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特殊教育课堂教学运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信息技术在小学特殊教育课堂教学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信息技术在小学特殊教育课堂教学运用

摘要:在当代社会,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已成常事,它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一些教学内容、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具趣味性、可以让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的学习等等。而在开展特殊教育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加入更是为教学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论是聋哑学生还是认知障碍学生,这些特殊的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都更加迅速地掌握了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可见,用好信息技术对于开展小学特殊教育而言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关键词:特殊教育;信息技术;高效率;优势

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不能和正常的学生一样学习与生活,他们感知这个世界远远比我们想象中艰难,他们就是那一批特殊学生。而特殊教育就是为这样的学生专门设立的特殊化教育,但是在传统的特殊教育中,想要提升这类学生的学习效率依旧存在较大的困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特殊教育在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学生学习的效率更是显著提升。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如何用好信息技术这把双刃剑就成了特殊教育教师所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是针对这一问题的简单看法。

一、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注重有效特殊教育

1.动静结合,注重感知。正常情况而言,活动的物体往往更容易被人感知到,画中的花可能不那么吸引眼球,但是微风过后,飘来的花香以及摇曳的花朵却格外引人注意,这就是“生动”的真正含义。在传统的特殊教育中,教学一般采用教师说、学生听的方式,而这样的教学最大的缺陷就在于比较抽象,本来特殊教育专业面对的学生就有或多或少的缺憾,而这样的教学无疑是枯燥而又乏味的,并不能很好地调动起特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这些学生跟着教师的引导取得更大的进步。而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课堂似乎也活了起来,很多比较直观的事物都可以用音频、视频等方式给学生展示出来,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也更加能够感知到外界传递给自己的信息,自然也能提升特殊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针对听力不佳的小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时,想要让他们更好地感知音乐与画面,则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他们播放一些小视频,视频中可以是鲜花、微风、草地等等一切美好的事物,或者可以配上孩子的微笑,而后再给这样温暖的视频配上一首治愈的曲目,例如戴佩妮的 《小小》,让歌词呈现在视频中,类似这样的温柔的歌曲虽然很大概率不能被听力不佳的学生感受到,但是此时音乐与画面的结合已经可以很好地表达出其中的含义了,而学生只需要在课堂中静静地感受即可。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配以手语进行进一步讲解,在这样的动静结合的教学下,学生对温暖的事物的感知自然也会更加清晰,从而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让这些特殊的学生也能感受到温暖,学到更多的知识,继而继续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爱这个世界。

2.抓住具体,把握理性。具体的事物总是容易被人理解,于特殊学生而言自然也是如此。很多时候学生不能理解的知识点如果能够用一个具体的事例往往也就变得容易理解了。因此,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特殊教育时,教师就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尽可能地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理性的世界观。例如,在学习《一、二、三》的相关知识点时,如果单纯讲解,相信很多教师都不知道应该如何为这群特殊的学生讲清楚这几个数字代表的含义。而如果能够用上信息技术,相信很多教师都能够想出办法帮助学生理解这几个数字。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先给学生展示单个数量的图片,并示意学生此时代表的是数字“一”,“二、三”自然以此类推,然后利用口语嘴型让学生明白这几个数字怎么读,最后再利用代表数字的图片如“两个苹果”“三个男孩”“一个香蕉”等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几个数字的含义并准确的读出来。如此,学生对这几个数字形成了主观上的理性认识,而教师也将这样相对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了,学生在学习时也更有兴趣。可见,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部分比较抽象的知识完全可以通过更加具体而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提升学习效率。

3.情境创建,快乐学习。情境化教学是当今社会较为常见的教学方式之一,基本上适用于任何学科的教学,特殊教育专业自然也不例外,甚至在特殊教育教学中,情境化教学所能够发挥出来的作用更为显著。在情境下教学下,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以亲身感受的方式去感知需要学习的知识点,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学习。例如,在学习《狐假虎威》的相关内容时,想要让学生从文本中直接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自然是不大可能的。而此时教师则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制作一些 flash动画,让老虎与狐狸的形象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紧接着再展示一些有动作的画面,生动再现狐狸假借老虎的威严作威作福的故事情景,并用这样具有冲击力的画面感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如此,学生学习有乐趣,学习氛围够融洽,学习效率自然也能有更大的提升。可见,在开展情境化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加入无疑让情境更具感染力,而这一点在传统的教学中显然很难实现。因此,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小学特殊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这棵大树帮助特殊教育教学攀上更高的山峰。

