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论文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
一、高职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从现有的教学结果反馈来看,实践教学依旧是问题百出。例如,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部分专业实训条件较差;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不能到位;实践教学内容认知不透明等等,还有越来越被引起重视的一条就是实践教学缺乏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传统轻信息技术。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时间不长,很多是由原来的中专合并组建而成,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本身就很低,许多教师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早已形成了习惯和定势。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手段,这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首先,在备课方面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其次,在选取教学资源时要合理,再次,还要协调相关教学资源管理部门安排使用各种设备,所以就出现了为了避免一系列的麻烦,教师不选择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但是也不排除部分教师虽然使用信技术手段,变换了教学手段,但从根源上讲,更多的是为了节省时间,省了手写教案的力气。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使信息技术手段的功效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2、缺乏信息技术应用人才。有关调研显示:应用信息技术于教学中,发散了学习者的思维,改变了学习氛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教学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但从教师现阶段所掌握计算机的情况来看,对基本知识也只是有个大概的了解,如果让教师用软件来制作课件等,具备这方面能力的教师不到50%。多数教师已意识到了学习信息技术理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但是在应用方面还缺少重视度,还有的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他们就把这些原因归结为自身技能的缺乏和不懂相关的理论,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3、网络化、视频化教学条件不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实验和实训,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中的投入都应是最先进的,但事实上,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大多学校还不能做到每个教室、实验室都配备有网络化教学设备,甚至有些高职院校的这些教学条件还不如中学,这也是有些学生入学后感到失落的一个原因。通过对高职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在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且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但是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这些实际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还给学生今后工作留下隐患。因此,这些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并拿出一套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信息技术在高职实践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信息技术有着独特的优势,将它运用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结合高职实践教学的特征,将其巨大的潜能和功能发挥出来,势必能起到提高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以提高的目的,但是,要想让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就必须重视遵循以下原则。
(一)先进性原则
正确、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在高职实践教学中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导向。纵观国内外众多的案例表明:观念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发展,作为教师,必须时刻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研究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将它引入实践教学中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二)目标性原则
贯穿于整个高职实践教学过程的主导线路是实践教学目标,信息技术应用在实践教学中必须从实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出发,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组织并设定教学内容,明确实践教学目标,使教学结果明朗化。
(三)可操作性原则
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和操作程序不能过于复杂,既要便于学生学习,又要便于教师操作,使每一方面都真正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例如,成品的CAI课件,操作起来得心应手,简单方便,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普及在某种意义上能够实现。再如,开通CERNET、闭路电视等,对如何科学管理高职院校、及时交流和分享信息资源、优化教育教学工作等都会带来很大的方便。
(四)交互性原则
交互性的对象主要是指教学主体,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可以自如地控制和干预,形成人和机器、人和人、机器之间的互动,学生处于这种交互的操作环境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反映情况迅速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随时优化教学过程。
(五)共享性原则
共享性指的是教学资源的共享,信息技术手段包含很多,教师应充分挖掘合适的教学资源,发现这些资源的利用价值,从而提高它们的利用率使他们得到共享。当然,随着网络教学资源在中国的普及,教学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它的共享性,其带来的收益也是颇丰的。
三、积极推广信息技术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一)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简称VR)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是指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的一种技术。在实践教学中,因为受条件的限制,不能很好的保证学生实践练习的顺利完成,于是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学习环境,学生可以自己安排学习进度。这是一个可以与真实学习环境相媲美的教学系统,学生处于这个环境中犹如身临其境,最终可以完成依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
(二)视频技术的应用
在高职实践教学中,总有一些问题是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实现的,视频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它既吸取了传统影视技术的优点,又继承了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特征优势,它具备其他媒体不可能有的特殊功能,更加生动地赋予了学生真实的感受,与高职实践教学要求很吻合。它特有的功能产生的效果可以与真实的工作场景相媲美,甚至可以把它等同于学生未来的工作镜像。视频技术正是有了这种独特的优势,才能使它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地位得以长久稳固。
(三)计算机仿真实验技术的应用
仿真实验是利用计算机创建一个可视化实验操作环境,其中的每一个可视化仿真物体代表一种实验仪器或设备,通过操作这些虚拟的实验仪器或设备,可以进行各种实验,达到与真实实验相一致的教学要求和目的。计算机仿真实验的基本特点有两个,即仿真性和交互性,都有利于学生的实践学习。目前,已出现的模拟仿真化学实验就是计算机仿真实验技术的应用,它起到了补充、完善传统化学实验的作用。该实验室的建立可以解决很多实践教学中的困难,例如,实现了实验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改善了实验室仪器、设备不足的情况等等。
(四)网络远程开放性教学的应用
网络远程系统综合性比较强,在平时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中都可以应用到,并且此系统还能够对实际工程进行模拟,一些需要在实际现场中调试的设备,学生现在通过远程控制就可以实现,包括听到、看到设备在现场运转的声音还有现场的最新动态,同时将现场所显示的各类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通过一系列的训练之后,学生可以又好又快地适应并使用最新技术的,同时缩短了对新岗位的适应期,增强了个人竞争力。
