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学风建设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学风建设,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学风建设

摘要:本文结合于相关的实际现状及前人理论研究结果,分析当前的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学风建设问题,并给予相关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此促进于我国高等学校未来发展阶段中少数民族学生学风建设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学风建设;优化策略

国教部与国民委在高校少数民族相关意见文件中,对于高等学校少数民族的相应教育及管理曾明确表示:“在当前的高等学校教育过程中,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要充分考虑到其自身的民族特殊性及学生的个体化特性,并采取相应的针对性优化策略,着重提升于少数民族的学生文化知识基础,强化学生自身的基本技能,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相关的德智体美方面实现更进一步的良好发展与有效提升。同时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高等学校还要不断完善并制定属于自身的教育教学体系与少数民族培养方式,以此促进于未来自身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学风建设的良好发展。”

一、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学风建设问题分析

(一)课程设置合理性有待商榷

结合于当今高等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及发展状况可见,民族预科班不管是在编班的形式中还是在插班的形式中,高等学校都存在着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的相应状况。很多的高等学校在预科期间仅安排了相应的数理化、国语、思想政治等相应基础课程,而这样的课程安排也导致了课程结构单一,学生的周学时较少。而这样也就导致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与课内时间失去相互协调性,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无法得到良好的激发。其次,相应的课程设置基本上都是以基础课程为主,而并未安排相应的专业课程,这样也就导致学生对于具体的专业学科性质及学科内容没有具体的了解,从而也在一定的客观角度上,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不明确,对于未来没有具体的学习规划性,最终导致学生在自身的学习定位与学习目标上无法做到足够的清晰。

(二)教师队伍的用心程度

对于民族预科班的特殊学生群体而言,教师始终是教学的主要部分以及主要负责人。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应注重到结合少数民族的实际特征以及学生的自身特性因材施教,并在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方面进行全面的人文性关怀。而部分高等学校在对于民族预科班的班主任备选上,也并没有考虑到相应的民族特性以及学生个性特点。因此在一定的师生关系及师生沟通需求上,便产生了相应的障碍,更有甚者甚至会产生出相应民族矛盾问题下的激化现状。而在任课教师的配备上也存在着与其他汉族学生班级相同的配置情况,这样也就会使得教师在进行相应的教学过程中,会因为不了解少数民族的特殊性以及预科班学生的自身特点,无法做到实践过程中的因材施教,因此在出现民族差异矛盾时,也会使学生产生出相应的逆反心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最终的高等学校教育效果。

(三)学生的集体意识不强

学生的集体意识不强,这一问题主要出现在以插班形式为主的少数民族预科班之中,很多的预科班学习时间均为一年,而一年之后很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往往会选择不同的专业班级或者是不同的学校进行插班学习。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也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在这一年的短暂性班级中所要投入的相应经历以及情感,从而就导致了整个班级的凝聚力有待提升,而整体的学生个性在自身的集体意识上也没有更多的强烈性观念。

(四)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

结合于我国教育局《2019年高等学校学生心理素质调查报告》显示,当前高等学校中的预科班学生其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素质普遍要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这样的情况也说明在当今的高等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急需完善重视。这一具体数据的背后成因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具体压力所导致的:首先是因为在预科班的学生中普遍是属于在一定因素下的降分录取,其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而另一方面便是长久以来社会以及学校对于预科生的主观偏见,在一定程度上为预科班的学生带来了无形的压力,从而使得预科班的少数民族学生在这样的具体环境中导致了其自身的情绪敏感,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因此也更拒绝接受外界的指导与帮助。

二、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学风建设优化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置

对于预科班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除了在相应的知识文化基础上做到强化之外,还应在相应的基本技能训练开设专业课程以及专业教育活动,以此来培养预科班的少数民族学生能够在更多的学习范畴上接触到相应的专业知识,以此来为之后的大学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并且实现自身对于信息处理运用、语言表达、操作以及实践创新、科学研究调研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在相应的专业选修课上,学校也应进行合理的课时安排,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事业。

(二)强化教师队伍的责任意识

首先,相应的教育人员及班主任应该在其自身的教学过程中,深刻的了解到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内涵以及生活习惯。并且在相应的教学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素质与教学素养,并且注重于言传身教的自我形象塑造,结合于相应的奖罚分明、管理从严等相关措施实现自身的责任意识。同时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还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将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工作做得更为细致化、长效性。

(三)增强学生的心理及意识疏导教育

基于相应的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及意识特性,高等学校在具体的学生管理方面,也需要更加注重到其自身的内在心理因素。同时在相关的疏导教育方面,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内心心理承受能力及抗压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到其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特性举办相应的民族文化活动,来逐渐改善其自身的内在心理素质以及心理观念。

三、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时代的具体要求,当前高等学院中对于相应的学生学风建设问题,也逐渐受到了社会各领域中的广泛关注。而基于我国的自身民族特殊性,高等学校针对于学风建设方面,老师是学生的管理者,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真正做到亦师亦友。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班里的实际情况选用对应的合适方法,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和内在综合培养。

参考文献:

[1]尹建平,薛智,顾宁,杨湖.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五精”创新工程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36~40.

[2]萨如拉,蔡天宜,岳永杰.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教学模式与学风建设研究[J].高教学刊,2019(04):84~87.

[3]邵诗云.促进高校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创新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9.

[4]陈素娥.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校风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学业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8.

[5]郭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院校学风建设研究[J].才智,2015(14):71.

作者:李兴涛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