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和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校风和学风既影响又反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成效,做好学风建设工作对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校立德树人实效、提升高校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存在工作理念相对滞后、实效性有待增强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做好价值引领工作,解决好为什么而学的问题;要筑牢专业教育与学业规划基础,解决好是否愿意学的问题;要搭建学业辅导工作体系,解决好采取什么方法学的问题;要加强学风文化建设,解决好是否具有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的问题。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主要矛盾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高等教育来说,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变化;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需求是从‘有数量’到‘有质量’,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变化”。[1]做好高校学风建设,需要正确认识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提升学风建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学风建设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2]学风建设具有规范价值、激励价值、渗透价值,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意志情感、思想品德、行为方式,既影响和决定着又反映和体现着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和成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从源头上解决好学习“总开关”的问题,从根本上优化学生的学习风气和行为方式。一方面,学风建设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解决好为什么而学的问题。通过浸润式的学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立足中国现实和发展需求,切实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学习动力,成长为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学风建设有助于培育学生好学向上的精神,解决好如何学习的问题。依据社会心理学原理,人的态度在群体中存在着类化现象,广大师生在教书育人和学习实践中形成的良好风气,对大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学习方法优化具有促进作用,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奠定了基础。
(二)学风建设是提升高校立德树人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学风建设以文化方式呈现立德树人的行为和综合成效。[3]一方面,学风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精神等内在品格在学习上的外部表现和反映,反应大学生的精神状态,精神品格。[4]优良的学风为学生良好的人格塑造奠定了基础,长期处于这种优良氛围中人格与品质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高校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另一方面,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提升立德树人实效性,最终还是要通过学生的学习过程贯彻实现,学风建设通过多种途径,营造优良的治学风气、学术风气和学习风气,不断满足大学生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实现需求,最终推动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内在一致,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三)学风建设是提升高校治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学风是学校有秩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促使高校内部各级力量实现自觉、自发管理,成为高校不断优化上层设计、落实政策文件的强有力武器。好校风、好学风来自师生共同努力,基础在于学校办学方向和治理水平。优化学风建设是提升高校治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建设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高质量的教学体系和高水平的管理体系,为学风建设奠定了基础;发挥教师的主体引导作用,打造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湛、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教师队伍,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以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引领风气,发挥好“四个引路人”的重要作用,为学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发挥好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作用,在学生党支部、班级、学生组织、宿舍中开展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学业辅导工作,搭建学业辅导工作体系,为学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途径。
二、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风建设工作理念相对滞后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随着中国社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国际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发展,高校学生成长的客观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文化多元、价值观多元的社会环境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全球化进程中成长起来的高校学生知识丰富、视野开阔,对于新事物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接受能力,但也受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和多元思潮的冲击,形成了实用主义、拜金主义、权势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想和行为,表现为部分学生急功近利、缺乏诚信、学术风气不正、缺乏学习动力等。二是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作为00后的新时代大学生,信息获取方式、学习交流方式、社会交往模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信息获取的便捷、网络社群交流的便利、社会交往的多元在为学生学业发展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选取困难、时间管理混乱、网络成瘾等问题。三是生活物质条件丰富对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影响。新时代大学生生活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年代,降低了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对优良学风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影响。然而,面对客观环境的深刻变化,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理念却相对滞后,无法适应环境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一些高校的学风建设工作存在重学业辅导、轻价值引领的现象,在从价值观层面深层次解决学生学习动力方面的办法不多、研究不足;在主渠道时代话语供给方面不充分,话语内容缺乏新意,学风建设工作的吸引力不足。
(二)学风建设实效性有待增强
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业发展需求呈现多元化、多样性、多层次的特征。多元化表现为学业发展需求与理想信念、个人价值实现、个人兴趣、家庭期待、社会文化环境相结合的全方位需要;多样性表现为需求满足的方式、途径、手段、内容因人而异,呈现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多层次表现为学生学业发展在时间、空间、学业发展水平等不同维度之间的分层分类现象。然而,面对大学生学业发展需要的新变化,高校学风建设实效性不强,无法满足大学生日益发展的学业发展需求。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学业发展需求特征认识不足、对学风建设工作规律认识不深、理解不透,对学风建设顶层设计不足,学风建设工作往往由学生工作部门单打独斗,没有从提升高校治理水平的角度,整合校内资源,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学风建设的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难以满足大学生对于学业辅导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需求。
