,杜绝“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不良思想的泛滥。其次,教师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被动的不得已的学习是永远达不到教育目标的,要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接触知识。只有这样,当他们离开学校,走向工作岗位时,才能够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不停地注入新鲜的知识血液。第三,教师要规范好学习纪律。
大学的学习相对于高中来说,时间宽裕,要求宽松,然而看似轻松的背后实质上是给学生更为广阔的空间去寻找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有很多同学看不清这一点,他们缺乏纪律性与自律性,放松自我,除了必修课,大学的其余时光都被浪费和挥霍了。所以高校教师必须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作为学风建设的头等大事,尤其是要抓好大一新生的学风建设工作,基础打得好,未来的道路才会畅通无阻。
作者:孙娇娇 李英林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第二篇
一、对象与方法
调查组参考NESS-China问卷指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关修订。修订后的问卷达到测量要求。调查组于2013年针对常州大学在校本科生进行了调查,根据年级、性别、学院等人口统计学因素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抽取大一至大四学生,共发放问卷4620份,共回收问卷4231份,回收率91.58%;有效问卷4069份,有效率96.17%。运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单因素F检验、相关性检验、stepwise多元回归检验。
二、数据分析
(一)学习性投入各维度描述性统计
根据NSSE调查的指标体系,评估有效教育实践的五大指标分别为学业挑战水平(学校如何通过高标准的课程要求和学习要求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主动合作学习水平(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参与度以及个人学习投入程度)、师生互动水平(学生与教师进行讨论、合作研究的互动程度)、教育经历的丰富程度(测量学生是否拥有书本知识以外的教育经历)、校园环境支持度(测量校园软环境、硬件环境对学生学习提供的支持情况)。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学习动机也是影响大学生在校学习性投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五大测量维度基础上,我们添加了学习动机这一维度。学习性投入各维度描述性统计如下:
1.学习动机:总体而言,多数学生学习内生动力不足,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工具主义倾向。16.2%的学生很少、甚至从未,39%的学生有时从学习中感到满足。超过一半的学生不能经常、频繁的感受学习的快乐。51.7%的学生会为了达到父母和老师的期望而学习。40.1%的学生正面表明,学习就是为了通过各类考试,取得各项证书。各项数据表明,一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工具主义倾向明显。
2.学业挑战水平:NSSE调查中关于课程目标的考察,参考了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结合本次调查实际,调查组将目标具体整合为分析、综合、判断、应用四类。调查结果显示:在四类高阶目标间的对比上,将近40%左右的学生表明授课教师强调课程在“应用”目标的达成,相对高于其他三个目标。
3.主动合作学习:总体而言,超过50%以上的学生有跟同学结伴自习的经历,近40%的学生明确表明自己很少、从未在课堂上经常提问、表达观点;近40%的学生表明自己参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频率较高。但是在课后与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比率又相对较低。
4.师生互动:师生互动维度包含课上、课下的课业交流,也包括课业外的人生理想、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探讨。总体而言,25%左右的学生表明同老师在学业交流、课程学习方面的互动较多,40%左右的学生表明与老师之间在课程学习方面的交流很少。近50%的学生表明自己很少、甚至从未与任课教师谈论学业以外的话题,诸如兴趣爱好、职业规划、感情等,这种想象同样存在于课外活动中。
5.教育经验丰富程度:次维度主要考察学生对外交流、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学术竞赛、报考资格证书情况。普遍而言,学生在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学生活动上的经验较为丰富,30%左右的学生拥有大量的学生活动经历。而在学术性、专业性竞赛、学术团体方面的经验比率相对较低。但是在报考专业资格证书、专业等级证书方面,比例较大,仅有23%的学生表示自己很少、甚至从未报考过。同时,学生在校内外交流经验较少。
6.校园环境支持度:整体而言,学校在支持学生取得学业成功上取得相对较好的效果,45%左右学生认同在校期间接受的学术指导,认为学校在学生的社交等其他非学业上的指导是良好的、甚至优秀的,30%左右的学生持中立态度。在对学生所处的人际关系(同学间、学生与任课教师间、学生与行政人员之间)进行的对比上,同学间的人际关系最为和谐。
(二)学习性投入各维度对个人收获的回归分析
在对学习性投入和学生个人收获进行的回归分析中,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学习性投入对学生个人收获的具体影响,进一步将个人收获维度划分为知识技能、高阶技能以及自我概念,学习性投入各维度对个人收获各维度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见表1):学习性投入各维度显著影响学生个人收获(知识技能、高阶技能、自我概念)。在知识技能的获得上,校园环境支持度及学业挑战水平是影响学生个人获得知识技能的最大影响因素,其次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育经验丰富程度。校园环境支持度是高阶技能及个人自我概念的获得的最大影响因素,而学业挑战水平对学生高阶技能及自我概念的获得影响降低,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生在学业以外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对学生高阶能力及个人自我概念的获得产生重要影响。
(三)院校主导性学习投入分析
1.校园环境支持度
