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讨(5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讨(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讨(5篇)

第一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摘要:高中计算机课已更名为信息技术课,被教育部列为必修课程,并占有一定的重要位置,因本学科属新兴特殊学科,其教学方法也应与其他学科有所差异,本文围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有利于解决现阶段教师存有的困惑。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现状;缘由;对策

自从1982年在清华、北大和北师大等5所大学的附中试点开设中学计算机教育以来,中国的计算机教育正红红火火地在祖国在地上生根开花。全国各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以计算机为工具,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利用计算机实现数据分析与处理高中计算机课已更名为信息技术课,被教育部列为必修课程,并占有一定的重要位置,目前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是什么呢?

一、现状:笔者发现

目前有80%以上的家庭有计算机,没有接触过计算的学生活20%不到。他们大约有50%从学校中学习获取计算机知识的,40%左右的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是个人自学或者其他方式获得。从知识层面,笔者了解到,学生对QQ、微信、游戏、上网等知识来自于自学或者与他人交流,只有少数同学会利用电脑对文字排版、网页制作、表格处理、图片处理熟练掌握。他们有相当一部分人经常看电脑报,电脑爱好者等刊物,大部分同学在小学、初中学完信息技术课程后对文字处理、表格数据处理、数据库管理、网页制作等知识遗忘很大,上了高中之后又需要重新学习。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

二、缘由

由现状可知,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存在着严重差异,很多知识存在重复性,小学第一节课讲信息的概念,初中讲信息的概念,到了高中第一节课还是讲信息的概念。这样一方面造成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一开始就有吃剩饭的感觉,他们认为不够“新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首先,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程不同,信息技术课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机本身更新快,软件更新速度也快,新事物的吸引使学生更加有欲望去探究,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各种软件综合教学,让学生在学会一个软件后对另一个软件的菜单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学生再进一步学习则更为方便,更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其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光会使用计算机,而应学习如何获取信息,获取信息后如何加工信息,如何表达信息,如何交流信息等等,这些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不仅仅是计算机知识,而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有些信息是与别的学科相结合,有些信息是来自于社会生活,因此,在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学会创新、探索,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突出自我,挖掘自我潜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分组合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创新中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方向

在日益发展的信息社会里,对于学生来说,如何高效地利用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则是一个人综合实力的评判。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应对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而不是急功近利地学会考试,考试之后什么也不会。目前,大多普通高中上信息技术课则以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为指挥棒,有的学校课本不教,直接让学生题海战术,学生会做题,但是不会应用计算机处理简单的现实生活问题。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应注意以下几种能力的培养:1.获取信息的能力。2.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信息能力。3.对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能够用计算机高效处理。经过高中三年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之后,信息素养提升后面对问题,应能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获取什么样的信息,获取信息时如何高效地选择出最有效的途径,并且能够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客观评价、分类、判断、组织管理。例如,准备自由行,能够从网上购票,网上订宾馆,能够根据旅游景点对旅游日程进行妥善安排,做出个人旅游攻略,能够通过百度地图找到公交或地铁等等。

四、对策

要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笔者认为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课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1.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目的不是仅仅通过信息技术考试,而是提升信息素养,即提升信息意识,通过自主学习,激发创新精神,增强独立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2.信息技术课程的工具性和综合性越来越向综合课程方向发展。例如,音频、视频加工时可以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获取一些视频,用手机录制,再进行剪辑,让学生成为编导,让学生在此制作过程中有成就感。如让学生制作小报评比。再进一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班级成绩分析、班会、研究性学习开结题报告……PPT制作,用Fireworks或Pho-toshop制作校园公益广告、宿舍文化;用Frontpage制作班级网页等。3.课程分层设置。也就是说,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不同的课堂内容,低层次学生学习一些基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Windows基本操作、Word、Frontpage和VisualBasic等内容。知识点本身难度不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高层次的学生可以学习信息技术灵活运用能力:如黑板报、宿舍文化、校园公益广告手抄报、开主题班会的内容。课程内容的设置应紧跟新技术的发展。特长生可以学习奥林匹克竞赛相关知识。4.教学模式———灵活多样。众所周知,教材具有滞后性,由于计算机知识更新速度很快,所以在这方面更为明显,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技术课程和学习水平差异较大的学生,讲授法这种教学模式应彻底改变,可以让水平好的学生在课堂上主讲,在讲的过程中提高本身的交流能力,也可以分组教学,把不同水平的学生按其学习程度进行分组,在小组中分工中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让不同的小组之间竞赛,让学生学会你追我赶,提高团队协作精神。总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层次整合教学内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怎样设计更加合理有赖于大家的共同努力。