(五)建设精品课程,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对于高职院校来讲,构建精品课程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大力推广信息技术的今天,高职院校可以将信息技术与精品课程的建设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推动信息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让更多学校了解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的优点,从而在建设精品课程中提出更好的创意,下大力气推出一部分精品课程,为完善高职实践教学尽绵薄之力。信息技术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运用它解决高职实践教学现有的问题时也不能单单靠技术的支持,还要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提供保障,将四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作者:高红梅 王喜枝 厉励 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第二篇
1.高校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师资力量不足,师生缺乏沟通交流
当前,我国各高校中均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学生进入大学后必须对该课程的知识加以学习。然而有不少高校在信息技术师资队伍的建设上投入力度不足,加之随着高校的大量扩招,教育者的工作量加大,经常是这个班上完那个班上,这样,教育者的业务能力就很难有较快的发展,并且未积极融入到学生群体中,与学生良好沟通交流,对于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不能及时的帮助解答,对教学质量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1.2理论与实践未结合,缺乏合理的考核方式信息技术实践运行时需要理论的指导,然而有不少信息技术教育者会利用一些例题或者实验指导书中的习题来要求学生模仿操作练习,这样的教学不仅体现不了实验的最终目的,而且难度系数也不大,对学生问题的解决、分析能力培养毫无帮助。此外,高校信息技术考试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测试方式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判,将重心全部放在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对学生上机实践培训,学生信息素养得不到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全无。
2.大学信息技术教育问题的对策
2.1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教育者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保障每位学生都能够全面健康发展。刚开学时,教育者应在学生中进行信息技术水平测试,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分层教学目标,确立具体的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凡是信息技术水平较好的学生,应适当的添加课外知识与难度系数高的实践操作题目,培养创新与实践应用能力,并安排组织这些学生参加相关的比赛。凡是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的学生,教育者要做到知识的详细讲解,给予必要的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2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兴趣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及学生能力。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形式多样,比如,分组协作教学法、示范演示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教育者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条件,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操作技能,增强教学质量。比如,在讲解《硬件系统组成》一课时,通过直观演示法,将电脑的主机箱打开,同时根据PPT向学生们讲解电脑主机中的所有组成,还可为学生们介绍计算机硬件发展中的主要趋势,这样的教学易于学生理解与记忆,教学效果显著。
2.3创新考核方式,健全评价体系
考核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实际学习水平进行检验以及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有效手段。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信息技术课程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成果等均体现出了不同的特色,倘若依旧采用过去的纸笔测试方式来考核是远远不行的。应切实根据信息技术课程重视操作与应用能力的特征,注重考核信息技术知识的运用与操作题,构建上机操作和日常成绩有机结合的评价体系。为了确保测试过程中可以清晰的获取学生的实际能力,教育者应结合课程具体特征对题库与上机考试系统进行适当的改进调整,采用自动化考试系统,让学生随机抽取考题,完成考试后自动将考卷提交及自动评阅,不仅对学生的基本实践操作能力进行了准确考核,而且考试效率显著。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信息技术教育是高校教育事业中的核心部分,注重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担任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教育者应创新教育观念、确立高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积极营造氛围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较高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毕业后在社会上顺风顺水,健康全面发展。
作者:潘军 徐才云 张诗楠 单位:安徽装甲兵学院
第三篇
1、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变革的趋势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之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分为必修和选修课程,这种灵活的课程设置方式,使得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拥有选择权,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继续深造。此外,课程开设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学分制的考核方面,学生选修课程必须要达到标准的考核学分,只有达到学分才能顺利毕业。这种多样性的课程考核方式,能克服传统教育中学生偏科的情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学习。
2、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特点
新课程改革之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三个层次,最上层为学习领域,在学习领域的基础之上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建立不同科目下的模块。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由一个必修模块和五个选修模块组成,其中必修信息技术基础,选修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媒体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初步等。课程设置体现了信息技术教育的科学性和多样性。因此,在新的教学要求下,教师要认真分析,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
3、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质量的措施
3.1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高中教师一定要利用每周一节课的时间,借用学校多媒体教室,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实践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如在基础知识教学中的计算机组成章节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让学生亲眼观看计算机组成零部件,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必定能深刻地记忆每一个零部件,能辨认不同的零部件。基础知识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在学习Word、Excel等基础信息技术时,一定要让学生在计算机上亲自操作,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Word制作个人简历,然后一一点评,指出学生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操作一次。信息技术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将理论知识教育和实践相结合,在基础知识讲解的基础之上,开展一对一的实践指导课堂教育活动。
3.2提高学生信息道德水准
