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信息技术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融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利用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根本任务。把信息技术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符合学生的成长特点,有利于思政课育人目标的达成。实现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学校应为此提供良好的平台与教育环境,打造一批充分掌握信息技术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匠人”师资队伍,不断创新教育和教学方法,妥善处理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中所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手段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途径、方法则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1]由此,信息技术应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全新观念首次提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根本任务就是利用最优的资源,突破时空限制,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这也是未来教学发展的趋势。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也应顺应这一趋势,精细设计教学,高效组织课堂,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做到“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
一、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一)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适合社会发展之所需
“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既革新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也创造了全新的学习环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应社会发展之所需,“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二)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符合学生成长的特点
新时代的大学生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长大的一代,他们熟悉网络,顺利“玩转”网络,对网络充满了依赖感。他们习惯于通过信息技术获得知识,通过信息技术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沟通,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思政课教师如果要更新教学观念,把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融合起来,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更有利于育人目标的达成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2]思政课教学如何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何让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是当今思想政治课教师所面临的一大考验。信息化时代,那种单纯的知识灌输与道德说教,会让学生“昏昏欲睡”,即使再精彩的说教都会让学生的“抬头率”和“参与度”大打折扣。教师只有在教学方法上不断革新,迎社会发展趋势而上,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思政课教学中,才会更有利于育人目标的实现。
二、信息技术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信息应用支持平台
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高职院校在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运用上提供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支持。但是,学校出于学生用网安全和学校资金运转等各方面的考虑,在思政课教学的网络技术支持上还缺乏一定的力度。但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仅仅依靠有一台电脑和投影设备的多媒体课室还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要想在思政APP平台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互动活动需要有较为顺畅的网络,而对于视个人手机流量如“命”的学生来说,让他们花费个人的手机流量参与教学活动,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另外,思政课教学的分组式教学过程,需要学生利用计算机去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和整合资料的目标也很难实现。
(二)过分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形式,忽视课程的思想内涵
任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目的的实现。如果仅仅专注于教学形式而忽略了教育目的的实现,将很难达到真正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政治课的价值引领性,在教学中应一方面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另一方面坚持做到与时俱进。然而有些思政课教师为了迎合学生对于互联网技术的依赖性需求,过于注重思政课网络教学的形式,忽视思政课教学的内涵,一节课下来,学生并没有真正获得应有的知识积累与素养的提升,也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深层次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给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带来很大的帮助,但是信息技术也不是万能的。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多的蓝墨云班课、慕课、微信公众号等信息教学平台,学生即使不到课堂,在同学的“帮助”下也能完成课堂签到、课堂互动等内容,如果思政课教师把控不好,也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随着网络信息的轰炸,用于思政课教学的网络信息资源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但是对于网络信息的甄别,有时候却缺乏一定的标准与要求,如果思政课教师把来源于网络资源的信息与案例仅仅是通过个人的解读就运用于思政课教学,可能会有失恰当,离思政课的育人目标的实现就会越来越远。
三、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方法和路径
(一)提供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平台与教育环境
1建成智能安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使学校信息化建设成为现实的必需。学校要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全校园为目标,建成覆盖全校、开放共享的数字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在全校建成智能、泛在、安全的信息化应用环境,为基本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提供保障。
2根据教学需要,开发与提供相应的教学软件
在教学中,除了基本的日常教学管理和特色管理,学校需要选取相应的应用软件外,如果教学资金允许,还应该开发和购买能够与学校个性化教学或特色教学相匹配的教学软件。如,思政课教学需要的“智慧课堂”软件、“虚拟模拟实验室”等。
(二)打造一批充分掌握信息技术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匠人”师资队伍
1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掌握和运用的能力
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掌握和运用的能力,一方面需要更新教师的思想观念,增强他们把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的思想意识,而不仅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另一方面,要通过信息化技能和技术的培训,让教师充分掌握信息化教学的技能,使他们顺利“玩转”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到的各类网络教育资源和平台。