作者:程爱红 单位: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

第二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包括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就是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保持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适用性很强,教学效果比较理想。本文内容就是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任务驱动法的教学经验总结,现与各位同行进行交流,共同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技术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合理地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堂中训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得到提高,并使其计算机操作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一、教学情境创设适当

能带给学生真实感受的教学情境绝不应该是教师单纯地讲述课本内容,这种纯理论教学的方式只会让学生感到学习过程的枯燥乏味,使学习越发被动。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教师要尽量选择营造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真实的、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作为教学情境或目标任务的设定,这样才能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求知欲望,从而达到信息技术教育的真正目标。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信息图像、声音、文字语言、各种符号等组合起来制作成PPT进行展示,不尽可以展示出信息技术课程独有的特点,而且可以将PPT上展示的信息融会贯通到情境教学的过程中,保证学生充分感受到情景教学氛围中的生动、形象、活泼,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喜悦,鼓舞学生坚持自主学习,保持良好学习态度,不断将他们由“知之者”培养成“乐之者”。

二、合理设计任务目标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将一个完整的任务逐层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安排出明确的计划,将总任务分层次、时间段完成,逐渐向总的任务目标靠近。任务情境教学法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教师要充分尊重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要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为学生量身打造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它可以将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地激发出来,达到加深学生记忆的作用,存储下信息理论知识和信息技术操作应用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清楚地回忆起教师讲授的内容和计算机操作方法,使其能够独立运用所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举一反三”。教学目标是每节课最重要的目标,是课后我们应该达到的总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课前扎实地备课就成为我们每个信息技术教师最为关键的工作。我们可以把一个课堂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小任务目标,通过导入、讲授、实践、交流等环节来完成。将未知的内容安排在某个或者几个阶段中,学生在我们讲授的过程中感受未知,通过对未知内容的思考,联系与它相关的熟悉的知识,发现其中的问题,确定它和已学知识的关联,找出前后相关的内容与不同的知识,使其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带着困惑向教师了解咨询,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共同解决问题,最后完成我们确定的教学目标,并将教学过程的每个阶段内容融会贯通。

三、尊重个体差异,任务有效分层

教育面对的是受教育的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是我们的任务。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我们所处西部贫困县区学校的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尤为突出,来自县城的学生使用电子设备方便,计算机使用能力较强。而来自农村的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较少,缺乏实际应用环境和能力。所以,我们在设计任务时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任务。设计任务时我们应该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在总任务的基础上,分解成一个个明确的小任务,将每一块的内容细化为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任务。而且一定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设置任务,这样可以满足各种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可以将任务分成基本任务、提高性任务、开放性任务三种,基本任务就是立足于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任务难度较低,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高性任务就是在基本任务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加深,对它要提出具体的要求,但不要给出具体的例子和样本,主要对象面向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开放性任务就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只给出要求、内容和形式,由学生合作,自由组织安排完成的任务。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基础薄弱学生在能力范围内达成学习任务,又保证水平较高的学生向上探索的发展空间。

四、加强合作交流,促进共同成长

任务驱动教学法更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和互帮互助,更注重学生团队意识、协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立足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特点,主动采用“异源分组”的任务分配法,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而学生间为了完成小组的学习目标将会不断采用对话、讨论、争辩、研究、互助等交流形式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互动,获得完成学习任务的最佳途径。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协作学习氛围,而这种氛围非常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信息思维能力,增强学生间的交流沟通能力,培养学生间个体差异的包容能力。合作学习由教师进行组织和引导,学生对各个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教师通过在课堂中的观察发现表现突出的问题,进行全局性的指导。评价展示阶段,要选择较好的作品和有问题的作品让全体学生进行评价,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也是总结学生学习效果的很好的形式。在小组合作阶段,我们尽量不要干预学生的研究行为,而且还要在合适的时间提出适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向正确的目标进行探讨,使学生对自学到的知识逐渐由了解到理解,最后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教师在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时,应该辩证地看待,积累教学经验,立足课堂教学实际来应用。我们只有通过坚持学习、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在教学中深挖学生潜力,不断指引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更加成功。

参考文献:

[1]陈亚琼.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黄凤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3]李敏.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5(1):188-188.