信息道德教育是针对当前信息网络环境越来越复杂而提出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人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因此,教师要针对当前形式,加强学生信息道德教育,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能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并且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热门的话题,如网络曝光等渠道是否具有推广性,学生针对课题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开展激烈的讨论,最后,总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使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全面了解信息技术的力量和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防范一些不良信息的侵害。此外,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重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和渗透。目前很多地方信息技术变革已经开始试点,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引进一些市场分析学和统计学,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教学能力和水平,进而提高整个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育变革要不断适应新课改的变化趋势和基本要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具有一定的特点,如基础性、多样性以及选择性等,课程设置也具有一定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实践中,一定要注重分析教育教学重点,创新教学方式,制定全新的课程教育方案。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将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作者:徐波 单位:贵州省贵阳市第八中学
第四篇
一、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教育的必要性
研究随着目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以惊人的速度在更新和传播,很多知识在我们还没有被完全认识和了解清楚的时候就已经更新换代了,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以应用地理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作为主要目的,为了能够很好地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就必须要对材料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课程的应用,能够提升学生应用网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促进地理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发挥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使命。
二、通过信息技术开展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路径分析
1.开展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在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一些复习课以及专题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大容量存储的功能,代替以往的口头传授,这可以极大地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有着图文并茂、资料翔实以及线索清晰的一些优势,在教学中能够将大量的知识集中地展示给学生,同时还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更为重要的是,多媒体的操作相对来讲比较简单,大多数教师在经过学习之后都可以掌握。
2.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个由教师预先创设的信息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学习兴趣,通过对于信息的处理和加工,来实现对于学生所学知识意义的构建。同时在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自身的优势将声光电等多种信息资源进行结合,以此来构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促进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三、信息技术教育和初中地理教学有机结合的思路探讨
1.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自身的角色。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课程中的应用能否发挥出作用,关键在有教师的教学思想能否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身在地理课程学习中的愉悦感。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转变角色,利用计算机一级网络信息占有量大的一些特点,提供给学生一些地理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以此来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2.转变地理教学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教育的环境之下,地理教学要充分地发挥出信息技术的平等性原则,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制作CAI课件,以及网络教学为学生独立的学习创造更多的条件。学生在地理课程的学习中可以依据自身的兴趣对于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这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特征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作者:李向平 单位:吉林镇赉县丹岱中学
第五篇
一、传统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理念存在的弊端
1.以“灌输式”教学为基本理念,轻视学生能力培养
“灌输式”教学的特点顾名思义,就是教师课堂以知识的硬性传输过程对学生知识掌握进行灌输,往往这样的教学过程较为“死板”,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起到一定的消极影响。然而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思想较为常见,同时也是教师有效进行课堂管理的前提。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兴趣的开发可以使得课堂管理过程更加顺利,学生自身的思维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一方面同样也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存在的主要教学思想,其思想存在的弊端也较为明显。
2.问题处理方式以教师角度看待问题,忽视学生“发展”方向
在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观察过程中可以发现这样的教学问题普遍存在,很多教师对于课堂问题的出现经常是站在自身角度考虑问题。忽视了学生课堂问题出现的原因所在,解决方法没有以学生角度进行问题研究和解决。这样的教学思想与“生本理念”教学思想相对立,不能顺应教育发展的具体要求,从而对学生的自身发展也会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二、新时期“生本理念”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1.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明确性
转变传统高中信息技术“应试教育”思想的关键在于对教师“生本理念”进行有效的引导过程,从而使得教师能够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展开细致的研究,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位置,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进行不断优化,最终达到新时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发展要求。在此,学校应对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思想进行有效培训,增加教师之间教学理念的相互沟通与交流,促使教师传统教学观点产生质的飞跃,达到“生本理念”贯穿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之中。
2.突出学生主体观念,有效形成“生本理念”
“生本理念”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诠释了学生为教学主体这一基本思想,围绕学生发展进行教学过程的开展与研究,将课堂教学过程归还给学生,使得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教学中围绕“探究式”与“合作式”教学方法进行“生本理念”的有效结合,突出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进行学生发展方向的有效引导,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大幅度提高。这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生本理念”运用的根本所在。
3.注重学生能力思维的培养,灵活运用“生本理念”