2建设一支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的“匠人”师资队伍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发展是重点。而科技越是发达,“工匠精神”就越是重要。“一般来说,跟工匠匹配的精神,首先,应该具备极强的专业性,在专业上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其次,应该具备强烈的专业追求,把这种不懈的追求,贯穿于自己的职业生涯,当作人生的一个目标;再其次,应该具备坚定的专业操守,舍得放弃诱惑,坚持企业忠诚。”[3]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匠人”精神的培养,需要他们具备较为扎实的知识功底,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创新变革的能力,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学习力、服务力与创新力。“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的“匠人”师资队伍。
(三)创新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方式与方法
融合不是整合,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不能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而必须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4]因此,要注意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思政课教育的结构性变革。
1课前预备
主要是教师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收集与下一次课教学相关的资料与素材(包括文本资料与音频、动画资料等),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做好教学设计,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根据教学平台学生答题情况,了解学生对问题的掌握状况,以便下次课复习强化;学生对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进行课前完成,主要是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指明特定的小组,利用网络技术完成本小组任务。比如在讲到“改革开放专题”时,给学生提前布置任务“口述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发展史”,让学生在上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和整合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的发展与变化资料,以PPT或者视频的形式在下一次上课时呈现给大家。师生根据小组展示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并做出评价。
2课堂组织
把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活动,思政课教师可通过教学软件平台的强大功能,预先在智能手机上安装APP应用,通过智能考勤、随堂测验等,实现在同一时空下对同一问题同时作答。同时,学生还可使用弹幕功能对他人的回答和教师的讲解做出评价,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组织与实施中来。在具体环节的组织与实施上,教师可以通过事先组织的课件与生动的视频和Flash动画,加深学生的感知与共情式理解。比如,在讲到“道德两难问题选择”时,可把一系列的道德场景开发成游戏软件,形成“模拟道德工厂”,把学生设置成道德场景中的一员,通过电脑操作去完成相应的任务,形成道德评价,进而在参与过程中进行道德价值澄清,形成道德认知。
3课后对话与答疑
把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并不是完成课堂教学就“万事大吉”了,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能走进学生的心里,再具体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因此,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性,与学生之间形成一个平等的师生对话机制比较重要。为此,教师可通过QQ、微信、BBS、班级博客等课程教育平台对学生进行答疑和思想解惑,把一些有益于学生身心成长的资料有选择性地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分享给大家,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四)妥善处理好融合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1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的问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是削弱,而是加强。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就要“引导教师深刻认识课堂教学结构性变革的内容,使教师从课堂教学的主宰和知识的灌输者成为学生良好情操的培养者,及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和帮助者,进而变成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和组织者”[5]。而学生则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积极探索者、参与者和实践者。
2处理好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相结合的问题
如果说信息技术属于“线上”教育的话,传统教育则属于“线下”教育。“线上”教育侧重于人与机器的对话,“线下”的教育则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与心灵的沟通。“从某种意义上说,‘线上’的教育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教育,但‘线下’的教育则更能体现教育的本质。”[6]因此,教育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和交流。特别是思政课教学,更需要用教师的灵魂去唤醒学生的灵魂,用教师的人格去影响学生的人格。所以,把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虽然会带来教育教学的结构性变革,但并不是忽视学科的特殊性,置传统教育而不顾,而是要把二者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3解决好信息的多元化与核心价值的引导问题
思政课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不同,“思政课教学首先要实现教学体系向教材体系的转化,继而要实现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7]社会发展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学子来说,对于“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他们尚缺乏辨别的能力。因此,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就要遵循各种规律,形成师生间自由、和谐、平等的相互交往关系,通过互联网平台,师生间形成对话、协商和沟通机制,以核心价值引导学生积极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教技[2012]5号)[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03?13.
[2]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李小鲁.“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灵魂[N].中国教育报,2016?05?13(005).
[4]何克抗.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课程•教材•教法,2014(2):58—62+67.
[5]黄家琴.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路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33):41—43.
[6]瞿振元.以MOOC发展为契机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2014(6):1—4+22.
[7]李梁.探索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高度融合模式[J].上海教育,2017(3):27
作者:戚洪娜 张德宜 单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