作者:祁波涛 单位:武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第三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提高策略

摘要:文章结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的一些教学实务,就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关的具体策略,包括应重视信息技术教学;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认知水平,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结合工具和软件开展实践型教学。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实践型教学

信息技术是一项针对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趋势而开设的教育课程,可以让青少年基本了解当今时代科技前沿的主流知识。但由于信息技术属于一门新兴技术,很多内容都在不断变化,因而相对于其他课程,信息技术教学存在教育理论不足,考试标准难以具体量化等方面的问题。作为一项副课,信息技术的教学实效并不会直接影响到高中学生的升学率,但如果做不好信息技术教学,却会对学生未来适应社会造成影响。基于此,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成为值得教育者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结合相关教育理论与高中教育的一些实践工作对该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下就从具体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提高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

目前,信息技术尚未列入高考科目,因而很多高中教师不太重视信息技术教学,甚至挤占信息技术教学的时间开展其他科目的教学,这造成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上敷衍了事,不重视信息技术教学,这自然会造成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质量低下,效果难以保障。而要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加强对于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重视,清晰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对于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性[1]。信息技术虽然目前并未列入高考科目,但其对于青少年的能力与知识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将来步入更高阶段的学习,乃至步入社会,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其能力素质与就业能力,本着教育对学生负责的原则,教师应改变片面的只重分数不重素质的教育理念,从综合教育的理论出发,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只有教师首先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青少年的重要性,才能为做好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打下基础[3-4]。

二、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认知水平,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信息技术的内容涉及到各行各业的很多方面,十分庞杂,同时,信息技术又属于一项处在不断更新中的技术,一些旧的技术不断被淘汰,新技术不断升级。现阶段,我国高中学校里面的很多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认知和了解难以做到十分全面。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依托于教材照本宣科,其效果就跟学生阅读教材进行自学没有区别了,而要让教师具备更多的解释信息技术,从技术原理与技术应用等方面向学生进行讲解的能力,很多教师的知识储备量难以实现这一要求。这就造成一些教师一旦脱离教材,对于学生提出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根本没有能力解答,而教师理论水平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这造成一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演变为教师宣读教材的一种形式化教学,其效果可想而知。而要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质量,首先应当从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与专业素质入手,只有教师具备了较高的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论水平,在教学工作上才能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专业素质,除了教师要深刻地把握教材内容,做好教学研究,还需要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与理论原理进行必要的了解。教师应针对信息技术进行系统化的学习与钻研,将教育工作中遇到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使得自己具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具备解答专业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在信息技术教育上取得良好的效果[2]。

三、结合工具和软件开展实践型教学

信息技术是一项高度讲究应用性的技术科目,尤其里面很多涉及操作与应用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仅仅进行书面形式上的讲解,很不直观,同时也难以让学生全面地了解相关内容。而要做好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教学中涉及的很多问题结合相关工具和软件来开展教学工作。例如,在“搜索引擎的使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如果仅仅依托于使用方法进行纯理论方面的讲解,不如准备一台移动电脑,通过打开电脑联网进入百度、网易等搜索引擎,通过实际操作来进行搜索引擎的讲解,并让部分学生亲自动手来进行操作,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搜索引擎。在涉及到图表制作和文档处理的教学时,教师也应当结合具体的Word或者Excel进行实践教学,这样才能避免理论的空洞化与脱离实际[3]。

四、结语

要做好信息技术教学,教师要投入大量精力与教学研究工作,因此,教师要本着为学生负责的精神,认真扎实地做好教学准备与教学研究工作,避免以片面追求分数的教育理念开展教育,教师只有充分为学生负责,以素质教育理念开展教学,才能真正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孙玲玲.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创新探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2):22.

