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教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时有限,学生“减负”是大势所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打造高效课堂的三大策略为:第一,教师深研教材,立足教材又能超越教材,此为教学根本;第二,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以兴趣促学习,此为教学的必要辅助;第三,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法结合使用,巩固、夯实教学目标,此为教学的中心环节。
关键词:教学策略;初中教学;信息技术
引言
近两年,青岛市教育局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出“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给学生加课”等六条规定。“六条严规”的提出,再次将教育减负问题推向社会舆论的焦点。目前,青岛市在初中七八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每周1课时,在八年级下学期4月的时候参加全市统一会考,成绩计入中考档案。在中考大方向的指引下,信息技术学科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会考内容包括理论知识30分,Windows操作20分,打字10分,Word、PowerPoint、Excel软件三选二操作各20分,内容多,且必须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操作训练。信息技术的课时本来就少,而且一直受课时限制和其他学科的挤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为学科发展的重要对策。作为一名已经在信息技术学科一线教学了20多年的教师,笔者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策略,这既能提高学科成绩,又不额外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到目前为止,算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多年来,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不仅会考成绩优异,教过的很多学生还一直保持浓厚的学科兴趣,不少学生主动参加各种信息类比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更有不少学生受到启迪,定下大学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标。“六条严规”出台以来,本人审视、回顾之前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的工作,更加确认了自己努力方向的正确性,有信心做得更好。现总结如下,欢迎各位同人批评指正,共同提高!
一、深研教材,精心备课,立足教材,超越教材
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初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一般仅限于每周一次的课堂,很少有学生在放学回家后还有机会花费时间学习本学科。学科指导大纲要求必修的内容有很多,学科可操作性比较强,学生必须实践了才能掌握,纸上谈兵没有任何意义。学生的原有水平有很大差别,教师需要照顾到各层面的学生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精心研究、设计、利用好每一节课,只有预先读透教材章节内容,把握每一个知识点,才能在有限的课时里,高效率地把知识点合理地分配到每节课中,预设出课堂上的各种突发情况,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二、提高课堂趣味性,以兴趣促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从理论上讲,兴趣是智力活动的巨大动力,是人们求知学习的心理因素,它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学习。对中学生来说,对一门课程感兴趣,会促使他刻苦钻研,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这不仅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逐渐改善其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授课中,教师要先思考这节课中学生最感兴趣的点,然后围绕这个点,先想如何加入一些趣味性内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例如,Word软件的使用是大纲的必学内容,在考试中占20分。单一地按照课本讲解很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大。教授时,教师可用很短的时间大致讲解操作要点,然后设计一个项目式的目标任务,要求学生用2课时为自己喜欢的歌手制作一份海报,海报中必须具有文字、图片、文本框、艺术字、表格等大纲要求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别的内容可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没有限制。这样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偶像,用到并掌握Word的各种使用技巧,在规定时间内开放网络收集素材的时候,顺便复习网上快速搜索信息和保存信息的方法。最后的展示环节有两种方式。第一,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欣赏别人的作品,教师现场给出作品评价等级,并计入期末综合考评成绩。第二,后期把学生的所有作品打包下发,其他学生可以任意选择欣赏别人的作品。这种做法极大地激励了学生拿出好作品,在同学面前露一手的斗志,从而更加认真、积极地完成作品。好作品层出不穷,师生皆大欢喜。又如,七年级学生在第二学期开始学习python语言编程。众所周知,编程对英文水平、逻辑思维水平都有限的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一周一次的课时安排,又很容易把上周学过的东西忘掉,学生在课后通常没有时间再复习这门课程。教师要绞尽脑汁地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入手,让他们感受编程的魅力。刚上课时,教师不要讲各种基础知识,而是先给学生展示几个用python语言编制的很好玩的小程序,如可以选择打印九九乘法表、圣诞树等。学生马上被吸引住,跃跃欲试,教师再以此为契机,告诉学生这些程序要用到循环语句,逐步引领他们学习要掌握的知识。最后,在讲if判断语句的时候,教师可摒弃教材中判断奇数偶数的例子,引导学生尝试“让别人猜我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我的幸运数字是几”等普遍感兴趣的问题。结果,学生脑洞大开,在编程时想出“我的一生之敌是谁”“我的爱豆是谁”等独创的创意,轻松掌握if语句。下一节课,教师要启发学生可不可以让人家多猜几次?那又怎么办呢?借机引入循环语句的学习内容。
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加大课堂容量,夯实教学目标
(一)任务驱动法的运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上做到“每节课有一个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二)小组合作、协作探究法的运用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可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而学生基础各有不同,差异很大,在小组合作、协作探究中,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享思考成果。该学科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探索、合作等重要的科研品质和精神,为他们的发展奠定基础,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及时反馈,归纳建构
及时反馈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教与学;归纳总结,可以使教学效果落实到位。教师及时的反馈、总结和学生的小结相结合,使师生能全面了解对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1]。
(四)分层次安排任务
鉴于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师在教学任务的布置上要分层,让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有更高期待,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灵活检测,适当奖励
必要的检查能督促并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检查结果安排一些奖励性的娱乐活动,如设计几个益智小游戏给学生玩一玩,开放一定的自由上网时间,奖励表现优秀的学生上台当“DJ”荐歌放歌给大家欣赏等。这可以愉悦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下节课有所期待。
四、结语
以上经验虽然粗浅,但经过多年实践检验,成效显著,切切实实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在此整理出来,与各位同行共勉。
[参考文献]
[1]何旭明.学习兴趣的唤起:教师的教育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李景花 单位:山东省青岛市第四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