三、新时代应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策略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学风建设
做好高校学风建设工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学风建设,引领大学生思考和解决为什么而学的问题。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融入网络、融入社会实践、融入科研实践、融入深度辅导,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培养良好的道德观,为培育优良学风打下坚固的思想和道德基础,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做好学风建设的价值引领工作,要做到四个“学”:一是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在学风建设工作中加强顶层设计,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贯穿融入学风建设工作始终。二是学习掌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青年学生唱主角、当主力,调动青年学生全面参与和融入价值观教育,引领青年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树立与时代同心同向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自觉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三是学习新形势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学会在网络世界里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青年的要求有效链接,熟悉和运用当代青年的话语体系,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深受学生喜爱的网络平台,用鲜活的故事和朴实的话语打动青年学生,让主旋律融入青年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把抽象的价值引领蕴含在生动活泼的工作形式之中,将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统一到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把青春力量凝聚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去。[5]四是学习搭建工作平台,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如通过教授与学生的深度互动,带领学生深入企事业单位生产实践现场实习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将专业学习、职业发展同祖国建设发展需要紧密契合,明确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靠每个人脚踏实地的奋斗。
(二)筑牢专业教育与学业规划基础
专业思想不坚定、缺乏学习目标、学习动力缺失,是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做好专业教育与学业规划,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解决好是否愿意学的问题。筑牢专业教育与学业规划基础,需要把握好四个“立足”:一是立足专业特点,开展有特色的学风教育活动。将专业及行业前沿信息带给学生,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二是立足学生学习的阶段性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学风教育活动,如大一重在专业启蒙、大二重在科研启蒙、大三重在实践探索、大四重在就业指导。三是立足学业发展问题,开展有实效性的学风教育活动。坚持问题导向,破解难题。依托大数据分析,准确把脉学生学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以专题式、项目式等方式,重点破解制约院系学风建设的重点问题。四是立足“双一流”高校建设要求,开展有质量的学风建设活动。一流大学所输出的人才不应仅仅是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专业知识的人,而应是集知识、能力、思维与责任担当为一体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有效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三)遵循规律构建学业辅导工作体系
开展好学风建设工作,需要深入把握大学生学业发展规律,构建学业辅导工作体系,满足多元化的学生需求,解决学习方法的问题。通过开展学情调研,准确分析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业发展规律和面临的学业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激发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开设系列学业辅导课程、提供团体或一对一的学业咨询与辅导、开展网络学业辅导、开展学业指导效果评估等工作,为学生提供菜单式、个性化的辅导。搭建学业辅导工作体系,要努力做到四个“善于”。一是要善于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构建形成“全员覆盖、全过程指导、全方位帮扶”的学业发展支持体系。二是要善于深入学生,能通过进宿舍、进课堂、进网络等方式,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不良倾向;能通过侧面了解、谈心谈话、组织相关人员集体讨论等方式分析学生遇到的困难和应对措施,指导学生有效调整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面临不同学业发展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三是善于解决问题,掌握教育学相关的知识,学习教育研究方法,掌握心理学相关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探索生涯发展、缓解学业压力、解决学业困难。四是善于组织管理,建立健全学业辅导组织体系,加强目标、使命、价值与准则、愿景等不同维度的完整的组织理念,加强学业辅导队伍建设,健全学业辅导体系内容建设,通过导师制、学习联盟、网络资源库、一对一学业咨询等方式,增强学业辅导工作的吸引力和协同育人合力。
(四)加强学风文化建设
开展好学风建设工作,需要营造浓厚学习氛围,解决实际问题。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学风建设起到塑造作用,一是构建精神层面的学风文化,增强学生对于校风、校训的认同和情感归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专业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构建行为层面的学风文化,将立德树人融入学风建设活动,通过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学生思想问题的矛盾点、心理成长的困惑点、学业发展的关键点、创新创业的聚焦点,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学风建设活动。三是培育制度层面的学风文化,加强对学生的学风制度、考风考纪等方面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加强日常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制度在推动学风建设方面的作用。加强学风文化建设,要做到四个“深入”:一是要深入挖掘学校精神和文化,加强校训、校史教育,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乐于接受的话语体系,增强学生对学风文化的认同感。二是深入把握学风营造工作规律,注重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如发挥院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实现学术文化育人,促进卓越人才培养;加强对优秀学生的宣传、表彰,形成“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学风。三是要深入发挥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坚持问题导项、精准导向、价值导向、过程导向、生动导向,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学风建设活动。[7]四是要深入做好学风制度和考风考纪的宣传、教育工作,结合本院系学生特点制定相关的学风建设规章制度,形成有效激励措施和惩罚机制,使学生知底线、明道理,维护学术诚信,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和诚实守信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赵婀娜.新时代教育当有新作为(深聚焦)[N].人民日报,2017-11-2(17).
[2]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9-11(01).
[3]赵保全,丁三青.关于高校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论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02).
[4]程样国,舒涛,韩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3).
[5]廉思.在价值引领中做好青年工作[N].中国青年报,2015-08-31(02).
[6]袁利平,顾明远.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思想初探[J].教育学报,2018(6).
[7]李斌,钱容德.聚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激活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2).
作者:刘婧媛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