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过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生本理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优化,将生活与教学进行紧密结合,激发学生探究思维以及创新思维,使得学生创新能力不断进行培养。进而达到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的,提高学生基本学习能力以及基本素质的要求。最终实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根本,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最大化”,实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生本理念”灵活运用的教学目标。
4.以学生“发展”角度看待问题,明确学生发展方向
以学生角度看待教学问题的出现,这是“生本理念”运用的主要体现形式,也是教师解决问题根源的主要思想。教学问题的出现说明教学过程与学生发展方向存在一定的不一致,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在于站在学生角度看待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而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同时推动教学过程的稳步前行。这是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生本理念”运用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希望对广大教师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传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一定的不足,并不能充分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趋势。而“生本理念”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也是教育思想进行不断完善的根本。本文针对这一课题进行相应的论述,其观点存在一定的不足,希望得到广大同仁积极的意见与建议。
作者:嵇新江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
第六篇
一、兴趣教学法,让学生爱上学习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学科感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表现出积极的学习行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主动思考、积极思维。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就会把学习当做一件繁重的任务,这样会抑制大脑皮质的兴奋点,产生消极对抗的情绪。在学习初期,学生往往凭着自己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好奇心学习,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会慢慢丧失最初的学习激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首要任务,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真正爱上信息技术,使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二、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
一般而言,教学情境的设计一定要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迅速集中思维;铺设桥梁,衔接新知与旧知;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趣味教学,创设学习情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不同课型与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坚持既创新又切合实际;用时适当,不占用过多教学时间。创设一个与本课有关的、贴近学生学习实际和社会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探索、交流与合作研究,在深入了解主题的基础上,寻找规律,搜索方法,自主完成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信息应用等一系列过程。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选择的主题要尽可能紧密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依据学生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运用计算机及多媒体工具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教学形式和友好互动的界面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教学规律及目的。
三、强化上机操作,增强学习效果
操作性、实践性强是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因此,信息技术90%以上的课时应该是上机实践课,操作内容应该安排在计算机教室进行。笔者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他们都爱上信息技术课,而且特别喜欢动手操作。教师要因势利导,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时间,适当引导、观察学生的使用情况。这样在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积极性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和演示那是达不到目的的,只有通过反复的上机实践练习,才能得心应手地掌握操作技能和技巧。丰富练习方式,课堂上的问答、上机操作与课内外作业演示等形式都是有效的练习方式。在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前,教师要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作业,让他们带着任务操作。
四、注重互相学习,拓宽学生知识面
在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各个同学由于天资不同,不可避免地会有层次上的不同。所以,让优生帮助后进生就非常有意义。优生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后进生,自身学习能力会得到提高,而后进生则会以非常快的速度进入中等生的行列。教师应当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工具软件,拓宽知识面。软件的开发应用日新月异,能否利用工具软件加工处理所需信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如图形图像的制作、声音文件的处理、简单动画制作、网页制作、防毒杀毒等。补充这些知识对学生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教学中要有意穿插工具软件教学,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让学生对各种软件处理有了解就足够了,这些工具软件的学习不仅不会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利,而且能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各种基本操作及应用能力的发展。
五、适时评价,激励进取,增强自信
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和全面发展,教师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及时、准确的。当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时,教师应该根据表现做出恰当、公允的评价。有时候教师的一句表扬就会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动力,促使其不断进取。所以,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以鼓励者和启发者的身份深入小组实践中,很自然地帮助有困难的小组成员,让学生觉察不出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忙。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应以普通合作者的身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给予充分肯定,增强其表现的自信心。总之,适时适当的激励可以使教学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开展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详细观察学生小组的表现情况,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恰当的评价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及时的帮助,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六、结语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在新课改这片肥沃的土壤上,我们只有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积累起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时刻以学生发展为本,携手共建完善的、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合作学习方式。
作者:李文静 单位:商丘市实验中学
第七篇
1、农村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的问题分析
1.1农村信息技术教育教师观念