[2]汤凯乐.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期望[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8,25(10):38.

[3]彭兴斋.关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魅力中国,2011(5):48.

作者:史小燕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文峰中学

第四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提高对策

摘要:在21世纪的今天,高速发展的信息化在给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巨大改变的同时,也在不断影响和渗透教育领域。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培养21世纪信息化、技术化人才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是否具有实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际情况,提出有助于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实效性的几项对策与措施,以期进一步实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为培养信息化、技术化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实效性;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对策

一、有效落实教学新理念

新理念所包含的内容应当囊括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

学生在任何阶段的学习,兴趣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才能使其内心指向集中于学习对象方面,达到敏锐观察、注意力集中、准确记忆、思维丰富、学习内在动力强化等效果,进而提升学习的有效性。为此,在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新理念过程中,也应当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兴趣,通过设置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在愉悦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学习,这是提升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因素。

(二)教学技术应当趋于透明

技术透明,指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加关注学习内容,并将其自觉置身于自我学习、生活当中,达到自然地学习与运用信息技术。要达到教学技术的透明,首先应当将学生关注的重点转移到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上,使其学习的内容更具有意义;其次,关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课题等的命名,取消一些技术生硬的名称,转而运用生活中或学习中常见或者听到过的人物名称,以此来消除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陌生感与生硬感。

(三)教学作品应当精致化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通常会涉及作品制作环节。作品制作是否精美,是培养学生学习与鉴赏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此,教师在制作教学作品时,务必要注意保持作品的完整性与精致化,尤其是在细节的处理上,应当更加标准、规范,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能鉴赏作品。

二、改进教师教法与改善学生学法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涌现出一大批新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为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实效性,教师应当加强对教法的学习与改进,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实践、摸索与优化,从而探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一)深入学习与理解教法和学法

在学习与更新教法与学法时,首先需充分学习相关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理论知识,在深入学习与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实践操作,并在不断尝试、实践、总结过程中,得出能够适应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进而将其投入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当中,以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当前,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时常运用的教学方法包括主题式学习方法、项目式学习方法、网络模式学习方法以及STS模式学习方法等。在采用这些创新教法与学法过程中,需注意紧抓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做到课前有效动员和预习,课中有效传授知识与训练技能,课后通过互联网等做好知识拓展及学生学习经验交流等工作,则无疑能够大幅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参考借鉴其他学科及相关行业经验与做法

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课程无疑是一门年轻的课程,与之相关的IT行业,也是一个时刻处于创新和发展的新兴行业。针对这样一门新兴课程与这样一个新兴行业,则需要教师敏锐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动向,适时引入其他学科与IT等相关行业的经验和做法,来提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例如,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可以充分借鉴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数学学科的严谨性以及国内外IT公司的培训模式和方法,来改进教法与改善学法。

(三)注重创新教学支架,强化信息化工具的运用

所谓“支架”,原意指的是在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这里引申到教学领域,则可形象地用来表示教师为学生向上学习与发展所搭建的“平台”。在构建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课堂时,教师要注重新的教学支架的构建和创新,通过不断引导学习,使学生能够不断掌握并内化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一步一步地实现进阶发展。该思想的来源是从“最近发展区”理论得来的,教师在搭建支架式教学课堂时,应当强化对概念图、时间轴、比较矩阵、维恩图、流程图等信息化认知工具的运用,通过此来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我思维能力和水平,从而实现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完善评价机制构建,促进学生发挥特长