对于“校园环境支持度”的考察包含了学校强调为帮助学生学业成功、克服非学术能力(工作、家庭等)困难、促使学生社会发展所需的支持与帮助,以及学生所处的学校人际关系网络情况(包括与其他学生的关系、与任课教师的关系、与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关系)。在群体间的比较上,女生对自身的在校学习经历、所接受的教育教学质量与学术指导质量的评价要显著高于男生(p<0.01),而男生在与任课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的人际关系要显著好于女生(p<0.01)。大一学生对在校学习经历的评价要显著好于其他年级(p<0.01),大二学生评价最低(p<0.001);大一学生对学校提供的非学业支持满意度最高,显著高于大二学生(p<0.01);在与其他同学的关系上,大一学生最好;与任课教师的关系上,大三、大四的学生较低年级较好,大二学生评价最低(p<0.05);与学校行政人员的关系,大一学生显著高于其他年级(p<0.05),大二学生显著低于其他年级(p<0.05)。校园环境支持度各指标均进入回归方程,学校在学业、非学业问题上给予学生的支持与帮助对学生的个人收获存在显著影响,学生所处的校园人际关系网络也显著影响学生在校收获。其中,学校是否强调学业成功的影响系数最大,而在人际关系的对比上,学生与任课教师的关系影响系数最大。上述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校越强调为学生的学业成功、非学业问题、社会发展提供帮助,学生与其他同学、与任课教师、与学校行政人员的人际关系越好,学生在校收获就越多。
2.学业挑战水平
对于“学业挑战水平”的考察主要包含课程目标达成度、课业要求(完成课程所需的书目阅读量、提交报告数量等)。结果显示,认为自身所修课程经常甚至频繁强调分析、综合、判断、应用目标的百分比分别为33.5%、39.6%、35.3%、42.7%,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教师对于课程的应用目标的达成上相对较好,而在分析目标的达成上稍加逊色。在课程目标及课业要求的达成上,专业、年级、生源地、成绩、父母受教育程度都存在显著影响。课程目标对学生个人收获的回归分析结果课程目标各维度均进入回归方程,表明教师所授课程在分析、综合、判断、应用四类目标的达成度显著影响学生个人收获,课程越强调分析、综合、判断、应用,学生的收获就越大,其中以应用目标的影响系数最大。课程目标对学生个人收获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课业要求各维度除“课程论文或研究报告篇数”外均进入回归方程,表明课业要求水平显著影响学生的在校收获,课业要求越高,在一定程度上越能增加学生的在校收获,其中以花费在准备功课的小时数、专业课教师指定的阅读书目影响较大。
3.学生对于自身学习状况和学校所提供学习
支持条件的满意程度对个人收获的回归分析学生对于自身学习状况和学校所提供学习支持条件的满意程度对个人收获的回归结果显示。学生对于自身学习状况和学校所提供学习支持条件的满意程度显著影响学生的个人收获,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经历越满意,个人的收获就越多。
4.院校主导性学习投入与学习热情的相关性分析
院校主导性学习投入包括校园环境支持度、学业挑战水平以及学生对于自身学习状况和学校所提供学习支持条件的满意程度。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学生学习状态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侧面反映出了学习风气的好坏。为考察院校主导性学习投入与学生学习热情的关系,将两者进行相关检验。校园环境支持度、学业挑战水平与学生的学习热情呈显著正向强相关,表明高校园环境支持度、高学业挑战水平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论与反思
数据结果显示,院校主导性学习投入(校园环境支持度与学业挑战水平)显著影响学生的知识技能获得;校园环境支持度高阶技能及个人自我概念的形成的最大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校越是强调学生在学习上获取成功,越积极为学业成功创设软、硬件环境,越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收获,无论是知识技能、还是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推进学风建设工作的今天,提升院校主导性学习投入,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政策及环境建设,不断优化学习的院校文化氛围和政策导向
在影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各种因素中,院校最可把握和改变的是自身的教育环境、教育政策及实践活动。大量研究表明,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环境应当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高学业挑战,二是充足的支持。本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校在学业方面给予的支持情况的满意程度显著影响其在校收获。因此,高校应通过制定各项政策引导学生乐学、向学,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业发展的软硬件环境,建立完善的诉求反馈机制,创建支持型校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获得学业成功,克服非学术能力困难。
(二)深化教学改革,将教学内容改革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研究结果显示,学业挑战水平(课程目标的达成与课业要求高低)显著影响学生的在校收获,尤其是知识技能的获得。课程内容能否有效促使学生形成“分析、综合、判断、应用”能力,显著影响知识技能获得,尤其是“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同样,课程的课业要求高低也显著影响学生的个人收获,学生每周花费在准备功课的时间数、阅读的相关书籍数目越多,相应地,学生收获则越多。因此,高校在大力倡导教学改革的同时,需要真正关注的是,教学改革是否真正落实到课程教学中去,是否将着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上,课程呈现方式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程内容设置是否考虑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业要求是否与课程难度相匹配等等。
(三)完善课堂管理,最大化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根据麦可思2014年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在校大学生中,超过九成拥有智能手机。“使用即时通讯工具聊天”是被调查本科生课上使用手机最主要做的事情,其后为“获取新闻资讯”、“收发短信”。在课堂上使用手机辅助学习的比例仅为三成。课堂“低头族”的衍生为课堂管理带来了难度,许多教师为了不耽误教学,对于学生各类状况不加理睬,听之任之,部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对于自控力有限的学生课后学习更无从谈起。因此,高校在积极推进各项教学改革的同时,同样不能疏于课堂管理的加强,重申教师对课堂管理的责任必不可少。
