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村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加强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基础性建设
农村中小学往往缺乏信息技术远程教育方面的基础性设施,要想推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就必须有大量的资金来建设相关的信息教育工程设施。这将从本质上改善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增加更多更优的教学资源和渠道。但是由于同信息技术相关的硬件设施耗资巨大,并不是农村学校自身能负担得起的,需要更多来自于地方政府、上级教育部门以及社会上的大量资金投入,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保质保量。建设完成之后,各学校还应该注重设备的维护,在经费分配时扩大这方面的投入,以保证设施在完工后能充分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并能在合适的使用环境中正常运行。
二、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
(一)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学生的个性是多种多样的,即使是在一个班级中,也存在完全不同的学习习惯、各自的自我学习能力不同等现象。对这种现象不能一味地磨平,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发展将是他们未来创造力的源泉。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潜力,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学生,并慢慢发掘他们的潜力,引导学生发挥最大的学习能力,让他们不断超越自己,树立自信。因材施教地现代化应用就是所谓的个性化教育。
(二)拓宽教学内容,注重趣味性
由于信息技术本身革新快、内容多的特点决定了实际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是非常多的,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信息意识,并掌握相关技能。也就是说,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应该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让学生有机会自己去发现并掌握具体操作的方法和技巧。这样一来既解决了教师一言堂式的教学问题,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操作欲望,随时能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探究,适当补充和拓展教学内容。
例如:在进行“excel公式套用”内容教学时,教师在根据教科书对套用进行讲解之后,可以建议学生自行定义计算公式,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享受发现的乐趣。这样一来,学生在自己进行公式定义操作时会得到更多操作细节上的体会,进一步巩固了课本知识,也做到了知识的拓展。这种做法通过对学生个人情况的了解,提出不同难度的要求,做到了进一步的因材施教。
(三)避免两极分化
鉴于各个农村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具体情况不同,而且学生家庭背景、曾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造成了即使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的起点就不在一条线上,这就加速了他们在后续学习信息技术时,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这是必须要避免的情况。两极分化往往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差异,进而影响整体的学习效果,不利于操作能力的提高。这些差别的存在无疑增加了教学时的难度。更加要求教育工作者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差异,兼顾首尾,帮助差生恢复自信,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
三、结语
要想真正提高农村学生信息技术水平,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不仅仅是笔者提到的几点,这是一项异常复杂并且艰巨的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实现的。需要更多教育工作者参与进来,通过长期持续的努力,改善农村教育环境,加强硬件和师资,才能让农村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更上一层楼。
作者:李国强 单位:山西省平遥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