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学风建设反思,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高校学风建设不仅是高校的灵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证。优良的学风既可以推动高校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也可以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成为优秀的教育者。秉承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文章从“三全育人”理念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若干建议,以期为高校提升教育质量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三全育人;路径;研究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把“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另外,《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三全育人”理念的核心就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全育人”是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统筹协调。[1]高校学风是指高校师生员工的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体现了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教学科研和学习过程上的综合表现。[2]学风建设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应由全校师生共同参与,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高校工作的全方位。按照高校发展要求,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彰显学风建设路径,不仅符合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也是高校学风建设的内在要求,因此值得深入探讨。
一、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学风的建设现状,用事实说话,笔者在武汉工程大学本科生中开展了问卷调查,问卷围绕大学生学习动力、学习目标、学习效果、高校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等内容进行设计,共对2014-2016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800余份,回收问卷共计780份,基本覆盖了学校工、理、文、法等学科学生。根据反馈数据显示,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首先,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主动性不够。调查显示,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能力的学生占65.5%;学习目标不明确、顺应潮流、应父母期望等原因读书的占35.5%。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这部分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够,迟到、早退、旷课、抄袭作业等现象时有发生。其次,部分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对“学习的困惑”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是“找不到有效的学习方法”“专业不理想”“课程设置不合理”,选择这些选项的学生大多有学习的愿望,但学习方法不当,缺乏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表现为不认真听讲,睡觉、聊天、玩手机等,学习效果无法得到保障。再次,极少数同学对于学习有投机心理。对于“平时不学好,考前抱佛脚”的临阵磨枪的做法,21.8%的学生认为很有效,这部分学生平时学习主动性不够,将学习等同于应付课程考核,知识掌握不扎实,综合素质较低,专业水平和能力较差。他们甚至会为了考核及格铤而走险,通过考试作弊等方式来应对各类考核,诚信道德缺失。
2.教师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和师德师风方面。教学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关键,而教师治学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首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都是高校的重要发展内容,很多教师不仅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而且还承担了一定数量的科研任务,这就使得他们很难平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投入教学精力减少,最终导致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调查显示,55.5%的学生难以接受“老师从头讲到尾”这类灌输式教学,学习内容片面化,缺乏课堂互动、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致使学生学习知识较为被动,一些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偏教条主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效果因此受到影响。最后,一些教师的师德师风还需要不断提升。
3.校园环境、校园管理服务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方面。社会转型期的高校发展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外部环境,而外部环境的负向变迁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育和教学的难度,管理服务理念的相对滞后也对学风建设形成掣肘,直接影响到学风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践行“三全育人”理念的重点
“三全育人”理念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其践行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员”重在突出思想引领。高校要提高全校师生对学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统筹“教师、学生、校内外资源”,形成育人合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到位,行动才会自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统一。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高校进一步发展。首先,高校师生应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上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其次,高校师生应提高对学风建设的认识,落实全员育人责任制,明确每个岗位在营造良好学风中的职责,建立考评机制,激发“全员”共建的力量。
2.“全过程”重在突出把握高校发展的客观规律。学风建设的开展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的规律,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把握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规律和各阶段的学习特点,其具体做法为:一年级重点抓适应性教育,开展学习经验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年级重点抓学业生涯规划,积极探索学业和自我,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三年级重点抓专业引导教育,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提高学习实践能力;四年级重点抓职前教育,实施就业技能指导,顺利完成人生角色转变。
3.“全方位”重在突出素质教育。高校的职能是培养又红又专、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就是全方位培养人才。进而言之,高校要把德育建设作为学风建设的有力补充,通过德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智育培养,帮助学生推进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丰富的知识储备、强有力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体育教育,丰富高校学生的第二课堂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积极阳光的性格、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通过美育认知、社会实践等途径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以及感受幸福生活的能力。