4.注意巩固,严抓反思。在针对特殊学生的教育中,反思同等重要,课堂教育效果如何,基本上通过教学反馈就能知晓,但是难道知道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就没有下一步动作了吗?显然是错误的。反思就是接下来需要完成的任务。教师在教学之后可以利用一些课堂小测试来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后布置对应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进行课后的巩固总结与反思,如此,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能有所提升,而信息技术在此时也能够发挥出不小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口算加减法时,这类知识点对于小学生而言,犯错已成常事,对于特殊的学生而言自然也不能例外,尤其是对于智力存在障碍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这类学生往往只能理解 1+1 等于 2的答案,而对于更高难度的知识则开始迷糊。此时教师就需要通过巩固与严抓反思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但是在课堂即将结束时,小学生们的注意力往往很难集中,此时则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提升检验的速率,留出更多的时间帮助学生完成反思工作并布置作业。如在课堂末尾,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一次性展示囊括整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点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借此及时地对学生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然后通过课堂的小检测明白学生的劣势所在,紧接着利用信息技术系统地展示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如此,总结与作业布置仅花费了很少的一段时间,极大地提升了巩固与反思的效率。可见,在利用信息技术时,教师不仅要看到信息技术在上课期间所发挥出来的作用,更要看到信息技术在课后发挥出来的作用,在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情况下提升教学效率,进而让学生所学过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发展,进而促进学生自身的稳定发展。

二、注重把握教育尺度,避免过度运用技术

1.把握时间。信息技术虽然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升特殊教育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自然也需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首先从时间上而言,信息技术并不是教育教学的全部,如果一整堂课都在围绕电子设备进行讲学,很大可能上学生就会被这样的信息设备转移注意力,或者无法抓住本节课的重点,学习的效率自然降低。例如,在针对聋哑学生开展教学工作时,有些教师可能会选择在课堂中大量运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开展教学工作,目的在于让这类学生通过“看”来了解这个世界。但是这样的方式难道真的正确吗?其实不然,聋哑人了解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种方式,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直接展示出来的世界自然是美好而直观的,但是如果没有教师的讲解与描述,那么这堂课只会沦为一堂观赏课,想要激起学生心中对这个世界的向往仍旧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教师能够换一种方式,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加之以实际的触感或者真情实意的手语讲解,让学生对这个世界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如此,教学效率自然能够有所提升。课堂的时间是极为宝贵的,如果都用于展示未免暴殄天物了,时间把握得好,信息技术的加入只会是画龙点睛,时间把握得不好,信息技术的加入则变成了画蛇添足。只有真正把握好了其中的“度”,才能为特殊教育的课堂增光添彩。

2.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已然成为了老生常谈的话题,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特殊教育时也是如此,如果不能做到关注学生,只是为了信息技术而利用信息技术,那么这样的特殊教育课堂的教学效果想必是不佳的。关注学生就要从尊重学生的人格、选择、情感、需要等方面引起重视。只有真正关注了学生,让信息技术的利用建立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适度地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那么教学自然也会有更好的效果。信息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只有突出重点、关注学生的利用信息技术才能带来更高效的教学,只有适时、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才能让特殊教育课堂更具活力与生机!总而言之,在开展小学特殊教育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那么教学效果必然可以事半功倍。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在技术上支持课堂教学多元化,更可以在资源上提升教学广度,让这些特殊的学生在课堂中接收到更加高质量的教学,使得这类人群在适应社会的路上走得更好。相信在信息技术以及未来的各种技术的帮助下,特殊教育必然可以越办越好,而这群“不一般”的学生也可以迎来更有质感的学习与生活。

参考文献:

[1]张贵霞,陈秀丽.谈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教学研究,2011(7):56-57.

[2]朱亮.特殊教育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J].新一代:理论版,2019,(014):212-212.

作者:李婷 单位:南京市江宁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