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微课程在职高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作为新的教学方法,“微课程”之所以能在数字化时代的自主学习中产生明显的效用,是因为它具有复杂性知识、表现能力强、灵活性好、短小精悍等特点,所以,利用“微课程”来解决职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难题———培养职高学生信息素养,从而促进职高同学的信息素养是有深远的含义。
关键词:职高教学;信息素养;微课程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新式人才对学校的要求也愈发严格。其中,职业高中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更要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可由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职高信息技术课程体制在长久的实践过程中,暴露出教学时间有限、教学内容得不到系统的讲解、学生的困惑通过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解决的缺点,所以它难以培养职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创新职高信息技术教学课的教学方法刻不容缓。
一、微课程
“微课”即“微课程”,它主要是通过视频内容来揭露问题。“微课程”主要涉及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几个方面。尽管课程时长较短,文字较少,但是内容深刻,而且简单易懂。“短、精、便”成为“微课程”的基本特征。在信息时代,“微课程”借助媒体可以在网上传布推送,即使是在课堂以外,学生也可以运用网络进行学习巩固,真正做到了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二、职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1.教学仍以讲授式为主,不能体现双模式。“讲授+示范”之所以成为现今职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广泛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影响。这种教学模式在长期的运用中暴露了难以克服的缺陷,如激发学生的求学性很困难,学生主体性难以凸显等;尽管教师内心希望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得到有效凸显,可因为对学生主体性的错误理解,而在实践时将课堂的主导权完全交给学生,却忽视了作为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因此尽管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努力参与课堂的讨论,但是由于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而导致收效甚微。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在平常的课堂中,师生比例悬殊,而教师为了照顾全班的学生,不得不先讲清任务,对知识点分析,再进行实践演练教学,剩余时间则由学生自己练习。这种“先讲,再演,后练”的模式无法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在新课程的改革创新中得到了重视,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过程中起到的是辅助作用而非主要作用,教师主要在学生遇到疑难时,给他们提供帮助和指导,辅助他们探究、分析、解决问题。通过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锻炼,从而实现提高它的目标。3.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职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循环反复的实践教学,但是在职高教学中信息技术课时短,教师讲述理论知识就已经占据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学以致用的时间几乎没有。时间,成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要克服的难关。而通过对学生进行发现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深思启示能力的培养,使得他们可以成为主动探索问题,积极改革创新的新型人才,这是职高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上的重点内容。
三、职高信息技术教学运用微课程的可能性
1.对教师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课程中运用“微课”这一新型的教学资源,不仅改变创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且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积极的意义,更是体现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以运用较典型的案例进行丰富,可以留下较多的时间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这不仅可以增强教师的专业性,使得教师对教学和科研有着更高的追求,亦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掌握知识点,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对学生的影响。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愈加注重个性化学习,而“微课”则可以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第一,“微课”内容精辟,涉面广泛,这都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自己的“微课程”,既能学习新的知识,扩充知识面,又可以巩固已学的基础知识。“微课程”的“短”更让学生在短时间吸取内容的精华,方便快捷,效率奇高。第二,“微课程”内容虽然短小,但是蕴含的知识却深刻而专业,学生通过“微课学习可以更进一步地剖析知识点。知识的丰富有助于学生构建庞大的知识框架体系,同时通过“微课”对知识框架进行丰富。第三,“微课程”主要通过线上传播流动,不仅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积极的引导,而且能够满足学生课堂外的学习需求。学生通过网络这一媒介,实现随时随地学习知识的需求。信息时代,社会高速地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也更大。通过上文对“微课程”在职高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运用浅谈的简单的了解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也看到了改革创新教育方法的迫切。只有去除糟粕,才能迎来新生,“微课程”便是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新式人才的摇篮,相信它会给职高信息技术课带来热情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杜淑颖.微课程在高校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办公自动化,2018(21).
[2]李海燕.职高信息技术课程中植入微课程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6(23).
作者:郝军 单位:甘肃省临洮县玉井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