三、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构建“五优”模式,打造高校优良学风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给学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较为明确地指出了学风建设的路径。高校应以创建优良的学风为目标全面推进治学理念,坚持以思想为引领,以学生为主体,以师德师风为前提,以环境育人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管理服务为保障,以科技创新为助推,应全员参与,全程掌控,全方位指导,夯实学风建设基础,促进学风建设。[3]在建设模式上应从“五优”工程入手,即“师德师风优、校园文化优、教学效果优、管理服务优、科技创新优”。
1.以优良的师德师风倡学风。首先,高校要完善教师教学评价机制,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用制度约束教师的教学行为。其次,要在高校中推选出品德素质高、教学效果好、亲和力强的师德标兵,为学校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提供参考。再次,通过组织开展名师讲坛、教学比赛、先进典型宣传、警示教育等活动,使教师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崇高的治学精神,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进一步优化教师的师德师风。最后,可通过教师教学目标考核、课堂教学督查、教师培养培训等,不断强化教师“治学为基、育人为本”的职业意识,努力做到一切为教学服务,一切为学生服务,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进一步优化教师的教风。[4]为保障实施效果,可以由学校组织人事、学生管理、纪律监察、教务管理等部门和各学院共同负责实施具体工作。
2.以优良的校园文化育学风。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的体现,是学校共同营造、一致认可的理念,能够启迪人、感召人,可以发扬学生团结拼搏的精神,能够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荣誉感,对于建设优良的学风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5]首先,高校要发挥党建文化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风建设提供坚强的领导和有力的保证。[6]其次,校园文化建设要围绕人才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进行,如举办素质大讲堂、各类文艺体育活动、各类辩论赛、演讲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最后,高校还要完善校园基础设施。设施完善的校园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学习条件,同时也能使学生在学习时产生愉悦的心情。为保障实施效果,可以由学校学工管理、共青团、资产管理、基础建设、图书馆等部门以及各学院共同组织开展此项工作。
3.以优良的教学效果治学风。首先,进一步良化教学效果。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导向,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注重教学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7]其次,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多层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即构建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培育“两型两化”人才为目标的知识教学体系。构建以数字化资源建设为支撑的创新大数据时代的教学方法,不断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再次,建立教学督导体系。高校要加强对教学的督导检查,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成立学校督导组,对培养方案设计、课堂教学、实习实训、设计指导等教学环节进行督查。学校各级领导、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应深入课堂,定期召开教学效果反馈座谈会,及时沟通教与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建立教学评价体系。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将学生评教师与教师评学生相结合,科学合理地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让师生之间产生良性互动。在教学评价体系的程序设计和结果运用上,综合考虑,合理应用。为保障实施效果,可以由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部门以及各学院共同实施此项工作。
4.以优良的管理服务树学风。首先,高校要建立奖惩机制,表彰和树立一批优秀管理干部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同时加强对管理服务人员的教育、培养与考核,提高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其次,学校或学院应设置学生学习指导中心,定期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师生交流活动、名师面对面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特点、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再次,高校要严格学生管理。通过严格管理督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按时上课、认真听讲,严肃考风考纪。最后,精准帮扶学业困难学生。对于学业困难学生,辅导员、班主任要进行学业预警,开展精准帮扶,采用“1+1+1”模式,即一名学业困难学生选配一名帮扶责任教师、一名朋辈帮扶人。根据学生学业困难原因制订个性化的帮扶措施,保证帮扶效果。为保障实施效果,可以由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共青团等部门以及各学院共同实施此项工作。
5.以优良的创新思维促学风。首先,高校要积极为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搭建平台,提供支持。学校要出台激励措施,鼓励师生参与。通过完善奖励制度,鼓励优秀教师指导学生、鼓励优秀学生积极参赛,全方位提升学生素质。其次,学院要开展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每个学院围绕学科特点设立赛事,一院一赛,如机械学院可以设置机械创新大赛、计算机学院可以设置程序设计大赛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赛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高校要加强对学术创新活动的宣传。要对各类科技竞赛获奖学生、指导教师、获奖作品进行宣传和展示,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保障实施效果,可以由学生管理、共青团、教学管理、科研等部门以及各学院共同实施此项工作。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持续建设的工程,随着时代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高校应根据新的时代要求和教育规律,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凝聚全校师生和社会资源全员参与,将学风建设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从德智体美的目标出发,全方位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构建学风建设的新模式,发挥优良学风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保障作用,使学校发展质量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韩慧莉.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J].中国青年研究,2012,(7).
[2]谭建国.新时期进一步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对策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5).
[3]韩楚.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J].求知导刊,2016,(2).
[4]刘儒.以强化管理助推学风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6,(3).
[5]何鹏.浅谈高校学风建设的挑战、问题与举措[J].科技信息,2014,(2).
[6]王嫣.论高校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的有效互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3).
作者:王涛 单位:武汉工程大学学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