落后,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中,很多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展开的。由于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科目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不是很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活动。教师按照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和示范,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不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出现严重的分离情况。在课堂上,教师自顾自地进行讲解、操作,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不是很重视,没有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能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在作业练习中,教师会让学生自由安排,自由活动,对学生的作业情况,缺乏评价,对学生的错误情况也不能进行有效的反馈引导。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缺乏有效的纪律管理,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学习热情不足,这些都是农村信息技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2农村信息技术教育中专业教师人才缺乏
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不是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而是由学校不同科目的教师担任的。即使学校有一部分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他们的理论水平很高,但实践能力却又明显不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有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只是把信息技术课程当做计算机课来上,甚至在教学中,只是教学生一些打字技能,自然信息技术也很难与学校的其他学科进行有效整合,促进学科教学的发展。因此,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中,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影响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2、解决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存在问题的的策略分析
2.1多渠道的筹措资金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的各种设备国家要认识到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着严重的设备不足、设备落后的问题,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经济支持和政策支持力度,为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设备支撑,力争保证每位学生都有一台计算机供学习。作为学校,也要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学校自筹资金完善信息技术各种设备,并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教育资源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充分利用资源,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2.2践行新课改精神,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不断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发展。同时,教师要能够给学生一定的自我学习自我探究时间,对于学习过程中的简单内容,要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对于一些难点内容,要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意识,要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培养专职教师,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鼓励那些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到农村去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也需要加大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使每位从教者都能成为能够维护和管理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能够开发信息教育资源、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科研的骨干教师,并积极鼓励信息技术教师都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技术,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深入研究信息技术教育的创新教育方法和教育思路。同时也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一些关于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竞赛活动,以多种方式,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这对于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发展具有积极地意义。总之,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各级领导要重视农村信息机技术教育,要能够为农村有效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提供有力地支持。学校也要通过有效措施,解决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的问题,只有多方努力,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才能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发展。
作者:付晓华 单位:河南省周口市教育局电教馆
第八篇
1.注重信息技术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应结合技术发展趋势,注重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要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命题让学生自己发挥,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使其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对于教学人才的培养,教师之间可以进行一个命题性的研究活动,通过跟踪研究来发现学生的学习及创新特点,以研究结果来为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保证各项工作能够有效地开展。
2.教育的改革和完善需要学校管理的不断提升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创新和改革是一个整体性的工作,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支持。为了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学校应该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定期组织集体备课等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使教师在沟通交流中实现其教育理念的更新,并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同时,学校要重视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培训,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使教师能够胜任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的综合提升。
3.以有效的教学方式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有益的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等技术的应用,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标。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成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锻炼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教学中,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教育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推动高中教育的不断完善。
作者:黄上杰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
第九篇
一、农村高中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