教学评价是一节有效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措施之一。恰当合理的教学评价,需要以科学的评价机制作为依托。为此,教师在实施课程评价过程中,应当注重构建与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全程监控,并给予恰当的评价,使学生在不断学习中认识自我、体验成功、建立自信,最终实现自我发展与自我进步;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特点和特长能力,坚持因人而异的评价原则,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全方面、多渠道收集学生在情感、认真、动作、技能等多个领域的发展,确保评价的全面性与有效性;在构建评价机制过程中,还要注重评价主体的选择,要充分调动多元评价主体来共同参与到评价活动当中,即既要注重教师评价,也要注重学生评价,积极鼓励学生将自我有创意的想法表达出来,尤其是当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时,更要想方设法发动学生多元思维,集思广益,使其在共同参与评价活动中进一步形成自我创新精神与能力;此外,教学评价还应当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与整体发展,做到不仅仅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而对学生学习思路、能力等进行动态性、过程性的评价,肯定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同时也使其了解到自身的不足,进而促其在教学课堂上自我进行评价与反思,并在今后学习当中尽可能地做到扬长避短。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的教学课堂,更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课堂,同时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课堂。为此,在构建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性和高效性的过程中,应当秉持积极性、主动性、开放性、充实性、有序性、有益性原则,通过贯彻落实教学新理念、改进与优化教法与学法、重视教学评价工作等策略和措施,达到不断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3]李芒.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作者:张琳 单位:苏州市第六中学校

第五篇:高中英语与信息技术教学整合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育信息化成为了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当紧密集合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拓展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好的语言环境、构建师生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不断改变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体制,促进高中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高中英语;新课改;信息技术;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迅猛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推进,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起来,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是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就高中英语的教学而言,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拓展教学的内容,使英语教学课堂情境化和有趣化,还能在技术上促进学生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良性发展。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积极实践,探索高中英语和信息技术整合的具体方法。

一、信息技术在新课改下与高中英语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并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尤其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提出,更是为现代教育指明了方向。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高中英语与信息技术教学整合,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1.信息技术手段的整合有利于提高教学趣味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看似是一个简单的话题,实施起来却有不少的难度。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喜好和不同的兴趣爱好,因此,要想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仅要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还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等,方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而信息技术手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现代化的交流、学习平台,创设英语教学情境,通过音频、视频资料的播放,不断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听力水平,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有积极意义的。因此,将信息技术手段与高中英语教学整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2.信息技术手段的整合有利于促进高中英语教学改革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主要动力。就以前的教学而言,背原文,记单词,题海训练等司空见惯。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却弱化了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如学生的听力、口语表达能力等就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而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教师彻底改变这样的教学模式,形成“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积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推动学生英语学习进程,提升学习的效率。

二、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整合的有效性对策

针对当前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新课程改革对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高中英语教师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将信息技术手段有机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为促进良好英语教学效果的实现奠定基础。

1.整合信息技术,拓展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手段与高中英语教学整合的一大优势,就是能够不断拓展教学的内容。在现代教育背景下,传统立足于课本教材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在课本教材的基础之上,以信息技术手段为基础,不断拓展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比如说,教师积极调用远程教育资源,可以有效地丰富英语教学的内容,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积极调用音频视频等资源,有效促进课堂声色并茂,加强教学的趣味性和情境化效果,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整合信息技术,营造语言环境

就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而言,一个最大的教学难题在于学生的口语教学。我们知道,学生们生活在汉语的环境之下,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都习惯于用母语进行交流。因此,很多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低下,甚至可以说学生所学习的基本上是“哑巴英语”。因此,在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不断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高中英语的教学,正好可以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频、视频等融入到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好的语言环境,彻底改变传统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被动学习现状;其次,高中英语的教材中,有很多对话的场景。在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下,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情境对话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对话的过程,并在这样的语境之下,鼓励学生大胆说,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3.整合信息技术,构建交流平台

立足信息技术手段,搭建现代化的沟通和交流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是促进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诚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在课余时间很少沟通和交流,而学生有问题,也很难有机会咨询老师。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高中英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搭建师生之间沟通交流平台,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性交流和互动。同时,交流平台的构建,还有助于教师将一些有用的教学资源和学生进行共享,这种优势资源共享的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获取好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手段引入高中英语课堂是一种必然,探索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策略,不断拓展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好的语言环境、构建师生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不断改变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体制,促进高中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燕,陈明途.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整合初探[J].考试周刊,2013(42).

[2]张特召.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整合[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1(1).

作者:李忠华 单位:贵州省湄潭县求是高级中学