(四)改善校园中的人际关系,形成师生、生生、个体与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
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本质上是其认知、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的社会化过程。学生在校学习经历、所获得学业成就、个人收获直接受到他人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教师(包括行政人员)对学生学习的是否存在积极反馈,对学生成长的是否产生了有效引导,以及由此形成的师生关系不仅仅影响学生对学校的感知,而且对其学习行为、学习兴趣、教育经验满意度等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结果显示,学生所处的校园人际关系网络显著影响学生的个人收获,校园人际关和谐与否、健康与否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在校学习经验。值得关注的是,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比同学间的更能影响个人收获。
作者:周本卫 王车礼 单位: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第三篇
一、开展学业帮扶行动
学院不仅严抓课堂学习质量,同时打造多元课余学习平台。针对新生同学学习过程中遇到较大困难的学科(如高数,会计学等),学院向高年级征集学习成绩优异、能力突出,同时有较强责任心的同学担任新生班级的学业辅导员(简称“学辅”)。“学辅”跟随新生班级学生共同学习,对于新生学习中的薄弱点进行针对性辅导,成为新生同学们的良师益友。学院大学生学习促进中心定期举行学业辅导员工作会,讨论各班级新生同学在课程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集思广益,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在学期的不同阶段开展新生班级高数等课程模拟测试,通过定期考核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反馈给专业课教师。院大学生学习促进中心对课程学习中存在困难或出现不及格科目的同学开展额外的学业门户帮扶计划,组织学习优异同学与其结对帮扶,开展专项辅导,不抛弃、不放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
二、提供学习资料平台
平台决定起步高度。为满足全体学生需求,学院大力推进线上线下学习资料库建设。定期收集并整合包括老师上课的PPT、视频,学生优秀的课堂笔记和历年考试真题等学习资料。电子版资料放于E江南商学院群组,由学生自行下载,纸质版由院大学生学习促进中心提供,复印成册发放给需要的班级或同学。目前,学习资料平台已覆盖到全院各年级各专业,线上线下双平台,并做到定期更新,不断补充。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进步。学院持续推进学风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学风调研,深入学生群体,以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不同学生群体对于学习方面的不同需求,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促使学风建设工作得以顺利有序开展。
三、定期举办各类讲座
在抓好学生学业的同时,学院有效整合无锡及周边优质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学习交流平台。为帮助新生平稳度过入学初的迷茫期,尽快实现转型,树立人生目标,学院积极开展“新生导航”系列活动,通过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学术讲座、学习沙龙及导师助学等形式为大一新生答疑解惑。我院响应学校“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自2006年起,学院举办“半月坛”人文系列讲座,每半个月邀请一名知名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和同学“面对面”,让广大商院学子“得人文之滋养,激创新之活力,绘人生之华章”。如今“半月坛”人文系列讲座已举办了100期,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商院学子,有效发挥了“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辅助作用,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学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了我院学风建设的有效开展。
四、推进企业家辅导员工作
2013年起,学院基于商科专业,启动了“企业家辅导员”项目。希望通过一个企业家对接一个班级(1+1)的模式,协助校方,在大学生思想引领、大学生活规划、职业生涯设计、职前角色转变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项目启动后,吸引了大批企业家前来报名,经过层层筛选,94位政治素养好、管理经验丰富、热衷投身于教育公益事业的企业家最终入选,真正做到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班级的“全覆盖”。这批企业家辅导员活跃在江南大学商学院育人工作的各个环节,他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学院各项育人工作,深受学生的欢迎与喜爱。通过企业家辅导员们的言传身教,广大商院学子们感受到责任与使命,受到鼓舞和指引,培养了优良的学习风气,树立了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获得了实践锻炼的机会。对于学校而言,企业家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同时拓展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五、总结
优良的学风是大学的生命线,加强学风建设向来是大学永恒不变的主题,我们必须脚踏实地,永担使命,把工作做在平时,深入为学生着想,引领学生思想的同时,解决好实际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商学院将始终秉承“以学为主”的指导思想,以学风建设作为学院工作的重心,不断推进学院学风的不断进步。
作者:林增 单位:江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