(一)教育经费缺乏,对信息技术教学投入不足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农村中学没有强大的资金作为后盾,对硬件设备和软件的更新赶不上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使学校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设备比较落后。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也逐步加大,但对农村中学来说,投入的资金还不足以改善现在设备落后的现状。许多学校虽然建立了校园网,但对于网络的维护和修理也需要资金的投入,资金短缺问题已经造成了信息技术教学硬件设备的短缺,从而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农村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不足
大多学校招收了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师资力量。但是还有一些学校没有信息技术教师,由其他教师在本学科教学之余负责信息技术的教学,增加了教师的任务量。很多教师不是计算机专业毕业,让他们来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就会存在专业水平不够,对教学目标的方向把握不准等问题。还有的学校虽然招收了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但对信息技术教学不重视,认为其对成绩没有较大影响,就把这些教师安排进行其他学科的教学。还有一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负责了学校中的大量工作,例如,复印文件、打字、对计算机进行维修等等,大量的工作使信息技术教师失去了增强业务水平的时间,导致自己的专业水平不能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及时更新和进步,导致教学水平停滞不前。再加上由于对这门课的不重视,导致了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不重视,造成教师的地位低、待遇差,让教师失去了在本专业教学中不断提高的动力,阻碍了学科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三)课程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一系列条件的限制,计算机教师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简单操作,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不考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高中学生的兴趣很广泛,他们对计算机网络很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从网上查询不清楚的问题来刺激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动机。
二、如何有效地解决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要改善农村中学信息技术的现状,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就需要学校和教师转变对信息技术的看法。通过了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现在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让学校和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作用进行深入认识,使他们意识到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在改变观念的同时,还要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学重要性的普及,使他们能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从心理和行动上把信息技术真正作为一项提高学生素质的学科来抓,不仅要提高学校的硬件和软件的设备,还要从观念上对信息技术投入更多的关注。在教师进行教学时,要根据教学目标作出详细的课程规划,使学生能快速地获得信息技术能力。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新技术、新媒体的社会效益的体现关键在教师,没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就不可能有很高的社会效益,为此,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迫在眉睫。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观其他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从中吸取比较好的经验,作为发展本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数量足够,素质较高,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在采取激励政策,吸纳具有高水平计算机知识的专业人员到农村学校去的同时,必须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就地取材,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师资的优势,培养信息技术教育专职教师,并对在职中学教师定期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针对农村教学点的不同需要,采用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日常实践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全面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
(三)加强教育科研,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二者整合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学校要构建教研网络,通过组织教师开展学科信息技术教育教研活动,让教师从观念上发生转变,在教学方式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能对信息技术知识快速掌握,正确运用,同时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综合考虑教育方式、学习内容和教育资源,使这些方面能正确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总之,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学校和教师要把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和对学生的培养重视起来,克服在教学中的各种困难,丰富教师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使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深入人心,使学生能真正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作者:张强 单位:河北省霸州市第四中学
第十篇
1、兼顾软、硬件建设
高校对于信息技术的软件与硬件的建设需要兼顾。通常情况下,教学硬件环境一般指多媒体网络教室,演示型多媒体教室以及校园网络的建设。建设多媒体教室需要满足开展各种学术活动以及多媒体多学科演示教学的需要,能够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利用多种手段,通过不同渠道对教学资源进行调用。校园网是高校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的重要基础,是从根本上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教学软件环境由相关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统一规划,结合教育改革,建立起由学科教师、教育软件制作者以及教学媒体专家等组成的共同开发设计小组进行研发、升级。
2、正确将信息技术教育内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信息技术仅仅是信息技术教育的资源支撑,并不能完全取代信息技术教育本身。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将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信息技术有效结合,通过对教与学的资源,教与学的过程的开发、设计、利用、评价以及管理,从而实现教学最优化。信息技术教育,既具有理论支持,又具有技术支撑。
3、准确定位,教育技术需要为教学服务
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看出,学生进入教室时并不是带着空脑壳,而是带着自身独具的知识体系与思想。因此,教师不能将全部精力放在制作生动活泼、流光溢彩的动画与图片上面,而是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年龄,有选择地利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媒体局限,将抽象变为形象,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4、加强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发展
需要引导教师全面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树立起为振兴教育事业奉献的信念。还需要稳定技术教师队伍,杜绝人才流失现象。学校不仅要将信息技术教育中心建设成为新技术、新设备的聚集地,更需要促进其成为信息技术教育人才运用、推广、研究信息技术教育的聚集地。
5、加强管理,构建科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体系
高校需要不断加强高校信息技术教育的管理工作,领导参与并且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政策化与制度化发展建设,这是促进信息技术教育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教育涉及部门众多,因此,校内的协调必不可少,高校需要制定相关的系列计划,投入合适的资金以作为建设信息技术教育软、硬件的后盾。同时,建立相关激励机制,以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与能力。
作者:王凤平 单位:陕西西京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